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三十年,青春再出发”系列第二季之二十八:下一个三十年

逍遥游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期待下一个三十年</b></font></h1><font color="#ed2308"><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颜兵</div></font> <h3><font color="#b04fbb">颜兵: 苏大中文系84级2班。毕业后分配至镇江九中。1995年东渡日本。现任淘乐集团&amp;新时代空间总裁,北京侨创空间执行董事,北京市政府特聘专家,市工商联执委,石景山区政协委员,南京栖霞区政协常委,浙江文创协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和《互联网周刊》评选的2015年最具社会责任年度经济人物。</font></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芳华30年——因为有你!</font></div> </h3><h3>如果说本文粗糙,主要工作有点忙、有点力不从心;如果说本文能够及时成文,要感谢朱亚辉和金利总编的催稿声声。</h3><h3><br></h3><h3>1988年,为了那个成为我第一任夫人的师妹,我分到了镇江九中。作为镇江重点中学九中的高三班主任兼团委书记,两年多教育工作还算有声有色:班级高考成绩全区名列前茅;作为团委书记,组织并亲自参加包括电视演讲赛、全国高中作文大赛等不少活动,拿了不少奖,应该没给母校和恩师丢脸。<br></h3><h3><br></h3><h3>哪里来回哪里的分配政策下,作为泗洪人的我毕业能分配到镇江,衷心感谢中文系倪均强书记等系领导和缪学为班主任。90年师妹分回南京,我从镇江调往南京,经历也相当具有戏剧性,之难之曲折甚至不亚于王斌同学的“惊心动魄十三天”到无锡的故事。</h3> <h3></h3><h3>1990年之后五年,在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做秘书,编辑《江苏残疾人》杂志,升了副科……。期间和在南京梅山工作的龙城使君金利同学、做老师的章宏同学等苏大兄弟们时有往来,喝酒、叙旧、谈风月!</h3><h3><br></h3><h3>1995年,在完成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基本任务后,为了追寻新的人生目标和社会理想,我追随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文学先辈们(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鲁迅),东渡日本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东瀛留学与工作经历。</h3><h3><br></h3><h3>赴日之初,因为咱的学历和有教师资格证等有利条件,顺利应聘日中友好协会语言文化讲师,而且很受日本学生欢迎,几乎成了课课爆满的金牌老师,还获得了该协会的奖学金。因为中文系出身原因吧,赴日不到两年时间我就从一个日语零基础者,到获得1997年年度j.test日语考试全日本前十六名成绩。</h3> <h3></h3><h3>对日本大学来说,我们这些中文专业的学生,很难想象在日本考中文方向的研究生,所以考研定方向时特别难,但最终没有难倒苏大出身的我,咱灵机一动,利用咱师范专业这个支点选择了教育学,1997年顺利考入竞争激烈的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育系,一年后又考入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国际经济法学院。判例法系的日本法的法律语言近古日本文,难学难记,入学后想想还真不容易,与在苏大练就的语言基本功肯定不无关系。</h3><h3><br></h3><h3>留学的日子里对苏大、同学和老师的美好回忆几乎成了我在日本的重要慰藉,同时也着实羡慕国内同学的常相聚!无锡工作期间确实得到了同学王斌和蒋立君等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时任无锡财政局副局长王晋建等苏大校友的关怀和支持。</h3><h3><br></h3><h3>位卑未敢忘忧国,也许是苏大师生骨子里的一种精神和情怀。2015年,我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发挥多年来的做企业的经验,开始了天使投资人和众创空间的运营商的职业生涯。众创空间主要分布在北京、南京和乌镇。作为天使投资人,已投资企业近五十家。