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迟到的碎碎念----忆奶奶<br> </h3><h3> 夜来幽梦忽还乡,步履蹒跚语慈祥。变身稚子牵衣问,何日归来话衷肠?<br> </h3><h3> 每每读到那句“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就会想起奶奶。<br> </h3><h3> 奶奶,复姓令狐,名秀文,既有金庸大侠的笑傲江湖,又有高门大院的文化底蕴。奶奶祖籍山西,据说,她家曾是书香门第,诗礼世家,奶奶的父亲做过秀才,母亲结婚后还在私塾读书,生了奶奶后才停止上学。奶奶的舅家更是家世显赫,雇有十几个伙计,家里的女眷只负责读书和做饭,奶奶的三舅是阎锡山的军医,二舅曾是山西一个县的县长,因提倡抗日救国运动,被日本人追杀,星夜渡河逃至河南,后来奶奶也跟来此处。<br> </h3><h3> 奶奶,自山西乘舟而来,自灵宝驾鹤西去,一生虽称不上“一世传奇,半生谋略”却也是“智慧与善良并存,厨艺与胆识齐飞!”<br> </h3><h3> 记忆中的奶奶体型偏胖,气质高雅,气场强大,眼睛里写满故事。想她年轻时定然也是明媚动人,灿若玫瑰。奶奶怕热,夏天时常摇着一把大蒲扇,偏又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一辈子在厨房的小小天地挥汗如雨,辗转南北,奋斗终生。读苏东坡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至味是清欢。”就会想起奶奶的两道家常小菜---“凉拌小白菜”,白菜用温水焯过,芝麻在平底锅上炕熟,擀成面状,加各种配料拌过之后,香气扑鼻,酸甜正好,清脆爽口,余味悠长,三日绕梁不绝。“微蒸干芥菜”,咸芥菜晒干,存放一段时间,与焖好的粉</h3> <h3>条拌在一起,放锅里蒸十分钟左右,起锅加调料、香油及剁碎的红辣子搅匀即可。最简单的食材,最匮乏的年代,奶奶的料理超越了时空,无论在多高档的饭店,也没找回曾经的滋味。<br> </h3><h3> 还有生病时的“西红柿鸡蛋汤”、“清炒醋鸡蛋”,那时常常盼望着生病,常常找各种理由装病,只为了那一份味美绝伦,终身难忘的病号饭。过年时除了饺子,还有一种“福疙瘩”,奶奶说舅家伙计戏称“鳖跳崖”,我们姊妹几个叫它“小蝌蚪找妈妈”,类似现在的麻食,里面有肉丝、木耳、海带、虾米、干黄花菜等,面活好后,醒两个小时,然后加水,在水里捻,面水水的,光光的,薄薄的,要捻得飞快才能保证同时成熟,妈妈也常帮不上忙,奶奶的手娴熟的上下飞舞,就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脸上冒着汗,亦闪着光。奶奶是把厨房当做她的事业和梦想,为所爱的人“洗手作羹汤”,累并快乐着。可惜我那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惜我们那时都只知索取,不懂付出;可惜“日日美味佳肴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从没有认真探寻过奶奶脑中的菜谱,从没有细细查看过奶奶千辛万苦挑选的食材,至今做饭水平依然尴尬。只记得两句口诀,和面时要“三光”,即手光、盆光、面光,要“冬流流,夏牛头”,就是说冬天和面要软,夏天和面要硬。奶奶像一个神奇魔法师,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馨香美味,更多的是温暖快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br> </h3><h3> “你爱吃的三鲜饺,有人替你包;你雨中的花纸伞,有人替你拿。”那时候,那个人是奶奶。那时候,家中人口众多,爸爸又在外地工作,全家只能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年轻的妈妈终日在田间劳作,晚上还有负责缝补、清洗</h3> <h3>全家的衣服,爷爷虽已不年轻,还得统筹全家事务,帮妈妈干点地里活,所以照顾我们几个的关荣任务就落到了奶奶并不强壮的肩上。