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宁静致远,原名王祖法,安徽肥西人,喜爱文学,热爱生活!</h3> <h3>进来的朋友们多多指点,第一次写虚构传说,写的不好多包涵!</h3><h3>本篇中所有故事全部虛构,请勿对号入座!谢谢</h3><h3>感觉适合儿童读一读</h3><h3>希望朋友们能给予留言!</h3> <h3>龙潭寺传说</h3><h3><br></h3><h3> 概述</h3><h3> 肥西县柿树岗乡西南约三公里,有一个龙潭村。龙潭村有一条河名叫龙潭河,顺着的河岸往前走,便可直达龙潭村。河很宽很深,平坦的河床底下细细清清的水懒懒的淌着,上学回来的孩子们抄近路赤脚在黄色的鹅卵石上蹚过,有时甚至骑着自行车就过去了。</h3><h3> 龙潭河的南边有一座寺庙名叫龙潭寺,至于龙潭寺的模样,只因年日太久,我已无法记起当年的模样,</h3><h3>只<span style="font-size: 17px;">记得周围松柏葱郁,</span>草木疯长。一间朝南的门庭极为古朴,旁边两个硕大的石墩子嵌着两扇黑色的大门,大门非常的厚重,上面嵌了一对狮子头的铜手环。大概三四进房子围成一个院落,青砖小瓦的庑殿式屋顶,屋顶的四面都可落水,梁上都有雕刻的各种图案,什么十八罗汉,八大金刚,以及一些佛教传说的故事。所有的房子都有宽敞的廊檐,用浸泡柏油的粗大树木支撑,树木底座是雕刻精美的石墩,</h3><h3>可以用<span style="font-size: 17px;">来防腐防霉。</span>寺庙的大门前一口称为′大西湖`的水塘,是乡民洗衣淘米的去处。东边大街队仍旧是沿袭了很久以前的居住方式。最显著的特色是家家户户的房子都盖成门对着门的样式,形成一条条街道。虽然这里没有史书记载过他的历史,但在我心里猜想,在很久以前这里苣定是一个十分热闹的街市迎接着前来烧香礼佛的客人。</h3><h3> 龙潭村以及旁边村庄所有的乡民有一个共同意识,就是认为有龙潭寺诸佛的保佑,他们才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繁荣昌盛!龙潭寺里的所有生物,甚至他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他们心中都是神圣的,不容侵犯的。无论是谁,也不能诋毁他们心中的圣地!</h3><h3> </h3><h3> (一)龙潭寺的由来</h3><h3><br></h3><h3>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龙潭寺这里并没有寺庙,而是一个很深的水潭,百姓在此安居乐业,繁衍子孙。</h3><h3> 不知从那一年开始,此地来了一条黑龙,将水潭霸占,黑龙有时藏在潭底,有时飞于云彩之中,随性起呼狂风降暴雨,冲毁房屋树木,所到之处庄稼毁于一旦,百姓苦不堪言,无不想除之而后快,但苦于此妖非常物,虽然寻多名道僧降伏,也无济于事,反尔更令黑龙肆无忌惮,弄得更加生活困苦。</h3><h3> 这一日,一位瞎了一只眼跛了一只腿的和尚云游至此,和尚左手持一乌黑的破钵,右手握一柄一丈多长的手杖,自称能够降妖伏魔,身后带一只白色狐狸,此狐十分聪明伶俐,且善解人意,百姓皆心中暗暗称奇!</h3><h3> 众人中一老者将僧人请入家中,躬身施礼跪求僧人,,躬身施礼跪求僧人,那僧人说道:“老伯,我夜观星象,见云层之中有妖孽的影子,树林中有腐败之味,泉水中有腥臭之色,便知道此地有妖作乱,今朝便是来降伏此妖的。”