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i>文/三梅千金</i></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i>图/网 络</i></font></h3> <h3> 身在西藏自主择业干部QQ群、微信群,常常因战友间的情谊而兴奋,也常常因战友们的去世而痛苦。刚刚过去的二○一八年第四季度,可谓异常震惊、异常沉痛:发布了因病去世信息的10人,其中自主择业干部8人:杨建全,45岁,心脏病去世;陈明,46岁,直肠癌去世;伦珠,53岁,心梗去世;唐永才,61岁,肺癌去世;宗增富,56岁,胃穿孔去世;张健,49岁,免疫系统病去世;周顺祥,63岁,结肠癌去世;钱九和,48岁,心脏病去世。<br></h3><h3> 虽说生老病死属自然规律,但西藏干部如此频发的死亡个例无不触目惊心,确实应引起格外重视。50岁左右去世,不能不说是英年早逝!其中好几位自主时间没有度过“三年适应期”,有的甚至不到一年,一个季度三个月8人去世,不能不说是死亡率偏高。借用一段文字哀悼逝者:“你不该走得这样急促、这样匆忙,还有大段好时光等着你,还有许多快乐人生等着你去品尝。如今,你离我们而去,阴阳两隔。往事历历在目,当兵岁月我们一同走过,夕阳灿烂时光我们应该一起分享,但你没来得及去享受百步之遥的鸟语花香静好岁月,没来得及去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没来得及与战友们酣畅淋漓地欢聚‥‥。战友一场,我们不能前往悼念,只有在各自遥远的他乡默默地为你献上一打心灵的冥纸,手擎一束洁白无瑕的素花,捧上一柱至高无尚的心香,遥祝你去天国的坦途中一路走好!”在哀悼之余,留给我们不尽的思考。</h3> <h3> <b>一、职能部门应对自主干部的健康、体检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调研。</b>重点调研从高原、高山、沙漠、荒岛等偏僻艰苦地方自主的干部,蹲下去与自主干部面对面,改变下属职能部门的安排式座谈、材料式汇报,切实掌握真实情况,根据现状修改完善现有政策规定。自主干部都是在部队工作长达20年以上的营、团、师级干部,曾是部队建设的中坚和领导,对应享受地方科处厅级干部待遇。上述8名战友有4个同志与我同在一个单位,其中3个战友非常熟悉。据我所知再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自主择业后健康体检对他们来说成了一句空话。军队老干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成了习惯,自主择业后退役金支撑着全家人的开支,更是处处精打细算;地方医院就医人员多,有的医院排号长、治疗接纳能力受限。建议:实行并切实落实自主干部每年免费健康体检一次;实行自主干部就近到军队医院免费医疗,到地方医院优先治疗;军人家属在地方医院优先治疗,切实营造出“当兵光荣”、“军属光荣”的社会崇尚氛围。顺提,目前“军人优先”在许多地方形同虚设,笔者曾观察过,不少车站、地铁站等窗口“优而不先”的问题非常突出,许多地方“挂羊头”连“狗肉”都不卖:要么关闭,要么无人,要么比一般通道还费时,还有人认为这个“军人”是指现役军人,不含退役军人,所以应从国家层面对“军人优先”的“军人”二字进行明确,在法律和规定上增加对不落实“军人优先”政策的单位和个人的惩戒机制。</h3> <h3> <b>二、职能部门应正视自主干部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某些政策落地遭遇的窘境。</b>多数自主干部闲置在家,不是不想就创业,不是甘心靠国家“养着”拿退役金度日,而是不得已:就业没有招聘单位需要的从业经验,创业缺少资金。实际情况是,只要不是科研、技术类,给他们一个舞台,多数同志都能尽职尽责,干得有声有色、出类拔萃,因为他们有军人良好的作风素质养成这个“固定资本”、“无形资产”。自主干部的就创业培训,要在有效、可操作上下功夫,不能局限于教课书式的辅导、走过场式的讲解、完成任务式的座谈,要提供适度的创业资金扶持。可探索将有能力、要求严、身体好、想做事、能成事的自主干部安排到相应职务岗位,让他们带着退役金上岗,不再领取单位的工资,只根据绩效领取单位绩效奖。西藏军人小孩在内地就近上学问题,是西藏军人长期反映的一个现实问题,实例非常多,笔者曾有亲身经历,拿着红头文件从区上找到市里又找到省里,然后又从省里找到市里找到区里,层层踢皮球。省相关处的经典回答:“我们只转发文件,落实是市里的事”;市相关处的经典反问:“请你回答我,文件中说的是离退休干部、现役军人,哪里说了包涵自主择业军人?”区里的回答更厉害:“你马上把小孩的户口迁进西藏,我们立即给你办!”希望在相关文件中给自主军转干部一个明确的“属性定位”,让落实的单位和人员看得懂、领会得到,可操作。