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解读:18度灰与雪景灰

钱少南

<h3><font color="#167efb"><b>【白话解读】</b></font></h3><h3> 雪景照片为什么总是偏灰?</h3><h3> 请你读完这篇短文,相信下次拍雪景一定不会出现“灰”的情况。</h3> <h3><font color="#167efb"><b>一、首先理解18%灰?</b></font></h3><h3> 18%灰是测光表对被测物体反射率(反射光亮度与入射光亮度之比)的一个比值(规定)。这个比值(规定)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把100个从白(0)到黑(100)的色块儿按照“一”字排列,当数到第18个色块时肯定不是最白的,也不是最黑的,而且不是当中一个(50),这个色块我们人为地把它定义为18%灰(也叫18度灰、中灰、柯达灰)。记住这是规定、是基准。</h3><h3></h3> <h3><font color="#167efb"><b>二、为什么只认可18%灰?</b></font></h3><h3> 只选择18%灰,为什么不选择17%灰?50%灰或80%灰呢?因为这是测光表测出的或数码相机传感器经过精密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是被摄影师实践证明并认可了的结果,它即照顾了“白”,也照顾了“黑”。18%灰可以将我们眼睛看到的绝大部分景物都能够展现出来,照相机依此作为曝光依据,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获得基本正确的曝光结果。</h3><h3> 鉴于18%灰是一个特殊的规定,所以反射率高于它的灰色被称为浅灰,亮灰(如近白纸),而反射率低于它的则被称为深灰,暗灰(如近炭黑),而它自己则被称为中灰。 </h3><h3>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18%灰也会导致曝光结果出现微弱偏差。</h3><h3></h3> <h3><font color="#167efb"><b>三、拍雪景为什么出来的照片总是有点灰?</b></font></h3><h3> 这与相机传感器“高智商”有关,传感器的平衡能力特别强。假如反射到相机的亮度比18%灰的暗(假设80%灰),传感器经过平衡会自动增加曝光量;假如反射到相机的亮度比18%度亮(假设14%灰),传感器经过平衡会自动减少曝光量。</h3><h3> 可见在任何情况下,相机传感器总是提供再现18%灰的曝光数据。</h3><h3> 回到前面的问题,既然是雪景,肯定大面积是白色,亮度肯定高于18%灰,大面积白色画面反射到相机传感器,相机传感器进行“黑白平均”,然后给出一个判断并帮你“减少曝光量”,这样一来拍出来的照片一定有点“灰”。</h3><h3></h3> <h3><font color="#167efb"><b>四、如何解决“灰”的问题呢?</b></font></h3><h3> 雪景 “灰”的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就是增加曝光量。比如加大光圈、放慢速度、提高感光度、调整曝光补偿“<font color="#ed2308"><b>白加黑减</b></font>”等等。</h3> <h3><font color="#167efb"><b>五、正确使用曝光补偿——“白加黑减”?</b></font></h3><h3> 白加还是黑减?关键要看画面中哪个占主导。</h3><h3> 拍摄雪景,画面中当然“白”占主导,拍摄结果可能偏暗,需要增加曝光量,让雪看起来更白更亮丽,这就是“白加”。拍雾也是这个道理。</h3><h3> 而如果画面中黑色、暗色占主导,相机的曝光值可能会偏高,就需要根据“黑减”原则,减少曝光量。</h3><h3> 需要注意的是,“白”和“黑”不仅仅指的是颜色本身,也可以代表一种相对的明暗关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