说罢,从怀中拿出一物,老者连忙上前细看,见乃是一片莲叶清翠欲滴碧绿通透,上面似乎还有露珠在滚动。赶紧问道:"高僧此宝能作何用?"僧人道:"此宝乃上天宝贝,相当年我师祖三叶菩提在灵宵宝殿的莲池中机缘巧合而得来,此物能大能小,收则藏于囊中,放则遮天掩日,翌日待那畜生进入潭中,我便用此宝盖住潭口,令其永世不得出来,从此便再也不能够祸害苍生了。"老者口中连称"阿弥陀佛……圣僧真是菩萨转世!"道谢跪拜不止。</h3><div> 第二天午时,众人正在午休,忽然狂风大作,乌云从天边栩栩升起,不一会功夫,整个天空暗了下来。只见潭中一挂水起直冲云宵,一条黑龙腾空而起,在云端张牙舞爪,血盆大口吐着浓浓黑气,凡遇黑气的活物纷纷晕厥,草木相继枯萎。跛足僧人大喝一声:″畜生,还在此处害人吗?"黑龙一见那僧,似乎急凌凌打了个冷战,将身体一收,跃入潭中。只见跛足僧人口中念念有词,说声"走!"只见白狐口衔莲叶,化作一道白光,立在潭的上空,那荷叶徐徐张开越来越大,悬在潭口,跛足僧人说一声"来!"那白狐便回到僧人身后。只见那荷叶一会功夫,便有十亩见方,足以盖潭。跛足僧人咒语猛然停住,荷叶轰然而下,将潭死死封住。</div><div> 众乡亲见恶龙被封潭中,一时间皆奔走相告,众人都来看稀奇。老者上前欲言又止,僧人道:″老人家不必担心,黑龙已困,谅他无法冲破这荷叶地,纵是他神通广大涨水弄潮,却又动弹不了这水浮之物,荷叶地随水上升又随水而降,畜生永世不得翻身。此畜生虽是恶物,但毕竟是上苍精神,不可取他性命。今此妖已伏,不日我便远游,为防有变,我将白狐留在此地守护!"说罢,僧人头也不回便大步离去。</div><div> 至此之后,再也没有黑龙出来祸害百姓,众人终于可以安居乐业,又思忖僧人恩惠,集资在荷叶地上建龙潭寺,供奉跛足僧人!</div><div> 自从龙潭寺建好以后,百姓便再也不受那畜生的侵害,从此晨耕暮憩享受自在。</div><h3> 九一年安徽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肥西丰乐镇、桃溪镇、千年三河古镇,以及舒城三沟镇,庐江汤池镇等龙潭寺周边的许多地方都被洪水肆虐,龙潭村的大部分田地也被水淹没。村民在洪水来临之前,想起龙潭寺之地为荷叶地随水浮沉,抱着侥幸心理纷纷将一些财产以及一些财产以及性畜赶到寺庙中躲避。果然,大水并末淹到龙潭寺,村民财产安然无恙。水退之后,甚至变成了神迹到处传颂,更加神乎其神。</h3><h3><br></h3><h3><br></h3> <h3>(二)解五呆子传奇</h3><h3> 离龙潭寺约二华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村庄,约摸十来户人家,皆是解姓,村庄因此而得名"解老郢"</h3><h3> 正是这个不起眼村庄,却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传奇人物。话说民国初年一个秋天的傍晚,夕阳仍在稀疏的树叶间闪烁,鸡鸭若无其事的赶着上笼。下地收割的村民拿好镰刀,捡起杯正在打算收工,转身抬头的时候发现老郢一户人家的后院火光冲天,以为走了水,慌慌忙忙往哪家赶,走到哪户人家门口,却只听见一个刚出生婴儿的哭声。原来哪家得了个儿子,众人心中暗暗称奇。</h3><h3> 此儿排行老五,自幼聪明,众人都以为以后必能成大材。