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青岛(三)山头公园的风景故事

小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海滨城市,也是丘陵城市</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地丘陵约占青岛市总面积的17.6%</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区地图上大小不一的绿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崂山山脉向西延伸到胶州湾畔形成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几个山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截至2015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岛已整治了38个山头公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姓“耍山”不必远足郊外</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些自家的后花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足以让你领受岛城秀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点是</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海风光之外,青岛的山头是有故事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战战场,二战风云,民国往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浓缩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弥漫在郁郁森森的山林中</h3> <h3><font color="#010101"><b>崂山</b>海拔1133米</font>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它耸立在黄海之滨,高大雄伟。在全国的名山中,唯有崂山是在海边拔地崛起的。环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是崂山风景的特色。</h3><h3>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长春、张三丰等都曾在此修道。有人称崂山是“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h3> <h3>1912年9月29日,孙中山先生曾登上崂山山顶。</h3><h3></h3><h3>面对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色,中山先生说道:“今天,亲眼看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我才知道,青岛的崂山,比我的梦境还要美丽得多哩。但愿废除专制后,大家都来致力于民生建设,使中国人民都能永享和平与安乐。”接着他提出了宏伟的实业救国计划。然而同行的山东同盟会领导人刘冠三却认为孙中山先生用10年时间修筑20万公里铁路的设想不太实际。面对他的疑问,中山先生耐心解释说:“此亦并非空言。以两年募齐资金,两年测量线路,用五、六年功夫,可以全路告成,并非大言夸众。当然,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但求主权不丧失,无论何国包修,皆未尝不可。”这番对话,涉及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如何搞民生,如何搞建设,他们随时在探索。</h3> <h3><b>小鱼山</b>海拔60米,突兀于汇泉湾畔,临海而立,就像是一个被无限放大的精致盆景。山顶的观潮阁,三层八角,高18米,与前海栈桥的回澜阁遥相呼应。山坡西有“碧波亭”,东是“拥翠亭”,阁亭连接处的曲廊正面,有一直径二米的白色雪花石浮雕山标。整个小鱼山公园的建筑设计紧扣“海”的主题,突出“鱼”的造型,古典含蓄,幽雅鲜活。</h3><h3>围绕小鱼山一公里区域内,有康有为、沈从文、洪深、梁实秋等21座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它们让小鱼山闪烁着人文光芒。</h3><h3>冬季来游,未能看到红叶映衬的青岛十大景观之“鱼山秋月”,但夕阳下的“鱼山晚霞”已让人沉醉。</h3> <h3><b>青岛山</b>也称京山,海拔128米,青岛山东与太平山对峙,可鸟瞰两山之间的中山公园及动物园;南望汇泉太平角一带,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相映成辉。</h3><h3>德国侵占青岛后,以德国首相名字命名此山为“俾斯麦山”,在山上建筑了规模浩大的防御设施,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惟一战场遗址。