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安事变</h3><h3> 88班 韦勤</h3><h3> “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这是西安事变后,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西安事变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对于这个重大事件,《红星照耀中国》中就有所叙述。</h3><h3> 这个事件应该说是富有戏剧性的,在作者离开中国后,张学良少帅的东北军与蒋介石总司令之间的紧张关系越来越尖锐,东北军原是被蒋介石派去打红军的部队,后来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逐步改造成为一支受到他的敌人的抗日民族革命口号的感染,不愿意再打内战,只是一心一意想打回老家去的军队,他们只想把日本人赶出他们的家乡,收复东北。而南京却与他们的想法截然相反,因此,东北军和红军之间有了同志般的友情,与此同时,在西南的白崇禧和李宗仁将军也领导反对南京政府的亲日政策,同时救国会也开始救国运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给了南京很大的群众压力,但南京义无反顾地要求先安内,消除共产党,提倡抗日的人立马被逮捕起来。南京开始了第六次围剿的初步计划。张学良多次向蒋介石提出成立民族阵线,停止内战,联俄抗日的纲领,却多次遭到拒绝,但他仍不气馁,再次三番地向蒋介石提出要求,举此无望之后,他与杨虎城秘密参加了同红军休战的协议,决定兵变。</h3><h3> 到12月12日早晨六点,这个高明的演出已经完美收场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蓝衣社特务也被缴了械,逮捕起来,整个参谋部的人也遭到包围被关起来,邵力子主席和警察局长也成了阶下囚,西安市警察向兵变部队投降,南京的五十架轰炸机和飞行员也在机场被扣,当然最少不了的,还是把蒋介石总司令逮到了城里,成了杨虎城和张学良的阶下囚。</h3><h3> 兵变后,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将领便通电全国,提出八点纲领,对此,中国共产党,红军都表示拥护,双方也成了公开的盟友,并共同开始执行八点要求,同时国民党及其追随者,一方面竭力扣押真正的消息和事实,另一方面向全世界发布一些愚蠢的谎言,谣言攻势连续了好几天。</h3><h3> 此时的南京也开始了争夺政权的阴谋活动,野心勃勃的何应钦开始对西安进行讨伐。蒋夫人十分害怕,立即要求何应钦停止讨伐并救她的丈夫。在西安的蒋介石也认识到他最大的叛徒不在西安,在南京。他不想让何应钦或者别人踏着他的尸体爬上独裁者的宝座。只好开始同逮捕他的人打交道,甚至同赤匪打交道。</h3><h3> 共产党也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进行谈判,告诉他南京此时的阴谋和他们抗日的政策,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张学良少帅也坐着自己的座机同蒋司令一起回到首都去自请惩处。</h3><h3> 回到南京后,蒋介石提出辞职,但也是走一个过场,他采取友好姿态,撤销缴匪总部,取消新闻围剿计划,下达其它命令和决议,软硬兼施,既作了恰如其分的威胁,又作了必要的让步,玩弄了许多复杂的手段,共产党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让步。内战停止了,国共两党从打仗走向了联合抗日。</h3><h3>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的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h3><h3> 西安事变</h3><h3> 88班 杨一帆</h3><h3>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的鼓舞了中华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h3><h3> 西安事变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逼迫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剧,全国人民对日本的反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觉醒,中国人民开始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但蒋介石并没有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此时,他心中别无他想,只是一心想着消灭共产党,想一个人真正统一中国。