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12月30日,金华瀛头村举行重修文安《钱氏宗谱》圆谱大典。之前收到了瀛头《钱氏宗谱》理事会的诚意邀请。便应许前往。</h3><h3>       据悉,瀛头村钱氏始祖嘉陈公乃吴越王钱镠二十八世孙。</h3><h3>  没有去之前,听说有点远。 但脑海中浮现出瀛头村钱金波传送过来的自然生态美景,一直诱惑着。</h3><h3>      听说早上四点就要起床出发,想想不免有点忐忑。还好有瀛头村的女婿(梅江人)到家门口来接。因此,在2018年年尾还刷新了几个第一。</h3><h3>      冬天的夜特别的长,以至车到路上天色依然昏暗。车外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车晃悠悠,使我打起了瞌睡来....</h3>  <h3>  车行三个左右小时,到了“美地南山·浙中第一漂”地界。越过溪流,车又开始“爬”山...</h3><h3>       之前,钱金波传送图片说他们村头一天下过雪,而且还积了很厚。因此,我也约了陈水河大哥一同前往,哈哈!理由就是“南山赏雪”。</h3><h3>  柏油路也不是很陡,山却越来越高。</h3><h3>       稍微打开一线车窗,虽然看不到雪,但能感觉到寒风的凛冽,那种空气只有高山才有。</h3><h3>       可是,窗外的大山实在太美!山连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植被茂盛,苍翠如滴;仰望群峰,时有耸岩突兀,气宇轩昂,浑厚肃穆;时有单石耸立,如晨妆浴后的少女,充满着秀气和灵动。</h3><h3>       大山里的美,处处有景,美在无穷无尽!以至于驾驶员几次都想停下来让我们观赏。当然,目的地没有到达,因此不能耽搁。</h3>  <h3></h3><h3>  车下坡后又行了 一程,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土地渐渐平旷;一条约十米宽的溪流载着清澈的山水一路欢唱。溪两边屋舍俨然,依山而建,错落有致。</h3><h3>       梯田、石拱桥、溪流整个村落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独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绚丽清新迷人的山水画。地处深山峻岭之中的瀛头村犹如世外桃源。</h3>  <h3>  文明停车!</h3>  <h3>  据悉,瀛头村原属处州府宣平县登云乡,1957年划归金华县。现属金华箬阳乡,与武义交界。</h3><h3>  据文安《钱氏宗谱》记载:瀛头钱氏,自武肃王钱镠四世孙,宋殿前指挥使昭聪公出镇于婺,卒葬浦江通化乡湖塘里凤凰原;其子隐之公遂迁通化乡,传四世至遹公,官至工部尚书,封文安郡开国侯;又传十五世至永强公迁居宣平章五里,再传四世至武肃王二十八世孙嘉陈公始迁瀛头村,为瀛头始迁之祖。</h3><h3>       时至今日,瀛头钱氏繁衍生息已历时近三百年。</h3>  <h3>  追根溯源:</h3><h3>       钱镠(852—932),系五代吴越国建立者。唐末拥兵两浙,统杭、越、苏、婺、衢等十三州;封越王、吴王、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后称吴越国王,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经过三世五王,近百年的精心治理,使江南地区富甲东南。由于其政治上贯彻“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尤其是他在统治区内兴修水利,修建钱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闸;于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 两浙百姓称其为“海龙王”,为吴越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百姓安居乐业作出了贡献。各地有建殿塑像祭之。</h3><h3>  钱氏四世祖昭聪公,字希明,从忠懿王入朝;后以东封恩泽升金吾上将军、殿前都指挥使,出镇于婺。宋大中祥符己酉正月初一卒于镇。墓于浦江通化乡之神道门,俗称鳯凰原,生三子隠之、穆之、凱之。</h3><h3>       五世祖隐之公,字舜逸,官居阁门祗候,官居阁门祗候,侍先公之镇,为守父墓而择居通化湖塘里,时先居于郭盤嶺背,后移居郭盤嶺之下石鼓钱。娶金华何氏,卒合葬新塘之原。