公园修复早已废弃的炮台堡垒,建立了炮台陈列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清末,青岛开始设防,守将童高元在山西南坡建立了嵩武中营,青岛山麓成为练兵场地。</h3><h3><br></h3><h3>1899年,德军在俾斯麦山动工修建南、北炮台和地下掩蔽指挥部,1905年才完全竣工。</h3><h3>指挥部坐落在黑松蔽日的山凹处,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三层立体结构,局部五层,当年德军使用劈山、浇注、回填式施工方法建成。地下指挥部有50多个厅、室,发电机房、锅炉房、水泵房、会议室、兵器室、机要室、官兵餐厅、卫生室、洗澡间、警卫兵室、勤务兵室、秘密逃生孔道等一应俱全。内设的两个蓄水池,可保障2000余名官兵三个月的作战生活用水。三道保存完好的大铁门,可防弹、防毒、防水。 </h3><h3><br></h3><h3>炮台先后为德、日、美军所用,解放后为海军某部战备指挥所,1992年交由地方。</h3> <h3>青岛山在前海一带仅次于太平山。东、南、西三方均没遮挡,是南控青岛湾、北扼台东、四方和后海一带的最佳制高点。德军指挥部顶部装有铸铁旋转瞭望塔,可全面观测掌握进出胶州湾入海口的舰船情况。</h3><h3><br></h3><h3>瞭望塔的铁帽子重达数吨,但操纵方向盘,凭一个人之力就可使它360°转动,这座铁塔是在德国制成后在山顶上拼装的,塔上近10厘米直径的螺丝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塔内的工字钢和铆钉也采用了德国最先进的技术,至今仍不生锈。</h3><h3><br></h3><h3>青岛山上黑松刺槐成林,树下藏着地下指挥部的通气孔,据说这些树也是德军为使军事设施更具隐蔽性所栽。</h3> <h3>俾斯麦南炮台是德国青岛要塞五大海防炮台之首要炮台,安设了四门德国当时最新的1904式280毫米口径榴弹炮,系德国青岛要塞区中口径最大的火炮,最大射程12000米。<br></h3><h3></h3><h3></h3><h3></h3><h3>俾斯麦北炮台为青岛要塞主要陆防炮台之一,安设了两门1895式210毫米口径速射加农炮,炮身可作360度旋转。最大射程1300米。炮台西南侧石壁下,筑有近400平方米的地下掩蔽部,用以储存弹药、给养和值勤官兵居住。</h3><h3>日德战争期间,此炮台曾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后德军因兵力不足被迫投降时,将炮台炸毁,但钢制炮座和水泥炮室依然完好, 日本占领青岛后,将俾斯麦山改称万年山,炮台改称万年炮台,俾斯麦北炮台的210口径加农炮被拆卸运回日本。</h3><h3><br></h3><h3>图为210毫米口径德国克虏伯加农炮和炮弹</h3> <h3><b>观象山</b>海拔78.9米,德国占领初期,在山上建有储水池,俗称水道山。早在1905年,气象台迁至此山,观象山从此得名。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期间改称“测候山”。观象山不高,但气象万千,集结了天文台、水准原点、绝对重力点和老气象台,涵盖了天上、地下和水里的观测范围。青岛十景的“穹台窥象”,精辟而诗意的描述了观象山上夜观繁星列斗的迷人情景。</h3><h3>观象山于1932年就辟为公园,后又被辟为天文气象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山上有著名的观象台和昔日的望火楼各一座。</h3> <h3>观象山南麓新老照片</h3> <h3>观象山巅的青岛观象台旧址,原为德国海军港务测量部1898年建立的气象天文测量所,1905年改称“皇家青岛观象台”。是青岛最早的气象观测机构。1924年10月,中国气象学会在此诞生:1931年,中国第一座大型天文观察室在此建成。</h3><h3>1914年1937 年,日本两度强占,改称气候测量所。抗战胜利后归还中国。1949年解放后,由海军接管。1957 年,天文、地磁、地震三部分移隶中国科学院。从此,青岛观象台一分为二:气象部分归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司令部气象区台";另一部分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h3> <h3>1931年10月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天文观测室,整体建筑是花岗岩圆体,直径8米,高14米,顶部的球形是钢木结构,可转动,转动一周为9分钟,观测窗宽1.2米。当时楼内就装有法国泼林工厂制造口径为32厘米物镜,焦距3.58米的大型天文望远镜等,标志着我国天文事业已步入现代化的行列。并设有国家黄海水准基点及地磁房。现为青岛观象台。</h3> <h3>山垭处这座玲珑别致的小石屋,是我国水准原点所在地,建于1954年。 1987年5月,国务院下文废除其他城市的零点,批准青岛观象山的“水准原点”为我国测量高度的唯一标准。中国的地形和地图上的海拔高度,都是以青岛的海平面(基准面)为坐标原点进行测量确定的。</h3><h3><br></h3><h3>青岛大港1号码头西端青岛观象台的验潮站内,有一间特殊的房屋,内有一口直径 1米、深10米的验潮井,它有3个直径60厘米的进水管与大海相通。最初使用德国的潮汐自动记录仪,观测始于1900年。