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印度----寺庙及古建筑</h3> <h3>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就像导游说的,没有宗教信仰的生活就像白开水。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相同之处是,认为猪肉是肮脏的,不可食用。而且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认为牛是他们的母亲(他们有四个母亲,第一生身母亲,第二土地,第三恒河,第四牛)。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除此之外还有,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h3><h3> </h3><h3> </h3> <h3>飞机上看到的.</h3> <h3> </h3> <h3> 根据法显在《佛国记》的记述,佛祖的前世迦叶佛(辟支佛)居住于此并有野鹿经常出没,故而得名“鹿野苑”。<h3> 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宝至此初创完成。现在鹿野精舍西南方向不远处的乔堪祗塔(Chaukhandi Stupa)遗址,也称为五比丘迎佛塔,是佛陀初转法轮的纪念地。</h3></h3> <h3></h3><h3> 很多人都知道泰姬陵的背后有一个凄美的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十七世纪初期的莫卧儿帝国,有一位名叫阿姬曼•芭奴的波斯美女,芭奴在十九岁的时候嫁给了莫卧儿帝国的皇子沙贾汗,两人在婚后十分恩爱,沙贾汗在当上皇帝之后更是视芭奴为掌上明珠,无论是行军路上还是游玩的旅途上,他都和芭奴形影不离。但是好景不长,芭奴在为沙贾汗生育第十四个孩子时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这对于沙贾汗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在一夜之间满头白发,并决定举全国之力为妻子修建最美丽的陵墓,于是便有了泰姬陵。</h3><h3> 在经过了22年的建造,沙贾汗终于看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泰姬陵,泰姬陵的精美程度在印度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导致莫卧尔王朝的衰落。沙•贾汗国王本原计划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泰姬陵刚完工不久,其子奥朗则布(Aurangzeb)弑兄杀弟篡位成功,沙•贾汗国王本人也被儿子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沙•贾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后来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来观看泰姬陵,直至最终忧郁而死(9年后病死)。但有幸的是,沙•贾汗死后被合葬于泰姬陵内他的爱妃姬蔓•芭奴的身旁。几百年来泰姬陵见证了无数情侣的幸福与甜蜜。</h3><h3><br></h3> <h3> </h3> <h3> 从16世纪到18世纪初,阿格拉一直是统治全印度几百年的莫卧儿王朝的首都所在地。建立在阿格拉的“红堡”,坐落在亚穆纳河畔,占地1.5平方公里,外围由高十二米的红色砂石城墙围成,总体呈半圆形。也是沙•贾汗国王被他的三儿子囚禁了八年的地方。在这八年里,他被禁止造访自己心爱女人的陵墓,只能从窗口远眺。</h3> <h3> 月亮水井深入地下大约100英尺(约合30米),旁边的阶梯有13层,共3500个台阶,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阶梯井之一。此井建于公元9世纪,拥有1200年历史。雨季的时候,月亮水井很快蓄满水,但水位并不会达到顶部。因为在整一年里头,南亚次大陆90%的降水都集中在3个月里,其余9个月则少有降水,所以干旱地区的人们就发明了这种井来蓄水。 </h3> <h3>印度古神庙</h3> <h3> 老虎堡位于琥珀城堡上方的山上,这座建在山上的城堡有着坚固军事防御设施,当年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来侵略者的进攻。这里有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大炮,也是由于该城堡,整个斋浦尔才以不可战胜而闻名。这座城堡在当地语言中意为“胜利之城”</h3> <h3> 位于斋浦尔城郊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 建于1592年。由于城堡建在一座叫琥珀的小山上,故称之为琥珀堡。</h3> <h3> 水之宫殿是16世纪时期,斋普尔君主为避暑,命人在人工湖中兴建的,水之宫殿是建在水上的皇宫,只有乘船才能到达,王室成员夏天避暑之地。在湖边远望,宫殿如同漂浮在水面上。</h3> <h3> 风宫建于1799年,牌坊型式的建筑物墙上密密麻麻布满953扇窗,据说窗户并非单为通风之用,而是为了方便古时宫中妇女观看外面的花花世界。窄小的窗户满足妇女们的好奇心,厚厚的墙壁则隔绝了抛头露面的机会。另外墙壁上的窗户,使得宫殿内任何地方都有风吹入。</h3> <h3> 在德里皇宫附近,耸立着一座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清真寺,也是德里有名的古迹。贾玛清真寺在老德里城区,寺庙中的院子可容纳25000名信众。寺庙修建于1644年,于1658年正式修建完成,是印度国王沙加汉最后的建筑奢侈品。</h3> <h3> </h3> <h3> 德里门是印度首都最著名的建筑物,一个城市地标。从1931年起,新德里开始成为首府,1947年印度独立,新德里仍被宣布为首都。现在,新老德里早就连成一片,新德里成为新老德里的共同名称。虽然新老德里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但一般认为德里门是一个人们通常认可的界限,德里门以南是新德里,以北是老德里。德里门,又称‘印度战士纪念碑’,许多事物在新旧中更迭,但地标一直被记忆。它也是1921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和印度阵亡的7万名将士而建的,它的外形与法国巴黎的凯旋门相似,高48.7米,宽21.3米,全部用红砂石砌成。拱门高42米,门上端刻着‘印度’的英文字母及修建年代,门洞两壁镌刻着1.3万多名阵亡将士的名字。拱门顶端有一个直径3.5米的大油灯,每逢重大节日,夜间燃起一米多高的火焰,远远即可看到。我们去时,正赶上为准备活动的彩排。</h3> <h3> </h3> <h3> 莲花是印度的国花,也被印度教和佛教奉之为圣花,圣洁美好。莲花寺以其承载的文化和设计者巧具匠心的设计,只要你拥有一颗大同之心,无论种族,不分教派,你都可以来此静心祈祷。莲花寺不允许带相机进入,里面特别安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