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尚书》是儒学十三经的核心,(十三经: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转,论语,尔雅,孟子,孝经)</h3><h3>孔子编《尚书》在45岁左右中年时期,是中国文人对华夏文化担当和责任,参考了《鲁书》称《春秋》,《晋书》称《梼杌》和《宋书》</h3><h3>孔子写《尚书》100篇,是中国的思想史,</h3><h3>禹.夏.商.周合集。</h3> <h3>一:《尚书》的传承脉络有</h3><h3>《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二个</h3> <h3>〈一〉:《今文尚书》</h3><h3> 孔子编《尚书》100篇——</h3><h3>秦朝焚书坑儒,《尚书》100篇毁坏殆尽——汉朝五经博士:伏生.靠记忆背诵口述了28篇——西晋.郑玄《尚书正义二十篇》——东晋时期.梅赜(尚书传播功过参半)《尚书》28篇加5篇,33篇——清朝.孙星衍将33篇压缩到29篇</h3> <h3>〈二〉:《古文尚书》</h3><h3> 战国时期,鲁恭王扩建宅院,拆了孔子围墙,得《尚书》资料,称《鲁壁出书》,比《今文尚书》多了16篇,28+16=44篇。</h3><h3>《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都未能还原孔子《尚书》100篇原貌</h3><h3>2008年7月,清华大学搜到了一些战国时期竹简,内有《尚书》很多内容,真正还原到《尚书》部分的原貌。</h3> <h3>《尚书》是儒学核心,《尚书》的出台奠定了儒学文化的基本方向。特别是《皋陶谟》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h3><h3>纵观中国文化发展,十六字概论(中华文化灵魂的核心)</h3><h3>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h3><h3>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h3> <h3>二:《尚书》的主要内容</h3><h3> </h3><h3>1:虞书_2_尧典 皋陶谟</h3><h3>2:夏书_2_禹贡 甘誓</h3><h3>3:商书_5_汤誓 盘庚 高宗彤日 </h3><h3> 西伯戡黎 微子</h3><h3>4:周书_19_牧誓 洪范 大诰 金滕 </h3><h3> 康诰 酒洁 梓材 召诰</h3><h3>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h3><h3> 多方 立政 顾命 费誓</h3><h3> 吕型 文侯之命 秦誓</h3><h3>历史记载 1:帝王之道————尧典 </h3><h3> 2:记载典章制度——禹贡 皋陶谟</h3><h3> 3:议论治国方针——甘誓 牧誓,洪范</h3><h3>文书档案 4:誓事词章—————甘誓 牧誓</h3><h3> 5:策命————————文侯之命</h3><h3> 6:诰—————————召诰 洛诰 大诰</h3><h3>《尚书》中所占篇幅最多,发行通行文诰之类(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解体历史,反映新老社会更替集中的框架)</h3><h3>以上体现《尚书》基本核心思想,虞——夏——商——周四朝内容,周朝占比重最多。</h3> <h3>书——从黄帝开始写起</h3><h3> 尧典和皋陶谟里有很多轩辕黄帝的内容</h3><h3>黄帝—父—少典—父—神农氏(神农偿百草)</h3><h3> 少典——大熊氏国国君,娶附宝为妻,在沮水河畔碰到雷雨交加,怀孕而生轩辕黄帝。</h3><h3> 轩辕黄帝28岁当氏族部落首领。</h3><h3>轩辕黄帝执政开始,汉民族前所未有的历史文明开始。</h3><h3>例:黄种人,黄土地,黄米粥,黄裱纸,黄道吉日,</h3><h3>黄帝出生日:二月二龙抬头</h3><h3>黄帝去世日:九月九重阳节</h3><h3>后为尊重黄帝,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将"黄帝"改为"皇帝",皇帝称呼一直传到清朝结束。</h3> <h3>周书——19篇,周朝发展变化过程基本概括。</h3><h3> </h3><h3>前5篇,牧誓 洪范 大诰 金滕 康诰 记述了周朝初期建国时期一些大事制度典籍。</h3><h3><br></h3><h3>从酒洁开始——梓材——多士 基本写的是周朝建国后政策落实制定(中心时期)</h3><h3><br></h3><h3>吕型——周朝走向衰弱灭亡的原因做了一 一的记录</h3><h3> (文侯之命和秦誓是后加的)</h3><h3><br></h3><h3>《尚书》28篇 44篇 29篇皆未回到孔子100篇原貌。</h3> <h3>中国历史上二次对《尚书》的冲击,第一次秦朝焚书令,第二次西晋时期和五代十国战乱,对《尚书》毁坏和遗失非常可惜。</h3> <h3>《尚书》的传承和内容非常独到之处</h3><h3> 三种说法</h3><h3>1:四说 :典 谟 训 诰(26篇囊括,孔子编100篇基本写法)</h3><h3>2:六说:典 谟 诰 训 誓 令(伏生口述28篇写法)</h3><h3>3:十说:典 谟 诰 训 誓 令 征 贡 歌 范</h3><h3>《尚书》现下流行的 〈 洪范 〉〈皋陶谟 〉〈汤誓〉〈甘誓〉,《尚书》中的精华,朗朗上口(可以用来拽拽滴)</h3> <h3>《尚书》思想性和高度远远超出其它经,高度定位在能够俯视人生问题,俯视周围人生活状态。</h3><h3>《尚书》飞到高空看全貌,提高思想高度,有远见卓识的敲门砖。</h3><h3>时刻预防人心惟危,稍偏即颇,危险的心向微妙道的方向靠拢(惟精惟一,唯道追求)</h3><h3>知行时"中"字当头,曾子《中庸》学派讲一个"度","度"把握好,人生方能到高处</h3><h3>圣人——贤人——仙人——凡人</h3><h3>《中庸》讲究把握好"度",核心内容 自知 自爱 自管三个原则,得中即成,失中即毁。</h3><h3>(得中:不偏,不过,不不及)</h3> <h3>《中庸》儒学入学的敲门砖</h3><h3>《尚书》思想高度和眼界高度的敲门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