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妈

ry勇

<p class="ql-block">  清晨,早早起了床,准备好菜汤和馅饼,馅饼是二妈特意从老家带来的玫瑰芝麻馅饼,我们吃着香甜的馅饼,和二妈聊着老家的往事。喷香的馅饼二妈和虎哥却忍嘴不吃,可能是想让我们多尝尝家乡的味道吧。</p><p class="ql-block"> 没有出过远门的二妈更没有看见过大海,所以我们吃完早餐,就带她去海边走一走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二妈做的玫瑰芝麻馅饼</p> <p class="ql-block">  陪二妈走在金色的沙滩上,轻轻的抚摸湛蓝的海水,远处的浪花是那样的雪白,伊美;静静地聆听,聆听壮阔美妙的涛声,聆听,微风吹拂椰树的沙沙声,聆听,花儿在阳光下绚丽的绽放。</p> <p class="ql-block">  二妈,姓王名撰花,撰指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撰花寓意才能和美丽。生于1934年,18岁嫁到丁家来到大辉窑沟。育有6男1女,勤劳纯朴善良的她,是千千万万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她用一生的大爱,诠释了人世间的真善美,80岁还下地劳作,是最后一个离开辉窑沟的丁家人。</p> <h3>村口那颗苍翠挺拔的华北落叶松<br></h3> <h3>老家――山西省宁武县西马坊乡大辉窑沟村</h3> <h3>卫星地图</h3> <h3>村口</h3> <h3>丁家百年宅院</h3> <h3>父亲就出生在这里</h3> <p class="ql-block">父亲16岁追随革命,解放初川北行署时期曾在胡耀邦身边任机要秘书。三伯也是16岁参加革命曾在兰州与宋平共事。听父亲说,小小的辉窑沟有80多位参加革命,其中10来个为老干部。</p><p class="ql-block"> 1958年由于父亲几乎被打成右派,母亲带着刚出生50天的我回到了老家,在那个特别困难的年代,受到二妈的细心照顾,5岁才离开老家。所以对二妈和老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p> <h3>老家远处的芦芽山脉</h3> <h3>家门两侧镶嵌的青砖和雕花,是财富的象征也是为了辟邪</h3> <h3>二妈心中永远的牵挂</h3> <h3>家中老床</h3> <h3>地窖上面的盖板已经用了近100年</h3> <h3>二妈种的薄荷</h3> <h3>家门口的青石板,记录了无数丁家人的足迹</h3> <h3>二妈种的南瓜翠绿盎然</h3> <p class="ql-block">2012年夏天,父亲带我们全家回到辉窑沟,了却他心中多年的乡愁,家中的一切还是依旧没变,大院干净利落。二妈还是那样的勤劳善良,近80了还下地劳作,她用弱小的身体独自守护着这个百年老家,忍受着孤独和寂寞,我想在她心中挥之不去的是对这片故土的眷恋和对儿女那份思念。</p><p class="ql-block"> 中午,还为我们准备了满桌子的菜肴,满满的情义和家乡味道,让我们非常感动。</p> <h3>家门口外的风景<br></h3> <p class="ql-block">二妈心灵手巧,还给我们每人绣了一双精美的鞋垫,这份爱值得永远收藏。</p> <h3>浓浓的乡情</h3> <h3>仿佛穿越上世纪70年代</h3> <p class="ql-block">生龙哥带我们到山上祭拜先祖,烧完香烛燃尽钱纸,每个人都虔诚的拜祭和追思,一会儿钱纸就变成一缕青烟,这透过心灵的氤氲,随着鞭炮声飘向天际。</p> <h3>万年冰洞</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虎哥说现在国家计划辉窑沟和临近的几个村都要整体搬迁到宁武,也许再过几年辉窑沟将不复存在。这让人伤感,毕竟辉窑沟承载了丁家百年历史,但不管怎样丁家的故事还将续写。我记得一位文化名人曾说,要记住一段历史和故事,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音乐,所以我选了西部歌王王洛宾这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背景音乐,来表达对二妈的敬意和对家乡的怀念。编辑结束时,耳边想起熟悉的旋律“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1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