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记忆中的——乐善村

云哥爱床车

<h1><font color="#ed2308">乐善村位于宜良县县城以北14公里的半山区,全村有耕地500余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有林地3000亩,全村有近200户人家共有750人左右,2010年统计全村收入700万元,人均收入9333元,落后于全国的贫困山区。</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村子里有一座建于清代的“云峰寺”,距今已近300余年的历史,当时村民乐于做善事捐资修建寺院方丈赠予“乐善好施“的题词,因此而得名于“乐善村”,(下图为云峰寺的前院)</font></h1> <h1>乐善好施的意思是乐于做善事、好事,喜欢施舍、帮助他人,满满的正能量明显的佛家思想。</h1><h3></h3> <h1>南昆铁路穿越乐善村而过,还设立了乐善村火车站,给交通不便利的当地民众出行带来了便利。</h1> <h1><font color="#b04fbb">村子坐南朝北贾龙河从村前经过,丰富的水资源给以农作物耕种带来最好的保障。</font></h1> <h1>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壤给农业带来收成是村民生活的最好保障。</h1> <h1>地处半山区的村庄,居住在高处农田在低处的贾龙河边,独特的自然资源,孕育着代代村民的传承。</h1> <h1>修于清代石板路是乐善村数百年来出行的必经之路,沿着石板路从下往上走,随着坡度的升高800米的石板路从1480米的海拔爬到1600米海拔即可进入村庄,<b><font color="#ed2308">800米的石板路是全村最宝贵的遗产之一</font></b>,这条路开凿的方式修建,降低了坡度非常的直将小山包分成了两半,两边长满松树四季常绿,这条路古人取名叫“坟破”应该是路的两边早期是坟地吧!只可惜90年代村庄改造石板全部拆除路也被房屋所占据。</h1> <h1><font color="#167efb">沿着石板路一直爬到了石板坡顶,云峰寺的前院以在你的眼前。木质的屋檐依然保存完好。</font></h1> <h1>这座前院是村上公共财产,能完好的保存下来这就是他的幸免,但是四周还是伤痕累累。</h1> <h1><font color="#ed2308">云峰寺的前院已印在眼前,有些不同的是云峰寺整个坐向是坐南朝北,但是前院确实反过来,坐北朝南面对着云峰的前殿和大殿的,交相呼应对面而立。</font></h1><h1><font color="#ed2308">最独特是前院和前殿中间相隔500米这么长,中间有个3亩左右大小的池塘,从前院起分成两条路中间是池塘,一直延伸,形成了前院到池塘,池塘再到寺院,两条路环抱寺院一直延伸至村庄的绝美景象。</font></h1><h1><br></h1> <h1>云峰寺按照四合五天井布局修建,大殿和前殿之间有大天井足有500-600平方米,前殿和左右厢房平行,大殿高于前殿有18层左右的台阶,高高在上气势雄伟,左右厢房的四个角落都修建天井就是四个天井,一共就是五个天井加上长方形四合院,这就是典型的四合五天井中国传统布局。占地面积这么大保存完整的单体建筑已经不多了。</h1> <h1>解放后寺院一直是村上的公房举行各种村民会议,大锅饭也是云峰寺四合五天井办的,儿时经常在寺院里玩耍,石头雕刻的走廊,大殿的台阶两边4-5长的条石护坡,我们经常当滑梯梭破,两个方形花台种了两颗山茶花,树干有4-5米那么高。文化大革命对寺院的破坏也不大,只是推翻了雕塑建筑设施保存下来了。</h1> <h1><font color="#167efb">云峰寺的前殿就没有前院那么幸免,历史原因80年代初期云峰寺整个四合五天井的寺院就成村民的住家。寺院是四合五天井的整体设计,分成住家后每家按自己的实际使用需要对寺院进行改造,这是对寺院毁坏致命一击。<br><br></font></h1> <h1>按照老辈人的说法之所以在此建寺院,乐善村是坐南朝北、前面视野开阔,寺院建在半中腰,后面有靠山,大龙潭的水从村庄流过,有山有水,是宜良县城以北不多的坐南朝北村子,是绝佳风水宝地。</h1><h1><font color="#ed2308">云峰寺按照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风水设计建造而成,如此绝美的建筑设计毁于当下实在令人惋惜!</font></h1> <h1>当下寺院破损即将倒塌,整个屋檐已经垮塌,各种雕塑被拆除变卖,石台阶也毁坏,寺院周围上百年的柏树也被砍完,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点不过。</h1> <h1>村庄坐落在山上地势高,水资源缺乏巧妙设计,从两公里外大龙潭开沟水而来,水进入村子后两条水沟沿路而下汇集到池塘,池塘边几颗柳树围着池塘,形成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美景,夏天我们经常在池塘洗澡,80年代末期水沟断了,池塘成了臭水塘感到他没有太大商业价值,池塘也被填埋不复纯在,有风没水的破败景象,池塘填埋后建成彩钢瓦的文化室。</h1> <h3>打草席、编草凳、织糞机、编锅盖、扎扫帚、堆草堆、碾糠、晒谷子等儿时农村常见的农活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不复存在,只能通过图片和视频得以见到。</h3> <h1>想起从前,想起从前那美好的、烂漫的童年。</h1><h1>想起那辣椒地里找蛐蛐、斗蛐蛐,还有贾龙河中抓小虾和小鱼,就在河边烧烤。记得儿时去驱赶麻雀自家的稻谷,从早到晚都在田里叫唤驱赶,晚上还在叫唤中进入梦乡,母亲次日讲起来笑得无法停止也不敢相信!