西藏自主干部及家属的户口必须迁进西藏才能领取西藏标准的退役金,必须将子女的户口迁进西藏才能享受西藏招生及照顾政策,这个户口捆绑政策,给在内地定居生活的自主干部及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对应的职能部门找了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做。领取西藏标准的退役金,是对自主干部本人军旅工作的肯定和补偿,同时也是自主干部对国家安置困难的理解和担当,也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子女享受西藏招生及照顾政策,是对西藏军人的激励和待遇。肯定的是自主干部的过去,而不是之后。希望取消这些户口之类的附加条件,只要在藏工作年限、职务达到标准,都无条件享受上述待遇。人定居在内地,户口留西藏,西藏军转部门要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培训,也是鞭长莫及,心有余力不足,建议交居住地军转部门统一管理。</h3> <h3> <b>三、自主干部应重视健康体检和身体异常信号。</b>西藏高寒缺氧,加之早期物质生活资料匮乏,身体器官受到一定影响,西藏退役官兵当更加重视维护保养自己的身体。早期说法:从西藏回内地生活有三年的“危险期”、“适应期”。刚自主择业回来的几年,方方面面都当悠着点,不要认为自己的身体是“铁”,还和年轻时那样有点小痛一抗就好了,如不重视身体的异常信号,极有可能小病拖成大病,小痛拖成大痛,一抗一生就“过去”了。当小病拖成大病甚至重病时,即使有钱也无处医、无法医,机器零件好换,身体零件不好换。渡过了“危险期”、“适应期”,也该适度的要适度,该减少的要减少,该放弃的要放弃,切莫病情没出现时,谁的劝说都不听,认为自己是“国防身体”、“百病不缠身”,一旦患病医生告诉“癌”了,那时双腿才瘫了,曾经不听劝说的“英雄”一下成了泄气的“皮球”。有两句话绝对是真理:世间万事万物,唯有身体是自己的;对自己负责,才是对父辈负责、对家人负责。有钱要花,珍惜自己,享受生活。没有公费进行健康体检,自己也要舍得拿出一部分钱进行健康体检;身体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h3> <h3> <b>四、自主干部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b>部队生活很有规律,规律的生活振奋身心;无规律的生活影响身心,精神懈怠会导致身体垮塌,离开部队后当保持生活的健康规律。从目前情况看,再就业、再创业的,生活、工作基本有规律,但闲置在家的,有的生活失去了规律,且闲置人员占多数。适度的锻炼不能少,按时的起居不能乱,健康的饮食不能缺,军人的本色不能丢,党员的修养不能松。淡忘过去辉煌,立足现在开发,不埋怨,不封闭,不颓废。心态上,要想得通,看得惯,放得下。生活上,要少动怒,不抽烟,少饮酒,不斗酒。莫瞎想,莫想多,考虑再多转眼一场空,天亮后一切依旧。凡事小心,安全第一,健康第一,时刻劝诫自己:船到江中浪急,车到山中坡陡,人到中年病多,要承认自己的生理年龄不再年轻。</h3> <h3> <b>五、后继者应越战越勇。</b>军人和军队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和平保卫的脊梁,军队官兵特别是西藏官兵绝不能因为看见自己的一些老战友、老领导、老同事英年早逝,而心生惶恐,削弱斗志;绝不能把所有的病一味归责到“高原病”后遗症上,当越战越勇,热爱军营,敬业西藏,矢志不渝地发扬五个特别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稳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虽然一些自主干部身体出现了一些病痛,有的失去了生命,但没有任何一个西藏自主干部后悔他们的昨天。咱们西藏自主干部时刻感恩军队、热爱西藏、怀念西藏,谈起自己的军旅咱们总是无怨无悔、自豪满满,如果祖国和人民需要,咱们将义无反顾地重上高原、重上雪域。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后继者在敬业工作的同时,当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做到干好工作与爱惜身体两不误。</h3><h3> 希望阅读者:一、发表理性的建议和评论,笔者将收集归纳另行发文。二、结合我前面发的美篇《每闻战友去世,心如刀绞》、《评点<每闻战友去世,心如刀绞>》和《沉痛悼念西藏自主干部周顺祥》三文阅读。</h3><h3> 附:人体主要器官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