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母校–––新惠师范

雨林

<h1>母校,我的母校啊,新惠师范!你在我的心底一直魂牵梦绕了33载!33年前,我挥泪别你而去。33年后,我为你踏歌而来!而今,我和你只一河之隔,我在河之东,你在河之西。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你似乎变得那么遥远,变得如此陌生!于是,我再次循着你的足印,慢慢地走进你,走进你的过去,走进你的世界……</h1><h3></h3> <h1><font color="#39b54a">一、文献篇</font></h1><h3></h3> <h1>醉了落霞,不负年华。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新惠师范46年,书写了一部壮丽而迷人的童话……</h1><p class="ql-block"><br></p> <h1><b>新惠师范学校历任校长、书记–––</b></h1><h3></h3> <h1>前排左四:白振高,后排左三:魏振鹏,前排左三:张振祥</h1><h1><br></h1><h1> 一、1960年9月至1963年8月(新惠师范第一届毕业生):副校长:魏振鹏;党支部书记:张振祥。1964年,学校普师停止招生。<br> </h1><h1> 二、1965年9月至1968年12月(新惠耕读师范):副校长:魏振鹏;书记:刘树义。<br>1977年10月,敖汉旗委批准恢复新惠师范学校。<br> </h1><h1> 三、1978年9月(恢复高考制度,从民办、代课教师招收两年制。):校长:王云峰;副校长:陈达。<br> </h1><h1> 四、1979年9月至1980年6月(1979年6月敖汉旗由辽宁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校长及书记:白振高;副校长:魏振鹏。<br> </h1><h1> 五、1981年8月至1982年7月:校长兼书记:刘占荣;副校长:魏振鹏。<br> </h1><h1> 六、1982年9月至1982年10月(1982年9月开始从初中应届生招收三年制):校长:吴廷森;书记:刘占荣;副校长:魏振鹏(1982年10月离休)。<br> </h1><h1> 七、1982年11月至1984年7月:校长:吴廷森;书记:刘占荣。<br> </h1><h1> 八、1984年8月至1998年2月:<br> 校长兼书记:张耀民;副校长兼副书记:王化痴(1993年退休)。<br> </h1><h1> 九、1998年3月12日至2005年6月(2000年9月更名为新惠艺术师范):校长兼党委书记:周新海。</h1><h3><br></h3><h3></h3> <h1><br>刘占荣(1935.7-2012.1):男,汉族。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前井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曾任古鲁板蒿公社党委书记。<br>  1957年9月,任宝国吐小学教师:1958年9月,任下洼中学教师;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9月,任共青团敖汉旗委员会副部长;1965年9月,考入内蒙古党校学习;1967年1月毕业,在敖汉旗组织部待分配;1969年5月,任古鲁板蒿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1981年8月,任新惠师范学校校长;1982年10月,任新惠师范学校党总支书记;1988年3月,任敖汉旗土地管理局局长;1991年7月,任敖汉旗经济转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92年8月,任敖汉旗信访办公室主任;1992年8月退休。1990年5月,被敖汉旗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h1><h3><br></h3> <h1><br></h1><h3></h3> <h1>  张耀民,1945年7月生于辽宁省朝阳县,1969年毕业于辽宁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共党员,1970年1月参加工作,曾在敖汉旗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任普教股股长。1984年9月至1998年2月任新惠师范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后来调任赤峰教科所所长。