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又一次来到711矿,这里是我们姊妹跟随父母亲生活大半辈子的地方。</h3> <h3>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响应毛主席“我们也要搞原子弹”的号召,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在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许家洞镇附近基地建矿,当时为了保密都用代号命名。“711”是这个铀矿秘密代号。父亲作为国家优秀机械工程师第一批委派由江苏徐州南下来到核工业基地711矿。母亲带着我们姊妹随后也来到基地。</h3> <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以来,湘核人以惊人的毅力和执着,用生命和热血创造了令人难忘辉煌历史,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建设了我国第一个铀矿基地,为第一颗原子弹提供核原料,为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不朽功勋。在今天的郴州市还有一座核工业系统的烈士陵园,长眠着70多位第一批为釆矿捐躯的勇士……。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p> <h3>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中主要原材料铀就来自于711矿,不愧是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h3> <h3>“711”矿经过30多年的开采资源逐步枯竭,随着国家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国家对“铀”的原材料需求越来越少,最终关闭矿产。711矿跟大多军工企业一样,开始转民的历程,却最终因种种原因没有维持下去……</h3> <h3>矿里职工享受矿产优惠政策,大多数职工在2005年前后在离矿区15公里的郴州市购买住房生活养老,还有少部分职工家属因种种原因仍然生活在这里。</h3> <h3>原711矿属地师级单位,直属中央管辖。有独立的职工医院、职工食堂,子弟学校、职校、电大、幼儿园、招待所、文艺宣传队等,在职员工五千余人,学校二千余学生,家属职工近两万人,是个非常热闹大型矿区,如今却是一片空寂,满目苍夷。</h3> <h3>到站下车第一眼看到一列货车奔驰而过!疑是装满铀矿的列车在眼前飞过……好像回到六七十年代。</h3> <h3>俱乐部原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h3> <h3>原711矿子弟学校现改为华湘学校</h3> <h3>711矿招待所</h3> <h3>社区活动中心</h3> <h3>原机关小楼矿长领导干部办公之处现改中盐华湘</h3> <p class="ql-block">曾经和父母亲住过的房子(前院)</p> <h3>后院</h3> <h3>母亲和邻居阿姨早晚散步的地方</h3> <h3>水果蔬菜市场</h3> <h3>这些熟悉面孔老人一直还生活在这里</h3> <h3>原子弟学校教语文扬老师我的老师(80岁)</h3> <h3>杨老师与老伴</h3> <h3>原行政科书记张艳芳(88周岁)</h3> <h3>离休老干赵文华(92周岁)</h3> <h3>徐广和原四工区主任(82岁)</h3> <h3>原运输队交通车队长老曹(80岁)</h3> <h3>原井下工人老罗</h3> <p class="ql-block">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国富民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好。国家对棚户区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根据国家政策,矿区将进行棚户区改造,社区建起了养老服务中心,红色文化产业园的蓝图正在规划,新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相信不久矿区旧貌换新颜。老矿区的人们都会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开啟崭新的幸福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