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逝去的岁月

谭文华

<p class="ql-block">  我从1965年9月支边到新疆后,被分配到伊犁农机校学习(中专),大概在当年的10月底就和农机校682班40个学生去伊犁农机修造厂学习,每日里工作学习都在厂子里。</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农机修造厂座落在黎光街上,平时洗澡都是下班后自己在宿舍里用点热水擦擦身子。一次郭师傅说要带我们去干蒸,什么是干蒸我们也不懂反正跟着郭师傅没事。</p><p class="ql-block"> 在厂门口往黎光街前行约第二个巷口后,再往左拐进去没有多久,只见到路边有一只高架木杆,木杆上斜绑着一根长木杆的头上挂着一只水桶,走近一看才知道是用杠杆原理用来打井水的,那时的干蒸澡堂门前只要有一座水井,八九不离十一定会有一座干蒸澡堂,因为那时自来水还没有普及,而干蒸澡堂需要大量用水,自然需要一座水井陪伴着,这是我在新疆伊犁初次看到的新鲜事物。我们在南京也有水井,是用绳子吊着水桶用手左右更换将水提出,井沿上的石头都有被绳子磨出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进入休息厅我们看到大修厂职工和家属也在那里,郭师傅告诉我们说他们也是来干蒸的。从外表看是一排木屋,我们进入后有一间更衣室,一间凉水房,另一间就是干蒸房,一进入干蒸房间只见热气腾腾,我们在更衣室脱了衣服后随着郭师傅进入干蒸室,郭师傅让我们坐在木凳子上,他拿起一瓢水泼在一堆鹅卵石上,只见一股蒸汽立既占满了整个小屋里连气都出不来,一会功夫浑身大汗淋漓,整个身体汗毛孔都扩张开来,在澡堂里我们相互帮助为自己搓澡,那时没有自来水,只能用水葫芦做的瓢往身体上泼凉水,然后再次进入干蒸室继续干蒸,约两叁个小时才能完成整个洗澡过程,这时我们才明白新疆伊犁的干蒸这个新鲜事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大修厂工作了有4个月,开春后回到农机校以后再也没有进过干蒸澡堂了。直到1969年3月去了昭苏县,那时昭苏县也有一座类似的澡堂可是没有去过,在昭苏县20年来也没有去过干蒸澡堂了。</p><p class="ql-block"> 等到了伊犁铝厂工作后,铝厂厂内有职工澡堂每日洗澡问题厂内就能解决,54年前伊犁的干蒸澡堂是我在伊犁看到的新事物也亲历过,那都是过去的回忆,我想应该有几张当年的干蒸澡堂照片,我求助了群友们,无法得到。</p><p class="ql-block"> 苦想中突然想起来前几年和老婆一起去洗过干蒸,而且还是每年除夕的中午去洗的,我们南京人有个说法:有钱没钱都要洗个热水澡过年。老婆喜欢洗干蒸我自然得陪着,因为干蒸容易消耗体力,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家人或者两人去洗干蒸时防止意外发生。现在的干蒸澡堂都比较小,麻雀虽小还是要具备更衣室,凉水房和干蒸房。因为我年龄渐大已不能适应干蒸房的缺氧环境,这两年也就没有去。没想到两年没去却将干蒸忘记的一干二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既然有了这个想法自然立既就去了,这个干蒸房因为我们去过自然轻车熟路,坐上十路车几站路就到了,干蒸房座落在黎光街七巷口,我向澡堂主人说明来意,他立既将房间打开让我拍摄。看到垒在墙角的鹅卵石问女主人与河边鹅卵石有区别吗?女主人告诉我就是普通鹅卵石。我跟主人聊起65年我洗干蒸时门口有一座水井的干蒸房在那里,主人告诉我在解放路四巷,明明我记得那年我们洗过的干蒸房是在黎光街一座巷子通往军区医院的路上,带着猜疑一路问人全回答在解放路四巷,只能问道而行了。等到了目的地与澡堂女主人询问后得知,这座干蒸澡堂子巳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怪不得所有人都指向这座干蒸澡堂,当我问起这座澡堂最早是什么人开的,女主人告诉我最早是俄罗斯人从俄罗斯带进新疆的。聊天中女主人告诉我黎光街那条巷子到军区医院的路上确实有一座干蒸澡堂,只是早已拆除了。