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埭荡建村50年

石室闲仕

<p class="ql-block">  谢埭荡村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厚桥东北部。东与鹅湖镇相邻,北同羊尖及常熟卫浜接圵。</p> <p class="ql-block">  《锡山先哲丛刋》载:谢埭之界非别出一荡也。白米荡有二,一在谢埭荡东西通长州界,一在宛山荡西北盛塘河口,东北出羊尖接常熟界。千百年来,谢埭荡、宛山荡、八千荡、白米荡等荡荡联姻,象母亲一样扶育着两岸数十万子民,在这里耕耘渔牧,生息传承。</p> <p class="ql-block">  横卧在陆家荡和嘉菱荡之间的钓渚渡桥,是勾通东乡与常熟的交通要道。《重修常昭合志》载:钓渚渡桥在云庆庵前,亦名云庆桥。明崇祯间范弥恬兄弟重建,沈颢有记。清嘉庆修之。此桥为石级踏步三拱石桥,造型雅致、气势雄伟。全长74米,宽3米。曾是谢埭荡的一个胜迹景点,属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可惜前几年因锡山人谦让,折迁至常熟沙家浜了。</p> <p class="ql-block">  当年谢埭荡治理不善。这三千多亩水乡泽国,带来了钉螺横行、十年九灾的弊害。渔民们在芦苇荡里,一条木船一个家,常年过着漂泊生活。五十年代,很多渔民染上血吸虫病,十年间死亡97人,丧失劳动能力者达200多人。</p> <p class="ql-block">  1968年11月28日,全县八个乡镇的300多户渔民,在无锡县革委会的号召下,聚集到谢埭荡,开始走“陆上定居”之路。渔民们同来自机关、学校的干部及厚桥乡内的农民6000余人,开启了声势浩大的围垦谢埭荡工程。</p> <p class="ql-block">  勤劳淳朴的渔民们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苦干。憧憬着从船头跃上岸头,在岸头创建安乐家园的美好前景。经过一年多的奋斗,终于在荒芦摊上填出了1000多亩土地。于是,无锡县厚桥人民公社五七大队由此成立。建乡后随改名为:谢埭荡村。</p><p class="ql-block">(图片为时任村团支部书记丁福根带领青年突击队在围垦现场劳动)</p> <p class="ql-block">  来自县级机关的当时被泛指为“走资派”的各级领导干部也是围垦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在东三头村民的护助下,与渔民打成一片。以山芋萝卜充饥、以旧麻袋老布袜御寒……</p> <p class="ql-block">  还有全乡各村、各行各业的农民、职工都扛起锄头扁担来支援建设。</p> <p class="ql-block">  接着,渔民陆上定居的第一代连排棚屋相继落成。年轻人开始学文化扫盲,治疗血吸虫病,渔民子弟学校也随之办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定居。定居后的第一仗是“向荡底要粮”。渔民们决心改变千年习俗,积极学习农业耕作技术,完成了从渔民到农民的角色转换。</p> <p class="ql-block">  然而,单一的农业经济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加上祖辈传承的渔牧习俗还没彻底扭转,当时,部份渔民对陆上定居产生了动摇。</p> <p class="ql-block">  1974年,以丁福根为代表的一批渔民年轻后代走上了村级领导岗位。他们年轻,朝气逢勃。也是渔民陆上定居后,通过文化学习实践锻炼,渔民第一代自己的干部。</p> <p class="ql-block">  领导班子深入群众,了解渔民心声。大胆决策:退耕还渔!于是新一仗战役打响。格水成方的500精养渔池开挖成功。他们还提出了:“内荡精养,外荡围养;养孵结合,科学至富”的发展渔业路子。</p> <p class="ql-block">  渔民们有了用武之地,积极性得以崩发。内荡养鱼产量实现1500多斤;外荡围捕一网突破40万斤的好收成。自己孵化的鱼苗自给自足后还支援哈尔滨等东北地区。渔业生产的成功经验,受到了国家农林部的肯定和表彰,并向全国推广。</p> <p class="ql-block">  渔民生活稳定了,然而每年汛期,则是村领导最担心的时候。圩堤的安全就是全村百姓的安全!最令人难忘的是1992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全镇人民团结一心,就象当年支援前线打仗一样,全力以赴打响了一场大堤保卫战。丁福根、潘纪兴等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领大家不分昼夜在雨中奋战了三天三夜,保卫了谢埭荡村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乡镇企业崛起,给谢埭荡吹来了经济发展的春风。谢埭荡人要当全镇改革的排头兵;要做发展经济的领头羊。他们果断决策:发挥鱼尾巴功能,大力兴办村级工业。</p> <p class="ql-block">  发展乡镇企业的“四千四万”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项目、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不懂销售四大问题突现在面前。怎么办?他们广交朋友、广揽信息。走出去请进来,结交了市县工业部门的行家里手;金触机构的领导精英;上海等地的星期日工程师等为村发展工业经济献计献策。实践中渔民自己的一批能工巧匠和年轻企业家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  随后特种泵配件厂、电缆盘厂、船舶机械厂、石油机械厂、树脂手套厂等数家村办企业应运而生。率先成立了《江苏省新亚实业公司》,1992年,谢埭荡村一跃成为厚桥镇第一个亿元村,省级明星村。丁福根书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p> <p class="ql-block">  村级经济壮大了,渔民们富裕了。村里办起了卫生室,小毛小病不出村;渔民子弟学校增加了初中部;录取高中、大学的渔民子弟享受经济补贴;在全镇率先实行了年满六十岁的渔民享受退休金制度……一项项惠民措施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渔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更增强了信心。</p> <p class="ql-block">  撒乡併镇建立街道后,谢埭荡村李杏兴、万小弟、杨玉兴三位年轻人相继担起了发展建设重仼。在街道领导和锡山经济开发区支持下,谢埭荡村的发展步入快车道、高层次。</p> <p class="ql-block">  按照乡村振兴计划的要求,谢埭荡村又率先在全镇试点。新一代渔民新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如今,走进谢埭荡就如同走进一幅温婉秀丽的风景画之中……</p> <p class="ql-block">  和畅园、垂钓中心接驳国际旅游;渔村别墅群绿林怀抱、鲜花掩映;</p> <p class="ql-block">水乡特色产业成片开发,“芡实园”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景点;</p> <h3>好一派人欢渔跃、村富民安的新时代气色!</h3> <p class="ql-block">  一千五百多年前陶渊明写的诗词就是最好印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p> <p class="ql-block">  谢埭荡现在是无锡最美乡村,江苏省最美乡村。荣誉墙载下了所有的奖牌锦旗,载着50年的风雨坎坷,载着几代人的心血汗水,载着全体谢荡人的“中国梦”,也载着时代赋予的崇高责任!</p> <p class="ql-block">“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谢埭荡在接续奋斗,他们将朝更远大目标,以更足的干劲,更多的智慧,更快的步伐迎接下一个50年更大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写于2018年12月20日</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9年丁福根书记参加“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回来时,同前来欢迎的党政领导合影。</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何维民、唐永卿、丁福根、钱文清、贾克仁</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浦伟祖、张杏元、张醒初、周泉福、许祖元、周元青、华林生、俞荣夫、浦惠明、浦士良、浦定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