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p style="text-align: left;"><b> 2018年九月初我们在武汉青旅精心安排下,踏上了从武汉——北京——华沙的东欧八国游的行程。<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b></h3></h5><b style="font-size: 17px;"> 旅游不管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出国旅游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一年中一件大的事情,只有做好各项准备才能保证</b><span style="font-size: 17px;"><b>出游顺利。</b></span><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b></b></span><b style="font-size: 17px;"> 出发前的准备过程即复杂,又充满乐趣。同行朋友离出发还有几个月就忙着开始折腾,把要带的物品反反复复从箱子里放进放出,甚至隔三岔五就打电话询问带的物品情况。受影响,自己也是来回倒腾无数次,箱子今天换大的,过两天又换小的,衣服一会换厚实的,一会又换薄的,先生不解说:你来回折腾个啥呀?出个国弄得跟搬家一样,不累呀!这个过程虽让人不可思议,但仍然不厌其烦来回折腾的乐趣和出游前的兴奋,恐怕是许多人难以理解的😂。</b></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5><h3><b 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b></h3><h5><b style=""><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兴奋与期待是我们起程的开始</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波兰 ——华沙</b></h5> <h5><b>第一次听说华沙,是在北京亲戚家中。因为工作关系,亲戚曾在那里工作很长时间。而这个熟悉但又遥远的地方,让我一直梦想着什么时候去那里看一看?2018年9月当我走出华沙机场,站在波兰首都——华沙老城那一刻,仍感觉好像是再做梦一样😄</b></h5> <h5><b>坐落于维斯瓦河东西两岸的华沙老城,是波兰首都最古老的一块城区。凡是到波兰旅游的人都会来此地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也不例外,第一站就是这里。</b></h5> <h5><b>导游讲解:世界各地游客来波兰之所以要看华沙老城,这是因为在二战时,希特勒曾扬言要“将华沙从地球上抹去”。波兰便成为德国和苏联的主要争夺战场,为此,德国的侵略炮火让600万人丧生,华沙也成为一片废墟,城市里90%建筑物均被摧毁。可是希特勒绝对想不到,在几十年后,华沙人民,又在这片土地上,将这座城市复制,重建,而重建的精度连“墙上的裂缝都一样”,华沙古城就这样涅槃重生!所以,有人还形容:华沙是一座年轻的老城。</b></h5> <h5><b>在中央大街三叉路口有一座醒目的雕像——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的雕像。哥白尼是波兰人民心中的大英雄,他提出的“日心说”开啟了现代天文理论的先河。</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曾经的华沙老城图</b></h5> <h5><b>我们沿着克拉科夫大街一路走过,街道两边所看到的建筑,都是华沙人民自发地为保护历史建筑与民族文化,依照14世纪至18世纪的原样重建起来的。</b></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b>老城的街道上非常整洁、安静,人少、车少。</b></h5> <h5><b>按原样重建的华沙城,不仅保持了中世纪古城的风貌,而且还兴建了新市区。在重建过程中,战前市内900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几乎都进行了修复和整饰,我们看到那些昔日的宫殿、教堂、城堡在修复和保护中更加显得巍峨壮观。</b></h5> <h5><b>兴建于1682年的</b><b>圣十字教堂是华沙最著名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的天主教堂。</b></h5> <h5><b>圣十字教堂里面葬有波兰著名钢琴家肖邦的心脏。因教堂在维修,大门紧闭,沒能进去。</b></h5> <h5><b>圣十字教堂的斜对面就是著名的华沙大学。当导游指着一个非常普通、丝毫不起眼的大门对我们说:这里就是华沙大学时,大家都非常吃惊!这个跟国内大学校门完全不一样的大门既没有显赫的装饰,也没有醒目的校牌。带着好奇问导游:进去参观要门票吗?当得知不要门票时,我们一行便大摇大摆的走进这所世界500强大学之一的校园内,并且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东瞅西看,一个劲的在公园般的校区内拍照😂</b></h5> <h5><b>华沙大学不仅是波兰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主要的学术中心。