<b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周新海</span></div></h1><h3></h3> <h1><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周新海,大学文化,中共党员, 高级教师。1998年3月12日至2007年11月,任新惠师范学校(新惠艺术师范学校、赤峰实验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他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勤奋耕耘几十年,矢志不移,与时俱进,以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态度管理学校,发展学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和“赤峰名校长”光荣称号。</font></h1> <h1>  这些可亲可敬的新师校长,其中四位是我们85届在校时的校长,我们非常有幸地遇见了其中的五位。难忘魏校长的学者风采,感叹白校长的民族情怀,铭记刘校长的知遇之恩;钦佩吴校长的率先垂范,敬仰张校长的倾心奉献,耳闻了周校长的许多教育经典……</h1> <h1><font color="#39b54a">二、校园篇</font></h1><h3></h3> <h1>新惠师范校址</h1> <h1>1960年9月––1963年8月,成立新惠师范学校,校址位于新惠镇新中街南段路西</h1><h1>1965年9月,新惠师范改为新惠半农半读师范学校,校址在新惠镇新中街南段路西</h1><h1>1966年6月,文革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h1><h1>1977年3月至1981年7月,恢复新惠师范学校,校址在新惠镇新中街南段路东</h1><h1>1981年9月––1985年7月,农机修造厂部分占地归还新惠师范学校,校址在新惠镇新中街南段路西(教学区)、路东(生活区)</h1><h1>(1978年9月––1986年11月,昭盟教育局决定,新惠师范为赤峰师范学校的分校,学生毕业证书由赤峰师范签发。)</h1><h1>1985年10月––2004年12月,新惠师范学校两院合一,校址位于新惠镇新中街南段路东。</h1><h1>(1986年12月––200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新惠师范为独立的中等师范学校。)</h1><p class="ql-block"><br></p> <h1>这是你60年代至80年代初的模样,淳朴而简单,简单而平凡。没有悬挂的校牌,没有显眼的建筑。然而,却有多少师兄师姐们,每天穿过这条沙石马路,踏上这段熟悉的水泥板,无比自豪、骄傲地出入于新师的学堂……</h1><h3></h3><h3><br></h3> <h1>新惠师范全体教职工于1963年8月6日别前留影(照片提供者为李坤老师,前排右三。)</h1><h1>左起<br>前排:高晓天 齐国桓 杨平仁 杨国仪 郭 洪 陈树林 李 坤 李师傅(炊事员)侯志学<br>中排:候秉镛 张金如 胡 桂 董连克 魏振鹏 武师傅(炊事员)冯连信 魏国卿 李志学<br>后排:张凤芝 王忠英 张介宾 布玉彬 钱文仪 王泽远 佟玉贵 史庆新</h1><h3><br></h3><h3></h3> <h1>新惠师范学校63届3班毕业生合影</h1><h1><br></h1><h1>寄语63届新惠师范同学(张乃夫)<br>学堂圣殿砺勤人<br>汗透纸背奋晚晨<br>三年辛劳酬满志<br>六秩廉勉发成銀<br>苗范育就参天树<br>苑囿培得彩骏奔<br>汝将韶华铺锦道<br>青竹史简铸师魂<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1><h3></h3> <p class="ql-block">左起:刘俊清 白焕然 于海咏 于战冰 曹文秀 刘万祥 胡 新 孟宪和</p>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我们1982年9月10日入校时,当年你的东院––宿舍区的模样:灰砖砌成的门柱,黑体木刻的校牌–––敖汉旗师范学校(叶沐耕老师书写)。黑漆油刷的铁门,两面白灰的院墙,墙上书写着“园丁辛勤,锐意进取”八个红色大字难忘。开学时,魏振鹏校长亲自在汽车站等候,学校用毛驴车载着我们共104名新生,迈进了求知的殿堂。左侧的第一栋尖脊平房,就是我们的34号宿舍。啊!我们的中师生活,掀开了新的一章……</span></h1> <h1>我们的教室,位于西校区的左前方。红砖青瓦,绿树红墙。甬道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我们一起披着彩霞。傍晚,我们一同吻着夕阳!我们的老师啊,亲切而渊博,正直又慈祥。课堂之上,总是琴声氤氲,书声琅琅。