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族,我英雄的父辈们

海之浪

<h3>不经意间,《美篇》这个美好的平台,成了我一次次曼妙的旅行,成了我精神的家园,使我遇上了更好的自己,在这里,我快乐地放飞心情,在这里,我不断地努力去超越之前的自己,我喜欢《美篇》。</h3> <p class="ql-block">时光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不息,流逝的时光宛若一片片枯黄的落叶,凋零在逝去岁月的路上,转眼间,便是一个光阴的故事。无论时光怎样的流逝,无论人和事怎样的变迁,时间并没有使我遗忘那些,曾经为了祖国和人民而流下殷红鲜血的战士们,时间却也冲不淡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我们无论什么人,都是当今社会的继承者,现在我们的美好生活,绝不是坐等而来的,这全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献身,为国捐躯的精神所换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武宣县东乡镇上平岭村,这个古老而又纯朴美丽的乡村,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老家的天空中总是有那么几颗耀眼的星星在闪烁着,熠熠生辉,那就是我家族中英雄的父辈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家族中英雄的父辈们,也和全国无数革命先烈一样,大爱为国为民,为了新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诞生,用热血染红了五星红旗,赴汤蹈火,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我们现在生活在这和平,幸福,美好的年代,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无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付出鲜血和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敬!</p><p class="ql-block">向我家族中英雄的父辈们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雄的父辈们:</p><p class="ql-block">如今岁月静好,国泰民安,已如你们所愿。</p><p class="ql-block">青山不老,绿水无忧,你们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你们永远是我们家族的一块丰碑,英雄的父辈们浩气长存,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请父辈们在这片红土地之下安息吧!</p><p class="ql-block"><br></p> <h3>哀思祭忠魂,鲜花献给英雄的父辈们。</h3> <h3>逝去的亲人,需要的是我们一颗怀念的心。</h3> <p class="ql-block">铭记一门三烈士,传承红色好家风</p> <p class="ql-block">革命村庄,红色家族,一门三烈士,忠诚报祖国。韦世刚(韦天强)烈士,韦世光烈士,韦世常烈士。</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族中英雄的父辈们(按年龄大小排序),他们是:</p><p class="ql-block">上左起:韦世刚(韦天强),韦世佃,韦世光,韦世祯,韦世常,韦世观,韦世勋(我的父亲),韦颖玲。</p> <p class="ql-block">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主席韦纯束(1983年4月一1990年在任)</p> <p class="ql-block">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主席,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韦纯束,于2016年12月12日7时46分在南宁逝世,享年95岁。</p> <p class="ql-block">这是韦纯束,廖联原当年开展地下党工作时,曾经在老家上平岭村居住过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韦天强(韦世刚)当年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韦纯束,为上平岭村题词:“上平岭村革命之家”</p> <p class="ql-block">1981年6月23日,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务副主席,政协党组书记廖联原(前排中),及原柳州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武绍庭(前排左一),到上平岭村视察韦天强,韦世光,韦世常三位烈士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个古老而又纯朴美丽的乡村,这里是一个革命村庄,这里有一个红色家族,这里就是韦天强(韦世刚)烈士,韦世光烈士,韦世常烈士的故居,也是我的老家,广西武宣县东乡镇上平岭村。