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黄氏寻根访祖,追本渊源 黄姓知多少?黄姓当代概况

黄耀军

<h3> </h3></br><h3>据传,4000多年前,中华始祖黄帝后裔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建立黄国,黄国存在了1400多年,春秋末年被楚国所灭,其子孙迁到江夏,并以国为姓。战国末年,楚国人黄歇曾任楚国宰相,受封为春申君,成为与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名的战国四君子。历史载黄歇死后葬于楚国南郡鄳县(今江夏)。</h3></br><h3> </h3></br><h3> </h3></br><h3>广西姓氏文化研究办公室黄主任介绍,中国南方黄姓全部源自福建,而福建黄姓又来自江夏。元明之际,黄姓的一支从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由固始辗转来到福建。在福建,黄姓分为十个支系,并继续迁移到广东、广西等地。因此,南方的黄姓全部源自福建。</h3></br><h3> </h3></br><h3>     黄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西北部湾、广东潮汕、珠三角,福建泉州、湖南东部、江西赣州、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黄姓人口达到10.15人以上,黄姓分布密度最高的(8.8—21人/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5.7%,黄姓人口大约770万;2.9—8.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8.8%,黄姓人口大约1800万;不足3.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6.8%,黄姓人口大约920万。世界黄姓人口为7500多万。在中国有4200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20%(包含港澳台和少数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北方较少,在广东黄姓人口最多占了全国黄姓人口的23%,人口有700万以上占省总人口的8% 是黄姓人口第一大省,揭阳和湛江两市最多。每平方公里的黄姓人口在30人以上,中心地区可达50人以上。其后江门广州梅州河源汕尾都在5%以上。每平方公里的黄姓人口在20人以上的黄姓分布密人口总覆盖面积占了</h3></br><h3>广东面积的15.%。</h3></br><h3> </h3></br><h3>     四川黄姓有人口380万居四川第七,广西黄姓有人口470万居省第一,湖南有人口220万居省第七。福建黄姓人口将近200万居第三。江西人口有190万居全省第五,是赣南客家的三大姓。湖北有人口170万居第八。江苏有人口160万居第八。台湾有人口150万,是仅次于陈姓和林姓的大姓,居第三,所以台湾地区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说法。浙江有人口145万居第六,安徽有人口140万居省第九。</h3></br><h3>河南已有人口100万居十五。云南有人口100万居第九。以上十二个省份黄姓人口有3500万。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70%;其他省份黄姓人口一般在2.8.%以下人口大约600多万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35%,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6%,黄姓是华人大姓之一,海外华人华裔中在美国黄姓华人是第一大姓,菲律宾是第二大姓,泰国就有40万,韩国位居15有60万,在越南居第七,新加坡是第二大姓,在马来西亚</h3></br><h3>是第三姓。</h3></br><h3> </h3></br><h3>    在1987年公布的百家姓排名中,黄姓排名第八位。在2007年公布的百家姓排名中,黄姓是中</h3></br><h3>国排名第七位的大姓。中国黄姓人口近三千两百万,约占当代中国总人口的2.23%</h3></br><h3> </h3></br><h3>黄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黄姓是两广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广西、广东、湖南南部、台湾、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贵州东南、新疆喀什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4.2%以上,在广西的桂林和钦州地区、广东的雷州半岛的比例高达16.4%以上,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11.6%;四川、云南东部、贵州西北、湖南北部、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大部,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4.2%,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22.6%,其他北方和西北广大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以下,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65.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黄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925万,占34.6%;A型788万,占29.4%;B型735万,占27.5%;AB型288万,占8.5%。黄姓总人口三千余万。</h3></br><h3> <br><br><br><h3>&nbsp; &nbsp; &nbsp;广西、广东、湖南南部、台湾、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贵州东南、新疆喀什地区是黄姓最集中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1.6%,黄姓742万,约占黄姓总人口的27.7%。O型295万。A型213万,B型184万,AB型50万。四川、云南东部、贵州西北、湖南北部、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大部分地区是黄姓常见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22.6%,黄姓人口1139万,约占国土面积的22.6%,黄姓人口1139万,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2.6%。</h3><h3> 黄氏认祖诗</h3><h3>(守恭公遣子外迁时所作示儿诗,又称铙钹诗)</h3><h3>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h3><h3>汝居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h3><h3>朝夕勿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h3><h3>苍天有眼长垂佑,俾我儿孙总炽昌。</h3><h3> 黄氏会亲诗</h3><h3>五安五子炳千秋,知是开元共一流。</h3><h3>欲识紫云真道脉,源头始祖在泉州。</h3><h3>紫云黄氏昭穆诗</h3><h3>(清嘉庆八年合族编订)</h3><h3>先人贻礼则,奕世种书田。</h3><h3>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h3><h3>行达明新学,修崇德性坚。</h3><h3>安份跻仁寿,谦光乐太平。</h3><h3>多福其自取,丕承乃后贤。</h3><h3>以斯善继述,振绳亿万年。</h3><h3>注:各房各派实施六十字行,统一“从守恭公算至四十一世改作先字行”,依次类推,如奕字行,为紫云46世。故此凡各安黄氏之后裔能知自己辈份者,昭穆该能链接,凡与此不一致者,敬请各房宗亲,自行修正。</h3><h3>《黄氏家训》</h3><h3>一、敦孝悌</h3><h3>凡为人子弟者,当尽孝悌之道;</h3><h3>孝敬父母长亲,友爱兄弟姐妹。</h3><h3>二、睦宗族</h3><h3>宗族本同根源,虽然支分派别;</h3><h3>应宣一本之谊,共成亲亲之道。</h3><h3>三、和乡邻</h3><h3>乡邻同井之居,应予守望相助;</h3><h3>出入亲善和睦,如同一家之亲。</h3><h3>四、明礼让</h3><h3>礼为处事之道,不作亢戾骄暴;</h3><h3>特倡礼让谦虚,诚实逊顺待人。</h3><h3>五、务本业</h3><h3>人之各行其业,业精于勤勿嬉;</h3><h3>乃得自食其力,力求务实进展。</h3><h3>六、端人品</h3><h3>存心居仁由义,注重明礼达用;</h3><h3>正以贵其实也,做儿孙好榜样。</h3><h3>七、隆师道</h3><h3>尊师重道崇教,时时切实学习;</h3><h3>务使能知能行,以立教化之本。</h3><h3>八、时祭扫</h3><h3>宜诣依时祭扫,不忘祖德宗功;</h3><h3>扫剪荆榛去秽,以尽孝妥祖灵。</h3><h3>九、戒争端</h3><h3>对人与和为贵,心胸气量宽广;</h3><h3>多为他人设想,切以忍让为尚。</h3><h3>十、莫为非</h3><h3>行为正大光明,切勿贪财好色;</h3><h3>存有天理良心,而无愧于天地。</h3><h3>十一、敬尊长</h3><h3>遵行尊卑上下,不得以卑凌尊;</h3><h3>诚恳敬重尊长,尽力为之效劳。</h3><h3>十二、守法律</h3><h3>遵守律例法规,宜必畏之免之;</h3><h3>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家庭和谐。</h3><h3>十三、崇谱系</h3><h3>重视家族谱系,近知宗亲之谊;</h3><h3>远明本身来源,不敢辱祖忘本。</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