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三十年,青春再出发”系列第二季之二十九:时间的重量

逍遥游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时间的重量</b></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顾强</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h3><h3><font color="#b04fbb">顾强:就读于苏州大学中文系八四(3)班,曾长期在广电媒体工作,现供职于某企业。</font></h3><h3><font color="#b04fbb"><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在原供职单位带领团队,以“时间的重量”为题,拿下了苏州馆的整体策划和组织运营标的,并负责拍摄了一部无解说的苏州形象片,用于在苏州馆播放。当时取名为“时间的重量”,表达苏州城市的丰厚历史与传承更新。今天撰写此文,依然觉得,它切合了我们这代人在这30多年里的经历和成熟。</font></h3> <h3></h3><h3>人生是一次生死之间的长途旅行,在弯曲平直,高峰低谷中,快疾慢行地穿越。各式场景,或壮阔热烈,或平凡朴直;一一扑面而来,又终究相向而行。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记忆深处的底片,有些模糊淡远,有些清晰铭心。80年代中期,我们从大江南北,汇集在苏州大学中文系八四级的大旗下,共同开启青春旅途的新航程。那是一个把“人”大写的伟大时代,是一个改革开放思想多元,文化碰撞的激情年代,我们有幸浸润其中,相伴成长。<br></h3><h3><br></h3><h3>金秋时节,毕业30年后,我们又一次情牵吴门,相聚相欢,透过鬓角银丝,一双双热忱的眼睛,寻觅着昔日的风华,一句句温暖的问候,关切着彼此的变化。张张老照片,满满青春忆,大学往事,幻化为光影的斑斓,凝结成时间的重量。</h3> <h3>我所在的班是宣传文化班,美其名曰“通才”班,其实是所学繁杂广而不精的班级。大二时,学校专门为我们开设了摄影课程。刚听说有这门课,同学个个欢欣雀跃。那时,同学都囊中羞涩,连去照相馆拍照都是奢侈。而且,这门课不需要坐在沉闷的教室,可以四处闲逛,高级玩耍,终极考核就是照片交差,好照片还可以上学校摄影展露个脸。然而,等到正式开课,我们又垂头丧气。班级被分成4个小组,每组只有一台相机,两卷胶卷,所谓9个人,一杆枪,2颗子弹。</h3><h3><br></h3><h3>舍友姜师立是摄影课代表(应该算现在的骨灰级发烧友),面子挂不住,便软磨硬扛,狠狠敲了父母竹杠,还骗得了妹妹的零花钱,自购了一台海鸥牌120相机,从此,姜师立胸挂相机,一袭风衣,长发飘逸游荡在校园,成了摄影大咖。我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常约上姜师立,借名搭档采风,实质偷师学艺,上园林下农村,玩得不亦乐乎。记得蹬车最远是南下吴江,沿运河一路骑到同里,40来公里骑了2个多小时。姜师立现在是颇具声名的大运河文化专家,估计那时的采风是他的处女调研。姜师立喜欢拍美女和花卉,那时的女性,远没有现在鲜亮时髦,所以采风回来,大多是拍了许多花。在姜师立的镜头中,同学的倩影很多,这些都成为了班级的珍贵遗产,至今不知他还有多少私藏。</h3> <h3>我家住在学校附近,有段时间周末,家里成了临时暗房,姜师立购买了放大机、切割机、相纸,我买了印相箱、显影剂、定影剂。深夜,床单被子蒙住窗户,通宵达旦冲洗印放,乐此不疲。条件简陋加上房间温度湿度均不达标,往往印出的照片或白或黑。姜师立要求极高,不达要求一律返工重做。</h3><h3><br></h3><h3>就在那时,我头一次仔细审阅了班级女生的靓照。尽管通宵工作,哈欠连天,思维混乱,但渐渐,散乱的情愫有了焦点,我“瞄”上了班上某女生。照片上的她,身材高挑,温文娴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大二下半学期,班级在无锡见习,我利用班长一职,借机与某女生分在了一个组,从而有了独处的机会,终于勇敢表白。直至今日,太太(某女生)还不时逼问:你当年还私藏了什么人的照片?</h3> <h3>80年代中期,大学里没有电游抖音、花呗外卖,但一到周末,强健体魄运动队,温馨浪漫交谊舞,风行校园。入大学不久,为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班委组织了交谊舞会。刚开始,男同学或生疏舞技或生性腼腆,很少邀请女童鞋共舞。倒是嗅觉灵敏的高年级老大哥,三五成群,前来串场,一时间辛苦布置的舞场,被不速之客占领。看到外来客个个如狼似虎,自班女同学都被带的满场飞,男同学的自尊火焰迅速点燃,于是,孙东辉率先垂范,优雅起舞;盛家骅脚步灵动,快三慢四连轴转;张清目光如炬,腰板笔直,舞步硬朗。号称胖子的我,晃肩摆臀,迪斯科学得很快。大概是我们班的女生温雅大方、人见人爱,舞客来了一批又一批,小小教室,人满为患,无处插足。几个班委当场商议决定:提高84(3)周末舞会的门槛,除本班同学,一律收费,每人2毛。于是,全校第一个收费入场的班级舞会诞生了。后来有女生回忆,说当时有班委动员我们班女生只参加班级舞会,不要参加其他的舞会和活动。是否有此事,我是模糊了(偷笑)。没想到最讲情怀的文科生也有生意头脑,几场舞会办下来,结账竟有盈余30多元。有了这笔补贴,班级组织了唯一一次出省游,去杭州游学。记得当时去杭州船票来回4块,船上盒饭5毛钱,8人房每铺1块5。</h3> <h3>时间,是一切的已知和未知。大学是一道最纯美的风景,最青春的盛宴。在苏大,我们不仅仅收获了知识,而且积淀了善良宽容、独立思辨的人文精神,更储存了同学、老师友爱如春的款款情谊。滚滚红尘,人生百味,无论我们变换怎样的人生跑道,都在用沉稳和豁达,从心出发,实践着各自的理想,描绘着不同的轨迹。在苏大,我们遇到了最好的人,汲取了最好的营养,每每想起,依旧言念君子,温暖如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