祖祖辈辈从老祖宗延续下来的族人们,一直以来都是居住和生活在这里,生活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很贴近自然,这里在国家改革开放之前,也是和全国其他边远山村一样,每家每户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是继承着自己的祖业,辛勤地耕耘着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一亩三分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平岭村老家,自然环境优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周围绿树成荫,竹林成排,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这里是一个风水宝地,更是一个龙盘虎踞之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我英雄的父辈们就是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他们在青年时代,就是从这里怀揣着忧国忧民的革命理想,走上革命道路报效祖国的。</p><p class="ql-block"><br></p> <p>这是上平岭村我的家族祠堂神位台,“团结勤俭,厚德孝道”是我们家族的光荣传统,代代传承。逢年过节时,各家各户都要提贡品到祠堂来进行烧香贡拜。</p> <p class="ql-block">这是家族祠堂的神台榜文。</p><p class="ql-block">右:献,世,以,贤,成,相,范,</p><p class="ql-block">左:弘,宗,绳,昭,物,文,模。</p><p class="ql-block">这是家族中辈份的排序,立此榜文的目的就是家族的男儿起名字时,都要按照榜文中从右到左的排序来起名字。我的爷爷辈是“献”字辈,我的父辈是“世”字辈,我自然就是“以”字辈了,照此往下排,应该是看懂了吧?家族辈份排序。</p> <h3>老祖宗,凤居墓</h3> <p class="ql-block">这是老祖宗的墓碑文,上面刻有父辈们“世”字辈的名字,用笔圈的都是我家族中的英雄好汉,他们是大伯韦世刚(韦天强烈士),二伯韦世佃,三伯韦世光(烈士),五伯韦世祯,七伯韦世常(烈士),八伯韦世宽(韦颖),我的父亲韦世勋。</p> <p class="ql-block">武宣县县委杨书记,在我老家上平岭村烈士故居讲党课。</p> <p class="ql-block">武宣县四套领导班子到烈士故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p> <p class="ql-block">来宾市税务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到烈士故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p> <p class="ql-block">来宾市某单位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党史党建学习活动。</p> <h3>韦天强故居,曾经是桂中地工委,桂中游击队革命联络站,负责接待转移,隐蔽革命同志,传递情报等工作,同时,也是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一纵队十二支队指挥部所在地。</h3><h3>如今已是来宾市党史宣传教育示范点。</h3> <p class="ql-block">★★★★★★革命老人韦廷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韦廷献(1887-8——1971-7),武宣县东乡镇上平岭村人,壮族,1926年在中共武宣支部的领导下,积极投入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被选为东乡区财务委员,成为当地大革命运动中的骨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农民运动,许多农民兄弟被关被杀,他被迫外出避难,数年后返回家乡。当时,由于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加上又与上级冲断了联系,只能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军事委员刘铁民来往交谈,进吟诗作对,以寄情其忧国忧民之情怀,他胸中的革命之火从未停止燃烧,对革命坚持不懈地追求,九个子女耳闻目睹,长期受其熏陶和启发,使子女们从小在心中就埋下了革命的种子,6个子女走上了革命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间,他辛勤劳动,勤俭节家,教育栽培子女,1938年,日寇大举侵略国土,他毅然支持世刚(即韦天强),世常,世观(即韦颖)等3个儿子参加广西学生军,奔赴抗日前线,大力支持东乡抗日义勇队的抗日壮举。1947年,他坚定支持大儿子世刚(即韦天强),世常,世观(即韦颖)三兄弟,和刘铁民一起发动东乡中秋起义,捐献了十二支枪,粮食1万斤,为东乡中秋起义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武宣游击战争迅速发展,其家是中共地下党的革命活动地点,从政治上财力上大力支持游击队。象州县韦纯束(1983年3月—1990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贵港市廖联原同志(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武宣县武绍庭同志(原柳州地区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东兰县韦朝冕同志(原广西容县特派员)等都在他家中居住及生活过,由于他长期从事和支持革命活动,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他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积极参加土地改革等各种运动,被推选为武宣县第一,第二,第三届人民大会代表,被群众称为“革命老人”。</p> <h3>韦天强(韦世刚)革命时的照片,牺牲时年仅39岁。