我们的老师啊,年轻又潇洒,美丽又高尚……</h1><h3></h3> <h3><font color="#010101">1985年9月10日新惠师范教职工首届教师节合影留念</font></h3> <h1>西校院最堂皇的尖脊平房,是教师办公室。办公室走廊门两旁,用隶书写着––托国家之命,育栋梁之材。曹文秀老师书写的“新惠师范”四个行楷大字赫然镌写在水泥门面之上,大字的上面是一个60年代最革命、最流行的标志:一本打开的书脊上,红五星闪耀着无限光芒。它象征着又红又专,忠心向党。高高的旗杆啊,鲜艳的红旗在猎猎飘扬……</h1><h3></h3> <h1>校园的北面,是我们心驰神往的琴房。在这里,我们学会了五线谱,我们排练过二重唱。中师三年,我们在此度过了一段人生最美妙的时光!</h1><h3></h3> <h1>白底红字的校徽,醒目而端庄。我是新师人,我们是未来的园丁!我们是新惠师范的第一届应届生……这是多么的幸运,又是多么的荣光!</h1><h3></h3> <h1>我们的校刊,是《新惠师范》。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贴切而恰当!虽然是油墨刻印,寓意却丰富深刻,页页文字飘香……</h1><h3></h3> <h1>传唱一时的校歌,是教我们《文选和写作》的于战冰老师作词的《校园晨曲》:我们的校园,依山傍水,它有那多少美丽的早晨!东方熹微雾袅袅,小河流水声声脆。彩霞飞,花儿不语笑微微。山林美,百鸟欢唱人心醉,啊哟,这是多么美丽的早晨,这是多么动人的早晨!</h1><h3></h3> <h1>我们的习作手抄报,每月一期,报名自拟。书写认真,风格各异:擅长美术的精心插图;精通书法的大书特书;妙笔生花的努力耕耘。每个人都是手抄报的最佳编辑……</h1><h3></h3> <h1>东院宿舍区烟囱最高的,是学校的伙房。我们的主食,是玉米面发糕,还有世上最香的线米、高粱。副食是吃不够的黄豆芽儿,还有那营养丰富的菠菜汤!</h1><h3></h3> <h1>室内茶炉最大的,是学校的水房。凉水热水,都及时开放。水烧开了,吱吱作响。凉水解渴,热水好烫!</h1><h3></h3> <h1>房间门窗最小的,是师生的宿舍。那时通通都是,木板通炕。冬天,炉中的煤儿尽情燃烧;夏季,蒲苇的床垫儿要经常晒晾。每到周末,学校都电影包场,新师,就是我们快乐的天堂!</h1><h3></h3> <h1>室内面积最大的,是学校的礼堂,它与伙房连接成“丁”字的长廊。我们在这里,观看过学校放的老电影,聆听过学生的演讲;观摩过精彩的教学录像,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比赛演唱。每天,我们都在此排队端菜打饭,毕业的会餐和典礼最令我们难忘……</h1><h3></h3> <h1>校园内最平坦宽广的,是学校的操场。单杠双杠,都积极向上。广播体操,我们最靓!篮球排球,比赛打场,我们的体育老师啊,技艺真棒!每天清晨,当跑操的钟声敲响,我们就奔向火箭桥,集合在西校区操场。那首苏小明演唱的《白兰鸽》啊,骤然在校园里飞扬:当那曙光渐渐明朗,正是一个新希望……它是一只白兰鸽呀,爱在那长空飞航……</h1><h3></h3> <h1><font color="#39b54a">三、实习篇</font></h1><h3></h3> <h1>85年3月28日,我们实习的日子,时间为三个星期,实习老师带着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奔往各学校实习的地方……</h1><h3></h3> <h1>于战冰老师教实习生们歌唱……</h1><h3></h3> <h1>郭文辉同学在贝子府小学实习的课堂……</h1><h3></h3> <h1>骑自行车游大黑山,看无限风光……</h1><h3></h3> <h1>八五届一班的实习生在金厂沟梁……</h1><h3></h3> <h1>有一种态度叫虚心请教……</h1><h3></h3> <h1>有一种宣传叫实习板报……</h1><h3></h3> <h1>有一种时髦叫办公室前的拍照……</h1><h3></h3> <h1>有一种经历叫师生并肩在实习学校……</h1><h3></h3> <h1>有一种远行叫十一路公交……</h1><h3></h3> <h1><font color="#39b54a">四、毕业篇</font></h1><h3></h3> <h1>转眼之间,到了85年7月––我们毕业了,你我各奔他乡!这年的10月,东、西校区合而为一,在东校区修建了漂亮的平房,曾经熟悉的校门啊,又变成了高大的模样……</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八五届一、二班师生的青春童话,最美年华!年轻的白杨啊,今生今世,我们一起成长,永不相忘!</h1><h3></h3> <h1>我们古鲁板蒿公社在新惠师范的同乡(前排左二为笔者)……</h1><h3></h3> <h1>红彤彤的春联,昭示着新师的火火红红:雨润栋梁遍及天下,春催桃李布满九州。