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或许只是那些纯粹到极致的美景图片、一首仓央嘉措的诗、一部冈仁波齐、一个对自己许下的承诺——西藏,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结,一道坎,一个情怀……出阜新市区向西25公里,便来到了一个300 多年的古镇——佛寺,古镇最显眼的建筑群,就是古刹瑞应寺——东藏,藏在东北的小布达拉宫,这里三面环山,卧谷十里,金顶辉煌,松柏掩映。以其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数百年来一直滋养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深深吸引着八方信众的无限向往和虔诚脚步。</h3> <h3>2018.12.23正值阿弥陀佛圣诞日,有幸和佛友们一起朝拜了瑞应寺和海棠山。</h3> <h3>翼形歇山式山门、广场、箱侧庙、钟楼、鼓楼、经轮亭、四大天王殿、东西二殿、七世活佛寝宫、长寿佛塔、九大臣祈愿殿、千手观音道场、萨尼特扎仓(即因明学部)。周围有五座庙宇分别建在东西南北山顶或山坡上,白伞庙在东北山顶,护法殿在东南山顶、面北而坐,度母庙在西南山头,关帝庙在西南山坡,舍利庙在西北山顶。</h3> <h3>康熙皇帝御赐金龙镶边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镌刻的“瑞应寺”大匾额</h3> <h3>走进瑞应寺左侧为鼓楼,右侧为钟楼,均是8米见方、高10米的两层木质结构。晨钟暮鼓日复一日的响着,敲在耳畔,响在心中。</h3> <h3> 钟鼓楼正北方是八角形的转经亭,内置周长8尺、高1丈的合金铸造的转经筒,经筒内装满六字大明咒经文,顺时针转动经轮,祈求着消灾净业,积福增寿,去处通达,所求如愿……</h3> <h3>寺内唯一的3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斑驳的地面,屋檐和台阶显示着久远的年代。藏式二层楼阁的建筑,大雄宝殿面积达八十一平方丈,六十四根大柱托梁而立,二楼后半部是宫殿式建筑,四角上挂铜铃,拱脊上金龙起飞,隐隐欲动,二层建筑了外古内今的活佛和喇嘛住室。七世活佛洛桑义稀成来坚措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7年坐床。该寺又香烟缭绕,佛光、诵经声、钟声、经箱乐曲和法舞又重新传出。</h3> <h3>瑞应寺建寺至今已传七世活佛。第七世活佛察罕殿齐洛桑.义希成来坚措于1997年坐床。</h3> <h3>大雄宝殿庙顶正中立饰着藏传佛教的铜质镀金法轮,两侧一对金鹿相对而卧。</h3><h3>大雄宝殿一层九九见方,64根周长8尺的圆柱托梁而立。</h3> <h3>肯低头,就不会撞门</h3><h3>肯让步,就不会退步</h3><h3>在一叩首之间,恍然觉得</h3><h3>求缺的人,才有满足感</h3><h3>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h3> <h3>大殿正门东西墙上是(六道轮回图,冥界十八层地狱图,龙凤虎狮四猛图,及佛祖诞辰地的云雾景象)。</h3> <h3>每天早6点,寺里的喇嘛们在大殿里开始早晨的必修早课“芒金”法会。</h3> <h3>正中间法台宝座上供奉瑞应寺七世活佛法像,前面是活佛床,每世活佛认定第一天在这张宝座上接受信众顶礼膜拜,并讲经说法,之后就供奉起来,等待下一世活佛坐床时再使用。</h3> <h3>大雄宝殿供奉的佛像,中间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h3> <h3>佛祖左侧是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h3> <h3>佛祖右侧供奉着弥勒菩萨和宗喀巴大师</h3> <h3>生命的丰盈在于心的慈悲</h3><h3>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平常心</h3><h3>点燃的酥油灯是供养着三宝</h3><h3>跃动的火光更是开启智慧的引绳</h3> <h3>李健的歌里唱到:有谁看见转山转水转不出自我,看不完的尘世里看不出辽阔……</h3><h3>拨动着寺前的一排排转经筒,希望我们能转身不难转念亦不难</h3> <h3>从大经堂后门走出来,就是18米高的汉白玉塔,也叫载长寿塔,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佛塔。</h3> <h3>绕寺院一周的环寺路,路边有万尊石雕佛像,环路而立,宏伟壮观,实为佛门圣地。