</h3> <h3>这是东乡革命烈士纪念塔,屹立在武宣县东乡镇旁,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的《英雄烈士保护法》开始执行。</h3><h3>以法律的名义,捍卫英烈的荣光,这是构建保护英烈的全方位体系的建立,向亵渎革命英烈的行为亮剑,是弘英烈精神,扬民族正气,是让英烈精神代代传承,是让丰碑长在,英魂永存。</h3><h3><br></h3><h3>东乡革命烈士纪念塔是1963年建立的,当年建立纪念塔是为了纪念1927年东乡农运时期,第一支部书记翁尧年(1928年6月21日牺牲),1947年韦天强,刘铁民两位同志组织东乡革命武装斗争而牺牲的英雄,以及1950年8月—11月在东乡剿匪时,英雄牺牲的28位人民解放军而建造的,在此向英雄的烈士们致敬!英雄烈士们永垂不朽!</h3> <p class="ql-block">大伯(堂亲),韦天强,(1909.12.---1948.5.),壮族,中共党员,家谱中原名,韦世刚,“世”字辈排第一,是革命老人韦廷献的大儿子,武宣东乡镇上平岭村人,从小耳濡目染了父辈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勤劳顽强拼搏的生活态度,他立志要做一番作为,在其革命生涯中,为摆脱敌人的辑捕,先后易名:文耿,永仁,毅之,天强。</p><p class="ql-block">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武宣县工委宣传委员,8月,他在东乡建立东乡支部,负责东乡中共地下党工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桂东及桂中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重要创建者和领导者。建国前,曾任中共柳城县地下党党支部书记,中共修仁县委书记,中共贺县地下党特别支部书记,中共东乡支部书记。1947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一纵队十二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韦天强(韦世刚)受党组织的派遣,带着两个弟弟韦世常,韦世宽和一批有志青年参加广西学生军,为抗日救国而投笔从戎。广西学生军是国民党广西省当局组建的,是日本大举侵略我国和全国掀起抗日救国热潮的形势下成立的,学生军的身份很复杂,其中有中共党员,有国民党党员,以及国民党派送进去的特务,斗争十分的尖锐。韦天强告别乡亲时作诗几首,其中一首是:“故乡诚可爱,亲朋情更高,为了民族故,献上我青春”。另两首立下的誓言是:“愿将世界重新造”,“誓将捷报慰乡亲”。韦天强在学生军第二中队任班长,党内任第二中队支部书记,是学生军中共地下党一个重要骨干。在学生军期间,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团结爱国青年,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在斗争中还培养和发展了20多名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1年4月,国民党广西省当局不容许学生军变成真正的抗日队伍,下令将学生军解散。韦天强经党组织安排,与一批广西省工委派送的60名中共党员一起,参加广西省第二期国共合作训练班学习,并担任合作训练班中共党总支书记。9月训练班结束,他与中共党员黄菊芳和一些进步同学共10多人分到柳城县政府任合作指导员,这些党员受柳州特别支部领导,特别支部指定韦天强负责组成柳城地下党核心小组,秘密开展建党工作,后任柳城县党支部书记。在柳城期间,认真执行党中央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不轻易把党组织和党员的身份暴露,又积极进行党的活动,经常下到凤山,沙埔,东泉,太平等地向农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给青年学生看《新华日报》和《论持久战》等进步刊物,为开展农村革命打下良好的局面。1942年9月,桂林发生反共事件,中共广西工委地下党受到严重破坏,多地地下党负责人被捕。同年冬,柳城党内有叛徒告密,敌人要抓捕韦天强,他即撤离柳城回武宣东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3年2月13日,国民党武宣当局派警数十人到东乡围捕韦天强,他被迫秘密转到桂平罗禄洞隐蔽。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遥望滚滚东流的黔江,触景生情,随口吟诗:“黔江荡荡流何急,明日长空响巨雷”的诗句。同年4月,他又秘密转辗来到修仁县头排乡,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上了联系,改名为:“文耿”,以教书为掩护,继续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在修仁期间,担任中共修仁县地下党支部书记。整天一身农民打扮,白天与他人合伙杀猪卖,晚上就到各个村屯教夜学班,教青年农民学文化,用革命思想武装青年农民,秘密发展党员,经他教育的学生,后来有十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还参加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4年春,韦天强又听从党组织的安排,从修仁县调到贺县狮洞中心校,仍以教书为掩护,暗中继续进行革命工作,同年5月任中共贺县地下党特别支部书记。1947年6月5日,钟山英家暴动受挫,叛徒出卖组织,韦天强撤离贺县回武宣东乡。他回到东乡后,立即组织东乡游击队,准备武装起义,10月24日,韦天强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一纵队任命他为十二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的委任令,10月25日,他领导东乡中秋武装起义,带领十二支队100多人,一起攻下国民党东乡乡公所,解放了东乡。