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如今,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广袤的大地上,看着那繁华的城镇、宁静的乡村,以及生机勃勃的人群,很难使人想象在四十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了一件怎样震惊世界的灾难。</h3><h3>1975年8月8日凌晨,因台风北上引发特大暴雨使板桥水库发生垮坝,驻马店几乎所有村庄在几个小时之内消失殆尽。无论是垮坝水库的数目,还是死难者的人数,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的同类事件。那是一个冰冷的夏天,洪水成了人类的墓穴。</h3><h3>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由于种种原因,这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始终面目模糊。那么,75·8,这三个普通的阿拉伯数字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h3> <h3>对于那场浩劫,他们的回忆是......</h3><h3>“老百姓都说是倾盆大雨,我说比倾盆大雨要大的多,是倾缸大雨。”(原河南省驻马店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 孔繁斌)</h3><h3>“就这样往上看,那是啥东西那么高,洪水真像个山头一样一下扑过来了。我那时候一直在水里,当时已经10几岁了,下身整个光着,一丝不挂。抓住一棵树,就我一个女的,其他都是男的,也不好意思向上爬。后来,还是树上的人说,这时候别讲究那么多了,保命要紧,我才爬上去。”(幸存者 王秀娟)</h3><h3>“在下雨之前,我从板桥水库边经过,看到库容太满了。也想了一下,要是下大雨,溢洪了怎么办?灾难发生后,在我们村里面,死亡率占51%。”(幸存者 陈新广)</h3> <h3>虽然飞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早已取代了30年多年前被洪水洗劫的痕迹,但对于75·8的幸存者来说,那场可怕的灾难放佛就发生在昨天,仍然记忆犹新。</h3><h3>据当时的影像资料记载,在灾难发生后,前去了解灾情的调查小组成员在灾区看到的这样的景象:大水肆虐的灾区,人和牲畜的尸体随处可见。尸体在烈日下腐烂,一层可怕的烟雾便升腾而起。板桥水库管理局院内,一颗两人合抱的大树被冲出近20公里,水库下游2公里三千多人口的板桥镇荡然无存。14个公社133个大队的土地遭到了刮地三尺的冲击,黑土全部被刮走,令人毛骨悚然的黄色望不到边际,在灾区的火车站,可怕的情景令人难以置信,京广铁路被冲毁102公里,9个火车头和1180节车厢被冲坏,40多公里的铁轨被掀翻并被扭曲成麻花状。</h3><h3>而时任当时板桥水库水文站站长的李岐山也回忆说:“板桥水库管理局院里面整个房子全都不见了,再往远点看,整个板桥街全都没有了。看了以后,给人面目全非的感觉”。</h3> <h3>部分逐日记录披露真实灾情</h3><h3>1975年8月8日凌晨,河南驻马店地区板桥水库因特大暴雨引发溃坝,9县1镇顿时一片汪洋。从一个叫魏湾的村庄以上十多公里处,死神傲慢而坚定,在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杀戮所有的生物。百多公里的华中平原,在数亿立方米的溃坝之水覆盖之下,数不清的人们被悉数淹没在高达十米的水舌之下。</h3><h3>在驻马店地区的档案资料中,一部分残缺不全的电话记录和情况通报清晰的记录着当时的逐日灾情。看到这些记录,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驻马店各县群众在板桥、石漫滩水库垮坝后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真实景况。</h3><h3>8月13日</h3><h3>新蔡、平舆东部:水仍上涨,1小时2公分,全区200万人在水中。汝南:10万人被淹(指尚飘浮在水中),已救4万,还有6万人困在树上,要求急救;全县20万人脸肿腿肿,拉肚子,无药。新蔡:30万人尚在堤上、房上、筏上,20个公社全被水围住,许多群众5昼夜没有饭吃。上蔡:60万人尚被水包围。华陂公社刘连玉大队4000人已把树叶吃光;黄铺公社张桥大队水闸上有300人6天7夜没有吃饭,仍在吃死猪死畜。宿鸭湖水库:大坝上5万人四五天没吃东西了。平舆:还有40万人在水里,肠炎、脑炎流行。医疗队下去了,但没药物,很多地方出现了灾民有病哭、医生看了病没药也哭的情况。</h3><h3>8月14日</h3><h3>全地区尚有177.3万人泡在水里。其中上蔡64万,新蔡45万,汝南25万,平舆40万。汝南提出口号,保证每人1天1斤红薯干。</h3><h3>8月15日</h3><h3>全地区尚有140余万人浸泡在水中,其中上蔡55万,新蔡40万,汝南25万,平舆30万。</h3><h3>8月16日</h3><h3>全地区120万人还在水里,其中上蔡52万,新蔡20万,汝南4万,平舆23万。平舆县射桥大队有3个老头因没吃又无救而上吊自杀。