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话风筝(一)

一群

<h3>图片 / 网络 文字编辑 / 一群</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引言】 </h1><h3><br></h3><h3>中华崛起,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工业制造、农业、军事……不断向前发展,要屹立世界之林。离不开全民族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h3><h3>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h3><h3>下面推荐给大家一项娛乐中健身运动的好方法——放风筝。</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筝的起源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1><h3>据史料记载,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地道的距离。</h3><h3>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即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h3><h3>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h3> <h3>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至今已2000多年。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用木材做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放风筝时节】</h1><h3><br></h3><h3>人们说春天最适合放风筝,因为放风筝需要不大不小的风,然而春天的风不大也不小,而且天气不会很冷也不会很热,所以在春天放风筝最好,当然其它季节也能放飞。在放风筝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阴天或雨天,因为1.纸质风筝怕水,绢绸风筝也会因水湿而加大重量。2.光线太暗和视觉的集中会影响视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风筝运动 操作原理】</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br></h3><h3>众所周知,风筝上天有两个必要的条件:</h3><h3>放风筝</h3><h3>(1)风筝要在有风的天气下,风筝才能放飞,但是盘鹰风筝除外。</h3><h3>(2)风筝都需要有提线的牵引,“断线的风筝”在短暂的飘远之后必定会掉下来。</h3><h3>扬力作用</h3><h3>扬力的产生:风筝在空中受风,空气会分成上下流层。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减低;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的,这正是风筝能够上升的原因。</h3><h3>以上可知,扬力的产生有2个要素:(1)风力;(2)牵引力;这就解释了开头提出的问题。在风力、牵引力和由此产生的扬力三个力的作用下,风筝在空中基本上是达到受力平衡的。</h3><h3>风筝在空中的受力:风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而风筝受风的角度和上扬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线方便地控制。几次练习后放风筝者会很快掌握控制风筝的技巧:放风筝的时候,一般是一抽一放。</h3><h3>抽的时候,因为风筝提线一般放在风筝面靠上的位置,加大牵引力可以控制风筝角度变小,上扬力增加,风筝稳步上升;放的时候,即平衡的风筝牵引力变小,在风力和扬力的合力作用下,风筝会飞高飞远,但是必须很快又抽,以再次保持风筝的角度稳定。</h3><h3>风力正盛的时候可以多放线,当风力稍有下降,就收一些线。</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对健康的好处】</h1><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春天放风筝,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史书《续博物志》也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之说。现代保健医学的研究也表明,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地移动,从而活动四肢百骸;同时,由于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获得消除冬日气积郁、祛病健身之功效。此外,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飞行的风筝千姿百态,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h3><h3><br></h3> <h3>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医院和疗养院采用“风筝疗法”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小儿智力不全等症,也收到了神奇的疗效。</h3><h3>放风筝也是一项健脑运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仅仅处理好放风筝和风向风速的关系,就得让放飞者动一番脑筋:风筝飞起来的必要条件是地面有风,但风速过大也不好放飞,因为这时空气水平方向力量过大,风筝不易“抬”上来,也很难控制;放风筝最怕的是风向不定,因为此时风筝最容易“栽”下来。古人认为放风筝的较高境界是:放时相牵,一线相连,未放之时,如马卧槽,放飞后如同进了赛马场,要精神抖擞,把线看作缰绳紧拉,如同驯马一般,然后望天入静,随飘移而前后奔走。</h3><h3><br></h3> <h3>放风筝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放飞时,大脑高度集中,无疑会消除人的内心杂念;放飞者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此外,春季草长莺飞,触目皆景,放飞风筝,是一次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