抗战期间曾遭到破坏,后重修建筑更新设备,每天观测3次,经年累月从不间断。</h3> <h3>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h3><h3>根据碑记:青岛观象台1925年/1933年两次应万国经度测量委员会邀请,参加万国经度测量工作,测委会指出,观测结果“成绩优良,概为各国所敬佩”。这两次万国经度测量工作是我国近代天文界最早的两次国际联测。</h3> <h3>望火楼建于1905年,由德国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望火楼为胶澳巡捕局消防观望台, 24小时安排人员守侯观望,一旦发现火情,由楼内的值班员拉响楼顶悬挂的铜制警铃,先鸣乱钟30下,然后通过鸣钟的下数来通知消防队火场的位置,即市南区鸣一下,市北区鸣二下,依次类推。</h3><h3>1930年前后,青岛开通拨号自动电话后,望火楼的功能逐渐被电话报警取代。到上世纪40年代初,望尽人间烟火的小楼彻底完成了历史使命。德占时期这里是青岛市区的制高点,望火楼为青岛的地标性建筑。</h3> <h3><b>太平山</b>原称"会山"海拔150米,是老市区的第一高峰。德占时期,称其"伊尔梯斯山",建有炮台,日占后改称"旭山",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定名"太平山"。</h3><h3>太平山,山石嶙峋,起伏蜿蜒。向西延伸为青岛山、八关山及小鱼山,向东伸展为湛山。弧形的山势天然形成适于动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开始在本区内植树造林,并从世界各地引进各种名贵树木和花卉,辟建植物实验场,此后山南麓被辟为公园。90年代中期,太平山景区被规划为集诸多公园于一体的中央公园,湛山寺、中山公园、动物园、榉林公园和植物园环绕山麓。</h3> <h3>1992年山顶建成高230米,号称全国第一、世界第三高的钢结构电视塔,具有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和观光两种功能,底部大厅后来成为申奥迎奥大厅。</h3> <h3>百年前德军的伊尔底斯兵营因地处伊尔底斯山(今太平山)南麓而得名,现在两幢主楼和主要附属建筑均保存完好。传说地下室中有地道连接汇泉角炮台和伊尔底斯山炮台。</h3><h3>伊尔底斯山炮台由两座永久性炮台和七座临时炮台组成,北炮台安装了6门口径为120毫米的加农炮,是德军陆防炮台中规模最庞大、火炮门数最多的永久性炮台。东炮台可俯看东、北、南三个方向,是陆防最佳之地,安装了两门口径为150毫米的加农炮。两座炮台均建有大型地下掩蔽部。太平山上不光有炮台碉堡,还有100多年前德占时的酒窖,可见一战时的浪漫与硝烟。</h3> <h3>湛山寺是青岛市区唯一的佛教寺院,1934年开动工,1945年落成,面积共23亩。它是中国佛教天台宗最年轻的佛刹,也是中国近代兴建的最后一批佛教名刹之一,同时还是中国最小的佛教寺庙。山门两石狮相传为明代遗物,藏经楼旧藏佛经6000余册及古代佛像。寺院南对黄海,东、西、北三面,浮山、湛山、太平山屏列。乘坐索道之上,听着隐隐的诵经声和悠悠的祈福钟声,顿觉海阔天空神清心静。"青岛十景"之"湛山清梵"说的就是这个吧。</h3> <h3>太平山有旧兵营也有新军营,还有很多中外友好祈求和平的雕像。</h3> <h3><b>信号山</b>海拔100米,是市区较高的一座山。青岛港建成后,山上建有信旗台,专为轮船及帆船入港时传递信号,故得名"信号山",又称"挂旗山"。是观赏前海景区和市区风貌的最佳观景点之一。</h3><h3>1897年11月,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时,首先强占了信号山,以此作为制高点,把枪口对准清政府的总兵衙门,迫使清军撤离。后来,在山上建立了青岛最早的一座无线电台,设立了指挥船舶进出胶州湾的信号导向台。并以德军司令"棣利士"命名此山。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改为"神尾山",解放后命名为信号山,</h3><h3>先进的导航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信号导向旗,信号山结束信号导航的历史使命辟建为公 园。</h3> <h3>德国总督官邸旧址,坐落于信号山南麓,1905年10月-1907年10月建造,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施特拉塞尔监督施工。因它是当年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故俗称"提督楼"。这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其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具居我国单体别墅建筑之前列,作为二十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h3><h3><br></h3><h3>德国国徽为金黄色的盾徽,盾面绘有一只红爪红嘴、双翼展开的老鹰,称为"联邦之鹰"。信号山上石雕的鹰始终俯视着大好河山。两者之间?</h3> <h3> 20世纪80年代,信号山定为传播信息科技知识的主题公园。山顶三个不同高度的红色圆顶蘑菇楼,寓意我国古代用于传递信号的三支红色火炬。