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1年5月4日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是我与图盛的初相遇。为了减少初来乍到的陌生感和登新讲台的忐忑,我六点多就到校了。在一片浓密的小树林的缝隙里,看到一片宽阔的绿茵场与红色橡胶跑道上那著白衬衣黑长裤的年青身影构成的朝气蓬勃的晨读图,不觉一阵欣喜。穿过刚被雨洗过不久呈现一片翠绿的小花园,绕过吹着清新的晨风的幽静的小竹林,来到我新梦起航的地方。它儒雅、温馨,使我相信可以在此开始一段愉快工作的旅程。</h3> <h3>接着,我先后收到了学校在母亲节父亲节发给老师的一点慰问和手写体的贺卡。校长说,这是学校感谢你们的父母为学校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为学校的发展输送了坚强的基石,而表示的一点心意。我忽然有点解惑了,学校可真会兜住人心啊,怪不得老师们这么团结,筚路蓝缕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学校发展成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区次重点高中,这个小小的举动是对老师们劳动的尊重与价值的认可。</h3><h3>在这里,我亲眼见过围墙外大片草地着了火,教学区浓烟弥漫气味难闻之际,一帮领导和众员工二话不说拿起大水管和灭火器直冲后山,几分钟就让一场大伙消失于无形。我参与过家遇火灾,父母与哥哥不幸被烧死妹妹被烧伤的林同学的师生爱心捐助活动。我曾偕同同事往金灶老乡家中慰问扶贫过。我也目睹过运动会上一些老师在学生受伤后赶紧送他们往医院检查包扎并为其垫上医药费的雪中送炭。我心疼过一些老师摔伤了依然艰难地移动着双腿来上班和办理了住院手续,白天却一节不漏地上着课的辛酸与执着。我肃然起敬于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与不倦热情;我感佩于严谨细致不允许工作出现任何一点小的失误的一丝不苟;我景仰于孜孜不倦地游弋学海,探索在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路上的前瞻理念……</h3><h3>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的守望相助,彼此成全,也不失为生命壮丽的升华。<br></h3> <h3>学校终年处处盛开着各色三角梅,不是娇媚名贵的花木,却也“含蕊红三叶,临风艳一城”,它质朴、浓烈、坚韧、顽强,一如学校的精神,使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师生们,养成了勤恳踏实不浮华的品性,也渐渐滤走了我从木棉花、凤凰木、芭蕉树中熏染出来的浪漫气质,使我多了沉稳和实在。</h3> <h3><font color="#ed2308">喜欢在美丽的校园里逡巡,行走、读书或者深思</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参与年报的编辑。</b></font></h3> <h3>正式调到图盛的前两年,我被分配当了班主任。一边是繁琐的班主任工作,一边是迥异于过去的高中语文教学,使我白天在学校,真的不敢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连课间休息,也是静静地在办公桌旁埋头干活:批改作业,备课,找资料,写评语……只为了晚上可以抽点时间做做家务陪陪孩子。那两年里,好像把生活的各种况味都体验了一遍。有为赶上跟早读把女儿放置在空无一人的深锁着的小学校门外的忧惧,有早晨六点多出门三岁小儿仍在熟睡晚自修归家他已入梦乡不能与之交流的愧疚,有没时间和精力照顾生病的家人的不安,有晚上十点开着电动摩托车在阴暗的潮海路赶路的恐惧,和车突然没电或坏了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窘迫;有骑车奔波在寒风吹彻的新华大道上膝盖发冷头皮发麻的痛楚,有常常开会到六七点回到家连把碗拿起的力气都没有的疲惫,有面对学生心灵苦闷诉说的纸条无法一一回复的遗憾……</h3> <h3>还记得老潮海路坑坑洼洼,排水系统非常糟糕,一场大雨急雨足够让它淹水。黄梅时节,车和裤腿溅满污泥是常有之事。那一天上班路上的风雨跋涉,依稀还在心头。因为没收到停课通知,不敢随便缺勤,偏偏公车司机收到积水消息,半路把我们甩了。下车后折道新华路口又上了海门车,开到金凤路口又被叫了下来。彼时脚上是布鞋一双,只能脱下来行走,肮脏的污水遮蔽了道路,每跨一步都非常忐忑,害怕踩到硬物甚至玻璃,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把平时十分钟的路程用了半个多小时走完。到了学校,湿了的衣服没办法换,又开始一个个打电话给外宿的学生叫他们不要上学。那雨水与阴湿之气的浸泡,使本有旧伤的双脚几不能立。</h3> <h3>还记得高一6班有两个学生至今仍令我牵挂却始终没有消息。那个乖巧善良的女孩容因长期咳嗽伤及了胃,一遇冷硬食物胃就犯病,痛时全身冒汗,呕吐不止,常常看得一旁的我们眼里蓄满泪水。联系了家长带她去看病,可是检查了,药也吃了一大堆,病还是常发作,病得昏昏沉沉的她学习很刻苦却不见效,最后还是请求教友范医生缓解了她的病情。</h3><h3><br></h3><h3>那个命运多舛的男孩宏出生一个月就做了手术,五岁时得了肝炎,因药物的副作用又患上慢性肾炎与胃病。让家里为治疗他的病而负债累累使他充满了自责与压抑的痛苦。来到高中的第一篇日记,他写尽了无奈,写尽了哀怨,写尽了对灰色人生的绝望。但他的坚强却冲击着我的心灵,每一节体育课的跑跑跳跳他从不曾缺席,军训时太阳底下的站军姿也没有打垮他。