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神秘的复活节島是位于智利西部3600多公里的东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孤島。有资料显示:它北距北美大陸5800公里,南距南极大陸5000公里,西离新西兰大陸6700公里,甚而与最近的有人居住的皮特开恩群島也有2075公里。如果把夏威夷,新西兰及复活节島连线起來,基本是个等边三角形(如图)。右下角是复活节島,再右边就是智利了。</h3> <h3>从智利首都飞往复活节島,需4.5小时。智利已把该島列为特别行政区。要赴该島的外国公民必须办理出境手续。(但从该島回智利又不必办理入境手续,这有些不解。)值飞的航班也是智利最大的航空公司LAN的国际航班。</h3> <h3>1722年,荷兰探险家洛加文(Jacob Roggeneen)登上该島。因为当天是复活节。为纪念该日登島,所以就命名为复活节島,延用至今。当地居民称它为拉伯努伊島.(Napa Nui)或赫布亚島(Te Pito te Henua),意思是世界之脐。</h3><h3> 全島面积217平方公里,长24公里,最宽处17.7公里,呈16度底角三角形。特区中心哈伽罗伊村(Hanga Roa)位于島屿西南部。島上有三座死火山。机场也在島西南。</h3> <h3>当地時间10時20分,飞机降落在机场。这机场的客运班机旺季(11月~4月)每天两班,可送旅客约800人。机场只有一条跑道,下机時无需接驳就可步行出站。</h3><h3> 一下飞机,我们就被原生态的亚热带风情所吸引:简易具有民族风情的出站口。(左下角是島上鳥人璧画的拓印件)。在这里,要购进島门票80美元/人,不限時,可在各景点使用。一般较大景点都有人验票,登记,盖章。每位旅客还送了一份全島遊览图,很贴心。</h3> <h3>机场外,旅舘的大姐已在侯着,並为我们赠送了花环。</h3><h3> 复活节島现有居民约6千人,不少是从圣地亚哥等地來这里从事旅游业的。原住民是波利尼西亚人,历史上最多時曾有7千多人。几百年來,历经外來入侵,戳杀,被劫夺去当奴隶以及因天花,瘟疫而死亡等,在16世纪末,仅剩110人。</h3> <h3>大姐接我们赴旅館,经过村中心。村道两旁的凤凰树花开正艳,美醉了。</h3> <h3>凤凰木的花,鲜红,艳丽诱人。是热带极好的人行道树。</h3> <h3>旅舘院子四周种着香蕉等果树。</h3> <h3>比巴掌还大的扶桑花。</h3> <h3>我们的房间面朝大海,那翻腾不息的海浪一下就迷醉了我们。大家都不想移步了!仿佛看不够此美景。</h3> <h3>排浪阵阵,犹如千軍万马奔腾而來。</h3> <h3>旅店老板帮我们租了一部小型轿车。每天80美金,租两天。有了它,在島上游就不愁了。</h3><h3> 在复活島上游,如有自驾車,有整两天時间足够了。当天下午可以到哈伽诺伊(Hanga Roa)村南面的国家公园去看看火山口及周边海岸。第二天早七点出发,顺着南边海岸线一路向东遊览各景点(都有路标指示)。到阿胡.湯加里基(Tongariki)景点折转向北公路(可参观另一火山口及磁性魔阵)到东北部海滩;中午時分可到阿纳凯纳(Ana kena)海滩天然浴场畅游。下午3点左右顺着中线公路向南到岔路再向北到Ahu Tepeu景点检票口后,往南步行1.8公里观看远古洞穴(这是行程中唯一徒步较远的地方)。观完可回到村庄中心观夕阳下的小渔港及海滩。第三天早6時半前可开车出发直抵阿纳凯纳(Ana kena)或湯加里基(Tongariki)景点观日出。回程用完早点后在塔海(Tahai)景点及附近海滩观光,发呆是再好不过的!蔚蓝的天空下,海面不断地聚起的丈把高的潮头,直扑岸边,巨雷般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真叫人百看不厌,流連忘返。中午時分赴机场还车,结束愉快的行程。</h3><h3><br></h3> <h3>老板建议我们先去复活节島博物舘(MUSEO)参观,大体了解一下该島的历史。</h3><h3> 复活节島之所以神密,就是该島至今还存立着600多尊石巨像。这些火山岩雕凿而成的巨像遍布在山上,海边,小则6米,高则20米,最高者21.8米。它们的形象奇特,面部较长,眼窩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较长,表情严肅,一般只有半身。