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查济,是皖南泾县的一个古村落,虽然离得不远,之前一直没有去过,最近经常听到朋友说起,于是萌生了百闻不如一见的念头。</h3><h3><br></h3><h3>趁着孩子双休,一起驱车去查济,领略古村风貌。其实,查济村不大,转一圈只需两个小时,当天即可返回,但我们还是选择了住一宿,深入体验古村落的味道。</h3> <h3>查济地处闭塞的山区,却保存着明清遗留下来的古祠堂、古庙、古民居逾百座,小巷幽深,粉墙斑驳,石板路上依然保存着独轮车碾过的辙痕。</h3><h3><br></h3><h3>查济隶属于桃花潭镇,离桃花潭大约二十公里。据说唐代诗人李白在游历过桃花潭之后,也慕名到过查济,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精美绝句,可以肯定地说,一千多年前查济就已经被文人墨客所青睐了。</h3><h3><br></h3><h3>查济人以查姓为最,世代以耕读传家,仅明清两朝,七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一百二十多人。他们在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感恩祖上荣光,修建了许多祠堂、牌坊、宗庙,有的至今保存完好,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不难看出昔日辉煌。</h3> <h3>查济人十分讲究风水。他们深信,"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所以把村庄建在四面环山和三溪交汇的地方。</h3><h3><br></h3><h3>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这是不争的事实,几乎所有的古村落、古镇都选择靠近河的地方,如周庄、乌镇、西递、宏村,莫不如是。</h3><h3><br></h3><h3>除了交通和生活便利因素外,与风水有很大的关系。风水不是迷信,而是一门科学,风水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h3><h3><br></h3><h3>灵动的水,滋润着一代又一代查氏子孙,繁衍生息,兴旺发达,最多达十万之众,成为江南名门望族。</h3> <h3>游历过查济之后,我一直在想,查济的魅力在哪里?是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和古街道?不能说于此无关,而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这里的人文气息,即一种有味、有趣、有韵的闲适生活。</h3> <h3>紧张的生活节奏,使人压力增大,感到烦躁,而在查济几乎看不到这种情况,就像一泓涓涓细流,不急不徐。</h3><h3><br></h3><h3>他们利用祖上遗留下的老宅子,或开一爿小店,卖些文房四宝、旅游产品;或开一座客栈,供游者食宿;或开一檐画廊,兼卖古玩;有人接客,无人喝茶,生活闲适,不温不火,习惯于慢节奏,享受于慢生活。</h3> <h3>在查济还生活着一群外来人,他们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画家和正朝着绘画道路上迈进的莘莘学子。有的来采风,有的来写生,有的常年在此居住创作,于是画家村便成了查济的村中村。</h3><h3><br></h3><h3>四时不同,不变的是古朴幽静;阴阳更替,变化的是阴晴圆缺;变与不变,查济从来不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一山一水,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一亭一塔,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灵感,撩拨心绪,激发热情。</h3><h3><br></h3><h3>在艺术家的眼里,查济是一块非常难得的璞玉,只需打磨加工,就会晶莹剔透,熠熠生辉。</h3> <h3>查济人的生活环境,既不像现实版的新农村,也不像陶渊明虚构的桃花源,怎么看都像是诗和画。</h3><h3><br></h3><h3>看到村妇在挂满青藤的石拱桥下洗衣,会想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看到海棠花盛开,会想到"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看到月上重檐,会想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h3><h3><br></h3><h3>古村画面感极强,不论站在什么角度,入眸的都是一幅画,难抑内心豪情。所有这些都得益于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他们娴熟地运用古典园林借景和对景艺术手法,"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形成了"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天人合一格局。</h3><h3><br></h3><h3>把山水园林与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古亭水榭,塔影钟声融为一体,成为文人墨客永远追逐的梦。</h3> <h3>走进查济,最大的收获:纯净了心灵。在轻松的漫游中,那村,那街,那溪,那桥,那祠,那塔,一次又一次撞击着心扉,犹如回到老家,感情的闸门打开了就放不下去,无尽的泉思,激情的浪花,一泻千里,洗净尘缘。即便是闭上眼睛,把泉思锁在心中,依然是涟漪荡漾,拍打着悠悠的云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