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飞龙老师手机微距培训(一)

梓陌

<h3>手机微距的基础知识:</h3><h3> 一般来说,拍唯美场景要用大光圈,要表现细节和清晰,光圈不能大。光圈是微距摄影的生命线,不同题材的微距,其光圈不同。</h3><h3> 用手机拍微距,基本上是以拍摄唯美微距为主。唯美微距,就是以表现微观场景之美的表现手法。要避免细节刻画,因为普通手机微距镜头和手机感光元件密度太高,不是很适合表现细节。除非用灯,才有可能表现细节。</h3><h3> 一般来说,手机微距镜头出于市场竞争的情况,不可能使用高分辨透镜,所以啊,玩手机微距不要太勉强自己。</h3><h3> 手机微距的操作,要尽量找到支撑物,感光元件的密度每个像素只有一两个微米,随便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不清晰,找到支撑物是手机微距的关键之一。</h3><h3> 关键其二,感光度与速度要有个平衡点,速度慢了不清晰,速度快了感光度过高噪点多。</h3><h3> 关键其三,阳光直射被摄体会造成高光过曝、暗部死黑的高反差,光线不足又会陷入速度与感光度和光圈大小的矛盾。</h3><h3> 所以,玩手机微距,1.自然光条件下,以拍摄唯美微距为主;2.要表现细节就非要用灯不可。</h3><h3> 当然,还有个局限,那就是镜头分辨率,几百元的镜头,不可能是采用高分辨透镜组的,手机感光原件密度很高,对镜头分辨率要求相当高、比相机的镜头要求还要高。</h3> <h3>2019年1月5日</h3><h3> 今天郊野公园手机微距课题:主题(表达什么),主体(拍什么),焦点(主体的对焦选择),前焦外(虚像的覆盖效果),后焦外(虚像的烘托效果),构图(主体位置、焦外元素的选择)。</h3> <h3>家庭作业:</h3><h3> 网络搜索: 焦外成像。今天拍摄了焦外成像,现在从理论上知道什么叫做焦外成像。</h3> <h3>  今天说了“拼刺刀”大家都知道了,今后不要再拼刺刀了。摄影要从最基本的认识开始,这时候不要急着创作,先练基本功,等你掌控了十八般武艺,你自然会大显身手的。</h3> <h3>  今天拍摄的焦外成像条件有:1.灌木丛叶片反射光的焦外;2.植物形态的焦外;3.植物上露珠反射光的焦外;4.天空和树木的焦外;5.水面波光的焦外;6.水面水草间反射的焦外。</h3> <h3>焦外课程。</h3><h3> 云芳的收获。1.利用水面阳光反射光,拍出来月亮场景的效果。2.利用灌木叶片的反射光,拍出了红色光斑背景。</h3> <h3>  目目的收获。居然把露珠拍成出了“猫眼宝石”的效果;2.利用蓝天做背景,将部分主体置于焦外;3.利用水面水草间的反射光,拍出了有渐变色背景的光斑。</h3> <h3>  梨花雪的收获。1.对焦很准,小蚜虫很清晰;2.利用灌木丛的焦外做背景;3.利用水面水草间的阳光反射,拍出强烈的光圈圈背景。</h3> <h3>  明月的收获。1.利用灌木做背景有油画的效果;2.利用主体上的水珠产生焦外光斑;3.利用地面产生焦外虚幻效果。</h3> <h3>  梓陌的收获。1.水珠反射的花,利用花的色彩做背景;2.利用水面水草间的放射光与岸边杂草,拍出有光斑和渐变色的背景;3.利用灌木叶片放射光,拍出布满背景的光斑。</h3> <h3>  各位记着自己去找各种自然条件下的色彩和光效,拍摄焦外成像,把这个技术掌控好会受用一辈子。</h3> <h3> 其实,所谓的焦外,就是背景。为什么要强调焦外成像呢,那是因为把焦外成像的样式元素作为背景来衬托主体,整个画面才会美。</h3> <h3>  作为背景的焦外成像,要尽量简洁、要有氛围、要有统一的形式美。</h3> <h3> 场景有多重要?