</h3><h3> 据攷证,这些巨像形成于十一世纪到十六世纪。但这巨像是谁雕凿?为何目的?如何搬运,树起,至今仍没有十分信服的结论。</h3><h3> 因此这特殊的景观成了世界唯一。</h3><h3> 島上博物舘外景。</h3> <h3>这里的土著人信仰鳥人文化。在歺厅用完歺后,老板会给客人献戴一鸡毛帽拍照,可见一斑!</h3> <h3>旅館厅中陈列的模特,也说明了问题。</h3> <h3> 连村教堂里的牧师布道时的装扮也带有鳥人的印记。</h3> <h3>歺厅对面海边就有个天然浴场,人们尽情地享受。真是世外桃源啊!</h3> <h3>岸边火山岩犹如雕塑,衬着兰天,空灵秀美。</h3> <h3>初见安放在海边台座(当地称阿胡)上的巨像,让我们感觉稀奇。</h3> <h3>村口附近的这个摩艾(Moai当地人对巨像的称呼),两眼用贝壳与黑曜石嵌就(叫Tahai),显得特别炯炯有神。</h3> <h3>島上的海岸线基本都由火山石构成,犬牙交错,峭壁佇立,很有美感。</h3> <h3>拟人,拟物,耐看欲究。</h3> <h3>一排接一排大浪,犹如冲锋的将士勇往直前,永不仃息。</h3> <h3>此浪高有2~3米。似钱塘潮般湧來。</h3> <h3>这里的海浪与众不同。两天時间,只要一到海边,都能看到那翻腾的排浪一浪接一浪向岸边湧來,掀起2~3米高的浪花。</h3><h3> 沖向海袭洞的浪头。</h3> <h3>海边水袭岩洞里,仍遗留着当地先民的璧画。</h3> <h3>山顶奧兰戈村(Orongo),先民们住过的穴居入口。</h3> <h3>半地下洞穴遗址。</h3> <h3>很受人欢迎的海边奇景——位于海中的孤石,叫做莫图考考(Motu Kao kao),露出海面高约3米,让人惊叹!</h3><h3> 传说这里就是凄美的故事一一鳥人大赛的发生地。大约在数百年前,复活节島各部落为了显示自巳的实力都拚命地雕树石像,以至使島上树被砍光,生存资源匮乏,部落纷争四起。为了统一分享资源,大家共同约定举行鳥人大𡧳。即每年在鳥燕鸥(Sooty Tern)产蛋的時侯,各个部落选派一能人从奧朗戈村海边的悬崖上爬到海里,再游泳或用茅草扎的小筏划到近两公里远的礁石上,採集悬崖上的鳥蛋,並把它完整地带回來第一个交到酉长手中,此人就可获得"鳥人"的称号。並成为新一年全島的首领,控制和管理全島的资源与事务。他所在的部落也因此得到其他部落的供奉。</h3><h3> 这一勇敢与殘忍的比𡧳,一直持续到1968年天主教传教士來到島上传教,各部落皈依天主教后才仃止。</h3><h3> 现在,岸边安放了几排长凳,让人舒适地在此眺望与瞻仰, 很贴心!</h3> <h3>拉诺廓火山口(Rano Kau),没有高大的树木遮挡,一眼看到底。底下是一汪淡水湖。据说是全島的生活用水(未证实)。</h3> <h3>第二天一早,我们七点就出发,离开村道向东面的海滩驶去。中途可看到这些尚未立起的石像。他们为何在这里?</h3> <h3>海边的礁石千姿百态,迎着浪花傲然挺立。</h3> <h3>偶见山上有一坟墓,上用火山石及人骨构成十字架,孤另另立在海边,很有特色。</h3> <h3>來到拉诺 拉拉庫(Rano Raraku)景区。这是个很大的向阳山坡,一眼望去,满山翠绿,山上树着,躺着各种各样的Moai,看上去是个巨大的石像加工场遗址,颇为壮观。沿途建有行进棧道,应该说这就是观石像的主景区了。</h3> <h3>远方海边可清楚地看到一排15尊石像迎着朝阳屹立。儿子说那一定是观日出的好地方。</h3> <h3>佇立的石像仅露半身。</h3> <h3>有的石像被埋了半截,看过去是已完工的。</h3> <h3>这是已加工好的半成品,躺在这儿已几百年?</h3> <h3>还有这个,也只加工一半。</h3> <h3>这是島上见到的唯一的跪姿石像。为何要雕成这样?要放到哪儿?</h3> <h3>表情各异。</h3> <h3>\</h3> <h3>侧面照更显风彩。据评,这是最美的一尊。</h3> <h3>附近拉诺 拉拉庫火山口有个专门生产"帽子"的山,这里是有较多的红色浮石火山岩。质地轻软,颜色深红。最适合做戴在石像头上的帽子。</h3> <h3>差不多在山上浏览了两小时,才离开。开车到最多石像的湯加里基景区(Tongariki)。湛蓝的海水真吸引眼球。