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班《红星照耀中国》之徐特立

勤劳的小蜜蜂

<h3> 徐特立</h3><h3> 88班 韦勤</h3><h3> 徐特立是一位教书老先生,提起它,我们便想起了在高平的特立高中,这便是以徐特立的名字命名的,他也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长沙师范时的老师,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便对他有所介绍。</h3><h3> 他是个白发老翁,然而决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已经六十一岁了,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中曾经帮他渡过大河,跑过草地。</h3><h3> 徐特立的人生也可以说是五十岁开始的,因为他原来是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女儿,长沙一所师范学校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徐特立于1876年出生在长沙附近一个贫农家庭,他是第四个儿子,他的父母省吃俭用供她上了六年学,完了以后在清朝当个塾师,一直到二十九岁那一年上长沙师范,毕业后留校教数学,他很早就参加了政治,甚至他的许多学生也成为了共产党,在第一次革命后,湖南一度有一个省会议,他也是议员之一,战后,他随湖南省的勤工俭学学生去法国,在里昂学习一年,靠在一家铁工厂打杂做工维持生活,后来他在巴黎大学当了三年学生,靠为中国学生补习数学筹措自己的学费。1923年回湖南后协助在长沙建立了两个新式的师范学校,境况遂顺,有四年之久,但他到了1927年才成了共产党员,党把他派到俄国去,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回国后,他闯破封锁,到了江西,不久就在瞿秋白下面担任副教育人民委员,瞿秋白遭难后,他便继任了瞿秋白的职位,从此他便成为教书老先生了。</h3><h3> 徐特立是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思想的人。在国民革命时期,徐特立在国民党党部很活跃,但他同情共产党,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但在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只好自找避难之处。但他很早就想加入共产党了,所以当一位共产党员邀请他入党时,他高兴至极,甚至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用处之时禁不住哭了出来。</h3><h3> 徐特立不怕困难,在面临艰巨的任务时毫不气馁,毫不退缩,面对陕北和甘肃的那么多文盲和物质资源十分有限的条件,他们的教育工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需要改变他们落后的思想状态,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徐特立和其他的一些教员都不气馁,自己造纸,自己印刷,取得了惊人的成绩。</h3><h3> 但徐特立从不吹嘘,不骄傲自大,而是认为这里的文化水平实在太低,以至于他们能获得那么多的成绩。</h3><h3> 徐特立虽然只是一位教书老先生,但在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种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去学习。</h3><h3> 徐特立</h3><h3> 88班 杨一帆</h3><h3> 徐特立,又徐立华,原名懋恂,自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人,曾为毛泽东的老师。著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是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h3><h3> 他于一八一七六年出生于长沙附近的一个贫农家庭,他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了六年,学完了后在清朝当个垫师。一直到29岁那年上长沙师范,毕业后留校教数学。</h3><h3> 徐特立很早就参加了政治,是一名爱国的激进人士。1907年发生政府向外国屈辱妥协的事件时,徐特立在学校做时事报告,讲到激愤时,热泪如注,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下了抗议书,写完当场晕倒。这“抽刀断指”的举动,顿时蜚声全省,徐特立也被当时有进步思想者誉为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h3><h3> 后来他去了法国,立志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技术以来,救国救民。1913年回到湖南后,在长沙创办了两个新式的师范学校并兼任校长,兢兢业业地践行着他教育报效祖国的伟大宏愿。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他50岁那年那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党贡献。</h3><h3> 徐特立是个顶好的人,他身处高位,却将自己同别人一视同仁,从不服老。1934年,他随军长征。一路上,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瞿秋白在告别时换给他一匹好马,他却总让给伤病员骑。据统计,长征两万里,徐老骑马不过两4里,人称“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骑马儿跟马跑。”</h3><h3> 徐特立很大公无私。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因年老记忆力衰减,他自动申请免职。但是,他仍关心国事——“大跃进”时不表赞成,“文革”开始后又忧心不已。</h3><h3> 在作者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61岁,是一个白发老翁了,然而他并不是老朽昏聩的标本。像他的60岁老翁同辈谢觉哉一样,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h3><h3> 50岁是人的大半辈子,每到此时人们渐渐开始闲了下来,认为自己已经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开始等着儿女的孝顺。而徐老恰恰相反,他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也就是所谓的“人生五十始”。</h3><h3> 徐特立</h3><h3> 88班 牛雅佳</h3><h3> 徐特立(1577年——1968年),活了九十一岁的他,可说的上是把自己大部分的光阴都用在了自己的教育事业与革命事业上。</h3><h3> 他是伟大的革命家,他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他一生参加过的革命运动数不胜数,他在学校作报告时,讲到激愤之处,热泪如倾,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并蘸着血写了抗议书,把自己对封建政治的痛恨、对革命的追求表达的淋漓尽致。他还参加过长征,那时他已是六十岁的高龄!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上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在国民革命期间,徐特立在国民党省党部很活跃,但他同情共产党,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自找避难的地方,五十岁的他还是很想加入共产党,当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找他请他入党时,他高兴至极,他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时,不禁哭了。</h3><h3> 他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儿时读过六年私塾,后来因为亲人的去世,他只好辍学。他二十九岁时上长沙师范,毕业后又留校教数学,他担任过长沙师范大学校长,还教过毛泽东和许多著名人物。他勤工俭学去法国里昂学了一年,在一家铁工厂打杂做工维持生活,他还去过巴黎大学与俄国,全都是为了学习。</h3><h3> 他有丰富多样的经验,在帝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形式的社会中的生活和教书的经验,使他能够胜任所面临的任务。他在西北这个文盲几乎达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地方去教育人们,这里是地球上的一个角落,徐老的任务就是改变他们的这种思想状态,他们的教育工作进行的不算顺利,他们的印刷机坏了,只好用油印和时刻来印刷,没有纸了,他们便自己造纸,经过他们的艰苦努力,文盲已减到全部人口百分之二十以下!老徐没有吹嘘过他的拉丁化或其他教育工作上的成绩,他总是非常谦虚地把自己所做的工作讲的理所当然,实则每件事都很有难度。</h3><h3> 我所钦佩他的地方,正是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向,他鞠躬尽瘁的品质,为教育、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让我折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