10月30日,又带领部队攻打三里乡公所,因武装实力原因,没有攻下,后韦天强带领部队转到峡江一带活动。11月,省保安副司令莫树杰,亲自带保安团到武宣“围剿”游击队,11月14日,到东乡围剿十二支队,悬重赏捉拿韦天强,并关押韦天强亲属5人,将韦天强及叔伯兄弟的房屋45间全部烧毁,韦天强部队避开强敌分散隐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2日,韦天强离开家乡前往柳北地下党总部,接受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他听从党组织的安排,于1948年5月20日和朱世祺同志前往桂黔交界的贵州省从江县宰便区,做大地主莫御的统战工作,莫御是个地方实力派。途经罗城县三防区杆洞乡时,不幸遇敌被捕,朱世琪拒捕被杀牺牲,韦天强被押解到国民党当局三防区公所关押,区长对他进行严刑逼供,他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始终坚守党的机密。敌人对他用刑越来越残酷,他终因刑伤过重,于5月25日凌晨在三防区公所监狱壮烈牺牲,时年39岁。</p><p class="ql-block">同年9月,中共广西工委在向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工作报告中,高度评价韦天强,认为“他的牺牲是广西党的一个重大损失”。</p><p class="ql-block">建国后,韦天强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964年4月中共广西区委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p> <p>《革命烈士证明书》在告慰烈士在天之灵。</p><p>大伯(堂亲),我们的国家,巳认可你当年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安息吧,向你致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三伯(堂亲),韦世光(1919.5.---1945.1.),中共党员,壮族,韦天强的堂弟,武宣县东乡镇上平岭村人,1944年11月,日军第二次侵入广西时,他参加了武宣县东乡抗日义勇队,是义勇队中敢死小分队的机枪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45车1月25日,中共武宣县东乡支部得到情报,300多名日军将分5艘驳船,另有12只橡皮艇作为掩护,从武宣黔江顺流而下前往桂平,中共东乡支部立即召集一支80多人的抗日义勇队,在黔江大藤峡红石滩等候伏击,经一天的激战,义勇队击毙日军联队队长立井向夫及其他官兵120多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义勇队也牺牲了三位队员,韦世光,黎金生,蓝砚田壮烈牺牲。韦世光牺牲时,年仅30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45年5月,为了纪念三位勇士,中共东乡党支部在东乡圩南门处,建立“红石之战三勇士纪念塔”,为他们建塔立碑,碑文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倭骑入境,掳掠横行,凡有血气,莫不发指。东乡有义勇队之奋起,适据县城之寇沿黔江撤退,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我会同龙山友军,击敌于红石一带,歼敌成百,而我队三勇士以身殉焉。三勇士者,平岭韦世光,古眉黎金生,灵机蓝砚田也。乎死有重于泰山者,为国家民族成仁是也。语日,虽死犹存,三勇士有焉。承诸父老建纪念塔,因述事迹以励来兹。潘新潮,陈毓义,陈绍坤,韦世常暨全体队员谨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该碑现存于武宣县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解放后出版的《黔江战史第一卷》“红石之战”的篇章中,韦世光也成为了该篇章中的敢死队队员之一,机枪手之一。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韦世光为革命烈士。</span></p> <h3>《革命烈士证明书》在告慰烈士在天之灵。</h3><h3>三伯,我们的国家,巳认可你当年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安息吧,向你致敬!</h3> <p class="ql-block">七伯(堂亲),韦世常(1921.4.---1950.5.),壮族,韦天强的亲弟,武宣县东乡上平岭村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一纵队十二支队参谋长。1938年11月参加广西学生军,赴博白,陆川等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四分校学习。1944年11月,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时,他参加了武宣县东乡抗日义勇队,任敢死队队长兼机枪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25曰,中共武宣县东乡支部得到情报,300多名日军将分乘5艘驳船,另有12只橡皮艇作为掩护,从武宣黔江顺流前往桂平,东乡支部立即召集一支80多人的抗日义勇队,在黔江大藤峡红石滩等候伏击,韦世常任由12人组成的敢死队队长并兼机枪射手,经一天的激战,义勇队击毙了日军联队队长向井立夫以及其他官兵120多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秋,贵武中秋武装起义,韦世常任起义大队长,在率领部下攻打勒马战斗中头部中弹受重伤,因碎骨未能取出,伤口长期不能愈合,且长期带伤坚持革命工作,1948年秋东乡解放,领导小组成立,任东乡区分会主任。