可内心的敏感脆弱却让他只愿孤单地在自己的世界里舔伤。多少言语的劝慰:“知道你生活得很辛苦,希望你不要把人生的苦痛全让自己孱弱的双肩去扛,不要背负心灵的包袱踽踽独行;希望能看到你的笑容;敞开你的心门,让关心、在乎你的人进入,去分担你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人生的风雨总会过去,未来一定会有一条新的道路在拓展、延伸着……”,多少位同学一次次主动热情地接近与问候,才让他愿意接受同学递给他的热水,愿意在与同学们的说说笑笑中把苦涩的药水喝下。我至今还保留着他在教师节送过来的寄寓着爱心与感激的纸条。高二高三他们没分配到我的班级,在他们高考完的那一天傍晚,我在学生生活区来回穿梭,希望能再遇见他们再问候一下却只留下深深的惆怅。</h3> <h3><font color="#ed2308">高一入学后第一个学月基本住校,饱受失眠之苦,消瘦得爸爸妈妈心疼至极</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夫君为我们的班级写上“披冠”的标语,最后果然一举夺魁,孩子们高兴地遥称师伯</b></font></h3> <h3>在那样的忙碌中又有很多温馨的镜头让我难忘。那初次集合会面时我切中要害的预言“今晚会有很多的无眠者、今晚会有很多流着眼泪想家的女孩”以及对策的分析和温柔的安慰,曾带给他们心灵的激荡;那军训时一起晒黑了的脸上傻傻的笑容;那一起在运动会上的加油呐喊和荣摘桂冠的狂喜;那星空下、草地上、走廊边与学生坦诚相见的促膝交谈;那家长会后畅聊到两点仍不想去吃饭的忘情;那节日里常常悄悄放于桌上的卡片与小信;那走过317班时常常响起的欢呼;那感冒时不少学生送来的问候与赶快去看病的声声催促;那暮春时节风湿发作腰腿疼痛时一个个学生跑来打包票“放心吧,班里的事情我们会处理好的”的可爱身影。</h3> <h3><font color="#ed2308">多年后,久不联系的学生还会发来节日的问候</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小敏一直跟我保持着心灵的交流</b></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也有学生经常来相会,叙旧时光的温馨,谈新生活的热烈,一起展望未来的蓝图</font></h3> <h3>记得毕业回初中母校任教时,我是在身任校长的初三数学老师的满脸失望(他希望把我培养成优秀的数学老师)和父母姐姐的一片反对声(他们怕我太辛苦)中坚定地选择当一名语文老师的,因为一直有一个美好的理想,觉得当一名语文老师可以时时徜徉在充满趣味的丰富多彩的语文百花园里,欣赏那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变幻莫测的社会美、爱真意切的情感美、隽永深邃的语言美,能满怀快乐和自信地引领学生品赏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玩味精妙绝伦的名篇佳作,并在随时播种随时感受的同时随手记录,写下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教导他们在联想、在推理、在探究、在比较中习得知识学会合作懂得创造,同时也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自己的思想,解放自己的灵魂。</h3> <h3>可是在过去的十三年中,由于学生年龄尚浅,阅读储备太少,身处叛逆期和课业太重等原因,造成我们更深层次的对话始终无法形成,特别是在某附中任教的两年,面对着一群考试常常不超过三十分的学生,除了让他们读读抄抄背背,讲点有趣但也十分浅显的语文故事,我还可以做些什么?进入高中以后,面对着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典雅的古诗文,面对那日渐丰富起来的学生的心灵和他们渴求新知识的目光,我那个语文理想又在心里蠢蠢欲动了。可是我毕竟只是个自学毕业的中文本科生,一个曾经的中师生,视野狭窄学识肤浅,偏于感性思辨不足,靠吃老本肯定是不行的,特别是电脑操作能力方面的欠缺,使我害怕贻误了他们最佳的求学时机,于是决心否定过去,从头学起。</h3> <h3>最喜欢的是学校注册的育星教育网,经年游荡着我的身影。我在那里观看名师课堂、百家讲坛、视频辩论、子午书简、中华文化、探索发现、各类演讲等等,也阅读一些论文、高考试题、作文素材。同时读了很多跟课文有关的古人的笔记、信札、序跋、传记等,还重修了逻辑学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还要仔细审辨、斟酌,然后把经过思考与浓缩的种种体会见缝插针地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希望以此打开他们的视野,深化他们的思维。</h3> <h3>忘不了多少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在家人均匀的呼吸声中,客厅回荡着我忙碌敲击键盘的声音,为了一则课件的修改,完全忘记了时间的飞逝。忘不了备课时在阅读资料中发现了有趣的故事、灵动的文字时的心潮澎湃,不顾夜色已深在灯下奋笔疾书挥洒感受的快感,忘不了课堂上拓展新知识分享好故事时彼此那会心的笑容和一起看优质视频时的激动或眼泪。更忘不了与学生在文字的互动中所碰撞出的心灵火花与彼此心领神会的默契。</h3><h3><br></h3><h3><br></h3><h3>曾遇到一个影响我心灵的文学史老师,听他的授课才一个多月,却从中学得深入浅出的分析与系统的思维方法,在此后的教师生涯中,我总是会自问,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面对生命里匆匆而过的学生们,我能给予他们一点什么?