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难忘的摄鸟之路。

宇光

<h3> 随着2018年的过去,我摄鸟也走过了整三年的历程,这一年是我三年中摄鸟种类最多、收获最大的一年。</h3><h3> 2018年,为了摄鸟我去过日本的北海道、云南保山百花岭、云南德宏州盈江和那邦、陕西洋县、山西翼城、丹东庄河、内蒙扎莱特旗、彰武的那木斯来泡子、本溪的小市,在沈阳周边的抚顺、沙岭,沈阳市内北陵、东陵、中山公园、中央公园、长白岛、浑河边,都留下了我摄鸟的足迹。</h3> <h3>  2018年拍鸟的主要品种有朱鹮、花冠皱盔犀鸟、双角犀鸟、冠斑犀鸟、虎头海雕、白尾海雕、毛腿渔鸮、丹顶鹤、金丝猴、勺鸡、红腹锦鸡等,全年新增鸟种和野生动物共计139种,加上前两年的100种,总计239种。</h3><h3> 2018年的摄鸟体会颇多,首先拍鸟要付得辛苦,爬冰卧雪、酷暑蚊咬、早起晚睡都是经常的事,从未见过的住宿条件和从未经历的艰苦环境,都遇到和经历了,加之几十斤背负的摄影器材,更给拍鸟增添了许多的辛苦和难度。不管多难,这一年过来了,而且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在这里我要感谢我家人对我摄鸟的支持、感谢秦老师(森林)、台湾陈王時老师、长春程老师(松子酒)对我摄鸟的指导,感谢鸟友们对我的帮助。一路有你们我很幸福很快乐!</h3> <h3>  通过摄鸟、观鸟,使我认识了许多以前不认识没见过的鸟,我国有鸟种1200多种,全球九千余种鸟,我只认识了很少一部分,要了解全不同鸟的习性就更难了。这几年通过摄鸟,也只是略知一二。通过摄鸟更多的感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爱护鸟类、要尊重生命,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青山绿水。</h3><h3> 要提高摄影技能,拍出高质量精彩的照片,就是要虚心学习,今年有幸在外出摄鸟时认识了台湾的陈王时老师和长春程老师,他们传授给我很多摄影知识,感到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很重要。</h3><h3> 这一年摄鸟的另一个体会是,摄鸟后的交流也很重要。在不同的平台交流发表自己的作品,通过《鸟网》这个平台的评选,调整自己对鸟片的审美角度,提高审片水平。我从九月份开始在《鸟网》上交流摄鸟的照片,截止到年未,共向《鸟网》投片131张,其中13张获《鸟网》会员首页鸟类精华,70张获版块精华。我感到重要的不是获得多少精华,而在于通过《鸟网》这个交流的平台,学习和欣赏更多大师的作品,得到版主的指导和鸟友的帮助,从而提高摄鸟水平和对鸟片的审美水平。</h3><h3> 摄鸟这项业余爱好让我的退休生活不再寂寞,摄鸟让我接触和结识了很多摄鸟朋友,摄鸟促使我不断的学习,不论是摄鸟前期处理还是摄鸟后期的PS调整,都有不尽知识需要学习。摄鸟还锻炼了我的身体增强了我的体魄,在绿色的原野里,空气新鲜,鸟语花香,心情舒畅!有的鸟友总结说,在家哪儿都难受,出来浑身舒服。</h3> <h3>在陕西洋县拍鸟时接受电视台采访。</h3> <h3>在百花岭鸟塘拍鸟。</h3> <h3>爬冰卧雪的鸟友。</h3> <h3>一、2月22日至3冄1日北海道</h3><h3> 北海道的一大奇观就是流冰,流冰的形成,是由于淡水从俄罗斯的40多条河川流入鄂霍次克海上游,降低了该区海水的含盐量,在冬季零下摄氏数十度的寒冷气温下,含盐量少过3.3%的海水结成冰层,漂浮于海面,并随风一路漂流到北海道东北角。</h3> <h3>  在北海道的罗臼就可以欣赏到这种震撼的流冰风光,尤其是可以乘坐破冰船出海,驶入一望无际的冰层之中,拍摄几百只虎头海雕、白尾海雕、海鸥争食打斗的场面,真是一种冰雪梦幻般的体验。</h3> <h3>  流冰到来时,场面浩瀚,从沿岸到地平线所及,海面一片白茫茫,蓝色的大海突然变成一块白色的冰大陆。如果不是因为流冰会随波缓缓漂动,还会以为那是一块延伸出去的雪地。</h3><h3> 流冰形状不规则,最厚可达9米,漂流时会互相碰撞和叠靠,因而发出咿咿呀呀有如大海在吟唱般的声响。</h3><h3> 值得注意的是,流冰最终不是融化在北海道,而是又随风漂流回去俄罗斯海域。风向变换后,它们就不再出现,直到隔年风向再转变时,它们才再来访。大自然,就是如此的奥妙和深不可测。</h3> <h3>  虎头海雕(Steller's eagle)在IUCN红色名录内属于易危物种,全球仅5000只中,三分之一会在知床半岛越冬,最多时有2000只以上。体羽暗褐色,黄眼睛、嘴、脚与白尾海雕相似,但前额、肩部、腰部、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以及呈楔形的尾羽全部为白色,分布范围亦不及白尾海雕广泛。</h3> <h3>虎头海雕捕鱼瞬间。</h3> <h3>白尾海雕捕鱼归来。</h3> <h3>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体长84-91厘米。