于是他派了自己的一支精英队伍,前往西北“剿匪”。就在蒋介石到来前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签订德日反共协定和意大利的非正式成立,意大利与满洲国建交激怒了张学良,准备向蒋介石提出抗议;紧接着,也就是11月里,便传来了胡宗南著名的第一军在红军手中吃了大败仗的消息,红军通过不同方式向南经军队宣传“统一战线”“中国人不打自己人”但显然对南京军队毫不起作用,南京军队依旧我行我素,照常进攻,结果红军的一个大反击,瞬间让他们自乱阵脚。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七日,蒋介石到达了西安,他不顾一切反对和警告,在十日召开了大本营会议,正式通过了反动第六次围剿计划,而蒋介石误打误撞的钻进了共产党人的圈套。西安事变的起事计划先一点没有泄露给敌方,到十二月十日早晨六点钟,整个事件就已经结束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了西安。蓝衣社特务在睡梦中惊起,被缴了械,逮补起来;几乎整个参谋总部的人员都在西安宾馆的住处遭到包围,关了起来;邵力子省主席和警察局长也成了阶下囚;西安市警察向兵变部队投降;南京方面的五十架轰炸机和飞行员在机场被扣。东北京这批先遣人员的增援部队马上开到,孙上尉率部进攻总司令住处。警卫人员猝不及防,没有久战,不过有足够时间让吃惊的总司令逃跑。孙上尉到蒋介石的寝室时,他已经逃跑了,但不久他就被逮捕,成了共产党的阶下囚。起先他竭力反抗,但不久他就意识到,他的最大“叛徒”也许不在西安,而是在南京。于是他做了决定,他开始以十分精明和现实的方式操纵了他的生死大权的凡夫俗子打交道,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于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释回到南京。</h3><h3> 蒋介石真不愧是玩弄政治手腕的天才,回到南京后,他没有收回在西安做出的诺言,也没有对扣留他的人马上进行公开的报复,他软硬兼施,既做了恰如其分的威胁,又做了必要的让步,直到一个月以后,才同意了共产党的共议主张。</h3><h3> </h3><h3> 西安事变</h3><h3> 88班 邵宇清</h3><h3> 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它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一起联合抗日。</h3><h3> 原先,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特别融洽,不惜听从他的战略方法,撤出老家东北,让日本人占领,后又听从蒋介石的安排,利用东北军(张学良的部队)对中国红军进行围剿,虽损失大量东北军,但是张学良仍坚信他的这位“大哥”。</h3><h3> 但在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尖锐,原因是,它们的政治观点发生了分歧,东北军常年与红军战斗,受到了红军抗日民族革命口号的感染,丧失了斗志,一心只想抗日,打回东北老家去,赶走日本人。而蒋介石却保持“先静内,再对外”的战略政策,一步步向日本退让,一步步向红军逼近。</h3><h3> 之后张学良少帅对蒋介石提出他的想法,但是都被严词拒绝,便给张学良安上了卖国贼的帽子,而且下令对中国红军进行第六次围剿,蒋介石派出的精锐部队第一军,和一百多架轰炸机,结果也可以预料,战败了。</h3><h3> 蒋介石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七日坐飞机来到西安,东北、西北军军官都提出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要求,却还是未果,之后激起民愤,学生们游行示威,蒋介石下令强力镇压,导致打伤两名学生,而其中一名学生则是东北军一将领的儿子,事情闹大了,张学良不得不出面涉及,而蒋介石又训他一顿,导致他决心投靠共产党。</h3><h3> 在十二月十一日晚上十点,东、西北两军决定逮捕总司令和他的僚属,事变爆发。</h3><h3> 到十二月十二日早晨六点钟,东北军和西北军控制西安所有蒋介石的部队都被缴了械,逮捕了起来,包括省长邵力子、警察厅长。张少帅的卫队长,二十六岁的孙铭九上尉午夜时开往临潼,带兵两百名,他们到达宾馆后(蒋介石得临时住所)便开起火来,导致蒋司令翻窗户,匆匆逃走,孙铭久发现——他躲在一块大岩石旁的小洞里,后将其背下山成为了杨虎城和张学良的阶下囚。</h3><h3> 兵变那天,东北军西北军向蒋介石提出了八点要求,并于几天后去保安接了三位共产党代表到西安,建立了抗日联军:十三万东北军,四万西北京,大约九万红军。张学良任主席,杨虎城任副主席。</h3><h3> 西安事变也正式拉开了序幕,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