</b></h5> <h5><b>我们沿街所见的大小公园和街道上,处处绿茵葱葱,花坛及草坪星罗棋布,整个城市掩映在绿荫花海之中。坐在街道树蔭下的长椅,观赏着异国他乡的风景,也是一种休闲的享受。</b></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b>波兰总统府在波兰会议王国时期,曾是俄罗斯的总督府。一战结束波兰恢复独立之后,这里成为波兰政府的办公场所。二战期间,又被德国占领,并在华沙起义失败后的摧毁行动中得以幸存。战争结束之后,这里再次成为波兰政府的办公地点。1994年7月起,这里成为波兰总统的官邸及办公处所。总统府楼前立有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骑马挥长刀的铜像,它是一位深受波兰人民爱戴的历史英雄。</b></h5> <h5><b>今天的华沙依然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城区随处可见耸立的纪念碑、雕像或铸像,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b></h5> <h5><b>游览华沙,一定要对这座发生在1944年8月的华沙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者战斗城市的经历有所知晓。</b></h5> <h5><b>在那个难忘的岁月,波兰地下武装力量和全城居民在没有外援的艰苦条件下,与德国军队英勇奋战了六十多天,最后弹尽粮绝,起义遭到失败,德军进行疯狂的报复,将华沙城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土地夷为平地,华沙人民为捍卫国家不受外侵略,有几十万人死于战争,付出了及其惨重的代价。我们在街道上可以看到当地展示二战时期被德国纳粹杀死的部分犹太人的照片。</b></h5> <h5><b>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出生的居住地就在这里,现已成为一个博物馆。</b></h5> <h5><b>在华沙城堡广场上,有两座非常著名的建筑,其中之一就是广场正中央矗立的一座高22米的齐格蒙特三世纪念柱,这个纪念柱也是华沙最古老的非宗教性纪念象征。纪念柱顶端,有波兰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国王齐格蒙特三世的雕像,他右手握着佩剑,左手高举十字架,以显示他惩治邪恶的勇气。1596年,正是由齐格蒙特三世的决定,波兰首都才从现在波兰的第三大城市克拉科夫迁往华沙,定都至今。</b></h5> <h5><b>与纪念柱为邻的建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华沙王宫建筑群,16世纪末,齐格蒙特三世国王把宫廷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之后,这座城堡便成为了波兰国王和中央政府的所在地,</b><b>因此,它是波兰国家历史传统的象征,也是民族兴衰的见证者。</b></h5> <h5><b>华沙城堡王宫在二战期间,几乎完全被德军炸毁。战后,为了恢复王宫的原貌,重建王宫所使用的材料,绝大部分都是保存下来的部分原材料。</b></h5> <h5><b>城堡王宫现在已经成为博物馆,主要收藏波兰历代王朝的物品,供游人观赏。</b></h5> <h5></h5><h5><b>华沙是一座让人肃然起敬的城市,一次次被战争所摧毁,,一次次又坚强的站起来,从不妥协,宁肯战斗到最后也不投降。在老城广场中心,有一座著名的手持利刃和盾牌的美人鱼铜像,导游介绍说:这座由波兰著名女雕塑家卢德维卡•尼茨霍娃于1938年雕刻的铜像,是华沙城市的标志。铜像虽历经战火破损却保存至今又经修复完整后存放在老城广场中心,据说,还有另一座大型的美人鱼铜像位于维斯瓦河西岸。</b></h5> <h5><b>围着美人鱼雕像转了一圈,仔细观赏这个著名的铜雕像,美人鱼的上身是位又英俊无畏的美丽少女头像,她头发卷曲,眉清目秀,右手举宝剑过顶,左手执循牌护身,双目凝视远方,眉宇间洋溢着浩然正气,呵呵……怎么啾,都觉得像个英俊的女汉子。</b></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b>我们在广场上一个露天西餐厅,美滋滋等待着享受当地的第一顿西式餐饮。</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品尝当地纯原味果汁</b></h5> <h5><b>无名烈士墓位于毕苏茨基广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毁坏,广场正中的无名烈士墓是一座被纳粹破坏的残缺柱廊改建而成,在修复时特意再柱廊东西两侧留下原来的红色石块,以此告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b></h5> <h5><b>在无名烈士墓的正中大理石上镌刻着波兰军曾经战斗过的地点和日期,墓中存放的是从波兰烈士们牺牲的战场上收集来的泥土,两旁有卫兵守护。