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2月26日上午,安兴中心校冯主任、刘主任、田主任来我校进行教学督导,分别听了我校陈欣、马晴、尹利冉、轩宇四位新老师的课,随后进行评课活动,对我校四位新老师给予高度评价,并针对各位老师的讲课情况分别进行指导,提出建议,加速各位新老师的成长。</h3> <h3>第一节课,陈欣老师的语文课和马晴老师的数学课同时进行。</h3> <h3>在本次镇教委督导新教师授课活动中,陈欣在五一班执教的《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授课思路清晰,从导入、预习检查、整体感知、反复诵读以及精读细研几个步骤着手。首先在开课时的导入阶段,陈欣老师让学生分享了课前搜集的一些送别诗,并回忆了之前要求背诵的《芙蓉楼送辛渐》,起到了一个巩固复习的作用。并引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齐读并思考本诗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引导学生回答本诗蕴含着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从而引出本课内容。然后通过指名读和齐读的方式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接着点明了本篇课文的体裁是“文包诗”的形式,并复习了文包诗的概念。下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本文的两位主人公是谁和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暮春三月,李白在黄河楼上为孟浩然饯行)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两位主人公分别是李白和孟浩然并板书。出示PPT,与学生共同欣赏崔颢的《黄鹤楼》,简单释义让学生了解。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精读细研,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暮”字的演变历史,从甲骨文一直到小篆到现在的简体字,引导学生理解“暮”字的含义,并拓展,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通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引导学生体会这美丽的春景,并拓展了六个同样描写春景的四字词语。最后通过齐读的方式共同感悟第一自然段送别的含义。进入第二段,重点介绍了“飞檐”,通过字典释义和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这个词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默读并找出描写他们心情的词语,找出“依依惜别”,感悟这个词,并找出后面的“杨柳依依”,向学生介绍柳树常常和离别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理解柳树的两个含义,第一、“柳”和“留”同音,寓意希望对方留下;第二、柳树特别容易成活,也是对对方的一个美好的祝愿。从“藏”字中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间这依依不舍的情谊,引导学生从一二自然段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并会运用。最后,陈欣老师出示了一首现代诗,把第一二自然段总结概括了一下,师生共读,把情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br><br> 在评课时,刘主任提到陈欣老师教学过程问题不大,给了陈老师讲解“文包诗”的建议,陈欣老师听后受益匪浅,存在的问题是过渡语需要再强化,粉笔字进步空间还比较大,教学过程中的语音语调还需加强,一些细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处理,比如在出示六个描写春景的四字词语的时候,把带有颜色的词语放在一起,会更方便学生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归类。田主任则从生字词指导这方面给予了陈欣老师建议,提出了“一描、二写、三对照”,强调陈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描红写字的环节,并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br><br></h3> <h3>马晴老师在六二班授课《扇形统计图》,首先引领同学们回忆之前所学习过的统计图以及各自的突出特点,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课——扇形统计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重点利用课本例一,引导同学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整个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用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好处。随后出示了三组扇形统计图,引领同学们用规范的语言说一说各个扇形所对应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巩固练习时让同学们根据扇形统计图来计算各部分的量。小结环节,让学生自己来谈谈自己的收获。整堂课课堂氛围活跃,课堂生成性良好。在评课时,冯主任对马老师给予高度评价,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状态很“稳”、突出重点、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好。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强调每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比不是具体的量而是相对于整体;引导学生自己悟出扇形统计图中各个百分数相加的和为1。</h3> <h3>尹老师教授的是24课《少年王冕》,首先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接着在精读理解部分,尹老师以王冕的勤奋好学、孝敬母亲这两个品质入手,让学生从关键字词中感悟情感,体会学习王冕的优秀品质,在课堂中尹老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王冕的孝敬母亲的。接下来尹老师采取先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方法,先让学生划出他们觉得能够体现王冕勤奋好学的句子,然后,全班交流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她仍然以本课的重点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抓住“积攒”“偷空”等关键词感受王冕的勤奋好学。进而引导学生赏析第5自然段中的雨景,这是本课的难点,在学生能够自主的找出本段中描写的景色,感知到这段雨景的写作顺序,然后划出雨景中的景物、颜色和动词,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学生进一步感悟雨后美景,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让学生结合图片感受雨景的美丽并配乐朗诵这一段。最后,在总结拓展中,尹老师结合荷花具有的高洁品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王冕身上的优秀品质——有孝心、自强不息,感悟王冕的“君子”品质。评课:中心校三位老师对尹利冉老师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分别对这堂课提出了几点建议。刘主任:在课堂的阅读上提出,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得内容上也指出注意舍弃,突出重点。对于制作ppt课件也提出,要规整划一。田主任对于尹老师教学的基本功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建议从课后题着手,先整体感知句段内容,再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形象,最后对人物品质进行归纳。冯主任针对课程目标的设置提出了教学目标到位不越位的建议,落实文本内容,注意品读,以读促悟。</h3> <h3>今天轩宇老师讲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观书有感》,针对这首古诗,轩老师结合第一首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启示,引出名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引出朱熹,然后导出朱熹的《观书有感》。通过学习古诗的三步骤“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来分布学习古诗。<br>轩宇老师首先让学生们通过朱熹的简介来了解他是一位哲学家,集理学之大成者,了解朱熹的部分名言佳句。然后让学生通过插图齐读古诗,对这首诗有了初步感知;接着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这首古诗。通过这首诗的重点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描绘的景象,进而领悟到诗的主旨,引导出诗的寓意: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们在《观书有感》中悟出了成语“源头活水”的深刻含义。<br>然后在明白诗意主旨的基础上,理解朱熹的借景喻理的构思,进而再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二,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做学问要工夫到家的重要性;通过《春日》再次理解哲理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奇妙构思。<br>最后结合第22课的《古诗两首》,拓展延伸有关劝学的古诗和名言佳句。<br> <br> 中心校的领导对轩宇老师的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刘主任针对古诗的教学,特别指出几点建议:在教学上需要先整体再部分最后再回归整体,让学生们对古诗有个初步印象后再细细品味诗意,最后再归纳出整首诗的主旨。意在让同学们在学习的方法内容上从薄到厚再到薄,即在刚接触古诗时了解较少,通过分解学习明白更多的知识,最后能够吸收于内心。同时也指出在古诗教学中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交流难以理解的字词,交流自己理解的诗意,教师起引导传播的作用,在指导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读中悟情。<br>田主任针对轩老师的教学同样给予了较高评价,针对古诗的平仄规律提出了教学建议:要让学生们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让学生们结合对写景写事的描写理解后面诗句道理、情感。然后结合小学六年级的学情,让学生们多读古诗,读出语感,读出韵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教学古诗中,可结合课后题或者课题来理解全诗旨意。</h3> <h3>四位老师虚心接受各位领导的点评和建议,这为她们今后的教育教学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她们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h3> <h3>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