其中一座航海展览馆,一座可360度旋转的观景台,楼内的陶瓷壁画,是以古代牛角号、烽火台、战鼓为通讯信号的历史画面。</h3><h3>随着观景台的转动,青岛风貌和汇泉湾的美景尽收眼底:美丽的栈桥、如螺的小青岛,与碧蓝的大海交相晖映,熠熠生辉。</h3> <h3>很多内地人对“海景房”心驰神往,但青岛人多年传承着对山的好感,他们更中意依山而建、可登高望远的“山光”房。“一览众山小”的居高临下感,既可远远得看海又可以避开海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生活扑面而来。</h3> <h3><b>观海山</b>海拔66米,距海岸线600余米。德占时期曾在山上建高尔夫球场,故称为“抛球山”。日本占据青岛后,又易名为“八幡山”。 1922年,我国收回青岛,在此山顶建有观海台,才正式得名"观海山"。观海山面积仅有5700平方米,是青岛市十个山头公园面积最小的一个。</h3><h3>观海山名字中既有海又有山,它的位置恰好对着青岛湾中部,登山眺望,栈桥、小青岛及进出港口的大小船只,均历历在目。“平台观海”青岛十景之一。</h3> <h3><b>贮水山</b>海拔90余米。该山两峰对立,中间凹,成马鞍状,故有马鞍山之称。德国侵占青岛后,以德军前陆军总参谋长的名字命名它“毛尔托克山”。他们在山上修建了毛奇炮台,还修建了两座可容6000吨水的贮水池,供全市用水,所以百姓叫它贮水山。目前,昔日的德军野炮阵地早已不存,尚有几处残破的碉堡。1984年改建为儿童公园。</h3> <h3>1914年日占青岛后,毛尔提克山被日军改名称做若鹤山。战后不久,日军就在此山的东山北坡处修建起规模很大的青岛神社,用以祭奠在此次战争中阵亡的日本军人。在正门大牌坊的两侧各建有长长的石围栏,两座石灯笼分立牌坊两侧,中间一道樱花参拜大道直通108级宽大石阶,上面便是金刀比罗神殿。这里成了日军及日本居民经常祭奠阵亡将士,膜拜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场所。当地百姓都管它叫日本大庙。至今,大庙山这一称呼仍有在沿用。</h3><h3><br></h3><h3>宽大的108级石阶是青岛神社唯一遗址。</h3> <h3>现贮水山下广场:</h3><h3>左手边是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地方。</h3><h3>右手边是青岛贝林自然博物馆,该馆依托美国著名慈善家肯尼斯·尤金·贝林先生无偿捐赠的400多件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利用中国科学院数字影像和交互技术,赋予动物第二次“生命”,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公众社会文化交流平台和科普教育基地。</h3> <h3>青岛市城区范围内分布有众多山头,自然景观优美,植被条件良好。太平山、浮山、小鱼山等十几处已建成山头公园。有关部门表示,“十三五”期间岛城将大力推进郊野(山头)公园建设,重点新建完善:浮山、老虎山、青台山、卧龙山、双峰山、白云山、小珠山、抓马山、道观山、马头山等40余座郊野(山头)公园。</h3><h3><br></h3><h3>滨海公园、湿地公园、口袋公园、山头公园 —美丽青岛,让我一次怎能游的够!<br></h3><h3><br></h3><h3><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5h5bv2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冬游青岛(1)37公里滨海画廊</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5n7l6j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冬游青岛(2)海港 码头 舰船</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6443yz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冬游青岛(4)展馆 城市记忆</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b6uk65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冬游青岛(5)生长在德国要塞的城市</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bcx5bf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冬游青岛(6)德国老建筑的故事</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bqngh12?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冬游青岛(7)似水流年 名人遗踪</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c05kzvu?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冬游青岛(8)特色街区的历史文化</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