</h3> <h3>15尊巨像並立海边,这是全島数量最多的集中石像群,右边数过第五尊还是全島立着的最高(21.8米)石像。</h3> <h3>可惜背光,下午來就好了。</h3> <h3>侧面照。</h3> <h3>从后面照。</h3> <h3>時晴時雨,是这里的天气特色。突然鸟云密布,下起雨來,不过十分钟,又雨过天晴。</h3> <h3>山坡上还有一个称为"世界的肚脐″的景点。实际就是在一个火山岩围成的园形墙中,当中有个大园球,周边四个小园球。验票员告诉我们中间大的园球有磁性,不要靠近。据说这是魔石阵,來源有3种说法:1千多年前当時的国王带來的;当时祭司摆的;外星人带來的。都无从考证。</h3> <h3>这是倒下的石像,总有十几米长吧!为何在这儿?风吹?人推倒?还是未运到目的地就断了而被遗弃?需进一步考证。</h3> <h3>到了阿纳凱纳(Ana kena)景点,这里是公路通到的最北点,有七尊巨石像,其中四个都戴着红帽子,更显漂亮。你知道这些红帽是怎么戴上去的吗?专家说是"走"(用脚手架搭后推上去的),你信吗?</h3> <h3>从这前往海边,就是我们在島上唯一见到的沙質海滩。</h3> <h3>这海滩很大,约有1万多平米,砂细且干净,是该島最好的天然游泳场。</h3> <h3>海浪仍然一阵一阵扑向岸边。在此游泳是动态的,可以进行些小冲浪,太酷了。</h3> <h3>这样的场所,美景,世界难得呀!</h3> <h3>海天一色。</h3> <h3>椰林娑婆!</h3> <h3>岸上密林深深。在这支起帐篷,休闲一日,怎不快哉!</h3> <h3>当地村民携家带口,來此度假,悠哉乐哉!村民朴实,热情叫我们共同享用。我们婉言谢绝。不过征得同意,给他们拍了一张。</h3> <h3>下午3点离开海滩,一路向西南来到阿胡 阿基威(A hu Akivi)景点。这里七个摩艾整理排列,比较完整。</h3> <h3>从这里,还可以徒步前往埃尔 Kakenga洞穴(Ana Kakenga)观光,不过要步行1.8公里(单程)。体力差者酌情前往。</h3> <h3>这个孤石像,是考古人员在1968年试验重新立起的。</h3> <h3>这里的海景,总是与浪花,礁石,阳光,和谐地结合的。</h3> <h3>无一重复。</h3> <h3>更难复制。</h3> <h3>幀帧美妙。</h3> <h3>百看不厌。</h3> <h3>島上还经常能看到先民对生殖文化崇拜的印记。</h3> <h3>刻有孕妇形象的木柱。</h3> <h3>这是另一边木柱,你懂得。</h3> <h3>村边海滩雕塑。</h3> <h3>木雕厂门口的怀抱公鸡。</h3> <h3>描写分娩过程的木雕就摆在火山口边。</h3> <h3>前往洞穴路上的小水塘倒影。</h3> <h3>村镇码头边的海边浴场,左边是政府专门建的用于小孩戏浪的平台(详见下图)。</h3> <h3>海浪翻滚而上,嬉戏的孩童被浪推倒,欢乐的笑声甚嚣云上!其乐融融啊!</h3> <h3>住地近在咫尺,可谁也不愿这么早(其实巳晚8时)回住地。又踱向村里的码头。这里仃泊的多是前往潛游地的船只。</h3> <h3>"女杰″英豪!是啊,不辞辛苦陪我走遍智利了!</h3> <h3>在码头边滩石上,望着大海,夕阳。暢想未來?</h3> <h3>要把这情景深印在脑海里。</h3> <h3>太阳终于下山了,托是托不住的!!</h3> <h3>早上天还未亮,海上涛声喚醒了我。啊!园月高照,仿佛能看到一切,就着月光留下了这张海景照。我特别钟爱。</h3> <h3>清晨的大海。</h3> <h3>想去看看这里有无海产市场。一打听,没有。只好向村中走去,呵!看到了村中教堂。</h3> <h3>还有些時间,再去海边发呆吧!</h3> <h3>时间还早,码头边的舢板仍然静静地歇着。</h3> <h3>浏览了村边的墓地,竟然有这么一个佛教元素,何方人士?从何处來?有如此信仰!</h3><h3> 注意远方就是嵌有眼晴的Moai。</h3> <h3>在这里发呆了半小時还不想走。</h3> <h3>再留个印象吧!石巨像,海浪,沙滩,绿树,蓝天,绝对的原生态,无以倫比!</h3> <h3>这是在海島的最后一餐,总祘点到新鲜的海产了。</h3> <h3>沿着林道,走向机场,再见了!</h3> <h3>2019年1月16日修改定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