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之 一支难忘的歌

吴新华

<h3>1964年9月,我们从不同的小学考入宜昌四中。从此结下半个世纪乃至一生一世的情缘。</h3> <h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逎!</h3> <h3>196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运动,粉碎了我们的求学梦想。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连,我们在与风浪的博击中成长。</h3> <h3>下乡的前一天,同学们不约而同到照像馆,留下学生时代的最后影像。从此,我们有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字一一知识青年。</h3> <h3>1969年元月3日,宜昌市革命委员会在解放路隆重召开欢送大会,同窗仅二年的学友,被分送到当阳、长阳、枝江。</h3> <h3>斗转星移,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宜昌四中六七届初中三班和同一首歌群,决定举办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h3> <h3>为了支持下乡长阳的知青聚会,同一首歌纪念活动推迟到元月4日举行。这一天在期盼中来临,张光元从成都、吴新华从武汉赶回。</h3> <h3>邱洪宜从厦门,孙忠秀从上海赶来</h3> <h3>大病初瘉的李琦同学来了,班长热情迎上去,摄影师拍下这难忘一刻!</h3> <h3>从上海归来的孙忠秀与李琦同学热情相拥!</h3> <h3>第二任群主张寿华热情欢迎李琦张兰英的到来。</h3> <h3>同为知青的电大同学贾显中,闻讯主动要求参加纪念活动。三位82级宜昌电大地直班同学喜相聚。</h3> <h3>周永玲同学从武汉赶回来了!</h3> <h3>我来了,你来了,他来了,瞬间聚福山庄汇成欢乐的海洋。</h3> <h3>同学们欢聚一堂,等待盼望之久的活动开场。</h3> <h3>上午十时,永远的班长,赵国华介绍来宾,宣布纪念活动开始!</h3> <h3>同一首歌第三任群主段炳兰发言。</h3> <h3>同一首歌第一任群主,此次聚会的策划人兼艺术总监吴新华发言,有备而来。</h3> <h3>特邀佳宾熊革新,也是初中六七届毕业生,从省城武汉下乡到宜昌伍家岗,把自己的青春一生和子孙都献给了第二故乡一宜昌。</h3> <h3>张丽君。一曲梨花颂的余音让聚福山庄的老板可三天不开音响。热心班级事宜,名字中含君的女子,果然不同凡响。</h3> <h3>电大学友贾显中也是来自省城武汉的知青。他在自我介绍中向文化革命中曾经批斗老师的行为而深深忏悔。</h3> <h3>喻洪芬、吴新华、张居文同是四中初二三班同窗好友,有幸三人同时被分到长阳白氏坪公社民建二队,携手走了五十五载的人生时光。</h3> <h3>孙忠秀,班上的小妹妹,随小哥下乡至长阳三渔冲公社。柔弱的她招工后在长阳煤矿干了八年。</h3> <h3>周永玲下乡至当阳淯溪。招工至省二建,曾任省二建水电安装队书记,全省有名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h3> <h3>张兰英下乡至当阳淯溪,与周永玲,林琦分在同一个小队。</h3> <h3>李琦下乡至当阳淯溪,与周永玲,张兰英分在同一个小队,一起度过难忘的知青岁月。</h3> <h3>最小的妹妹雷明惠下乡至当阳淯溪青平。</h3> <h3>班上人帅歌美的刘鸿元随姐下乡至枝江。与姐姐同时招工至宜昌港务局。</h3> <h3>同一首歌第二任群主张寿华下乡至当阳。</h3> <h3>胡德钊同学也下乡到当阳,现为建筑工程预算师。</h3> <h3>周远玲的夫君,王立贵!王立贵是初二.三班学弟、学妹们口中、心目中的大哥。王大哥的一言一行都是学弟、学妹们的楷模!艺术总监向全班男生提出殷殷期望:男生当学王大哥!</h3> <h3>小弟杨德新下乡至当阳,招工至八一钢厂,后成为宜昌市体育馆知名羽毛球教练。</h3> <h3>洪宜和李惠霞,50年前下乡在一起,一个锅里吃饭的友情,延续至今。让大家自我介绍时,俩人手拉手走上台去。</h3> <h3>原四中文艺宣传队骨干孙亚平,下乡至当阳半月。如今仍是宜昌市老年艺术团骨干,其节目已入选宜昌春晚。</h3> <h3>50年前,周永玲、李琦、张兰英下乡在同一个生产队,50年后的今天,又相逢在聚福山庄会场里。</h3> <h3>张旭、江盛华、吴明礼下乡当阳半月同一队,曾为班上理工男的江盛华要求三人批发上台自我介绍,被新华打趣道:真不愧是咱班的数学科代表噢!对数字这么敏感!</h3> <h3>王小朋随亲下乡至枝江百里州的棉花之乡,分值比到长阳当阳的同学高多了!</h3> <h3>林重、张光元也分在当阳同一生产队,哥俩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h3> <h3>下午三时,文艺活动正式开始。