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卫功立</h3><div>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学校是人性的工场。这是明智的说法,因为毫无疑问,通过学校的作用,人真正成为人”。夸美纽斯同时还提出了三个维度,一是理性的生物,二是作为一切生物和自己的主宰的生物,三是造物主所高兴的生物。他说“如果学校能够培养出有聪明的头脑、谨慎的行为和虔诚的精神的人,情形就是这样的”。</div><div>我们都在呼唤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原点。夸美纽斯这个主张个人认为可以算作本真和原点的一种诠释。最近教育圈有个著名的“陈李之怼”,陈宇老师对李镇西关于溧阳事件的两篇文章的立场发表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些天,“人性”和“理性”这两个词,李镇西为溧阳教育局点赞似乎在挺法治,突然间让人感觉教育缺失了温度。人性这个词大约是区别于动物性而言的,最近读弗朗斯·德瓦尔的《猿形毕露》,剖析了猩猩身上看到的权力、暴力,爱和性。其实动物性就是去别人人的本能,原始的欲望都是动物性的,人身上也有,但是人性就是克制这些欲望的,比如从自私到利他,从暴力到善良。就像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倡导的“学会关心”。</div><div><br></div> <h3> 人首先要成为一种理性的生物。理性的反义词就是感性,这就要求人个体要有独立的判断,有自己的立场,能够科学、合理进行判断,不偏颇,这是个极难的境界,需要各种阅读和实践才能具备这样的品格。不说孩子,当下那么一部分狂热分子引起的各种灾难不少,好大喜功、自我感觉良好,大有清末那些言必“我大清地大物博,威震四海”的不知天高地厚之人的风范,教育在这场狂热运动中也未能幸免,所以,教育要回归本真就需要冷下来走向理性。</h3><div> 作为一切生物和自己的主宰的生物。现代化的进程已经让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满目疮痍,现代化的支撑基础是资源,对资源的掠夺和疯狂攫取让人类走进了几千年未曾有过的高速发展时代。许多物种正在消失和濒临灭绝,我们似乎已经成为主宰这些生物的人,但是,恰恰是这些生物维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今天看来是有现实意义的。一方面人类需要觉醒走向民主和自由,另一方面要有敬畏之心面对自然,面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div><div> 教育是人性的工场,而不是扭曲了灵魂的名利场,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