父亲也以为日后能有所成就,从而光耀门楣,可这小子偏偏不喜读书,每每拿起书不是头疼便是瞌睡,似乎一副呆子的样子。父亲却也无奈,只得任由他去。</h3><h3>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婴儿如今长成的八尺高的汉子,因为自幼喜欢拳脚棍棒,一副身材练就的十分魁梧,力气过人身手也十分矫健,十里八乡的也难逢敌手。经常在外打架惹事生非,父母亲戚无法管教。</h3><h3> 有一年,逢大旱,村民都是吃了这顿愁着下顿,解五家自然也不能例外。那解五正是孔武有力血气方刚的时候,面对没有粮食却也是一筹莫展。无奈之下集结了几个狐朋狗友,时不时晚上跑出去借点粮食回来分给乡民。一来二往,倒是也搞出了些名堂,竞然拉起了二三十人的队伍,并且手上也有七八条枪,解五本人更是不得了,骑一匹枣红色的大马,腰挎两支盒子枪,十分威武。</h3><h3> 一日,解五听说唐房圩粮食丰富,唐房圩是本地一家大财主,祖上是当官的,财产田地极多。解五当时就坐不住了,约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商量了数日。面对唐房圩强大的守卫,作出精心的布署。机会终于来了,解五收到线报,五房圩二少爷当天去了城里相亲,随行走了七八个保镖,今晚一定守护松散,可以进行偷袭。</h3><h3> 当晚,月黑风高。老鸹在树的顶梢上叫着,风声时不时的呜呜叫着。解五让兄弟们吃饱喝足,穿戴整齐,悄悄地向唐房圩与当地的兄弟们集合。凌晨两点的时候,厚重的浓雾凝成露水,空气中满了潮湿的味道。连虫鸟也停止了鸣叫,远远的看见圩堡上亮着一盏马灯,瓦垱里重重的落着露水。更夫在圩堡的四周慢悠悠的的转着,见没人便躲到避风的地方卷一支烟。一切似乎都老安静的休息!解五让几个见弟在西面防卫比较疏松的地方架起了长梯,</h3><h3>七八个兄弟顺着梯子赚开了圩门。解五站在门口啥啥狂笑,得意的忘了形,都说唐堡难攻,也不过如此!领着几个兄弟大摇大摆地进了门。突然,</h3><div>屏风后出来十几个背着长枪的壮汉,一时间,激烈的交火在大院中疯狂起来。枪声噼里啪啦的响彻夜空,胆小的乡民往被窝里缩了又缩,连孩子也不敢哭出来声趁着枪声,解五溜进了唐老堡主三姨太的房间,听说所有的财宝都贮存在三姨太的房间,今晚可以一劳永逸了。</div><div> 解五正开动小心思的时候,忽然看见前面一个手上拿着一对盒子枪威猛高大的男人向自己走来,解五吓的魂飞魄散,立刻趴在地上匍匐在门的后面:"唐府果然龙潭虎穴,刚才那人太厉害了,我绝不是对手。这五房圩里定有伏!"便组织兄弟们开始撤退。其实,解五所看见的不过是自己的影子,只是看见了大户人家的穿衣镜,他年月镜子是普通人根本见不到的,所谓的高手不过是自己而已!第二日传出来从此以后,解五便落了个"解五呆子"的绰号</div><div> 解五虽然是个土匪,但比较有原则性,从来不劫穷人家;不夺别人家的口粮,只劫余粮;不强抢良家妇女;最重要的是从不劫与自己同一姓氏的人家,倘若误劫如果知道也会归还。乡里乡亲若有不能糊口的时候往往向他借粮。正是有这些原则,解五在当地百姓心中始终是个侠士,受到穷人的景仰。</div><div> 虽然解五行侠仗义劫富济贫,但毕竟也是干了不少坏事。解放后政府开始剿匪,几次下来队伍差不多全被歼灭。解五心灰意冷,独自一人趁深夜潜回老家龙潭寺,悄悄地在寺里卜了一签问问前程,打开签一看上面只四个字:"四路无门"。