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五十年同学聚会回顾

真诚待你 10581791

<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28日,是难忘的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同学聚会的隆重日子。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三年过去。时光流逝,但聚会的盛况依旧历历在目,宛如昨日。</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往事值得回味,总有一些经历挥之不去。回顾2018年,最值得我回忆的是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同学聚会,最让我兴奋不已和陶醉其中的是聚会中那些令人感动的场景和老同学之间的融融亲情!</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同学情谊重。“无论相隔多遥远,仿佛你从未走远。无论分别多少年,好像你一直在身边” 亲切悠扬的歌声把我们带入五十年前的知青岁月。五十多年前我们一起踏上前往黑山县英城公社上山下乡的征程。那一天是1968年9月28日,我们终生铭记。五十年是一个历史的节点,纪念这个日子,是纪念我们曾经历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不忘这个日子,是不忘我们同学之间共同战斗的情谊!为了纪念老三届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我校吴玉芬同学精心设计了这枚纪念章,表达我们每一位同学对那段经历的绵绵追思和炙热情感,更为我们的五十年聚会增添了浓浓的色彩!当我们戴上这枚纪念章相聚相拥的时刻,我们想起了风雨同舟,共同度过的知青岁月!</p> <h3>  我们抚顺二中六七届初二一班的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同学聚会地点选在别具一格的绿洲大酒店。时间确定在2018年8月28日。为了搞好这次盛会,班级成立了五十年聚会筹备组,先后由钱玉春、师建华牵头,赖小京、崔尚瑞、王荣华、苏玉秀、付学斯、卢焕中、张萍、周静媛等人共同协助,各司其职,精心高效组织和协调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感谢这些同学为五十年聚会的辛勤付出!</h3> <h3>  为了搞好五十年聚会筹备组的成员多次研究并到聚会现场和周边交通路线进行实地考察。钱玉春、付学斯、王荣华等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同学特地从北京、大连、沈阳赶回来参加聚会相关事宜最后敲定。大家都在热切期待盛会那一刻……</h3> <h3>  在全班同学的期盼中,聚会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这一天秋高气爽,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兴致勃勃汇集到绿洲大酒店;这一天风和日丽,灿烂的笑容花朵一样绽开在每一位同学的脸庞。我们是久别重逢的战友,我们是共同战斗的的知青,我们是相识五十四年的同学!五十年聚会让我们心潮彭拜,兴奋不已!</h3> <h3>  同学们尽管身在异地,心却紧紧相连。大家有的从农村回城就分配在外地工作,有的在外地儿女家帮助照料孩子,即使在一座城市,也是忙忙碌碌,不常见面。尽管现在交通工具比较便捷,可是毕竟各家都有各家的事情,往往都是利用谁家孩子结婚或者谁从外地回来等机会相聚。上一次比较大的规模聚会还是上山下乡四十年的2008年那!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十年过去了。虽然不见面,心中常惦念。五十年聚会上,同学们见面的热情迸发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握手,已经被热情的拥抱所替代。</h3> <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不见面,你依旧在我的心里。相隔数千里,我也始终没有把你忘记。这就是同学情缘!紧紧的把你抱在怀里,有多少知心话儿要对你述说!此刻我们相聚在家乡,不知道下次我们什么时候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  老同学见面有说不完的话语,老同学见面有道不尽的回忆。你撘住我的肩头,我抱住你的腰背,肢体动作配合语言的倾述,倍显得亲近热情,此情此景何时有?同学聚会才显露。往事如昨一幕幕,情谊永在心中留!</p> <h3>  上学时一个课堂听课,下乡时都在一个知青点务农。