成鸟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颈羽色较淡,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黄色,尾羽呈楔形,为纯白色。是我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h3> <h3>海鸥捕鱼</h3> <h3>传说在钏路湿地的鹤居村里,有一位年过九十的老婆婆,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可是她从年轻少女时代在自家农场发现第一只丹顶鹤以后,就开始撒一些玉米给远来的丹顶鹤补充体力,因此每年越来越多的丹顶鹤被吸引迁徙于此。春天丹顶鹤们又会飞回沼泽繁殖后代。</h3><h3> 在雪原中拍摄丹顶鹤翩翩起舞,那种美的感受无与伦比。观鹤舞、看鹤翔、听鹤鸣。这鹤鸣的样子,更让人陶醉,它们扬起脖子,朝天仰啸,据说丹顶鹤的发音器官极为奇特,左右两条支气管已全部转化为鸣管,呈前宽后窄的梯形,内侧壁全为薄膜,鸣管后端直接进入肺部,长度一米多,因而鹤的鸣叫嘹亮高亢,深远而清响,数里之外都可以听见它的叫声,故古人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说法。</h3> <h3>音羽桥,远处的溪水上笼罩着一团浓雾,东方泛白,雾也渐渐从水面升起,被烟波浩渺包裹着的丹顶鹤们逐渐醒来,在漂渺的薄雾中梳理着羽毛,用特有的舞姿迎接新的一天。</h3> <h3>丹顶鹤打斗。</h3> <h3>丹顶鹤对舞。</h3> <h3>丹顶鹤独舞。</h3> <h3>大天鵝。</h3> <h3>丑鸭。据说丑鸭的脸与意大利演话剧的小丑很像,所以叫丑鸭,其实是很漂亮的鸭子。</h3> <h3>赤狐与白尾海雕。</h3> <h3>毛腿渔鸮为大型鸮类,体长67-77cm,外形和雕鸮相似,但耳羽长而尖,头顶中央有白斑。趾不被羽。通体大都暗褐色,具黑色羽干纹。</h3><h3>毛腿渔鸮栖息于低山阔叶林、混交林和山脚林缘与灌丛地带的溪流、河谷等生境中,夜行性,白天多隐藏在河边的树上或河流沿岸的悬崖上,黄昏和夜晚出来活动,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喇蛄、虾、蟹等水生动物。</h3><h3>毛腿渔鸮已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h3> <h3>毛腿鱼枭在北海道种群数量为130只,在那里有一个保护区……冬天保护区给河里投放鱼。在知床半岛的罗臼市有一条终年不结冰的溪流,时时有毛腿鱼鴞光顾,当地的居民在溪流中筑了一个水潭,里面经常投放活的鱼。很快毛腿鱼枭鴞就发现这块地方,每天晚上光顾于此。这里也成当地有名的生态旅游站——大雪纷飞的夜晚,在有暖气的屋子里喝着茶,等待着屋外的毛腿鱼鴞的光临。</h3> <h3>二、云南保山百花岭(3.21-3.25)</h3> <h3>纹背捕蛛鸟。</h3> <h3>凤头雀嘴鹎。</h3> <h3>红头咬鹃。</h3> <h3>橙头地鸫。</h3> <h3>红喉山鹧鸪。</h3> <h3>紫啸鸫。</h3> <h3>原鸡。</h3> <h3>蓝喉拟啄木鸟。</h3> <h3>白冠噪鹛。</h3> <h3>长尾奇鹛。</h3> <h3>三、云南德宏州盈江(3.27-4.1)</h3> <h3>《觅食送爱》,花冠皱盔犀鸟--3月28日摄于云南盈江。<br></h3><h3> 花冠皱盔犀鸟体大约105厘米,雌鸟校小,寿命约50年,分布在印度次大陆及中国西南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400-1500米的亚热带绿阔林中,以植物果实为主要食物。每年2-6月为孵卵期,雌鸟在巨树封囗的鸟巢中孵卵,雄鸟每天多次觅食送给孵卵的雌鸟,直至孵出小鸟。</h3> <h3>.双角犀鸟(学名:Buceros bicornis,英文名:Great Hornbill),是犀鸟科犀鸟属的鸟类。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头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双角犀鸟。是中国所产犀鸟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为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尤其喜欢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沟谷地带。产于云南南部。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h3><h3> 云南盈江的著名鸟导满大姐说,雄性犀鸟比很多男人都要好。