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动态竞争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管理学会前主席、终身院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陈明哲教授于2010年创办。2018年12月29日,第九届动态竞争国际论坛(The Ninth Competitive Dynami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DIC-9)在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中美贸易战之动态战略与企业转机”。</h3><h3>全球化背景下,铁骑力士集团通过CSR做强做大,同为民营企业,金蝶集团是如何应该对全球化浪潮,实现集团的转型?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代表郝登胜先生进行了分析,为参会者分享“全球化之下的中国民企转型:金蝶集团案例”。郝登胜先生从金蝶集团发展的三个阶段出发,总结了金蝶集团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探索出企业发展管理模式。</h3> <h5 align="center">郝登胜先生分享金蝶转型的过程</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破茧的三个阶段<< </b></h3><h3>郝登胜先生分析到,金蝶集团从成立至今,共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财务软件时代、ERP管理软件时代、企业云服务时代。金蝶之所以能够经历三次转型,是因为坚持信念、坚持信任、坚持行动,造就了金蝶“五项第一”,并在持续扩大与国外竞争对手在企业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领先优势,金蝶云是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选全球权威Gartner Market Guide的中国企业SaaS云服务。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引导金蝶进行转型?是什么样的框架指导金蝶进行转型?什么样的模式让金蝶实现了转型?</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郝登胜先生分享现场</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成蝶的基本路径<<</b></h3><h3>郝登胜先生在阐述集团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为参会者分析金蝶多年转型的经验,并总结出了金蝶集团的基本公式——BML框架,即企业转型=商业模式X管理模式X领导力的N次方。</h3><h3>其中,商业模式的转型,经历了价值点、价值链和价值网的发展,在商业模式的转型中,战略是其中最重要的感知未来的能力。转型往往不是被迫在当下的现状上进行转型,而是通过感知未来提前做出反应。在商业模式转型的基础上,金蝶集团从原有的激情管理演变为国际化管理,而目前,金蝶通过实施特有的中国管理模式,实现蝶变。郝登胜先生强调到,在这三个阶段中,领导力的体现点是完全不同的,从原有的个人智慧,逐渐发展为组织智慧,而现在,金蝶集团的领导力,是一种生态智慧。通过建立自我,追求一种无我的状态。</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金蝶转型的基本公式</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重构<<</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个人是中心,实现的是改变人的连接方式、消费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才是中心。郝登胜先生说道,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改变销售、生产、研发、客户服务方式,需要改变物流、营销的方式,需要改变资本获取的方式,才能实现生态共赢。当前,这些改变正在发生,产业互联网的未来已经来到,只是尚未协同,但未来的企业,一定是命运共同体,有共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而不是单个的价值主体。</h3> <h3>在郝登胜先生看来,云之家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设施,本质是构建数字化转型的云平台,因此,金蝶通过构建供应商群、核心企业群、经销商群和消费者群,构建起了金蝶云之家的云平台,实现员工、伙伴、客户命运共同体。这实际上也是在践行明哲老师的思想理念——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 </h3><h3>此外,在产业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模式异常重要。但管理模式的重构,而管理模式的创新和重构,其本质在于建立文化自信,基于管理哲学,重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实现个体之间的激活与赋能、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与共赢、连接万物于一体。</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金蝶从0到1到N的过程</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3>通过聆听郝登胜先生的演讲,在场的参与者对于企业转型又有了新的认知,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的转型都有自己独特的路径和模式,但本质上离不开“知行合一”,离不开企业家个人的良知,通过走正道,实现企业的王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