解五心知在劫难逃,便走到自家老坟地,</div><h3>对着自己脑袋开了一枪……</h3> <h3> </h3><h3>( 三)白狐传奇</h3><h3><br></h3><h3> 时光荏苒,一晃不知过了多少年。龙潭寺前的小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木,院中央的老梅树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茬茬的僧侣香客曾前来跪拜夙求,寺庙坏了又修,修了又修。荷叶地上的人们已经记不清当年的事了。</h3><h3> 当年的白狐,人们再不到她的影子了。众人已经将她遗忘,再也不在乎白狐是否一直守护着他们生存的土地。冬日又临,万木凋零,雪花飞舞,龙潭寺周遭一片静寂,院中当年僧人嘱咐栽下的老梅树鼓着芽苞,悄然绽放散发着淡淡的幽香。</h3><h3> 一年夏日,一位赴京赶考的少年书生经过此处,远远见寺庙古刹极为清幽,又恰值盛夏时节,酷热难当,便进入寺中歇息!</h3><h3> 走到门口,见一老农在门口翻晒稻谷。便上前施礼:"老先生,我欲上京城赴考,今日遇酷暑,在此小憩,能否借口水喝!"老汉嘿嘿一笑道:"水是上天恩赐,并非我个人所有,乃为众生准备,先生要饮便饮,不必客气!你稍待一会,我女儿马上要送水过来。"书生见老者客气豁达,点头抱拳称谢!</h3><h3> 两人寻树下荫凉处坐下,书生见旁有棋盘,一时兴起手痒,便邀老者杀上一盘,老人也不谦让,俩人便厮杀开来。书生气傲,上来毫不手软,步步紧逼,老者却气定神闲,谈笑自如,着棋也不思索,一通下来,书生竟已险象环生,老者却仍微微的笑。</h3><h3> 正当书生苦苦思索该如何解救棋局绝境之时,忽然一个甜甜的极是柔软温暖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阿爹,茶来了!"就这一句好像平地起了一阵凉风,从书生的心头轻轻的淌过,似乎在曾经的梦中听过遇过。"这位先生喝茶",女孩对书生说道。书生愕然一怔,直勾勾看着眼前的姑娘,光滑白皙的皮肤,清秀的双眸上面两道弯月般的眉毛,朱唇轻启露一排白牙,书生总感觉那眼睛像天上的星星闪烁着,随便一瞟似乎觉得自己的魂也快要漂走了。老者感觉到了什么,不停的咳嗽。书生如梦初醒感觉不妥,窘迫地红着脸。</h3><h3> 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姑娘的脸儿绯红,吹一吹哪纱布的白裙,书生便觉得姑娘是一个仙女下凡,自己站在哪里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姑娘对他微微的抿嘴一笑,书生就越发的感觉到自己粗鄙不堪。</h3><h3> 转过脸书生对老者说道:"老先生,棋暂时下到这里吧!我看这天像,恐怕马上要下雨了。"老者微微点头,那女孩却显得十分好奇:"先生如何得知?""读书之人,当上知文下晓地理,刚才天空一阵凉风,正是变天的前兆,我观天际,见雨墨隐于西南,不一会恐怕便会有雨至!"小女孩站在老者背后,耳语了几句。只听那老者说道:"没事,没事,待杀完这盘棋,雨才能到!"书生有些生气:″我虽然棋艺不如你,但也是饱读了些诗书,我好生劝你为何不听?要是让这场地上的谷子让雨淋走也别怪我。!"老者笑道:"先生所言我也知晓,只是这雨必然在寺中那柱香烧完后才能到,雨也只下到寺前场的《大西湖》,我的谷子绝不会被淋湿,放心吧!"书生面面相觑不予理睬,也并不着棋。</h3><h3> 两人皆默不咋声,书生心中有气,又暗暗心疼谷物,又怨叹老者不听劝说。