奶奶除了伺候我们吃喝,还会捎带点思想教育,喂点心灵鸡汤。奶奶虽出身名门,却认字不多,只因年幼时十分讨厌读书,只喜欢窝在厨房做饭,书香世家岂容她如此做派,她的父母文武并用,苦口婆心,又打又骂,可收效甚微,奶奶又哭又闹,逃学甚至离家出走,吓坏了的父母终于不再勉强。每当我们读书略有懈怠,奶奶就把自己当做反面教材,现身说法,直言自己将一副好牌打了个稀烂,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抹黑了家门的荣光,现在悔之晚矣。因此,奶奶对读书人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因此,我们几个的学习成绩还都不错。每每出门走亲戚,奶奶常在别人面前谦虚的炫耀,“这丫头别的都不行,只有读书一点不让人操心。”“这小子,作文竞赛数学竞赛都是一等奖!”很有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意味。<br> </h3><h3> 人常说“大孙子,命根子!”我这个大孙女的待遇也相当不错,每年都能跟着奶奶坐着那晃晃悠悠的绿皮火车,到九朝古都西安去看她的弟弟,还能坐着那破败陈旧却也能扬帆远航的小船,去山西找奶奶的表姐表妹唠唠家常。童年的快乐大都维系在奶奶的身上,离家进门的第一声喊,永远是奶奶。奶奶的宠溺让我们在那个同龄人都“割草拾柴,烧火做饭“的年代,显得十分另类。坊间传说,闲言碎语颇多,说我们姊妹几个被奶奶惯得无法无天,特别是对我,那简直比亲闺女还亲。<br> </h3> <h3> </h3><h3> 一日放学回家,忽见奶奶拿着一张发黄的照片独自垂泪,相片上的女孩眉目清秀,一脸阳光。一番撒娇卖萌、软磨硬泡,才知道,那女孩竟然是奶奶的亲闺女,十岁时因病早逝。想起村里人曾传言,奶奶不是亲奶奶,更觉云山雾罩,好奇心迸发,又怕好奇心害死猫,惹奶奶伤心,便偷偷溜去问妈妈。正如村里人所言,四十多年前的一个酷热的夏天,爸爸贪玩,一不小心调进了一个深深的池塘,爸爸的妈妈,也就是我的亲奶奶闻讯,急火攻心,一病不起,爸爸得救了,他的妈妈却永远离开了他们。恰在此时,奶奶随舅舅来到我们村,这才成就了一段千里姻缘。<br> </h3><h3> 有人说胡歌诙谐机智,乐观从容,他能将事故说成故事,能将磨难视为磨砺。奶奶亦是如此,她大气、智慧、从容,遇事不怕事、不苦情、不回避。为了让爸爸上学,她可以求爷爷告奶奶,天天给人家打零工说好话;为了家人能吃饱饭,一次次乘坐那种打鱼的破船,往返于黄河两岸,危险重重,九死一生,每次回忆起都心有余悸。<br> </h3><h3> 一个冬日的深夜,在邻村当老师的爸爸还没有回家,梦中惊醒的我,听到了爷爷奶奶的对话:“咋还不回来?是有啥事了?”奶奶不停嘟囔着。那时候电话还没普及。一向淡定的爷爷也批衣起身,在地上踱来踱去,“你知道我为什么也这么着急?”爷爷问,“当然知道,今天是狮子掉进池塘的日子。”那一刻,我震撼,我泪目,四十多岁的爸爸,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我的感动。多年前的那一天,是爸爸的劫难,是爷爷刻骨铭心的日子,也是奶奶最深的牵挂。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牵挂着你的牵挂。最后,留下奶奶看着弟弟妹妹,走夜路摇摇晃晃的妈妈,年迈的爷爷和自告奋勇的我,祖孙三人踏上了漆黑的爱心之旅。</h3> <h3><br> </h3><h3> 奶奶的弟弟是个医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奶奶也学会了几招,常从西安拿回一些药物,在我们几个身上学以致用,倒也屡试不爽,自称当个护士绰绰有余,在那个人穷志短的年代,邻里的小病小伤,常来我家求医,奶奶也有求必应,分文不取,村人戏称“半拉医生”。