</h3><h3>       九世祖遹公,字德循,原婺州浦江通化石鼓钱(今属兰溪市梅江镇石鼓钱)人,北宋熙宁九年(1076)甲科进士。历任洪、信、常、真等州地方官,升任侍御史,官至工部尚书,大观四年(1110)升显谟阁直学士。卒葬鳳凰原,生三子:楚材、楚老、楚翁;三女。</h3><h3>       十世祖楚材公,字用之,官至承务郎累赠通奉大夫。生二子,椿年,億年。</h3><h3>       十一世祖億年公,字伯壽,承務郎,歷知郡縣累遷利路提點刑獄事朝請大夫,致仕兩遇慶興陞朝議大夫。</h3><h3>       十二世直簡公,字居敬,億年公八子。生九子。</h3><h3>       十三世權公,字衡甫,遷居杜渎唐店後宅,直簡公五子。</h3><h3>       十四世唐臣公,字景晦,權公长子。</h3><h3>       十五世賢公,赘双溪方氏。为双溪之祖。唐臣公长子,生二子,元林,元柏。</h3><h3>       十六世元林字正茂生四子儉、讓、温、良。</h3><h3>       十八世世潤公,行慶一,字元滋,温公子。</h3><h3>       十九世尚玘公,行富一,字延珠,世潤公子。生季宗、季芳。</h3><h3>       二十世季芳公,字重秀,分居塘坞,生珍卿,珍望,珍瑞。</h3><h3>       二十二世大嶸公,字正峻,生二子孟淵、孟昌,珍望公三子。</h3><h3>       二十四世永强公,字世勝,孟昌公次子。迁居宣平章五里。</h3><h3>       二十五世仲源公,字惟本,章溪、瀛头共祖,永强公四子。</h3><h3>       二十六世文昌公,字子榮,仲源公长子,生五子。</h3><h3>       二十七世汝林公,字伯萃,行仁八,娶陈氏生四子嘉玉、嘉陳、嘉瑞、嘉乾。</h3><h3>       二十八世嘉陳公,字承泰,行義七,迁居瀛头。康熙甲申年四月廿二巳时生,乾隆乙未年十月廿六丑时卒。</h3><h3>       (以下略)</h3>  <h3>  寒冷的天气,丝毫阻挡不了热情的心。各地钱氏宗亲,瀛头村全村老少敲锣打鼓,抬着全猪!全羊!迎着旌旗,前往迎接《钱氏宗谱》。</h3>  <h3>  视频:瀛头村全村老少敲锣打鼓、浩浩荡荡隆重迎接《钱氏宗谱》。</h3>  <h3>  跪迎《宗谱》</h3>  <h3>  原路返回。</h3>  <h3>  </h3>  <h3>  仪式庄严肃穆!在瀛头村“钱氏宗祠”大门口举行,宗祠面阔五间,前后两进一天井,两侧有厢房。</h3>  <h3>  颁谱大典在戏台上隆重举行!</h3>  <h3>  各地钱镠文化研究会顾问、会长等嘉宾以及瀛头村续修《钱氏宗谱》理事会成员上台就坐。并发表讲话。</h3>  <h3>  恭读钱氏家训。</h3>  <h3>  台下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钱氏宗亲、嘉宾。</h3>  <h3>  来自浙江杭州、金华、嘉兴、乐清、安徽、江西、河北、武汉、山东、贵州遵义等地的钱镠文化研究会;玉泉、临海、嵊州等地钱氏宗亲送来的贺礼。</h3>  <h3>  最后,《钱氏宗谱》在瀛头村七代钱氏子孙中依次传递。</h3><h3>       颁谱大典圆满结束!</h3>  <h3>  哈哈!抓拍的合影,不错吧!</h3>  <h3>  趁着空隙时间,倚着栏杆,观桥听潺潺流水。</h3><h3>       横跨于村中溪流上的“登云桥”恢弘大气!因为时间仓促没有了解,是不是以曾经有过的登云乡而得名?还是乡以先有登云桥来命名?</h3>  <h3>  趁着饭后的空隙,转了下村子。</h3><h3>  没有想到这一转进了一幢外墙斑驳的四合院《承善堂》,院子里的主人听到声音就出来热情的与我们打招呼。原来《承善堂》现在是村里仅存的四合院。整幢建筑非常气派、硕大,约有二十几间。</h3><h3>       天井内四周檐楼设两层额枋,四水归堂风格;典型的微派建筑风格。</h3>  <h3>  经回这里娘家的姑娘透露,天井内盖着两口古井。常年不竭,干旱之年仍有清泉。</h3><h3>  一听之下好奇心顿起,没有经过她们同意,就自己动手打开木盖查看了一番,果然清澈的井水倒映着我......</h3><h3>       四合院建造位置并不低,离溪床落差约二十余米;在地势如此高的地方竟然还有泉水,而且左右两口,一深一浅,不免有点惊奇。</h3><h3>       欲再了解周详...</h3><h3>       忽听陈大哥门外高声呼唤!</h3><h3>       哎!</h3><h3>       只好就此打住,有缘下次再来吧。</h3><h3>       瀛头!再见!</h3>  <h3>  文章开头四张村景图由瀛头村钱金波提供。 </h3><h3>       关注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