只是哪姑娘无邪地在寺庙院墙下捉蝴蝶,忽听老者说道:"香灭了,雨来了!"话音刚落,稀稀落落的雨点大西湖的塘里像滚开的水,一个个的水泡翻滚着,平静的水平开始泛起一道道涟漪,你挤着我我挤着你。塘埂上来寺庙躲雨的人胳膊举在额头,使劲地奔跑,粘着厚厚泥已的鞋子打着滑,好几次差点被摔倒。</h3><h3> :"喂,白老,寺这边怎么一滴未下,塘那边好大的雨,看看我这一身都透了。"一个三十多岁脸色黝黑的汉子向老者边说边脱下上衣拧着水。"思远,这么大的雨的怎么不在家,这么热跑出来干嘛?"白老问道。"别提了,家里老母猪早上跑丢了,一直找到现在。这不,我媳妇让我来寺中请问一下菩萨,也请白老给我算卜一卦。”不料书生却接过话头:“我也会点皮毛,待我先算一下,不对的地方请白公再指正如何?"见老者并末反驳,书生继续说道:“丢失的应该是一头黑白花的母猪,这两天便会下崽。"那汉子有些惊讶,却并末吱声,拿眼瞅着白老。"你顺着河边直往东走到第七棵大柳下找找,树下有一处十分茂盛的草丛,母猪已经做好了窝,今晚一入子时,便会分娩,共有十一只猪崽,六母五公,三白六黑二花。先去弄点精料喂喂。"白老好像看见了一般。书生惊愕的快掉了下巴,若说知道什么时候生产倒是并不奇怪,可是竞然连性别和颜色也这样一般无二的说出来,岂不是太过恐怖了。</h3><h3> "多谢白老神机妙算!白老真是得道的仙人。"说完便兴冲冲地跑走了。男人的话深深地提醒了书生,倒头就要下跪拜求白老先生为师,但无论怎么用力,双膝却总是无法弯曲。“你所想的我都明白,你我也是前世有缘,我可以让你在我这里住上一个月再走,这样也不耽搁你进京大试。你在我这里潜心苦读必定有所大成。"书生千恩万谢,一个月后再次启程,果然高中'探花`。</h3><h3> 回乡省亲之时,书生再次来到龙潭寺,却再也见不到白老和他女儿的身影,询问乡邻一干人,却无一人认识白老,只有人说龙潭寺中有成了精的白狐,就住在寺院底下极深极隐蔽的洞府里,白狐可以幻成人形,并且生儿育女,因为她尾巴却总隐藏不起来,所以老是罩着长袍子,时常度有缘的人。</h3><h3> </h3><h3> </h3> <h3> (四)龙潭寺的劫难</h3><h3><br></h3><h3> 据《龙潭寺碑志》记载:龙潭寺“创始自唐, 屡毁屡修。 清咸丰年间毁于 兵火, 光绪七年后重修,‘辉煌整洁, 灿然一新’ ”。 然而,如今却再也看不到光绪七年重修的龙潭寺了。那是因为近代的一次人为事故,使盛大悠久的寺院又一次毁于一旦。</h3><h3> 话说破四旧的时节,所有与寺庙山神鬼魅魍魉有关的迷信活动一律禁止。因为大环境如此,百姓也不敢再去寺中烧香拜佛,因此香客日益稀少。轩昂的寺庙终于无人问津,神龛间的灰尘因为无人擦拭佛像变得暗淡无光,蜘蛛网在房间的梁上结了一层又一层,门上的漆一块块的斑剥,风一吹,门喀吱喀吱响。厚厚的落叶下有各种各样虫子的叫声,蜈蚣在窗台你裂缝中爬着。无比茂盛的树梢看不到鸟窝,只有落叶上大片的鸟粪。</h3><h3> 大大的院落西南角有一个花坛,一棵不知多少年月的梅树极其茂盛的生长,枝叶覆盖了整个花坛,听当地的同学讲这有毛狗精(猪獾)出入,只是人总是抓不到,也极少能看到。我当时异想天开的认为,毛狗精一定是在这梅树底下有一个洞,这龙潭寺底下一定是一个毛狗精居住的广阔洞府。</h3><h3> 寺庙终于还是废弃了。但只是他的一个功能改变,只要房屋在就会有人住。村里胆大的单身汉,因为抵不过风雨,撬开了那扇厚重的黑漆大门。从此,龙潭寺也告别了他的荒凉。