因此,奶奶对吸烟的危害,知之甚深,可爸爸偏偏烟瘾很大,母子间不和谐的音符由此奏响,刚开始,一个是不厌其烦、循循善诱,一个是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被我们大义灭亲检举揭发后,一个是大声呵斥,一个是嬉皮笑脸;最后奶奶兵败,无奈妥协,这事从此成为奶奶一辈子的心病,一见我们就念叨,很为爸爸的健康担心。爸爸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事事以爷爷奶奶为先,只有吸烟这一件事违逆了她老人家的意愿,至今提起,仍觉抱憾终生。<br> </h3><h3> 我始终相信,那些经历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经历过劫难,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更加宽容。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居然发现完美的奶奶也会有点瑕疵,她自觉出身高贵,对贫寒之家的妈妈有些许看不起,常常唠叨妈妈的不是,偶尔还会吵闹几句。那时我常常迷惑不解,亲爱的奶奶为什么不能与善良勤劳的妈妈和睦相处,也曾悄悄在心里替妈妈暗暗抱不平。也会觉得,这么聪明这么智慧这么有见识的奶奶为什么会在这件事上失之偏颇?以后更加处处留心,发现奶奶可能有点虚张声势,她表面上对妈妈冷淡,心里却是一团火,在妈妈背后,在亲戚面前,都是对爸爸妈妈赞不绝口,感叹三生有幸,遇到了这么好的儿子和媳妇。多年以后,学了心理学才明白,</h3> <h3>奶奶毕竟是一个女人,无论内心多么强大,身处一个与自己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大家庭,要强的她偶尔也会有一点点的不安全感,妈妈那时刚好站在了风口上。随着我们几个出门求学、各奔东西、天南地北之后,奶奶终于认清,爸爸妈妈才是她最终的依靠,至此,妈妈彻底成了奶奶的贴心棉袄,婆媳二人一起去四川看女儿看孙女,一起去北京看孙子,一起去西安看侄子,携手登上了大雁塔,搀扶着游览了戏中的法门寺。奶奶临终前居然把仅存的几千块钱交给妈妈,单独对妈妈说,“这点钱你悄悄存好,不要让狮子发现。我那儿子是个二杆子,做事不要篓子担。”她要妈妈存好私房钱,以备不时之需,以保自己老有所依。遗产偷偷交与儿媳,这一奇葩之举,藏着多少深情厚谊,蕴含多少故事传奇!<br> 一些往昔,即使尘埃落定,依然沁人心脾;一些感动,总会暗香盈袖,溢满心房。奶奶虽然识字很少,可能因为天资聪颖,走过千山万水,尝过人间百味,她的见识颇广,追求颇高,不亚于那些识文断字的高雅女子,她把生活过成了精神营养餐,把生命变成了流动的风景。<br> 民国时期,爷爷曾做过老师,后因兵荒马乱,社会动荡不安,才解甲归田。奶奶虽然无比崇尚读书人,却也自立自强,绝不盲从,二人遇事有商有量,爷爷会很尊重奶奶的意见。爷爷生气时,奶奶会暂时忍耐,事过境迁再切磋理论;奶奶发火时,爷爷也会陪笑服软,情绪平息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以奶奶也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夫妻吵架,天昏地暗;夫妻和谐,天长地久,天清地宁。爷爷奶奶的相处之道,常常让我觉受益颇深 ,我的原生家庭的影响,更多的来自爷爷和奶奶。</h3> <h3><br> 蓦然回首,过往的点点滴滴,都是岁月赋予的精彩。可是我们往往悟得太慢,辜负了很多关怀自己的人,那些最简朴动人的盛情美意。 <br> 还记得吗?红莲白藕映河洼,雨里鸡鸣画晚霞。影子浅浅斜阳里,脚印串串乱涂鸦。而今楼高室暖,芝兰芬芳,厨房有烟火,客厅有笑容。我们最最亲爱的奶奶,你在那里还好吗?夏天早已过去,你那蒲扇收拾起来了吗?冷空气来袭,你那里下雪了吗?我已弄清唐僧确实是三个人演的,我已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今夜再来入梦,可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