我心想我还没有糊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老婆休息要去干蒸澡堂洗澡,我也多年未去了,前次去只是看看而以,为了再次体会干蒸洗澡,一时高兴就陪老婆去干蒸澡堂洗澡。我们到了那里时已经有人在洗澡了,我们等待中与老板娘聊天时知道这座澡堂的规模:有4间干蒸房间,六间淋浴室,这座澡堂开在自己老屋临街处,已经有16年的时间。以前的澡堂的招牌是门前都有一座水井用来供应给澡堂的用水,现在有了自来水门前的水井也没有了,用一块小铁件作的写有民汉文字的蒸汽房来表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个铁皮炉门是用来加入煤炭,给干蒸房内鹅卵石加热用的。</p> <p class="ql-block">  前一批洗澡客人离开后,澡堂老板进行了简单清洗后我们进入,这是一进三开间房:第一间为更衣室,第2间为淋浴室,因为有了自来水改用水淋头来冲洗,而且是热水冲洗。第三间为干蒸房。干蒸房的一角有一铁架,内垒有一堆鹅卵石,热源来自墙体内的铁炉,铁炉炉门设在锅炉房内统一由老板管理。</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想回忆65年冬天洗干蒸的经过,自带了一条大浴巾将自己包住便于拍照,一进干蒸房间只见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只在房间内待了两分钟燥热难耐已经让人受不了,虽然有过经历还是不能承受。当我们将冷水浇在鹅卵石上,只见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温度更高。自然只能凭感觉去体验了。那年我们洗澡的澡堂面积比较大可以容纳四至五人,现在只能容纳两人,坐在木板子上木板的温度极高,应该是用凉水冲洗木板后,等温度降落后才能坐上去,可是这一方法让我忘的一干二净,无法坐在木板上,更谈不上在木板上搓澡了,经过冷水处理才能坐在上面,才坐了一会浑身汗流浃背,头上的汗直流,两边眉毛也挡不住汗水流进眼眶无法睁开眼睛,不停的用干毛巾擦,实在受不了那种热气的冲击,本身目的是为了体会65年代干蒸的经历,既然是无法适应只能匆匆洗过出了澡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休息室与澡堂客人闲聊中他跟我说,可以用冷水毛巾堵住嘴可以减少热气吸入口中,在干蒸室可以多待一段时间。一句话提醒梦中人。立既让我想起了1992年去广州出差,广州朋友多次陪着去浴室洗澡,澡堂面积大靠墙处有木凳,洗澡客人都坐在木凳子上,那里的侍应生都是年轻小伙子,一会功夫就会给你送来一条冷水毛巾,用来堵住嘴不让热气进入胸腔,这个过程却让我忘的一干二净。那时客人搓澡都是搓澡工帮助了,也不需要朋友间互相搓澡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广州处于改革初期到处是全民经商潮,各项服务业应声而起,最多的就是酒楼和蒸汽楼,各种娼妓也应运而生。澡堂里有两种按摩室:一种是两叁人的按摩室也是没有娼妓的,一种是单人的按摩室也是娼妓的专用房间。刚开始我也不知道每次都与朋友在一起,时间长了闲聊中得知,从那以后我就时时和朋友在一起。说句实话也是有贼心沒有贼胆罢了。</p><p class="ql-block"> 经过资料查询我们这里的干蒸洗浴方式来源于芬兰,芬兰浴的特点就是干蒸,桑拿这个名词也来源于芬兰,桑拿在芬兰语的原意是指:一个没有窗户的小木屋。以后随俄罗斯人带进伊犁,本地人也叫(闷气儿)。土耳其的蒸汽浴是用蒸汽作热源,房间内由锅炉供应热气,房间也比较大可以容纳10到20人左右,整个房间热气腾腾,那时的广州基本就是湿蒸,也适合侍应生进入,叫湿桑拿。我们伊宁市比较大的月缘昊洗浴中心就是湿蒸。</p><p class="ql-block"> 洗过干蒸感觉有点疲劳,我们两个人在江苏路上花儿与少年歺厅点了一份波菜面,一份炒小牛肉夹饼,一份面鱼汤。吃饱后睡了一觉后感觉浑身轻松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的干蒸让我打开了记忆的牢笼,不但让我对54年前的记忆犹新,还让我又回到那个全民经商的年代。让我经常回忆也可以使我更注重现在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