后来,国家加强教育工作,便找了两个村里识字的人,教村里的娃娃们识字。龙潭寺的门庭口挂了一块木板,用宋体字正式写上四个大字"龙潭小学"。</h3><h3> 龙潭村里住了一户人家,此人姓卜排行老大,姑且称为卜大。卜大三十多岁,长的也算是一表人材,但却是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之人,整日不务正业偷鸡摸鸡,全靠媳妇种几亩薄田度日。</h3><h3> 一日,.输的精光的卜大,害怕老婆的谩骂唠叨,独自一人躲在寺院外的围墙草丛中晒太阳,时值隆冬,学校的孩子们都已经放了假。四周十分安静,忽然卜大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卜大心里暗暗嘀咕:"学校已经没有人了,什么东西响。"心里胡乱的猜测着,朦胧中睁开惺忪的双眼,看到不远处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一只自己从未见过四肢短小的动物,既有点像狗又有些像猪,但却两者都不是。那东西前腿夹在地上,后腿拔着地上的土,似乎正在打洞。它全身披着光亮油滑黑色的毛,瞪着一对绿豆大的小眼,眼睛里泛着绿色的光芒,尖尖的小嘴巴上面戳着两个洞,可能是那东西的鼻子。</h3><h3> 卜大心里明白,这就是传闻中的毛狗精,但卜大却不在乎它到底有没有成精,看着眼前肥胖的家伙,卜大心里暗自惴测道:"这东西至少也能扒下十几斤的肉,这段时间手气背,钱都输光了,要是把这东西弄到手,多好的下酒菜。"想到这里,卜大的口水差点流了来。他轻轻的爬起来,准备伸手去拿不远处的砖头,但转念一想害怕眼前的东西太狡猾,反而会打惊蛇,于是仍旧老老实实地躺好,一动不动地摒住呼吸,观察毛狗的巢穴到底在哪?</h3><h3> 毛狗很快的打好了一个洞,又拔拉些旁边的枯草掩盖住洞口和新刨上来的泥土,用绿豆的小眼小心奕奕地观察了一下四周。忽然,倏地一下子窜到西北墙角的树下不见了。卜大看在眼里,心里却暗暗纳闷:“怎么会一闪下就不见了,莫不是真的成了精!"卜大爬起来,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刚才毛狗不见的地方,仔细地寻找起来,终于在树边的一丛枯草边发现了一个刚封口的圆形洞口。“刚才一定是从这里进去了,从里面推出土把洞口封了起来,待我晚上找些稻草来,放火熏死你。"想到这,卜大也不害怕老婆了,一溜烟的跑回家。</h3><h3> 婆娘知道他的德行,也不理他。卜大在锅里盛了碗剩饭倒上热水,三口两口的将饭吃完。坐在凳子上,卜大感觉自己劲来了。"什么毛狗精,都是他娘的狗屁,今晚我就抓住它剥皮吃肉,看以后谁还敢吹牛把黑毛狗说的悬乎。"</h3><h3> 天已经黑了下来,西北风呼呼的吹着。卜大找了两盒火柴,拿上手电筒、蛇皮袋和一个绳子,?从墙角拿上铁锹扛在肩上,鬼鬼祟祟的出了门直奔树下。经过一番勘察,卜大确定毛狗还在洞内,便从不远处抱来一些稻草放在洞里旁。夜里的风似乎更大更凉,卜大有些架不住,手脚冰凉不说,鼻涕怎么也止不住,脑袋差不多要缩到胸口。"不等了,反正这大冬天的晚上也没人会来。"</h3><h3> 卜大开始挖那片潮湿的泥土,约摸挖了一尺多深,露出一个大碗口粗光滑的洞口,卜大一阵兴奋,拿手电照了照弯弯曲曲的洞,里面弯曲曲的很深,卜大扔掉手中的锹,拿一个草把开始点起火来,滚滚的浓烟不断的钻进洞里,卜大拿着锹守在洞口,用脚又断的将草踢坑洞,慢慢地泥土都被烤干了,听到里面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应该快不行了!"