从他身上,我不断汲取力量,力图像他那样:功底深厚,学富五车;激情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能应试而不被应试所困;超越专业束缚,在时代的激流中勇敢开拓。虽然这个目标离我还太遥远,但我会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h3> <h3><font color="#ed2308">《陆文学自传》的校性公开课</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受邀参加2018级学生的家长会,与家长分享亲子阅读的感受</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与老师们交流读书心得《侠客行》</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与学生的互动文字(节选)</b></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又一次依依惜别</b></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是要被学生笑话的。</font></h3> <h3>为这个课题的完成整理过资料,发过三个课件教案,上过课题实验课,撰写过论文,却因排名太后评不了职称。这样累心的事不想再做了。</h3> <h3><font color="#ed2308">每次作文都被我收藏的赖少英同学考上了汕头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时跟我留言:“尽管前路迷雾弥漫,荆棘遍地,也坚定选择中文,并依旧期待与同道者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切点。”</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高二学生同时也是文学社成员的桂萍留言</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我写的教学笔记(节选)</b></font></h3> <h3>卸下班主任重任后,我受邀加入犁烨文学社,在这个纸质传媒倍遭冷遇,校园文学衰微的年代,这个角色颇有几分尴尬与低冷,然而曾经在校园文学中的蜕变和依然执着的文学情怀,使我愿意与这一群群小伙伴们共同成长。我们的大家庭一直非常温暖和谐。</h3> <h3><font color="#ed2308">一中、百欣、图盛、潮师文学社联谊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成员大会上的交流</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青蓝杯作文比赛现场</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领奖</b></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与2018届社员惜别</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横跨四届成员的偶遇</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每年都会为青蓝杯作文比赛评定等级</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修改过很多征文稿件</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夫君为犁烨文学社社刊题字</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夫君为校报专栏的题字:艺苑撷英</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参加演讲比赛</font></h3> <h3>女儿的到来,使图盛对于我有了更深更远的意义,它成了我们共同的生命印记,成了我真正意义上的家。曾因忙碌而缺失的陪伴也得到稍许弥补。而老师们给予她的深切关爱,使她如同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健康成长,也让我细细收藏与无限感念。</h3> <h3><font color="#ed2308">女儿为社团口号书篆:奋斗为犁,青春当烨。一溢清泉,一耘畅绿。</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夫君专程来为我们布置宿舍,希望孩子学书不辍。</font></h3> <h3>偶尔也会练练字</h3> <h3><font color="#ed2308">纪念从教二十年</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在夫君的影响下,也涉猎书法理论,撰写一点心得体会</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不怕丢人现脸在学校的艺术节上展出习作</font></h3> <h3>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感谢图盛的人与事与物,与你们的相遇是我生命里一次美丽的邂逅。不管我将在何处重新起航,都将永远深深地把你忆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