</b></h5> <h3></h3><h5><b>这儿不仅长年有卫兵站岗守护,还有那永不熄灭的火焰,代表 了人们对永久和平的渴望。</b></h5> <h3></h3><h5><b>庞大的广场上游人很多。导游介绍说:无名烈士墓是波兰举行各种节庆、纪念仪式的重要场所,相当于天安门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按照波兰外交礼仪规定,外国重要代表团来访、各国大使到任都要到这里向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而每个整点的卫兵换岗仪式跟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墓的换岗一样,这种固定模式的换岗仪式,已成为游客到华沙观光的重要景点之一。</b></h5> <h5><b>瓦年基公园,具有英国园林风格,是波兰最美丽的公园之一,因园内有"肖邦"的雕像,有人也称"肖邦公园"。</b></h5> <h5><b>走进公园的大门,只见圆形的绿色草坪有一喷泉,旁边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像屹立在正中,这就是波兰伟大的钢琴家和作曲家肖邦的雕像。</b></h5> <h5><b>在公园里的一个黑色石凳凳面上,标有肖邦曾经居住和演出地点的标示。凳角一边还有一个白色的按钮,当你按下按钮时就会听到肖邦的钢琴曲。</b></h5> <h5><b>肖邦公园经常举办音乐会,人们在此听音乐及休闲。</b></h5> <h5><b>在公园一角,还有李斯特的雕像。弗朗茨·李斯特,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及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六岁起学钢琴,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b></h5> <h5><b>公园四周被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树木所包围,是人们在此听音乐与休闲的好去处。</b></h5> <h5><b>街道上一个"传统手工饺子"的广告牌引起大家的注意,这位姐姐跟馋猫一样,呵呵😆她说真想扑上去吃光光。</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波兰——克拉科夫</b></h5> <h5><b>克拉科夫曾经是波兰皇家首都和中世纪最辉煌的经济、学术、文化和政治中心。二战期间,波兰陷入战火,仅有克拉科夫幸免于难,完整地保存了中世纪的旧城风貌。</b></h5> <h3></h3><h5><b>高高耸立在维斯瓦河畔山坡上的瓦维尔城堡,是中世纪波兰的王宫,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长期作为波兰王室的住所,是波兰的国家象征之一。</b></h5> <h5><b>我们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一边听着讲解、一边沿着红色的城墙,爬着长长的石阶,来到欧洲常见的含有哥特式风格、中世纪风格、文艺复兴风格以及巴洛克风格建筑的古城堡里。</b></h5> <h5><b>16世纪,国王西吉斯蒙德一世带来了意大利的建筑师、雕塑家和德国的装饰者来建造这座波兰城堡。</b></h5> <h5><b>城堡北侧的瓦维尔主教座堂,是十四世纪之后所有波兰国王在这里加冕的地方。十九世纪教堂整修后,这里也成为波兰国王和民族英雄的墓地。导游说:2010年因坠机而亡的波兰前总统夫妇的灵柩,也安放在这里。</b></h5> <h5><b>皇室迁居华沙之后,瓦维尔城堡逐渐没落,由于城堡本身是一座防御性城堡,在战时成为首先攻击对象,遭遇了各种人为的破坏,加上又经历了几次大火,在城堡花园处仍可以看到一些破损的遗迹。</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城堡花园里的景色宜人</b></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b>与教堂紧挨的三层红顶房子就是王宫,没有教堂高大。现在回想起来,不知为什么导游没带我们入内去游览?到是我们自己以此为背景,不停来回拍照。呵呵😊……回来后,同伴中竞有人问:这是那里?😂</b></h5> <h5><b>波兰历史上的皇家城堡瓦维尔宫。城堡虽然经历了战火创伤,但仍然呈现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犹如当年波兰人民抗击侵略者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精神。</b></h5> <h5><b>瓦维尔皇家城堡从建成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着克拉科夫,乃至整个波兰曾经辉煌的历史,是一座历史厚重的皇家城堡。</b></h5> <h5><b>当我们行走在前往克拉拉科夫中央广场的街道上,只见巳经被磨光发亮的地砖,似乎用自己古老的身躯向游人描绘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而街边小商铺门前的广告牌又让你怀疑是否穿越时空?