果然过了会,里面一点声音也没有了,卜大蹲在洞口的上风,侧耳听着。忽然,那东西猛的窜了出来,跳过熊熊火大,将蹲在坑边的卜大撞了个趔趄,向不远处的草垛里钻去。"不好!"卜大分明看见身上冒着白烟,尾巴上被点着了毛狗钻进了草里。</h3><h3> 只一眨眼的功夫,草垛上便着了火。卜大顾不上追赶毛狗,用锹使劲的拍打着,哪里能灭,经历了夏秋,草已十分的干燥,一个火星也能着了,何况毛狗尾巴后面那长长的毛。经卜大一番拍打,反而松散了草,经风一吹,唰一下燃起一大片。卜大心里暗暗叫苦不迭,只见那火被风三下五除二的整的转眼之间整个草垛都着了。风呼呼地吹,火势越来越高,熊熊的大火吐着几丈高的舌头,火星被风吹的到处都是。卜大远远的看着,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h3><h3> 终于,旁边的草垛又被点着了。火强烈的灼烧着,火星被风吹的大片大片飞进了寺庙的房顶,又顺着破了的玻璃进了教室。忽然,房顶上传来"噼啪"的爆炸声,有用毛竹走的瓦条开始着了水,小瓦的屋顶浓烟滚滚,虽然还看不见火苗,但卜大知道,这么大的火里面易燃的东西早就着了。果然教室里火光四起,从窗户滚着浓浓的黑烟,无数毛竹节的爆炸声像点燃了的几十挂鞭炮。开始有瓦慢慢的往下掉,一块,又一块,接着变成一大片一大片的摊塌下来。整个寺庙内外完全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h3><h3> 还没有通电的乡民,早已在 熟睡中,几个打麻将的赌鬼第一时间看到龙潭寺上火光冲天,"着火了!着火了!荷叶地着火了!"一会功夫,大西湖的塘埂上站满所有有救火能力的人,有拿盆的,有拎桶的,有拿扁担铁锹锄头的……有人往荷叶地跑,有人往塘埂跑:“救不了了,火太大了,已经烧的差不多了。”“怎么会失了火?""不知道,可能是烟头点着了草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起了火。众人远远的看着,相互议论着猜测着,提过来的水,撒在地上又被脚践的稀巴烂,现场一片混乱狼藉。卜大哆哆嗦嗦的爬回家,老婆看了看他,忽然之间似乎知道了什么。“什么都不要讲,知道了坐牢的。"</h3><h3> 第二天一大早,公社的干部来了,众人除了不知道就是胡乱猜。孩子们站在瓦砾里寻找着自己的坐位,胆大顽皮一点的在到处乱跑着。如论如何,孩子的学校还是要有的,很快便落实了重修校室的事。</h3><h3>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许多人还是记忆犹新,那百年的寺庙牵动了多少人的心。虽然房屋面貌完全改观,但记载龙潭寺的石碑仍在,门庭也还在,那镶嵌大门的一对石墩依然未曾改变,尊荷叶地上龙潭寺为圣地的心仍是那样的虔诚!</h3><h3><br></h3><h3><br></h3><h3> 后记:</h3><h3> 如今周围的村庄已经全部拆迁,唯独留下那座空荡荡的寺庙守护着那片荷叶圣地!不知道什么时候,荷叶地上的龙潭寺才能再现他往日的辉煌!那曾经养育了无数代龙潭人民心中永远记着龙潭河边时龙潭寺,怀念着龙潭寺上的荷叶地,那大西湖,那大街队,那白狐和毛狗,将永远镌刻在龙潭寺的石碑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