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消寒图

孤帆飘影

<h3>九九消寒图</h3> <h3>▼示意,取自网络</h3> <h3>  今天是节气里的冬至,也是“数九”的开始,曾经在每年的这一天,我会给自己布置一个作业,画一张“九九消寒图”。过去只能用尺笔作图,比较麻烦,随着电脑的普及,特别是广泛应用办公软件,从2002年起改用电脑作图,次年复制,修改日期后,打印即可,非常便捷省时。</h3> <h3>  望着这张图,不禁又想起久远的往事……</h3><h3> 还是在幼儿园的时候,父亲教我那首名为“九九歌”的民谣,并给我讲解了每一句的含意。</h3><h3>一九二九不出手,</h3><h3>三九四九冰上走,</h3><h3>五九六九沿河看柳,</h3><h3>七九河开,</h3><h3>八九雁来,</h3><h3>&nbsp;九九加一九,</h3><h3>&nbsp;耕牛遍地走。</h3><h3> 我用稚嫩的童音认真地背诵着,眼前幻化出从寒冬渐渐变为初春的自然景色。</h3><h3>&nbsp;&nbsp;</h3><h3> 冬至临近,父亲会在墙上贴上一张易于吸水的白纸,备好笔墨,从“数九”的第一天开始,在那张纸上写字,每天写一笔,九笔成一字,“数九”结束了,九个字也写完了:“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他说这叫“九九消寒图”。</h3> <h3>▼示意,取自网络</h3> <h3>  有时,父亲也会玩点花样,用小楷毛笔勾出笔画的轮廓,“九九”结束时,是九个空心的字,第二年依旧是这张纸,再用大楷毛笔一天天将空心的笔画填实,这样一张纸可用两年。</h3><h3> 还有一年,父亲没有写字,而是画梅。逢九用墨笔画一支黑色的树杈,每天用红墨水在树杈上画一朵梅花,有的是绽开的花瓣,有的是闭合的花蕾,“九九”完结,九支黑色的树枝盛开着八十一朵红色的梅花,成为一幅漂亮的图画。</h3> <h3>▼示意,取自网络</h3> <h3>  有一年春节,随母亲去姥姥、姥爷家,见墙上也贴着张图,上面是横三竖三九个方块,每个方块里是九个圆圈,每个圆圈的一部份被涂上颜色,旁边有两行文字说明:“上点阴来下点晴,左风右雨雪当中”。姥爷告诉我,这也是“九九消寒图”,记录了“数九”中的天气。后来我得知,古人记录天气的消寒图大多画出铜钱的图案,而姥爷的画法是一种简约版。</h3> <h3>▼示意,取自网络</h3> <h3>  我觉得姥爷的这个方法很适合我,用铅笔、尺子打格画圈,注上日期,每天用彩笔填涂上表明天气的部分。</h3><h3> 好像是从小学四年级起,开始画“消寒图”,也曾有中断的时候,但多数年份还是画了,只是近两年,依从简约生活方式,没有再画。</h3><h3> 贴几张曾经画过的“消寒图”。</h3> <h3>  中国地域辽阔,“九九歌”和“九九消寒图”出现在中国北方,源于农耕时代的冬季农闲,据说最早出现的就是记录天气的“消寒图”,随着城镇化和读书人的增多,又出现了绘画版和文字版的“消寒图”,成为北方冬季自娱自乐的文化消闲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生活的多彩多样,这种“消寒图”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知道这种文化现象的人变得稀少。</h3> <h3>——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