我们是亲密无间的同学,我们也是风雨同舟的战友。五十年聚会让我们回忆多多,五十年聚会让我们分外感慨,五十年聚会让我们再续情缘!我们手挽手,我们肩并肩,我们高高兴兴一起前行!</h3> <h3>  尽管我们芳华不在,可是我们童心不老,同学们相聚让我们精神勃发,活力四射;虽然我们容颜已老,可是我们的同学情终生不变!我们会把这个缘分延续到底,伴随终生!</h3> <h3>  同学中有很多从小家就居住相隔不远,左邻右舍堪称发小。吴先君和赖小京的家就都在老北台,一个在西公园坡上,一个在西公园坡下。下乡又都分在一个青年点。他们已经好多年不见,相聚让他们兴奋不已,笑逐颜开。小京也是这次同学聚会筹备组的核心成员,负责接待工作,聚会前他详细把活动地点周边交通最便捷的路线图绘制给大家,尤其为外地同学们提供方便,工作严谨细致,深受大家好评。聚会当天他早早就来到绿洲大酒店,带领会务组其他同学负责签到,迎接每一位同学的到来。</h3> <h3>  曹宏年近七旬还在岗位上工作。他原来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工作,文字水平精湛,所以退休以后,继续留用党刊编辑校对,奉献余热。他的儿子在北京工作,每个月他要往返北京沈阳之间。尽管十分忙碌,可是这次聚会他早早就安排好时间,而且要给同学们献上一份心意。他苦思苦想最后带来了四十条鲜艳的红领巾送给大家每人一条。负责聚会接待的赖小京与和他一个知青点的王伟明左拥右架的迎接曹宏的到来。</h3> <h3>  石光忠和我是一个知青点的同学,我们也有好多年没有见面了。他是一个很重同学感情的人。他的母亲待人也很热情,在南站行李房工作,当年我们从农村回家探亲来回乘车没少“借光”,我至今还难以忘怀。我们一见面像久别重逢的老战友分外亲切!当年的许多往事涌上心头!知青岁月,同学情深,终生难忘!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同学,你好吗?</h3> <h3>  老同学,这些年不见,你还那么年轻!</h3> <h3>  五十年前的窈窕淑女,如今都成了奶奶姥姥,带着自己的外孙女参加聚会,更有不同凡响的风采!可是不要误会了,这是蔡静娴同学可爱的外孙女,不是老苑的。老苑的小天使也相当漂亮,只是路途太遥远不方便带来。自己外孙女不在身边,应个急先稀罕一下别人家的孩子。</h3> <h3>  “我看到你们太激动,许多往事像过电影浮现眼前,很不平静”。李凤萍同学告诉我,她是揣着救心丹来的,看到老同学实在激动,控制不住。</h3> <h3>  你好!老苑!好久不见你,还真的挺想念的。苑秀芳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每次聚会都忙前忙后的,为我们做好后勤服务。这几年她为了孩子一直在外地奔忙,可是我们始终心里惦记着她。</h3> <h3>  钱玉春,苏玉秀,付学斯都是这次聚会的筹备组成员。尤其玉春今年春节刚过就开始张罗五十年聚会的事宜。多次与我们沟通商议,为聚会操尽了心。</h3> <h3>  建华是我的发小。我们的家离得很近,无论在校时候还是文革期间,以至于下乡以后,我们几乎形影不离,我们也无话不说。在农村那艰苦的环境中,我们彼此关照,互相支持,我们是上学时候的好同学,知青时候的好伙伴,现在的好朋友!</h3> <h3>  中间穿红色衣服的是海洲,是我们当年青年点的点长,他长我们一岁,时时处处很有担待,我们都把他看成老大哥。我和建华一起与他合影留念,不忘我们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也不忘他当年为大家的辛苦付出!</h3> <h3>  这是我们班里的两个美女聚在一起。在她们身上我们依稀还能看到他们当年的芳华和倩影,如今依旧充满活力,青春横溢。</h3> <h3>  用心相处,以诚相待。这也是我们五十年矢志不移的同学情谊!</h3> <h3>  左起周静媛,张洁玉,苑秀芳、房萍,他们是当年在校时的好伙伴,下乡的时候又在一个青年点生活劳动。一起走过的日子充满温馨,也共赴时艰。五十年聚会给她们带来难忘幸福的回忆。洁玉现在已经漂洋过海远在新加坡定居。不论距离多远,共同的经历,同学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最近就五十年聚会她曾写了首小诗,摘录于此:五十年聚声消人散,情不散,思不断,后会有期,再见不难!</h3> <h3>  中间的魏雅娟当年由于国家的特殊政策没有随我们一起下乡,她留在城里后来做了代课老师。她说离开同学,那是她一生中最寂寞苦闷的日子。不能与大家一起下乡也是她终生的遗憾。可见她与同学们的情感至深。回城后我们又重新联系,每次聚会她都踊跃参加。她说的好,再也不能落下我。右一就是蔡静娴,也就是刚才那位小天使真正的姥姥。她现在和女儿一起常年定居在上海,是个闲不住的人,依旧热衷于社会活动。</h3> <h3>  建华,这次为大家的五十年聚会你做了大量工作,从几次驱车到现场查看路线,订餐租投影仪,到多次召集筹备会议,做出细致日程安排以致现场主持等,事无巨细,身体力行,你辛苦了!