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忘记的历史,冀中平原——地道战

笑容

<h3>是否还记得,在地道战中老钟叔敲响村中的那口大钟。</h3> <h3>颇具传奇色彩的是,1965年拍摄地道战电影时,它尚存暮年的枝叶,电影拍完后,它似知已完成了自己最后的历史使命,便枝脱叶落,与世长辞了,而今唯留下不朽的身躯,化作文物,供后人景仰。<br></h3> <h3>冉庄地道战遗址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原貌和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旧时的街道,旧时的房屋,旧时的墙院猪舍,伪装的地道口和34处作战工事,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是冀中平原25万千米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的缩影。遗址整个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6万平方米。</h3> <h3>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4条,长25千米。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h3> <h3>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完整保留着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锅台、石头堡、面柜等各种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使人如置身于战争岁月。地下完整保留着当年作战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笼、陷阱、地下兵工厂等地下作战设施。<br></h3> <h3>电影《地道战》中“高家庄”的原型——河北省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h3> <h3>地道一般距地面2米,洞内高约1米~1.5米,宽约0.8米~1米,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地道设有照明灯和路标,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休息室。</h3> <h3>地道的出入口设计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墙根的地面,还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面柜、织布机底下等处,伪装得与原建筑一模一样,使敌人很难发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