巍巍新师,生气葱葱……(照片中校门左侧者系教我们音乐的孙久成老师,新师老照片皆由孙老师提供。)</h1><h3></h3> <h1>孙老师您好!多少年过去了,您那甜美的歌声,还是那么昂扬!您的那首《母校的灯光》啊,还在我们心头点亮!</h1><h3></h3> <h1>这一年,高大的门柱上挂出了校牌,小立柱及甬道都安装了艺术灯,远处的墙壁写着:严肃纪律,严密组织。迎面,是谁正向校门走来……</h1><h3></h3> <h1>又是一年芳草绿,走近阳光迎来了春。且看新师校门的春联:辞旧岁一如既往,迎新春再创辉煌。校园桃花朵朵开,春光里,几名学生从校外归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h1><h3></h3> <h1>多么难忘的中师记忆,多么纯洁真挚的师生情!自此,我们和新师有个约定,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h1><h3></h3> <h1>亲爱的师弟师妹,你们是新师最幸福的一代!你们肩负着新师最殷切的期望!你们的中师岁月,比朝霞还灿烂。中师三年,你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诗意和阳光!</h1><h3></h3> <h1>当我们毕业的时候,往事又涌现在心里,它不是路边的荒草,却像雨中的花朵芬芳美丽……</h1><h3></h3> <h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曾一起努力学习,优秀的成绩留下了美好回忆……</h1><h3></h3> <h1>当我们毕业的时候,将走向新的天地,满怀对人民的忠诚,面向广阔前程无边无际……</h1><h3></h3> <h1>亲爱的同学们,快把肩上的重担挑起,祖国在召唤,要我们奋斗不息……</h1><h3></h3> <h1>不要说什么别离,把伤心留给大海,把思念留给未来,把美好留给回忆……</h1><h3></h3> <h1>在镇中心的电影院礼堂演出……</h1><h3></h3> <h1>学校礼堂的合唱……</h1><h3></h3> <h1>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们的校园……</h1><h3></h3> <h1>我们的校服–––</h1><h3></h3> <h1>艺术楼上的标语,字字感人:文明友爱,进取创新。严肃活泼,求实献身。我们的表演也深感人心……</h1><h3></h3> <h1>在班级的墙报前,记录下难忘的校园生活,身着彩妆打起腰鼓唱起新歌……</h1><h3></h3> <h1>1981届毕业生在办公室前留影(校址在新中街南段路东)</h1><h3></h3> <h1>教学楼前,我们的毕业季……</h1><h3></h3> <h1>在班级留张毕业照–––</h1><h3></h3> <h1>今天,我们是桃李芬芳;明天,我们是社会的栋梁……</h1><h3></h3> <h1>青春的岁月久久回荡,新师的校旗永远畅想……</h1><h3></h3> <h1><font color="#39b54a">五、聚会篇:尊敬的新惠师范的师长们!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新师生”,从今开始,我们回母校报到啦!时间–––随时;地点–––原址;人员–––历届;聚期–––永远;主题:等你,在新惠师范……</font></h1><h3></h3> <h1>时光飞逝,一晃到了2006年6月,母校,你已经步入46岁的芳华,46年过去,弹指挥间!这次,也许是你最后一次华丽地转身。你将要整体搬迁,成为一所赤峰实验中学。从此,新惠师范,将不复存焉……即将改变校名的你,去意彷徨;旋转楼下,何人不起故园之情……</h1><h3></h3> <h1>八五届二班30年师生聚会纪念册</h1><h3></h3><h1><br></h1> <h1>校园的白杨啊,我们回来啦……</h1><h3></h3> <h1>新师,艺师,永驻心里……</h1><h3></h3> <h1>翘首教学楼,“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校训仍历历在目……</h1><h3></h3> <h1>音乐喷泉,泉水淙淙,叮咚成了许多的诗行……</h1><h3></h3> <h1>白帆塑像呵,直挂云帆,仍在励志启航……</h1><h3></h3> <h1>艺术楼下,挚友再次重逢,深情的诉说着衷肠……</h1><h3></h3> <h1>昔日的校园餐厅,让我们回想起同舍的伙伴,还有那曾经吃过饭菜的喷香……</h1><h3></h3> <h1>定格在女生公寓前,让青春永驻,让笑声永远荡漾……</h1><h3></h3> <h1>告别男生公寓,不再眼泪轻弹,我们的友谊重如泰山……</h1><h3></h3> <h1>长城、凉亭、小桥、山洞……昔日的美景目不暇接。