</h3> <h3>  前面是蔡静娴的小天使外孙女,后面从左依次是周静媛,师建华,张萍同学。他们来的比较早,等待他人的同时多拍几张合影留念。右一张萍同学是个比较有名望的律师,我们在校时候她家在农村,所以我们下乡她按照政策规定还乡回家务农了。后来通过自己努力,自强不息,取得律师资格,开始律师生涯。她的文笔不错,喜欢写词,这次聚会她不但发表了自己的感言文章,而且为他人写了一些新作,在聚会上做了演示。</h3> <h3>  身披红绸似彩霞,满面春风笑颜开。多少次梦回知青点,多少次梦醒闪泪花。知青的岁月同甘苦,未来的日子绘新画。</h3> <h3>  今日不聚,更待何时?这是咱们狼洞子青年点的四位女同学。从左数起范荣生、吴先君、王荣华、李凤萍。老范一直在大连照顾孩子,吴先君也在外地和孩子在一起,王荣华退休在沈阳,李凤萍还在家乡抚顺,四个同学四个地方,五十年聚会把大家聚到一起。外地同学说,再远也得回来参加聚会,心里总惦记同学。以后年纪渐渐大了相聚机会更少了。</h3> <h3>  自从得到聚会的信息,她们就日日想,夜夜盼,几回回梦中同学聚。聚会这一天她们相约早点到,多聊一会。这不在绿洲大酒店外面四位狼洞子知青点女生晃着逛椅,畅谈不已,追昔抚今,欢声笑语!</h3> <h3>  喜相逢,心花放,个个脸上都透红。昔日同学真情在,今朝相聚心难平。从左数吴先君、张萍、苑秀芳、贾建华。右一的贾建华现在北京女儿那里定居了。她是我们在校时候的班长,我们都很尊重她。我和她也是发小,我们上学时候家都在一栋楼,我在西边楼上,她在东边楼上。是同学中,家离得最近的。所以我们一直交往不断,我与她的爱人老于个人关系也很好,他们来我家也总是两口子一起来,我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无拘无束。</h3> <h3>  同学,同学,亲如兄弟。从左至右分别是郭秀文和卢焕中,他们当年在校时候是亲密无间的同桌。下乡以后又都分到小莫子大队。同学情,知青情相互融合,情上加情。聚会让他们喜形于色,分外高兴。郭秀文比我们大一岁,是我们班级的老大哥,在农村他能吃苦耐劳,曾经是青年创业队的带头人。后来回城他先在油厂工作,又转战辽阳石化。尽管相聚数百里,每当同学孩子结婚他得到信息都会参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老大哥。焕中常年爱好运动,退休后一直和余卫国同学结伴打网球。他的业余生活很丰富,旅游,游泳,各种球类都喜欢,个头大,力气足,每次聚会挂横幅都是他。</h3> <h3>  左数张秀清,魏雅娟,五十年聚会上手拉手照相留念。在校时候她们也是前后桌,彼此交往密切。虽然都在一个城市,也是都在为了孩子和孙辈劳碌,很不容易见面的。这次聚会给他们提供了相聚的机会。</h3> <h3>  我们的张律师和王教授在一起合影留念。张萍最早在我市有名的九鼎律师事务所工作,王荣华从农村回来又上了大学,毕业后留校在沈阳工业大学任职,她由教师做起,后来改做行政工作,一直到退休也不着闲,兼职关心下一代工作。她们都是这次聚会筹备小组的成员。</h3> <h3>  左数苏玉秀,吴先君,从学号排她们是咱班的一号和二号,上学时候自然就是同桌。同桌,同桌,关系最火,五十年日月星辰,她们的联系始终不断,使同学的情谊得以延续。苏玉秀是五十年聚会筹备小组的骨干成员,主要负责后勤服务,兼管账务,她尽心尽责,随叫随到,大家都很满意。</h3> <h3>  左数蔡静娴,张洁玉,周静媛,张萍。前面的小公主就是蔡静娴的小外孙女,活波可爱,聪明伶俐,她姥姥的基因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h3> <h3>  哈哈,这张照片中的同学可是平时很少上镜头的呀!从左转数朱玉莲,王伟明,曹红,万国福,李惠欣。同学到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他们一起回忆艰苦且快乐的知青岁月,一起回顾五十年各自的工作生活经历,一起交流退休以后的业余爱好和养生知识。同学情把大家连在一起,同学情也是大家今生割舍不断的情缘!</h3> <h3>  老同学,年纪大了,我们彼此都要注意身体,多多保重!</h3> <h3>  崔尚瑞和钱玉春都是五十年聚会筹备小组的核心成员。他们从聚会活动的筹划起就配合默契,到接下来的筹划视频纪实片子,收集同学照片资料,制作视频,直到正式聚会的现场主持等等,他们都携手合力,共同承担。和筹备组其他同学一道不图名,不图利,全副身心为同学服务,为了五十年聚会的圆满成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h3> <h3>  左数舒伟,郭秀文,卢焕中。舒伟是个老实人,在校时候学习很用功,在农村也没有间断学习。从农村回城他是我们班第一个考大学的学子,也算圆了当初自己考取二中时候的一个梦。沈阳药学院毕业后他分配到抚顺药品检验所做技术工作。我和他在一个青年点,劳动之余他喜欢唱歌,我们在一起很开心愉悦。我们先后离开黑山,他坚守到最后,真的很不容易。