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h3> <h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h3> <h3>原为汉民族传统节日,随着历史变迁现在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h3> <h3>冬至为“冬节”,所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h3> <h3>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h3> <h3>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h3> <h3>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h3> <h3>北方大部分地方:吃饺子。民间谚语有”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h3> <h3>江南:吃汤圆。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h3> <h3>四川:羊肉汤。在四川冬至吃羊肉汤,既能御风寒,又可滋养身体</h3> <h3>湖南、湖北:赤豆糯米饭。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h3> <h3>广东:烧腊。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h3> <h3>银川:羊肉粉汤。在冬至这一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叫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h3> <h3>厦门: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h3> <h3>台湾:年糕。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h3> <h3>冬至祭天尽管是古代帝王的专利,但在表达天人合一、敬畏天地、护佑家国上仍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老百姓效仿帝王祭天,形成了冬至祭祖的习俗。</h3> <h3>实际上,冬至是中国最早的教师节。古代冬至这一天是开学日,不少地方都要举行“释菜先师”的祭孔仪式。</h3> <h3>九九消寒图,中国岁时风俗。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中国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