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术后如何照顾患者

刘心蓓同学

<h3>作为胃肠外科的患者家属,最担心的莫过于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患者术后的恢复,除了医生术中精细的手术技巧,护士精心的护理以外,当然也需要病人家属无微不至的陪护和照顾。</h3><h3><br></h3><h3>按照时间来划分,手术后的病人的恢复包括近期以及远期的恢复。近期的恢复,以促进伤口愈合,逐渐恢复饮食为目的。远期的恢复,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加强营养,把病人逐渐变成正常人为目的。</h3><h3><br></h3><h3>近期的恢复,我们可以划分为手术后当天,手术后三天,手术后四天到七天几个阶段。</h3><h3><br></h3><h3><br></h3> <h3>首先,我们最关注的是手术的成功,需要家属在手术室外耐心的等待,您无声的支持,也是对患者的照顾,术中万一有什么事情医生需要及时和病人家属沟通说明,此时医生最渴望的是能够非常及时、容易地找到病人的家属。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晚上陪病人过夜的家属最好白天不参与等待,先休息好,为守夜养精蓄锐。当手术成功结束后,患者麻醉复苏安然返回病房时,需要家属协助转运返回病房,意味着病人家属辛苦的开始。</h3> <h3>手术后当天,医生会给病人留置心电监护仪,记录病人的心跳、血压、脉搏、呼吸次数及血氧饱和度。每一个都设置了正常范围和报警范围。有心的家属,可以适当记忆各个数值的正常值以及病人表现的数值。如果确实觉得记忆繁琐,可以根据机器报警情况来通知护士及医生。偶尔一两声的报警可以先采取观察,如果持续的报警,应先请护士来观察情况,需要的情况下护士会呼唤值班医生来查看病人。病人身上会留置较多管道,有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营养管或者减压管等。病人家属在患者回病房时应协助护士、护工等人把各条引流管道安放好适当的位置,夜晚观察时,需警惕患者由于无意中翻身时拔除任何一条管道,因为有时候一条管道就是一条生命。手术后当天需注意各条引流管的引流液体的颜色以及性状,警惕手术后出血的发生。如有突发的引流液大量增多或血性液体浓度增高,可以请护士呼唤医生查看并及时处理。患者伤口多覆盖敷料,要注意保持伤口敷料的干洁,如伤口敷料已经湿透,可以请值班医生帮助更换敷料,同时查看伤口渗出等情况。</h3> <h3>其次,手术后三天,这个时候,仍需注意患者神志、心跳、血压、体温等变化,但心电监护多数已拆除,所以更需要家属多费心观察。全身麻醉患者多数会合并痰多、肺不张或肺炎等情况,需要家属协助坐高以及翻身拍背,条件允许的病人可考虑下床活动。引流管的引流液性状仍需注意,如有引流液性状与之前发生变化,可请医生查看。部分引流管已拔出,需注意引流管口敷料有无湿透,如已经湿透,需请值班医生协助更换。同时伤口敷料如果干洁,可2-3天更换一次。如伤口敷料已污染或湿透,可告知主管医生当天早晨予以更换。此时,还需关注病人排气、排便的情况。如有排便,需注意大便的量以及性状,有无发黑,有无鲜血或暗红色的血块。</h3> <h3>手术后四天至七天,病人多已恢复进食,需按照医嘱先后给予患者流质、半流等饮食。病人进食后需关注是否有不适,如有不适应告知医生后得到允许再继续进食。如无不适可适当增加进食的量,每天记录患者进食的量,第二天告知主管医生。如患者进食无不适,需有近期出院的准备。多数引流管会在出院前拔除,有部分引流可能无法早期拔除,但患者已恢复进食,已无需住院治疗,可能会带管出院。伤口的恢复一般在七天左右,老年病人适当延迟。手术后需咨询医生拆线时间。肿瘤病人出院,需询问主管医生肿瘤分期,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化疗。</h3><h3><br></h3><h3>远期的恢复考虑为出院后的恢复。出院后照顾病人,应该逐渐恢复正常的饮食,加强营养。鱼、蛋、鸡鸭鱼等制品应尽量以清蒸或煮为主,少吃煎炸及腌制食品。手术后应按照出院医嘱的规定,定期返医院门诊复查。胃手术的病人进食后不应立即活动,如有不适可咨询手术医生。肠手术后的病人需注意大便性状的变化,调整饮食。</h3> <h3>手术后的病人的恢复多数是顺利的,但如果产生手术并发症,比如吻合口瘘、出血、肺炎、心脑血管意外等,病人进食、拔除引流管以及出院时间会受很大影响,且产生巨额医疗费用。此时,应协助医生共同治疗相应的并发症,以期病人早日恢复出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