橡胶运动场上,我们的操练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h1><h3></h3> <h1>百米长廊,你承载了多少少男少女的青春梦想……也承载了多少离别和惆怅!有多少新师的学子,他们在15年、20年、30年、甚至还有50年后……从东西南北,四面八方,携手相约,聚集一堂,再次莅临久违的校园,重拾旧梦,遥想当年!此情此景,情何以堪!令人断肠……</h1><h3></h3> <h1>多少次天涯别离,今日难得又相聚,我们的脸上挂着泪珠,那是流出的欢喜……</h1><h3></h3> <h1>分别时说的诺言,你我怎能忘记?要问别后生活收获,青山绿水会告诉你……</h1><h3></h3> <h1>尽管我们天各一方,往来书信叙情谊……</h1><h3></h3> <h1>尽管我们分手时长,心儿连在一起……</h1><h3></h3> <h1>同学友谊难忘却,相聚多甜蜜……</h1><h3></h3> <h1>多少次天涯别离,何日难得再相聚,举起酒杯相互祝愿,总是千言万语……</h1><h3></h3> <h1>分别时那雄心壮志,你我怎能忘记?要问别后工作成绩,蓝天白云会告诉你……</h1><h3></h3> <h1>尽管我们各水一方,总是同舟共济。尽管我们分手时长,却能同路相依。同学友谊难忘却,相聚多甜蜜……</h1><h3></h3> <h1><font color="#39b54a">六、序曲篇</font></h1><h3></h3> <h1>新惠师范西校区撤并后于1985年9月改建为新惠三中,最初新师的办公室及教室还在,后来建教学楼时拆弃……</h1><h3></h3> <h1>新惠三中校址于2017年9月又改建为新惠九中,新惠师范西校区的原貌早已荡然无存……</h1><h3></h3> <h1>原新惠师范学校东校校址于2006年6月改为民办全日制学校––东博学校</h1><h3></h3> <h1>廿载峥嵘岁月稠,师生故园重游!</h1><h3></h3> <h1>同学情谊多深厚,窗前栽下一片柳。亭亭立风前,依依频招手。啊,同窗柳,同窗柳,扎根校园沃土中,朝夕相伴度春秋……而今,昔日劳燕已分手,难舍难分别翠柳,倩影留树下,骊歌绕心头。啊,同窗柳,同窗柳,飘飘柳絮已飞走,大地春花散神州…</h1><h3></h3> <h1>三年同窗友,一生手足情……八五届二班工作于敖汉的敖汉籍同学(另外还有工作于异地的王德全、姜向阳、刘晓林、牛广安、吴均贵、张宝辉、孟宪德、王文超、卢莲香)</h1><h3></h3> <h1>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师生情、同学情天长地久……</h1><h3></h3> <h1>刘晓林泼墨赋诗……</h1><h3></h3> <h1>暗淡了青春倩影,远去了弦歌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亲切的面容。湮没了昔日校园,荒芜了甬道小径,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同学就是缘,同学便是情。毕业风云散哪,美丽了时空……孟水有意化作泪哟,黑山有情起歌声……</h1><h3></h3> <h1>铭记校徽,不忘校友……</h1><h3></h3> <h1>新惠师范啊!尽管我没能在你最辉煌的年代与你邂逅相逢,没能欣赏到你最瑰丽的笑容,但我已在你的天空飞过……新惠师范,我永远的母校!我们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与你相遇相依,今生幸矣!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能在新惠师范相识相依,今生足矣!</h1><h3></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高郁林,1965年8月生于赤峰市敖汉旗四道湾镇六道湾村,1985年毕业于敖汉旗新惠师范,大学本科文化,中学高级教师,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2011年、2013年出版了文集《孟克河之恋》《八月骊歌》,2019年编辑出版了《永远的新惠师范》。1985年至2010年在敖汉旗四道湾镇中学任教语文,2011年至2025年在敖汉旗新惠第六小学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本人联系电话:13789439290(微信同步)</span></p>

新惠

师范

我们

新师

敖汉旗

师范学校

校长

校园

学校

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