</h3><h3>8月17日</h3><h3>全地区泡在水中的人尚有101万。上蔡50万,党店公社堤上7000人,公路上4500人,树上、筏上3.1万人,又有一社员因高烧无药而死。老百姓缺衣,吴宋大队会计宋三意(已死)剩下妻子和6个孩,三个孩仍光身,三个只有裤头。新蔡:用大锅煮红芋片救济群众。汝南:确保1人1天3两面、7两红芋干。全地区发病率迅速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病人113.3万,其中汝南8万;平舆25万,其中王冢公社4.2万人,发病1.7万人,医务人员尽最大力量,一天仅治800人,死7人;西平病人11万;遂平15万;上蔡25万。</h3><h3>8月18日</h3><h3>平舆、上蔡、新蔡尚有88万人被水围。汝南:50万人发病32万。其中痢疾3.3万,伤寒892人,肝炎223人,感冒2.4万,疟疾3072人,肠炎8.1万,高烧1.8万,外伤5.5万,中毒160人,红眼病7.5万,其他2.7万。上蔡:群众生活极困难,华陂公社5.6万人仍有2.16万人泡在水里。刘连玉村8户围1只破锅做饭,用南瓜挖空做碗,树枝当筷。有的地方仍在堤上吃小虫吃树叶。已病死21人。刘庄大队11岁的刘小群患乙脑连盐水都没,11日死。和店王妮13岁生病无药,17日死。全社脑炎死3人。</h3><h3>8月19日</h3><h3>全地区尚在水中的人数44.8万。上蔡:水中仍有40万,病死15人。新蔡:水中仍有4万,病死20人,要求多送熟食和燃料。平舆:截止到昨天,已病死113人。遂平:县里粮食吃完了。各县纷纷要求速送治疗脑炎的安宫牛黄丸。</h3><h3>8月20日</h3><h3>全地区尚有42万人在水中,病死者274人。其中确山病死16人(乙脑10人),汝南病死5人,遂平病死50人,西平病死135人,上蔡病死28人,新蔡病死20人。</h3><h3>8月21日</h3><h3>全地区尚有37万人泡在水中。汝南:得病32万人,190人病死,药品不足,用土丹验方。新蔡:发病人数22.8万,占41%,20人死亡。上蔡:73人病死。平舆:和店公社14个大队187个生产队4.3万人已在水中12天,水深处2米,浅处1米,老人和孩子都绑在树上。熟食不足,灾民11天没吃盐。孟庄大队东洼生产队,捞一死驴,灾民乱割食。公社党委书记问县委:几万人生命危险,你们还要不要我们?飞机空投食品50~60%落在水里,大李大队灾民见水中漂的烂南瓜,乱抢食,37人中毒。</h3> <h3>坝垮仅仅是因为雨大吗?</h3><h3>1975年,我国正处于文革后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好像一切都是混乱的。事故发生后,据前去调查情况的调查组称,当时的三号台风在中央气象台的雷达里消失,原本应该由地方气象局接管监测,但当时的河南省气象局却因种种原因未开启雷达。而南阳气象局虽然监测到了台风的动向,却由于没有传输设备,信息不能及时发布。</h3><h3>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因为气象部门的应对不利,才导致了最后的垮坝。但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原因?</h3><h3>据原河南省水利专家陈惺介绍,当时记载的最高洪水水位117.94米,坝高却只有116.3米。溃坝时,洪水水位不仅超过坝顶1.6公尺,超而且超过了防浪墙3公寸。所以水流漫过坝顶。这个土坝的构成,它的下游坡是沙、是土,是经不起水流冲刷的,所以漫坝以后很快地就把沙和土芯冲刷完了,冲刷掉了。形成了垮坝。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垮坝原因是洪水设计标准太低。</h3><h3>后记</h3><h3>不是哪一个人都清楚这件事;</h3><h3>不是哪一个人都能够讲清楚这件事;</h3><h3>更不是哪一个人轻易能给这件事下结论。</h3><h3>有不少人研究这件事。他们有各自的出发点、有各自的讲述方式。</h3><h3>比如板桥水库垮坝时的情景是什么样子的?水文员只能讲他视野内的;坚守岗位的发电站的职工也不可能知道其它地方的情况,那就只讲他看到的。</h3><h3>至今我们也想像不出洪水从水库奔出,浪头高10米是个什么情景?洪水奔出45公里后,浪头还有3米高又是什么样子?</h3><h3>从关于洪水过处的悲情叙事中,可以了解一些。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毕竟,用他们的眼泪、酸痛再次勾起更多人的眼泪和酸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道德的。</h3><h3>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水库的人面对1605毫米的降雨无能为力。即使在现代社会里,北京曾经的一场大雪、一场大雨就让交通瘫痪,40年前的人又能怎样呢?</h3><h3>弄清水灾的原因总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建树性的东西,对于灾害预报预警机制的建立、应用,无论是大到水利、交通,还是小到居家的灭火器,凡事总是要预则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