美洲白骨顶鸡

凝烟

<h3></h3><h3>  美洲骨顶,拉丁学名:Fulica americana,是鹤形目秧鸡科的一种中型游禽。嘴长度适中,高而侧扁。头具额甲,白色,端部钝圆。跗跖短,短于中趾不连爪。喜潜水取食沉水植物,趾均具宽而分离的瓣蹼。体羽全黑,尾下覆羽有白色。两性相似。主要栖息地是沼泽,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筑巢。繁殖生活于北方,迁南方过冬。杂食性,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种子、核果、嫩枝、叶等。</h3> <h3>  分布于北美地区 。</h3> <h3>  </h3><h3>美洲骨顶</h3><h3>常在稻田里的秧丛中和谷茬上筑巢栖息。主要栖息地是沼泽,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筑巢。繁殖生活于北方,迁南方过冬。对栖息地的选择较广,有湿地、草地、森林和灌丛等生活型,在非繁殖季节通常单个栖息,繁殖季节为季节性配对或家庭栖息,但在结群物种中为群居,在秋、冬季最明显。</h3><h3></h3><h3>杂食性,在软土中或枯叶中探食,主要寻找无脊椎动物;粗喙的种类能扯下植物,吃种子、核果、嫩枝、叶等;能频繁潜水寻食。也吃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蜘蛛、马陆、蠕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鱼以及小鸟及其卵和雏鸟。</h3> <h3>  成年的白骨顶有个短而厚实的白喙。一般情况下,两眼之间的白喙顶部附近有个红褐色斑点。体羽全黑,尾下覆羽有白色。<br></h3> <h3>  美洲骨顶为候鸟,全年栖息于太平洋、美国西南地区和墨西哥,夏季还可出现在东北地区的繁殖地,冬天出现地可达巴拿马。繁殖栖息地从魁北克的南部延伸到北美的太平洋沿岸,最南一直到南美的北部。</h3> <h3>美洲骨顶鸡是著名的种内巢寄生,也是不完全的巢寄生鸟种,这种水鸟繁殖行为在涉禽中极为罕见,虽自己筑巢,但喜欢在把卵产在同类的巢穴中希望骗过邻居代为孵卵抚育。</h3> <h3>  美洲骨顶的迁徙季节为八月至十二月,雄性和不育种的雌性比繁殖的雌性和未成体先行南迁。春季繁殖季节迁徙从二月底到五月中旬,雄性和年老的美洲骨顶最先向北迁徙。有证据证明,美洲骨顶北迁最远可达格陵兰岛和冰岛。</h3> <h3>  美洲骨顶 ,别名美洲白冠鸡、泥鸡,体长34-43厘米,翼展58-71厘米,雌性重427-628克,雄性重576-848克,两性相似,外形似白骨顶,呈水鸭状,成体额盾厚而短呈白色,但雄性繁殖期间中间常常有红褐色斑点。</h3> <h3>  美洲骨顶通常栖息于北美的湿地和开放水体,喜欢芦苇丛生的湖泊、池塘、开放的沼泽地和水流缓慢的河流。相对咸水域,美洲骨顶更喜欢淡水区域,但冬季可能暂时居住咸水环境。</h3> <h3>  美洲骨顶会积极保卫自己的繁殖栖息地和卵,天敌较多。短嘴鸦、喜鹊、加拿大燕鸥有时会掠夺美洲骨顶的卵。 已知美洲骨顶最长寿命22年。</h3> <h3>  美洲骨顶繁殖季节5-6月,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雌雄结合并有合适的繁殖栖息地时会终生相守。</h3> <h3>目前,美洲骨顶种群数量比较多,被列为最不受关注的物种。</h3> <h3>  美洲骨顶可潜水觅食,也可在陆地上搜寻猎物和捡拾腐肉。杂食性,主要以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美洲骨顶的食谱中有植物、藻类、节肢动物、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繁殖季节,美洲骨顶饮食中更多是昆虫和软体动物,这也是雏鸟的最主要饮食。</h3> <h3>美洲骨顶是高度群居的物种,特别是在冬天,美洲骨顶群可达数千只。美洲骨顶的叫声丰富呈多样化,雄性与雌性面临同样环境下的叫声也不同。</h3> <h3>本片文字取自网络。<h3>拍摄于2018年1月,休斯敦赫尔曼公园。</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