1949年春,武宣县北河人民解放工作委员会成立,任军事委员,武装工作队队长,1949年任武宣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兼任武宣民政科科长。</p><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30日,因伤势再次复发,经医治无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逝世,时年31岁。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p> <h3>《革命烈士证明书》在告慰烈士在天之灵。</h3><h3>七伯,我们的国家,已认可你当年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安息吧,向你致敬!</h3> <p class="ql-block">八伯(堂亲),韦颖,族谱中原名叫韦世观(1922.3---1971.12.),壮族,韦天强的亲弟,武宣东乡上平岭村人,中共党员,1940年入党,1938年参加广西学生军,先后在上思县,扶绥县开展革命活动,1945年参加武宣东乡抗日义勇队,1947年武宣东乡中秋武装起义策划人之一。1948年调桂平区任党的特派员,任桂中区人民解放工作委员会委员,武宣北河区分会主任委员,武工队指导员,改编后任桂中支队第三大队政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一二一纵队十二支队副支队长,1954年调到鹿寨县任副县长,县长。文化大革命前曾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教员,后调到宜山地区党校任校长,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被批斗,在老家上平岭村避难时,遭不明分子袭击后被抓捕,后在宜山被拘留中遇难,国家拨乱反正后已给予评反,恢复名誉。</p> <p class="ql-block">5伯(堂亲),韦世祯,(1918.4一2013.2.),壮族,韦天强的亲弟,武宣县东乡镇上平岭村人,中共党员。早期参加革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一二一纵队联络员(属纵队司令部领导)。1948年元月,8月曾两次和韦纯束同志(原广西人民政府主席)到武宣桐岭,通挽,绿新等地寻找廖联原(广西纵队司令员,后任广西区党委统战部部长,广西政协副主席离休)。1949年任武宣大琳乡特派员,负责武宣大琳乡武装工作,大琳乡武工队成立后,调到一二一纵队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任石龙县财粮科科长,武宣县统计科科长,武宣县民政科科长。文化大革命中调到东乡供销社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武宣县志文史办主任。他的一生对党忠诚,朴素老实,对工作任劳任怨,勤劳苦干,党安排什么工作就做好什么工作,不论职务高低,在各个岗位上都能尽力做好,能团结同志一起搞好工作,不摆老资格,深受群众和同行的好评,处级待遇,离休在老家上平岭村定居,2013年2月病逝,享年95岁。</p> <p class="ql-block">小姑(堂亲),韦颖玲,族谱中原名叫韦惠中,壮族,韦天强的亲妹,武宣县东乡镇上平岭村人,中共党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一纵队司令部工作,1949年在武宣县南河区妇女工作小组,建立武宣县南河区妇联小组,推进武宣县妇女解放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54师教导队学习班,任副班长,转业后在梧州专区妇联组织科工作,1951年调到广西省委纪委工作,正科级监察员,1961年在自治区科委工作,任农业处处长,机关党委副书记(正处级),厅级干部离休,定居南宁市。</p> <p class="ql-block">二伯(堂亲),韦世佃,(1914.4.—1994.10.),壮族,韦天强的堂弟,武宣县东乡镇上平岭村。1939年经常护送韦天强(韦世刚)去象州妙皇进行地下革命活动,以中心小学教师为掩护身份,并介绍韦天强在象州妙皇吉昌(海庭)家吃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参加东乡抗日义勇队,1945年在武宣县下峡江对日作战时,任东乡抗日义勇队队员,解放后任上平岭村农委主任,后因文化低辞退工作回家务农,后半生以补锅头自谋生路,其一生没有向党和政府提出任何要求。</p> <p class="ql-block">韦世勋(我的父亲,1926.8.---1985.5.),壮族,韦天强的堂弟,武宣县东乡镇上平岭村人,中共党员,武宣县东乡抗日义勇队队员。1945年1月25日,在武宣黔江三里下峡江段,红石滩对日军作战中,是后勤及担架队的主要负责人,组织担架队从激烈的战场上,把韦世光等烈士的尸体担架下来,走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历尽几小时连夜兼程护送回东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年5月,日军撤离武宣,后与战友及群众在东乡圩南门处建立“三勇士抗日纪念塔”(三角塔),解放后曾在东乡信用社工作,后在东乡达江大队任会计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家族中51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名单,及21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名单(曾经在部队服役过的),和参加土改工作队名单。