譬如你有一只小青蛙(主体),站在黑背景(焦外或场景或背景)的树上(站立物)探出头部(姿态),那就是“黑夜里的窥探”(主题);小青蛙(主体)抱在柳条(站立物)上,后面的柳条在逆光下还可能有光斑和虚像,其主题可能就是“春天的秋千”;小青蛙站在溪水边石头上(场景),其主体可能是“守候”……</h3> <h3>  微距画面构成要素:主体、站立物、背景。站立物与背景构成场景。</h3> <h3>  所以啊,微距摄影功夫在焦外,不要整天只是对着一个水珠或一只虫“拼刺刀”了。</h3> <h3> 手机微距的出路在于唯美,唯美在于场景的多样丰富,掌控更多的场景,是手机唯美微距的康庄大道。</h3> <h3> 唯美微距的关键在于场景之美,场景之美在于物的焦外成像、在于光的焦外成像、在于氛围,氛围色彩和灰度的运用。</h3> <h3> 不要急于创作,要把重心放在场景上。随便拿个东西作为主体,多找焦外成像样式,多拍些不同的场景,从大自然中吸起养分,你这颗种子就会很强壮饱满,方能一朝破土见阳光。</h3> <h3>  掌握了背景,就掌握了创作的路径。虫季一到,虫子会在你的镜头前姿态千变万化,不用你操心。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把虫子拿到不同的背景前拍摄。光线的运用一两个小时就搞定。手机就拍唯美微距,唯美微距在于场景,场景在于焦外效果。</h3> <h3>拍摄小花絮</h3> <h3>  除了拍焦外成像,还要多看优秀的唯美微距作品。你的创作水平取决于你领悟的美和对摄影技术的掌控。</h3><h3> 注意画面去除黑块,只要色彩的明度,以及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度。</h3> <h3>微距摄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艺术。上到了技术平台,就要从艺术上突破前行。</h3><h3>其实,所谓的焦外,就是背景。为什么要强调焦外成像呢,那是因为把焦外成像的样式元素作为背景来衬托主体,整个画面才会美。</h3><h3>作为背景的焦外成像,要尽量简洁、要有氛围、要有统一的形式美。</h3><h3>手机微距的出路在于唯美,唯美在于场景的多样丰富,掌控更多的场景,是手机唯美微距的康庄大道。</h3><h3>场景有多重要?譬如你有一只小青蛙(主体),站在黑背景(焦外或场景或背景)的树上(站立物)探出头部(姿态),那就是“黑夜里的窥探”(主题);小青蛙(主体)抱在柳条(站立物)上,后面的柳条在逆光下还可能有光斑和虚像,其主题可能就是“春天的秋千”;小青蛙站在溪水边石头上(场景),其主体可能是“守候”……</h3><h3>微距画面构成要素:主体、站立物、背景。站立物与背景构成场景。</h3><h3>唯美微距的关键在于场景之美,场景之美在于物的焦外成像、在于光的焦外成像、在于氛围,氛围色彩和灰度的运用。</h3><h3>不要急于创作,要把重心放在场景上。随便拿个东西作为主体,多找焦外成像样式,多拍些不同的场景,从大自然中吸起养分,你这颗种子就会很强壮饱满,方能一朝破土见阳光。</h3> <h3>掌握了背景,就掌握了创作的路径。虫季一到,虫子会在你的镜头前姿态千变万化,不用你操心。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把虫子拿到不同的背景前拍摄。光线的运用一两个小时就搞定。手机就拍唯美微距,唯美微距在于场景,场景在于焦外效果。</h3><h3>你问问高宏老师,他是怎么做到的,就是听话和努力,他每天都在拍,一年下来拍了上万幅,其中有三千多幅都是可参展的作品。</h3><h3>拍摄微距没有绝招,只有按正确的方向努力。</h3><h3>我拍微距近十年,我走过的路我太清楚了,哪些是不该走的路哪、些是正确的路,听我的没错。</h3><h3>拍虫的唯美微距,功夫不在虫,在焦外、在场景。到了虫季,户外到处都是虫,要什么姿态虫自己会做给你拍。</h3><h3>好的 学好焦外光 举一反三,用相机拍纯粹微距,表现的是细节和质感;用手机拍唯美微距,表现的是场景,虫只是个视觉的趣味中心。