</b></h5> <h5><b>街道上,随时都可见到装饰成中世纪的马车趾高气扬穿行在你身边,让你时刻能感觉这座古城曾经拥有过的辉煌。</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颜值很高的两个小美女</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古老与现代随时可见</b></h5> <h5><b>克拉科夫中央广场号称是全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广场东面是圣玛莉教堂,上面的钟楼每小时都会发出喇叭吹号声。广场四周围满了商铺及酒咖店,其场景有点像威尼斯广场一样。</b></h5> <h5><b>广场上人很多,不少当地人带着孩子在这里玩耍,阵阵开心的嘻笑声,给这座古老的城市散发出生机,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们在此游览、拍照。</b></h5> <h5><b>位于克拉科夫的维利奇卡盐矿是一个从十三世纪就开采的盐矿,也是欧洲最古老的盐矿之一。</b><b>1976年这个盐矿被列为波兰国家级古迹,1978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旅游景点,故每年有许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名而来,这个地方也是我们在波兰要去观看的景点之一。</b></h5> <h5><b>盐矿主要游览路线有两条:一条是游览线路(观光式),另一个是矿工线路(体验式),这两条线路在路线设置上没有任何的重合。我们安排的是游览线路,由一名工作人员带导从木制梯下去,主要参观盐矿下面的一些作业流程和一些原貌实景,如矿工教堂,餐厅、公主礼拜堂大厅等等。而矿工线路以体验为主,由一名矿工带领,在盐矿下进行采矿体验和采矿作业,当然,这条线路适合年壮、喜欢冒险及好奇心强的人观光。</b></h5> <h5><b>在波兰,流传着有关金卡公主的神话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匈牙利一位国王将其爱女许配给波兰克拉科夫大公鲍莱斯瓦夫。操办嫁妆时,国王问女儿喜欢什么,女儿回答说:“喜欢一座盐矿”。国王问:“为什么?”女儿答:“波兰没有盐矿,盐矿会给波兰人带去幸福和安乐。”国王点头应允,公主当即摘下订婚戒指抛向马拉穆累斯盐矿。金卡公主同鲍莱斯瓦夫成婚后,派人去维利奇卡开矿取盐,在人们的半信半疑中,奇迹发生了:人们在维利奇卡不仅掘出了盐,还在第一块岩盐中发现了公主抛进盐矿的戒指。马拉穆累斯的一座盐矿千真万确地伴随着公主来到了波兰,波兰人不再担心没有盐的日子。正因为手中有了盐,在请客吃饭的时候波兰人可以自豪地说:“没有盐,就没有滋味”。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这个历史悠久的</b><b>盐矿,盐矿也根据这个故事建造了神话厅,存放着矿工向金卡公主献盐的盐石雕像。</b></h5> <h5><b>1744年,盐工们在盐井矿内修建了木制楼梯通道,并在地下130多米深的盐巷道深处建起了餐厅、娱乐大厅和教堂。当你从地面顺着狭窄、旋转的378层楼梯,达3公里长的旅游通道(腿脚不利索的、心血管不好的建议不要去体检),费九牛二虎之力下到一百多米深的盐矿巷子里,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看到这些精致的、让人吃惊的地下宫殿般的建筑时,当我凝视着深藏于地下110米的圣金加公主教堂(据传这是1896年三个矿工用了68年的时间,在工作之余潜心雕刻,直到1963年才大功告成)时,平生第一次恨不得手脚并用,下到100多米深的地下,除了那个累呀😥👼更多的感受到的是惊讶、震撼!从内心佩服与感叹先人们的智慧与才干👍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b></h5> <h5><b>盐矿下面的坑道里,保存了当年盐工们工作时场景及原貌,向游人展示了采矿技术发展各个阶段时期的真实画面!</b></h5> <h5><b>站在地下几百米深的坑道里,当你的头顶、脚下、左右全都是盐石时,真的会带着好奇的心左瞅右瞧,再用手去摸一下,舔一舔手指是否是咸的?呵呵……当然,如你不信最好亲自来这里看看,用手直接沾舔下,就知晓是什么了😆</b></h5> <h5><b>呵呵……当年的盐矿管理员大约就是这个样子吧😄</b></h5> <h5><b>盐矿里的圣金加教堂建于1896年,由矿工雕刻师工作70余年后,在1963年建成。我们看到的这个在地下庞大的教堂,</b><b>天花板上有精美吊灯,地</b><b>板上是漂亮的花纹。教堂内有祭坛,四周摆有许多神像,墙壁上刻有浮雕,内容大多是圣经故事,其中一幅浮雕是根据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雕塑的,难怪有人称盐矿是座的地下艺术宫殿,真的是名付其实。</b></h5> <h5><b>维利奇卡盐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点,整个盐矿隧道工程极其繁杂浩大,走在里面就象是地道战里的地道一样(但比地道高宽多了),如同在迷宫中穿行。