乡恋!</h1> <h3>回顾乐善村的原样是有山有水、寺院楼阁、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石板坡、幽静小巷和百年古建筑群</h3> <h3>这些照片多数我是2014年以前拍的,今天你再进入村庄许多建筑和场景已不复存在。</h3> <h3>停下匆匆脚步!回味曾经一份牵念!</h3><h3>便盼望着能梦到过去的那一份童年温馨!</h3> <h1>自来水接通后,加之大龙潭引水工程缺乏经费维护,沟渠断流后水也就没了,右边的水沟干枯,村子里的石板路路还随处可见</h1> <h3>随着产业升级,老家以往以种大米、蚕豆为主的农业也升级为以鲜花、蔬菜经济农作物为主,每家农户自己种植转向大片对外承包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农业转型,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少留守的普遍化新农村现象。</h3> <h3>回首——邻居家的鸡鸭,时不时地漫步到你家庭院!</h3><h1>回味——左邻右舍的小狗小猫们在门前东跑西窜!这就是乡愁!</h1> <h1><font color="#39b54a">看看你家在哪个位置,他变了吗?这里有你成长的记忆和抹不去的情怀,美好回忆来比找回!</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无论多少时光不曾走过,再次看到每一条巷道都是那么的熟悉,都能说出这是谁家的房子,这也只有你的家乡可以如此亲近!</font></h1> <h1>回忆当年小石桥的牛圈、老坝上的黄牛圈、二七姑的牛圈、毕家井的牛圈、贾龙河上的拦河坝、蓝山庆脚下的瓦窑;以及水碾和榨油坊这些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退出历史的舞台。他们的存在记录了哪个年代生产、生活的需要和社会进化中不同的人文。</h1> <h1>回忆牛圈的臭味在空气中漫延、飘荡,回想牛粪煮饭的臭里参合着香,回想捧两捧河水喝下去都是那样的甘甜!</h1> <h1>上了这个台阶就是俗称老大门村子的正中心,是大家茶余饭后吹牛、聊天聚集的地方,也是闲暇打牌、下旗的集散地,花大门自然成了全村简单文化娱乐场所!</h1> <h1>再往前走250米就到了花大门,花大门有着杨家祠堂之称,是当年建设是村里最好的房屋之一,从木材的选用到屋檐的雕刻工艺可以看出,应该是大户人家的象征。</h1> <h1>杨家祠堂保护迫在眉睫!只有保留和保护让后人了解杨家曾经的辉煌!</h1> <h3>走出花大门左边就有两个水池,水是从房子后面埋暗管穿过房子流了出来,水池有1宽2米长成长方形用石头砌成,第一水池主要是洗菜,第二个水池洗衣服,虽然没有规章制度大家多年来形成了默契自然遵守,衣服也就不会拿到第一个池子去去洗。</h3><h1>第二水池的旁边平放着一个当年油房压榨油楛碾拓,2.5左右的直径,旁边砌了一个土灶,春节前每家宰过年猪,屠宰的猪就在碾拓上进行开肠破肚、刮猪毛的专用场地,全村的过年猪就在此地屠宰,每年春节前这段时间这里异常热闹,过去每家都有宰过年猪吃杀猪饭的习俗。</h1> <h1>回忆田间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农药味道!寻找儿年时田园中那份幽幽的透人心脾的香甜。</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乐善村建村以来最具发展意义要算——贾龙河乐善村段河道直线改造工程,你现在看到从加节到河边田这段的河道是经过直线改造后模样,原来村里的稻田全在贾龙河的对岸,没路、没桥两岸隔河相望这个工程解决了乐善村水患和道路的两大难题,在河道改造之前乐善村的所有车辆只能沿后头山从金家营村子出行,从背马驼到了有马车年代,破陡、湾急、路窄交通的解决迫在眉睫。</font></h1><h1><font color="#ed2308">60年代末期河道改造以后,才修了从马车路到苏家湾这段出村之路,这就是“马车路“的由来,结束了乐善村数百年来不通车路的历史!世外桃源也迎来里程碑意义的汽笛声!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段光荣的历史。</font></h1> <h1>每一个村庄他应该有魂魄,让所有村民记忆、维护、珍惜,他一定是深入人心独一无二,也方便外来人永久记忆符号,并世代相传。</h1><h1>数百年来可以保留下来的东西到了这一代为啥就没了,传统文化缺失和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带来灾难,值得深思。</h1><h3><br></h3> <h1><font color="#167efb">习惯了用言语来表达的村庄地名,今天用文字来表述显得拗口和陌生,读起来似乎少了亲切感,也许这就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能说不能写。</font></h1> <h1>乐善村是我的家乡,我深深的热爱它!看到他交通变化我由衷的高兴,但在变化的过程中更需要去探寻研究!数百年前乐善村设立的初衷,数百年来它发展轨迹和经典所在,值得去研究,也要做保留、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规划,避免造成卖光、毁完文化缺失四无村庄,保留、改进应该是并行,这就有了发展的灵魂,这就可以有更多传承!</h1><h3><br></h3> <h1><font color="#ed2308">回忆乐善村原来的样子,追忆哪个时代风土人情,给经历这段过程的家乡人勾起回忆,也给更多年轻人对家乡的过去多了些了解。</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