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18年岁末,冬寒料峭,雾霭迷茫。杨洲头戴家的女人们,带着腰鼓迎朔风翘首以盼,在等待着柳州亲人们的到来。</h1> <h1>不仅仅是女人,杨洲头的所有人,无论长者还是在家的年轻人,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紧张地忙碌着,为的是迎接共同的亲人。最能体现杨洲头戴家热情的是醒明宗亲,听到柳州家人即将前来故里寻亲的喜讯,他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徐州专程赶回来,为的是完成六个多世纪后与柳州家人一抱的心愿。</h1> <h1>是的,他们离开杨洲头,离开家乡太久了。明洪武七年,省公的儿子、仁仲公的弟弟龙仲公,当兵远走广西,从此一别就是六百多年。他们远在柳州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都在思念故乡的亲人,然而信息不通,交通不畅,无法知道家的确切地址,他们费尽周折,仍然没有家的消息;仁仲公的后裔,凭借着族谱的点滴记载也多次南下柳州寻找散失多年的家人,可是,即使是找到了他们的身边也阴差阳错,遗憾地擦肩而过……</h1> <h1>来了,来了!经过13个多小时的辛苦颠簸,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柳州家人代表,在醒明、麦秋等宗亲及柳州伟光等龙仲公后裔的多方寻找下,终于回家了!这是六百多年才有的一次团聚,这是相隔几个世纪后家人的一次拥抱!</h1> <h1>杨洲头的家人在祠堂前披红挂彩,载歌载舞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h1> <h1>说不完的心里话,诉不尽的相思情 ,几个世纪的离别,七百年的牵挂,此刻却都在咫尺之间!</h1> <h1>带着诚心,带着柳州一千多家人的叮嘱和对先祖的敬意,戴伟光等一行六人来到祠堂拜谒祖先 ,三跪九叩,极尽虔诚!</h1> <h1>得到消息,修水县戴氏宗亲会礼财会长,冬林、戴勇秘书长赶来与柳州宗亲会面,带来了全县戴家人对杨洲头戴氏失联六个多世纪的柳州亲人骨肉团圆的深深祝福!</h1> <h1>两地亲人聊起了各自家乡的情形,聊起了失散后的苦苦寻觅。尽管因为语言的差别,交流不是十分畅顺,但既是骨肉亲人,心却完全相通,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碍心与心的交融!</h1> <h1>国栋会长在欢迎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h1> <h1>听说杨洲头戴氏的始祖省公墓至今没有找到,柳州亲人立即要求查族谱,了解详情,并在国栋会长和醒明、及家人的带领下来到虎形山下。披荆斩棘,挖土清碑 ,伏地查验,尽管还是没有找到省公墓,但为今后的寻找划定了确切的范围。</h1> <h1>水源拜祭十九世祖石屏公墓,马桥祭奠二十七世祖仁仲公墓,追思先辈,体现孝义。沿途拜访渣津和戴家坪的家人,所到之处,血浓于水,情还是故乡浓!</h1> <h1>核对家谱,弄清辈分,两地家人非常仔细;讨论问题,发表看法,俨然就是一场家族史学术研讨会。</h1> <h1>回家了,‘’大哨子‘’、菊花茶、有机菜、土猪肉。每一道菜都是亲人的情意,每一滴家乡的陈酿,都甜在嘴里,醉在脸上,留在心中!</h1> <h1>来张全家福吧!尽管只是代表性的,但毕竟是两地家人的第一张集体照,是这次柳州龙仲公与杨洲头仁仲公后裔骨肉团聚的见证和纪念。在家族绵延不绝的长河里,这便是一段缓缓的清流,它将托起两地家人这艘航船扬帆前行!期待两地的亲人关系更加紧密,期待更多的柳州家人回到他们祖先的生养地,感受家的温馨。我想,从此以后,‘’回家‘’必将成为我们两地家人的主旋律!</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