我们一路游览,如果不是盐矿工作人员带导,恐怕难以走完全程!尽管如此,喜欢照像的朋友,来到这样的深坑里,依旧从容的、如同模特一样摆着PS。</b></h5> <h5><b>盐矿里面的通风设备非常好,设计的很人性与安全,人在里面游览,完全无压抑感。据介绍,这里也是世界名人的朝拜胜地,如比尔盖茨,法国总统,美国奥巴马等等,大都来过此地。</b></h5> <h5><b>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一个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所在地。德国纳粹在此一共建立了三座集中营,奥斯威辛、比克瑙和莫诺维茨,又被称为1号2号3号集中营,收容关押犹太人、波兰知识分子、苏军战俘、同性恋者、罪犯等等,迫使他们进行高强度劳动,并进行生化实验和实施惨无人道的种族大清洗与屠杀。原</b><b>来我们攻略安排是想去电影《奥斯维辛名单》里的那个集中营,但因为一些其他因素,</b><b>来到这个如同一个大农场式的二号集中营。</b></h5> <h3></h3><h5><b>我们在导游带领下,前往位于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处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尽管那天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是当我踏进集中营大门的时候,回头观望身后高大的电铁丝网围墙,仍觉得冰冷的气氛扑面。</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排排简易木屋是关押犹太人及战俘的地方</b></h5> <h3></h3><h5><b>七十多年前这里每天都发生着恐怖的罪行,如今,空荡荡的房子里只有一排排木条床,无声的向游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血泪历史!</b></h5> <h5><b>纳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毒气室中使用了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灭绝方式。灭绝营有四间毒气室,曾创造过每天毒死6000人的纪录。 为了迷惑受害者,毒气室建造得如同浴室。新人抵达比克瑙后,会得知要被送去劳动,但先要淋浴和消毒。他们被带到形同浴室的毒气室,很快就被剧毒的齐克隆B毒气毒死。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残忍的医学实验把某些囚徒当作实验对象。</b></h5> <h5><b>一道冰冷无情的电网墙隔开了天堂与地狱,你只有走进这个庞大、充斥着邪恶和冤屈的罪恶之地,才能切身感受到当年德国纳粹在此犯下的滔天罪行。默默走过集中营里一个个虐心的遗址,不由想起了意大利《美丽人生》的这部著名电影,影片讲述了一对犹太父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谎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最后父亲使用各种方法,努力让儿子在集中营逃避纳粹的伤害,而自己却悲惨死去的故事。据说,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实改编,但愿有幸逃脱后的孩子在成年后不忘这段历史!</b></h5> <h3></h3><h5><b>为了见证和不忘这段历史,每年,全世界有数十万的各界人士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参观,其中包括在这里死里逃生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后代,凭吊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b></h5> <h5><b>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过这个文化遗产不是展示人类的伟大与杰出,而是揭露了人性的丑恶与黑暗,见证了一段人类黑暗的历史,让人铭记让人反思,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b></h5> <h5><b>我们在国外中餐馆进餐时,丝毫感觉不到是在异国他乡,店内装饰完全中国风,饭菜非常可口,地道中国味!如果不是有老外在此当服务生,以为又回到了中国😇</b></h5> <h5><b>国外四星酒店外表都非常不起眼,但内部软、硬件设施不错。整洁、安静,感受非常舒适!</b></h5> <h5><b>境外早餐都是酒店内用餐,好坏主要看餐品是否丰富,我们的早餐天天都如此丰盛!就是甜食多,咸食少,吃贯了中国饭菜的初起不习惯,但我们将国内带的小咸菜配在一起吃非常好,这个中西搭配从此是我们国外旅游进餐时的必备方式。</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待续:乐游东欧——斯洛伐克篇</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