</h3> <h3>庄严的关帝庙里酒香阵阵</h3><h3>幽暗的度母庙里藏香缥缈</h3> <h3>藏地寺庙三种颜色:</h3><h3>白色——献给天上神,</h3><h3>红色——献给地上神,</h3><h3>黑色——献给地下神。</h3> <h3> 海棠山风景区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地处医巫闾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之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融为一体的典范。普安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83),道光赐匾额,与瑞应寺并称藏传佛教东方中心。现保存完好的摩崖造像267尊,最高的5米,最小的仅30厘米,姿态殊异,影像传神,鬼斧神工,旷古奇绝,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誉为中国东方“民族文化瑰宝”。由三座山峰形成的999米卧佛形象逼真,其躯干上由裸岩组成的“寿”字线条清晰,遒劲有力,为“东藏”名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海棠山四季分明,风光旖旎,春赏山花,夏观云海,秋看红叶,冬踏琼雪,四时景各异,其乐俱无穷。</h3> <h3>普安寺,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被称为藏传佛教东方中心。普安寺的主建筑——措钦大殿,毁于1976年,2003年春节正式向游人开放。复建后的普安寺措钦大殿,用6公斤黄金、1200块宝石镶嵌而成,是目前东北地区修复重建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庙宇,殿内复塑的大白伞盖佛母像高9.9米,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雕塑佛之一。</h3> <h3>普安寺是由鲜艳的颜色构成,在海棠山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格外绚丽,这鲜红与外面北方单调的冬天形成巨大对比,让人恍惚到了另外一个世界。</h3> <h3>海棠山摩崖造像,种类繁多,从山间到山巅,在大小不同的花岗岩石上,处处雕刻着千变万化的佛 像,现保存完好的佛像260多尊,它们最高为5米,最小仅0.3米。有的10尊佛像为1组,最多的一组群像有26尊称为“集仙石”。有 些佛像龛上下左右刻有蒙、满、藏、梵和汉文字,有的还涂有彩绘,虽经历300多年的时间,却色彩不退。</h3><h3>海棠山摩崖造像的神态是千姿百态的,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圆睁怒目,威风凛凛。在众多的佛像中,以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佛、红绿度丹、金刚力士、欢喜佛、千手千眼佛、天王佛、三头六臂佛、阿修罗等佛像为代表。其中,藏传佛教 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造像雕刻在一块高大凸起的岩石上,格外醒目。此外,还有藏传佛本尊诸佛,因而海棠山又被誉为藏传佛教摩崖造像艺术名山。</h3> <h3>冬日暖阳照在这300年的石刻上,树木的阴翳斑驳着,我们有时看不太清这些神明的轮廓,也许这并不重要,只要让他们注视着我们,我们用心感受着,就好……</h3> <h3>带着对联的关公像和像前二棵象征着二位皇嫂的松树。</h3><h3>千里单骑情谊在,姊妹不忘云长情。</h3> <h3>三百年的佛祖石刻,人们后来雕刻了一个石佛龛,佛祖石刻坐在这里,每日俯视着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h3> <h3>海棠山顶,挂着风马旗经幡的迎客松,凛冽的冬季寒风吹过,呼啦啦奏响着咒语藏音。</h3> <h3>酷似太师椅的天然花岗岩石</h3> <h3>这是祈求飞黄腾达的人们参拜留影的事业有成雄鹰石。</h3> <h3>拿得起,放得下</h3><h3>把人生走得愉愉快快</h3><h3>把生活过得轻轻松松</h3><h3>这,既是能力,也是智慧</h3> <h3>坡上的经幡和人的生活一样五彩斑斓</h3> <h3>生命里 曾经多少记忆,都会被时光一一扫落尘埃,但总有些过往 注定会成为永久的回念,一如这东藏之行。</h3> <h3>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h3><h3>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