因为在雌鸟孵蛋和幼鸟会飞行之前,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为了使雌鸟和雏鸟都能得到充足的食物,雄鸟必须每天数次飞到外面觅食。雄鸟还会将自己砂胃中的一层壁膜脱落下来,吐出体外,形成一个薄囊,用这个薄囊临时贮存觅到的浆果、坚果等食物,带回巢中。如果雌鸟没有伸出嘴来迎候,雄鸟便用嘴轻轻地敲打树干,通知雌鸟取食。到繁殖期结束的时候,雌鸟和雏鸟都长得很肥胖,而雄鸟却累得精疲力尽,非常消瘦。</h3> <h3>. 冠斑犀鸟亦称"冠犀鸟",属佛法僧目,犀鸟科。该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云南省的南部、西部以及广西省的西南部地区。斑犀鸟体形十分奇特,为稀有的观赏珍禽之一,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鸟类。</h3><h3> 摄于广西西大明山保护区的冠斑犀鸟繁殖期为4一6月。营巢于悬崖绝壁上的石洞、石缝或者树洞的底部,有的巢可以连续几年使用。石洞距离地面的高度为60米左右,洞口的直径为60厘米左右,巢中铺垫有松树叶、杂草、羽毛等。巢的直径为27厘米,深度为13厘米。每窝产卵2一3枚。由雌鸟在洞口封闭的巢中孵卵。</h3><h3> 冠斑犀鸟春末夏初交配,它们选择在天然大树洞里孵卵,当雌鸟产完卵后,就卧在树洞里孵卵,雄鸟衔泥将洞口封闭,只留一个投食的小孔(这种奇特的育雏方式,有利于保护后代免受蛇类和其他禽兽的侵害)。在雌鸟卧巢孵卵期间,全由雄鸟衔食从小孔中给雌乌喂食,直到孵出的雏鸟羽毛长齐。雄鸟每天远寻近觅,劳碌奔波于森林与“家庭”之间,把获得的食物喂进雌鸟和雏鸟的嘴里。雄鸟白天忙过,夜晚还要栖息在洞外树上,站岗放哨,警惕妻儿受到敌人的侵害。待幼鸟羽毛丰满,雌雄鸟才破洞团聚,并共同带领小鸟练飞觅食。</h3><h3>一对犀鸟中,如有一只死去,另一只绝不会苟且偷生或另寻新欢,而是在忧伤中绝食而亡,故被人誉为“钟情鸟”。</h3> <h3>灰孔雀雉。</h3> <h3>金喉拟啄木鸟。</h3> <h3>一对红尾噪鹛。</h3> <h3>斑胸钩嘴鹛与凤头雀嘴鹛。</h3> <h3>黄颊山雀。</h3> <h3>大金背啄木鸟。</h3> <h3>一对大盘尾。</h3> <h3>短尾鹪鹛。</h3> <h3>酒红朱雀。</h3> <h3>酒红朱雀(雌)</h3> <h3>古铜色卷尾。</h3> <h3>黑领噪鹛。</h3> <h3>黑额树鹊。</h3> <h3>四、云南德宏州那邦(4.2-4.4)</h3><h3>黑枕王鹟。</h3> <h3>五、内蒙扎莱特旗(7.3-7.4)</h3> <h3>大鸨标准像。</h3> <h3>一对大鸨。</h3> <h3>大鸨。</h3> <h3>六、丹东庄河(7.13-7.14)</h3> <h3>蓝翡翠</h3> <h3>七、彰武(7.22)</h3> <h3>须孚鸥育雏。</h3> <h3>须孚鸥。</h3> <h3>须孚鸥。</h3> <h3>须孚鸥。</h3> <h3>八、陕西洋县(9.8-9.11)</h3> <h3>朱鹮是生活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的“古老之鸟”, 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被称为“活化石。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把朱鹮作为“吉祥之鸟”。 </h3><h3> 朱鹮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 朱鹮被列入“国际重点保护鸟”、世界极其濒危物种、世界Ⅰ级保护动物。</h3> <h3>朱鹮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洁白的羽毛,艳红的头冠和黑色的长嘴,加上细长的双脚,朱鹮历来被日本皇室视为圣鸟。朱鹮的拉丁学名“Nipponia Nippon”直译为“日本的日本”,以国名命名鸟名,足见朱鹮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h3> <h3>红腹锦鸡。</h3> <h3>一对亚成红腹锦鸡。</h3> <h3>金丝猴。</h3> <h3>九、山西翼城(9.12-9.13)</h3> <h3>在山西翼城拍勺鸡。</h3> <h3>在上海南汇观海公园拍紫寿带(雌)</h3> <h3>在沈阳蒲河拍北椋鸟。</h3> <h3>在千山拍红嘴蓝鹊。</h3> <h3>在沈北蒲河拍红隼。</h3> <h3>在中山公园拍欧亚鸲。</h3> <h3>在抚顺拍花尾榛鸡。</h3> <h3>在中山公园拍画眉。</h3> <h3>在抚顺拍翠鸟。</h3> <h3>在东陵公园拍三宝鸟。</h3> <h3>在沈阳农大拍戴胜。</h3> <h3>北陵公园拍金翅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