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我父母与我的三姑、三姑父合影。后排右面的是吴克让,前排右面的是我三姑。具体的拍照时间不详,应该是60年代初期。</p><p class="ql-block"> 我的三姑父吴克让:1917年出生于肥城县三区(安临站)葛台村,家境贫寒,1936年高小毕业后,家里无力让他继续读书,迫于生计,去济南拉洋车为生。不久经人介绍去牟平县法院当职员,1937年7.7事变,抗战爆发,遂回家乡参加泰西抗敌自卫团。1938年1月17日随起义队伍,攻入肥城城里,活捉汉奸范维新。</p><p class="ql-block"> 葛家台抗战时属于肥城县三区,三区全部是山区,特别是五虎门、王家台、凤凰山、老僧台、黑牛山等都归属三区。水浇田,成片的良田很少,群众生活很为艰辛,这里贫苦百姓多,为我党开展群众工作,建立党组织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p><p class="ql-block"> 1938年初,三姑父受党组织的派遣,从泰西抗敌自卫团回到肥城三区老家葛家台村,发展抗战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成为肥城县第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肥城县第一任的党支部书记)。因工作积极,葛台村群众动员抗日形势较好,1938年6月肥城县委成立后,葛台村党支部,被肥城县委授于肥城县‘’模范党支部‘’。同月三姑父被任命为三区区委书记,在区委书记的岗位上,三姑夫走村串户,发动群众抗战,发展党员,在各村建立党支部。到1938年底全区各村都有党员,村党支部都建立起来,每村都有抗日积极分子,部分村建有民兵,区建有区队,有队员二、三十人。</p><p class="ql-block"> 由于葛台村位于泰肥山区的腹地,群众基础好。村北面有山洞,可以隐蔽工厂,1939年初,在葛台村建立了六支队的弹药厂,初期主要生产手榴弹。县委书记徐麟村、六支队后勤部长程重远经常到葛台村,察看弹药厂的生产情况。</p><p class="ql-block"> 1939年初,六支队以承包的形式分三个组,将6000套军装和3000件衬衣,交给了肥城。第一组放在葛台村加工2000套军装,1000件衬衣。葛台村这一组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11日,陆房突围战打响后,津浦支队与肥城独立营奉115师代师长陈光的命令,守护凤凰山阵地。下午2点左右,一股日军在厌子沟进行偷袭,向陆房逼近,企图偷袭115师部,防守厌子沟只有686团一个排,日军100多人猛攻厌子沟阵地,形势十分危急。津浦支队长孙继先,带二个营外加肥城独立营挑选的40多人,增援厌子沟686团的一个排。这个时候三区队二、三十人赶到厌子沟加入战斗,在肥城地方武装协助下,守护住厌子沟阵地,保证了115师部的安全,为115师师部安全,晚上决策突围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陆房突围战全部发生在三区境内,三姑父所领导的三区党组织,为115师东进支队陆房战斗,安全突围,提供可靠的群众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10日,大董庄为686团二营筹集5000斤小米。</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11日拂晓,牛庄村党支部书记阎学太,为115师部和686团带路,北上老僧台,与日军接火后,又领部队快速回到陆房、孟村。</p><p class="ql-block"> 山套村的抗日骨干郝京余为686团一营带路,抢占肥猪山有利地形,晚上又带路突出重围。</p><p class="ql-block"> 晚上何景贤、周长信带686团一部走小路到岈山,从西南方向成功突围。</p><p class="ql-block"> 孙世营为津浦支队带路,送部队到东平荣华树,成功突围。</p><p class="ql-block"> 在686团部分阵地与津浦支队阵地,三区党组织组织党员、抗日积极分子李怀仁、蒋太芳、蒋学成、郝传海等人,在激烈的枪炮中,冒着生命危险将水和干粮送上阵地。</p><p class="ql-block"> 当115师东进支队胜利突围之时,肥城县委及三区区委安排有战斗的村子村民,把散落的步枪、子弹、军衣、文件、药品、晋察冀钞票等各类物资收存藏好。连夜掩埋牺牲的战士,将负伤的战士送到安全的地方藏起来。5月12日鬼子攻进陆房和占领凤凰山、岈山、肥猪山等阵地后,什么都没有。气得鬼子疯狂的报复当地群众。屠杀手无寸铁的抗日群众23人。鬼子5月12日疯狂报复后,立马跑步撤回各据点。</p><p class="ql-block"> 5月12日 下午,县委书记徐麟村、我的三姑夫立即组织党员和群众自救,安抚受害者家属,为‘’死难者‘’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历史应该永远铭记那些为抗战牺牲的人民群众!</p><p class="ql-block"> 陆房突围战,在三区辖区内打响,三区党组织反应迅速,组织有序,群众支援有利,事后三区被上级党组织授予‘’模范抗日区。‘’</p><p class="ql-block"> 1940年肥城县抗日形势,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巩固根据地。肥城三区率先实行减租减息,借粮渡荒的工作,取得好的效果。成为肥城县及泰西地委的一面旗子,不久,三区变为泰西地委的实验区,直接归泰西地委领导,三区的经验也被地委推广。</p><p class="ql-block"> 1940年5月泰西地区广泛开展‘’红五月‘’运动。‘’红五月‘’运动的目的,是发动群众,借粮渡荒,巩固抗日根据地。出发点是正确的,第一阶段成绩也是很大的,肥城县不到一个月借粮300多万斤。在成绩面前有的领导头脑开始发热,到第二阶段反封建时候就开始左倾,到处剪辫子、折烟袋、斗破鞋、拔烟苗。到第三阶段就变成极左,各县,区,村开始反特锄奸,很多人变成敌特,开始捕人、杀人,乱杀了许多人。三区虽然是‘’红五月‘’运动的发详地和模范区,但在‘’红五月‘’第三阶段,掌握政策较好,没有乱杀人。</p><p class="ql-block"> 三区在肥城县是组织最健全的一个区,村村有抗日政权。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民兵,自卫队都很健全,只有党支部是秘密的。</p><p class="ql-block"> 从1940年到1941年,泰西地委、专暑、军分区都在这个地方。1941年6月,日伪军2000多人,对泰西军分区和专暑发动突然袭击,被日伪军包围在虎门,军分区老一团和肥城、泰西县大队的多次突围都没有成功,平阴县大队赶来增援,从日伪军后方进攻,解救被困的我方部队也未奏效。军分区、专暑机关、一个基干团两个县大队,被日伪军死死的压缩在包围里,有被日伪军全歼的可能。关键时刻,是三区党组织派人去安临站鬼子据点,同据点伪军队长谈判,最终安临站据点的伪军同意,军分区机关及专暑,军分区部队、肥城、泰西县大队在安临站鬼子据点前通过,安全转移。</p><p class="ql-block"> 1941年11月,三姑父是在肥城及整个泰西地区抗日斗争日益严酷的时候,接任吴力践任肥城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我的三姑父吴克让:1949年平原省成立时,任人事厅付书记、付厅长;1952年任国家建筑工程部设计总局办公室付主任;1956年任东北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1962年任辽宁省建筑厅党组书记、厅长。1965年2月去世。</p><p class="ql-block"> 我的三姑李彬: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任人事干事,1956年任东北建筑设计院组织处人事科长,情报处长。1979年离休,1982年后享受付局级待遇,2015年享受付省级医疗待遇。2016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