</p> <p class="ql-block">1945年1月25日,一股300多人的日军分乘5只驳船,另有12只橡皮艇掩护,从武宣黔江顺流而下桂平,武宣东乡党支部迅速组织了一支80多人的东乡抗日义勇队,在武宣与桂平两县交界的红石滩,伏击了这股日军船队,义勇队与日军激战了一天,义勇队击毙了日军联队队长向井立夫以及官兵120多人,义勇队队员韦世光,兰砚田,黎金生,在战斗中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2月24日,武宣东乡各界人士及各村群众300多人,在东乡街隆重举行追悼会,哀悼三位勇士,同年5月,日军撤离武宣,东乡党支部书记陈文渊等6人成立建塔筹备委员会,在东乡镇南门处建立“红石之战三勇士记念塔”,以记念勇士英灵。</p> <p class="ql-block">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韦纯束,革命时的照片,当年曾任桂中地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副政委,1983年4月——1990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当年和韦天强一起革命时曾在上平岭村居住过3个多月。</p> <h3>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廖联原革命时的照片,当年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和韦天强一起革命时曾经常居住在上平岭村。</h3> <p class="ql-block">原中共柳州地区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武少庭革命时的照片,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革命时曾居住在上平岭村。</p> <h3>韦天强烈士的儿子韦以忠(左),向记者讲述父亲革命时的一些事迹。</h3> <h3>韦天强烈士的儿子韦以忠(右),向记者讲述父亲革命时的一些事迹。</h3> <h3>上图:屋前原来的广场</h3><h3><br></h3><h3>下图:政府拨款修建后的广场</h3> <p class="ql-block">这是上平岭村烈士故居建设规划图</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广场,按规划图正在建设施工中,希望在党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关心下,上平岭村烈士故居的周围环境,建设得更加美丽。</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广场周边正在种树绿化环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为: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韦纯束生前住院,家族里的烈士后代,前往医院看望时合影留念。(韦纯束,2016年12月12日在南宁病逝,享年95岁)</p> <h3>图为: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韦纯束,为上平岭村题词,《上平岭村——革命之家》。</h3> <p class="ql-block">中华大地,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1978—2018年,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40年了,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行各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这其中也包括我的老家———武宣县东乡镇上平岭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家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不能忘记无数的先烈们为国而战,为国捐躯的英勇精神,是他们用生命换取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千千万万个英雄里面,有我英雄的父辈们在其中,这是英雄的父辈们,用生命给我们家族带来的荣誉,我们为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当年他们的牺牲,对一个家族,对一个家庭,对一位妻子来说,都是无数泪水浸泡过的悲伤和极大的损失,这荣誉来之不易,是用生命换来的。国家在十八大以后出台了《英雄烈士保护法》,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作出的不朽功勋,他们所付出的贡献,所获得的荣誉,如今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实至名归,堂堂正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勃勃生机,欣欣向荣,越来越富强,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国家的富强也会越来越好。希望我们广大族人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红色基因要代代传承,弘扬正气,胸怀大局,爱国家,爱家族,搞好团结,同心协力把家族的各项工作搞好,不负忠魂,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人与人友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先烈的英魂在地下安息长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