给自己的工作定位是:在自己熟悉的文化科技领域发现优秀的项目和团队,帮助他们成长,和他们共同发展……。</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青葱四年——等待细节</font></div><br></h3><h3></h3><h3>如果说本文缺乏细节,那是因为有些想写的细节不愿写,最想记录的细节不能写。关于友情,四年有很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情可以写,但不愿写,怕挂一漏万,怕自作多情,更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写了别人不愿被带入的情节和事件。而最希望记录的关于大学期间参与的那些关心国家大事的故事,不少情节和细节不适合写,不适合一个人写,所以也就只能掠影式地简述啦!</h3><h3><br></h3><h3>进入苏大,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学习。大学是培养素质,铸造灵魂的地方。对中国语言和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养分,培养了理解和交流的基本能力,为后来的工作和留学生活打下了基础。但真正触及灵魂的,是研读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欧美文学。我沉浸于《呐喊》、《红与黑》、《呼啸山庄》、《悲惨世界》……更受到那个时代的老师们(从宣树铮到王锺陵到朱栋霖)的忧郁的浪漫主义、英雄主义气息的熏陶,我构筑起了自己的文学观。对比我们之前接触的中国式文学人物,如《红与黑》中于连一类的主人公是如此鲜活而真实,充满野性和冲击力。学习中,近代思想和爱情观应该说不知不觉渗透到了我的精神与实践之中,读书和真实恋爱混同存在,相互构筑互为背书。当然这些也深刻影响到了我的世界观和对于国家发展方向的看法。</h3> <h3>回忆苏大的生活不能不谈及当年的恋爱生活。除了高中阶段的那位(志龙兄曝过光)自然延续之外(纯精神恋),不得不承认,不同阶段在咱三个班里的暗恋对象不少,但本人是“兔子不吃窝边草”派(没有贬低“近水楼台先得月”派的意思),特别是看到感到本班本宿舍兄弟们几个盯一个、后宫式的鸡贼式的明争暗斗后,决定展开对“外”作战,从外语系到体育系、到财经学院再到中文系学妹,当然不少是和玉林老弟联袂行动的。从招式来看,除了“不小心合理碰了脚”等,还有更多的花样,可谓花样年华。</h3><h3> 四年青葱岁月中,除了读书、恋爱,就要说到跳舞啦。我几乎踏遍了校内所有舞场包括体育系,快四快三中有几种跳法至今仍然自以为是自己的“发明专利”,苏大独有……不过,跳舞归跳舞,恋爱归恋爱,把舞伴变成情人的事,基本没干过。</h3><h3> 如果不在读书,那就在舞场,如果这两个地方都不在,那我肯定在球场或运动场。篮球、排球、足球,短跑、长跑、三级跳,各种队和比赛,就连引体向上和俯卧撑也常和高手过招。也许过于分散的原因,没有特别的强项,只能算运动杂家。但正是这些运动基础和积累,为对付之后的高强度留学生活和繁忙工作压力打下了身体基础。<br></h3> <h3>当年,比读书、恋爱和跳舞更让我投入的,应该是关心国家大事,甚至有过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感觉,主要是受读书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当时愿望很简单: 希望国家加快改革步伐,尽快赶上欧美,进入现代国家行列。不过进入过程后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犹如进入漩涡,感到相当无力,甚至领会到毛主席发起历次路线斗争的无奈和身不由己……三十年后的今天回首这些往事,只有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苏大。期待自己能尽快闲下来,能有机会和同学、老师们甚至是当时校领导一起叙叙当年的细节和情景,希望能从更多角度去理解去评判。也许,到了那时候,才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h3><h3> 含暗恋的恋人群、图书馆群、学友群、师生小组群、舞友群、运动爱好者群、朋友群、老乡群、哲学社会学兴趣小组群(谁说只有微信群?),四年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相见、相处、相爱,有很多很多的群,有很多值得写的朋友和故事,很多没有写,很多不敢写!但是没写不是忘记,不写也是另外一种尊重,让那些故事去发酵吧,留给我们下一次聚会,留给下一个三十年吧!也许还有比写出来更好的表达!</h3><h3> 偶然进入彼此生命的我们——四年相聚,一生相伴!<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