金牌主持人邱洪宜、胡德钊闪光登场。他们说,五十年前的今天,我们告别校园走向广阔天地。转眼间已经五十年。今天我们相聚,共同回忆那春天的美丽。</h3> <h3>第一乐章,绿色青春。</h3> <h3>开场曲,女声小合唱《春光美》,我们在回忆,回忆那冬季,在冬天的山巅,露出春的生机。</h3> <h3>由贾显中朗涌的经典名篇《岳阳楼记》,展示我们这一辈,为中华崛起刻苦读书的求学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心壮志。</h3> <h3>熟悉而优美的乐声响起,一曲《喀秋莎》让我们回到青涩少年。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沙,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h3> <h3>由孙亚平、赵国华、刘鸿元、李丹、熊革新二胡合奏,田老师手风琴伴奏的《赛马》,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h3> <h3>李建华、吴新华、喻洪芬的舞蹈《芳华》,跳出芳华、活出芳华、再现芳华,再写芳华!</h3> <h3>第二乐章:红色激情</h3><h3>风华正茂的我们,充满浪漫的红色情怀。对党对毛主席无限热爱,一首首红歌绽放着青春激情。</h3> <h3>由刘鸿元、周永玲领唱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唱出一代人对领袖的赤胆忠心。</h3> <h3>集体舞蹈《敬爱的毛主席》,被称为忠字舞。当年知青大都会跳这支舞,从五十年前党的九大召开,跳到21世纪的今天。</h3> <h3>张寿华独唱《金瓶似的小山》。北京城里的毛主席,虽然没有见过您,您给我的幸福却永在我身边。</h3> <h3>表演唱。《抬头望见北斗星》。段炳兰引歌高亢,众男生表演很给力。</h3> <h3>周永玲、熊革新、喻洪芬、邱洪宜小合唱《爱在天地间》,表达张居文对同学们无私爱心相助的感谢感激之情</h3> <h3>第三乐章:黄色土地。</h3><h3>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伟大领袖一声号令,千百万知识青年奔赴广阔天地。</h3> <h3>张光元、林重、孙忠秀、邱洪宜诗朗诵《知青》。知青,那个年代最美的昵称,他们用一颗颗最纯净的心灵,最火热的激情,改变着神州山川大地,用闪光的青春书写历史的证明。</h3> <h3>由赵国华领唱的男生小合唱《我们这一辈》,再现我们这一辈人的人生经历。我们这一辈,与共和国同年岁,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h3> <h3>女声独唱。《一支难忘的歌》。演唱者:熊革新。一支难忘的歌,被熊革新唱得荡气回肠。将表演推向了高潮。若是用四个字来形容她的唱功,那就是:专业水准!</h3> <h3>刘明定独唱《小芳》,再现被爱情遗忘的年代知青们对美好爱情的想住。</h3> <h3>在农村那些没有灯光的夜晚,前苏联歌曲滋润着一颗颗渴望释放真情的心灵。由贾显中演唱,田老师手风琴伴奏的《三套车》,把知青带回那年那月那晚。</h3> <h3>张旭口琴独奏《红梅花儿开》等三首。田野小河边红梅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是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满腹幸福话儿没法讲出来,再现青涩年代的青涩之恋。</h3> <h3>第四乐章,金色夕阳</h3><h3>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知青们从青春少年迈入金秋夕阳,迎来人生第二个春天。</h3> <h3>孙亚平二胡独奏京剧曲牌《夜深沉》,妥妥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光大!</h3> <h3>张丽君、张寿华男女声对唱《康定情歌》,唱响经典老歌,献给一个时代的印记。</h3> <h3>由张丽君演唱,段炳兰伴舞的京剧唱段《梨花颂》,委婉与大气相结合,珠联璧合。</h3> <h3>赵国华与段炳兰的表演唱黄梅剧经典《夫妻双双把家还》,你担水来我浇园,夫妻同心,勤劳致富!</h3> <h3>邱洪宜倾情朗诵现代诗歌《老了》,声情并茂,触及已至暮年知青们的灵魂,台上台下,潸然泪下!</h3> <h3>张旭同学舞蹈《鸿雁》,尽展知青夕阳风采!</h3> <h3>雷明惠瑜伽展示,达到身体心理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其柔软的身段,灵巧的动作,令人叹为观止。</h3> <h3>由邱洪宜指挥,赵国华领唱的《歌唱祖国》,唱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