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这次老挝自驾游,去寮北地区探访被称为人类活化石的阿卡族居民,是所有队友最为期待的活动之一。</h1><h1> 结束万荣的行程之后,16号开始意味着接下来两天都要在深山里穿越,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寻找阿卡族人居住的村寨。</h1><h1> 万荣至勐赛的道路蜿蜒曲回,九公里坡是对每一辆车的严峻考验。历时12个小时,行驶380公里,于晚上8点才到达预订酒店。17号早上老挝时间7点我们就出发了,去往丰沙里省的道路更加难走,路越来越窄,而且在悬崖处经常会有塌方将路面削去三分之二,稍不留神,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单车通行尚可,若遇对面来车,两车相会时需格外小心。路面凸凹不平,时而陡坡急升,时而斜坡急下,个个都是肘子弯度。上午11点多即将到达南木里镇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在一个急弯下坡处,首车通过后,路面出现两只羊,二车紧急避让,一辆摩托车迎面急驶而来,直接撞上二车左后轮上,强大的撞击力把二车左后轮胎直接撞爆,摩托车被反弹出数米之外,车手头朝路中摔在路面上。我驾驶的三号车由于下坡的惯性紧紧跟上,此时若急向右打方向避让倒在路中央的车手,车势必冲下悬崖,如不避让,就将会从车手头上辗过。千钧一发之际,右驾急刹将车停在路边,惊魂未定下车查看,我的车左后轮从倒地摩托车手头部不到十公分处驶过,一场后果不堪设想的重大交通事故得以幸免。</h1><h1> 离开南木里镇,道路更加艰难,先前还有的柏油路现在完全变成了坑坑洼洼的土路,车子摇摇晃晃盘山而上,下午3点多的时候,在路的尽头,终于看到一个名叫依普正的阿卡族村庄。本以为村民对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会充满好奇,完全出乎意料的是,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给平静的山寨带来极大的恐慌,本来三五成群的村妇四处躲藏,院场上玩耍的儿童一哄而散,十几个青壮男子聚集在高处警惕的注视着我们,气氛一下变得紧张起来。</h1><h1> 为了平息情绪,我们所有人把车上带的饼干、糖果等分发给儿童,为了防止误解,本来拿在手中的相机全都背在身上,慢慢的使气氛缓和下来。社交高手屈主席竟然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让一群年轻的露奶妇女对我们完全放松了防范,她们从开始对我们的敌视到后来的设防,直至最后的完全配合,我们每个人都拍到了想要的照片。</h1><h1> 根据阿卡人的语言考证,阿卡族应该是中国彝族人的后裔,古代南迁进入老挝,由于生活在几乎封闭的深山丛林中,他们得以保存了很多原始的生活状态和习俗。至今还处于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交汇期,即常说的半母系社会。阿卡人结婚后,家里的所有事务包括种地、砍柴、扶养孩子全靠女人来做,女人即是家庭的顶梁柱同时又处于卑微的地位。阿卡人对性十分随便,女人必须怀孕了才能结婚。怀孕后到孩子三周岁都是裸露胸部,这里的女人一生至少生育4至5个小孩,因此她们一生将有近20年的时间都将胸部袒露在外,并以露胸为美,所以通常也称阿卡族为露奶族。</h1><h1> 阿卡人至今仍然十分贫穷,传统的刀耕火种依然是他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他们居住的茅寮十分简陋,用山上的茅草或者南竹片盖就,两柱之间横搭几根竹子,一些脏乱的衣服堆放在上面,家中几乎没有任何家具,屋中央一个火堆,生火做菜、吃饭喝水都在火堆旁,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h1><h1> 在村口的悬崖处,几根树桩围起一小片空地,高挂的老挝国旗迎风飘扬,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简易房屋四壁漏风,几条长櫈下摆了些矮橙子,一块很显眼的黑板挂在墙上,这间即不避风也不挡雨的所谓唯一教室就是他们的学校。我们赶到的时候不知道当天是放假还是已经放学了,学校内空无一人。看到世世代代的阿卡人的子女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接受教育,我的心情不自禁的隐隐作痛。</h1><h1> 相信随着老挝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阿卡族终将会融入现代文明生活之中,露奶也会慢慢消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这次拍到的照片还是很有价值的。 (2018.10.)</h1> <h3>最后这张合影中的白衣青年,就是在我车轮旁死里逃生的摩托车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