背景的亮度要比主体暗才好。主体要足够亮。拍摄时就考虑好构图,跟画面元素不一致的地方要避开。有了摄影的引领,人会进入一种自我进步的境界,或多或少,你都会进步的。</h3><h3><br></h3><h3>除了拍焦外成像,还要多看优秀的唯美微距作品。你的创作水平取决于你领悟的美和对摄影技术的掌控。注意画面去除黑块,只要色彩的明度,以及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度。</h3><h3>譬如,用一张淡色的纸,覆盖一层透明塑料膜,在塑料膜上喷上水珠……<br></h3><h3>还有,任何反光的物件在焦外都有虚化的成像,你的首饰……</h3><h3>焦外成像是一种虚象的效果,是摄影画面背景的一种形式,与主体的具象对比,有美化画面、烘托主体的作用。这种焦外成像可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也可以人为安排获得。自然焦外成像千姿万态,人工安排形式有限。不得已时才人工安排。抽象摄影,是一种揣摩着音乐的旋律和诗歌的韵律,在具象中找到对应。[强]焦外成像也是一种抽象.主体离开背景远一点,背景就虚化了。</h3><h3>焦外成像分布自由。如果不是自由分布,那就要尽量对称或者有序。去网络搜索:高级灰。还有看看印象派大师高更的作品如果你的摄影能在高级灰这条路上走出来,那么你就赢了!</h3><h3>摄影,要想达到顶端,务必要从美术理论中吸起养分。推荐这篇文章大家阅读,最好是收藏,经常阅读。从这篇文章开始,将摄影带进美术之中,找到丰富自己的营养。标题就很有价值:色彩是梦想的语言,摄影人的眼,要会借镜头成像看到具象的抽象之美。谁能把这句话记住半年谁就会有大进步。</h3><h3>不懂理论,自己会与自己的好东西擦肩而过,你可能还会失去一条路。有大师级人物说过,摄影也是一种观看世界的方法。摄影创作就是基于你的视觉感受来进行的。</h3> <h3>建议大家都网络搜索:色彩溢出。</h3><h3>在布光没有保障的条件下,要拍摄虫子的细节和质感是一种理想,不要说手机了,就是用相机加上我的高分辨微距镜头也难以实现。所以啊,不要难为自己,还是听我那句话:手机微距的出路在于唯美,唯美在于场景,场景之美在于焦外,虫只是个焦点内的主体。</h3><h3>这幅就是典型的站立物与背景的统一,更确切的说是站立物与背景的一维统一,那么必然就有站立物与背景的二维统一了。(小蜗牛)</h3><h3>什么是站立物与背景的二维统一呢?同一个站立物有一部分站立物在焦内,一部分在焦外。</h3><h3>淡化站立物,是凸出主体的最佳方法,又是烘托主题的手法。拍虫微距,站立物是舍不去的元素,只能好好运用,运用站立物于背景的二维统一,是唯美微距的一种关键手法。</h3><h3>意念,就是你所感悟到的要实施的动机。有意念和没有意念差别很大。摄影,玩的就是意念。</h3><h3>背景要1干净,2要简洁,3要比主体稍暗。尽量不要黑色,只要色彩。</h3><h3>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多拍背景?除了之前反复讲的手机微距在于唯美……。道理很简单:1.一种虫的若干姿态,你不能一、两种背景,2.若干种虫更不能只是可怜的几种背景,3.背景不当,虫再好看也没用。拍背景的目的就是发现各种焦外成像,这个过程你也练习了对焦和构图。虫季一到,你才方可大显身手。焦外成像背景,其实还有好多内容的:场景元素、色彩关系、灰度、氛围、构图等等。从现在到虫季还有至少三个月时间,等大家差不多都掌握了焦外成像的各种样式的拍摄方法了,在讲这些内容就好理解了。</h3> <h3>下一个课程:色彩(色相、明度、纯度)在摄影中的运用。各位在网络上搜索:色彩要素,先做点功课。</h3>

焦外

微距

背景

场景

成像

唯美

主体

摄影

手机

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