</h3> <h3>  每一次相逢都是我们期盼已久,每一次相聚都让我们心花怒放。我们是在校时候的好同窗,下乡以后的好战友,回城以后直到今天的好朋友!同学情注定是我们终生的缘分!</h3> <h3>  这些年不见面彼此牵挂,相聚几千里,隔不断我们的思念。今天我们相聚了,把心中的惦念和思念化作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同学情。他们当年都在小莫子大队知青点,朝夕相处的劳动生活加深了彼此的交往和友谊。</h3> <h3>  聚会以后同学们就要各奔东西,老苑也要回北京女儿家了。路途遥远以后见面机会真的不多。苏玉秀抢着要和老苑多照几张像,她说,以后什么时候彼此想念了就多看看照片吧!</h3> <h3>  为同学服务是我最大的快乐,为聚会奉献是我自觉的心愿。每一位五十年聚会筹备组的成员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脚踏实地这样做的,大家凝心聚力保证了这次聚会的圆满成功!</h3><h3><br></h3><h3> 这就是永远不变的同学情。同学情似一把火熊熊燃烧给我们以温暖,同学情像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h3> <h3>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这首歌词代表了此刻同学们的心声,也是房萍同学在聚会上赠送给每一位同学的心里话。</h3> <h3>  魏雅娟、张萍和老班长贾建华合影留念。张萍在聚会上自己发表的回忆文章中,提到由于自己家距离学校路途远,当时交通还没有现在这样便达,主要靠步行,遇到风雪天,班长贾建华就热心的拉她到自己家吃住。贾建华的父母也是热情接待,至今回忆起来她的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同学的情谊终生不忘。</h3> <h3>  左数马捷,吴先君,苏玉秀。他们三位学号挨着,分别是3号,2号和1号。所以在校的时候就都坐在教室头排,彼此了解接触也多一些。到了农村,吴先君与马捷又分到一个知青点。同窗情,知青缘,同学情系终生缘!</h3> <h3>  师建华作为聚会筹备组的牵头人,为五十年聚会的圆满和成功做了大量细致工作,直到聚会现场,他还是跑来跑去处理合影、聚餐等有关事宜。他一面与钱玉春、崔尚瑞、王荣华联手主持整个活动串词,一面还是紧绷着心,唯恐哪个环节出问题,影响聚会的圆满和效果。</h3> <h3>  说不完的心里话,述不完的思念情。如今我们这一代人为了儿女以及自己的孙辈儿,背井离乡,辛苦劳碌,孩子在哪里,父母就在哪里安营扎寨。只要孩子幸福快乐,一切安好,我们虽苦犹乐,虽累也安。大家见面的机会少了,只能用心去思念,用从聚会合影这一张张照片的浏览来慢慢的回味,来幸福的回忆。</h3> <h3>  左数苏玉秀,房萍,贾建华,张秀清,赖小京。五十年相聚让大家又回到过去。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不见面不等于不惦念。为了同学们可以及时交流,玉春同学建立了“恰同学少年”同学群,每天大家在这里互致问候,节日里送上彼此最美好的祝福,同学们沟通渠道畅通,信息交流热烈,同学群成为我们休闲的港湾和友情传递的家园。</h3> <h3>  左数起蔡静娴、华中秋、李凤萍。五十年聚会给她们创造了相聚的平台。大家从农村回城先后搞了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聚会等大型聚会,纪念我们上山下乡这段经历和我们同学之间的情缘。这次聚会很多人提出可否今后把聚会的节点缩短为五年或者更短些?不是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是岁月不饶人,行动渐不便。五十年聚会竟然有近十人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前来与大家团聚。我们的团支书华中秋拍摄中打出胜利的手势,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共同祝愿同学们身体安康,多多相聚!</h3> <h3>  温故而知新,忆旧而惜情。在五十年聚会上我们专门制作了系列专题片《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第一部分《回到那年》主要是回忆在校时期我们的少年时光。一张张老照片,配上那悠远的苍劲歌声“不忘那年”,让同学们在回忆中眼眶中泪花闪现;在回忆中又回到少年时光。</h3> <h3>  那是1964年的仲夏时光,我们考取抚顺二中,分在初一、一班。据说是学校按照考试成绩分班。我们班的成绩应该是最棒的。当时尽管我们还小,留下的照片很少很少,可是为了编辑这部视频,同学们非常支持,都把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拿出来,交给负责编辑这部片子的同学。当同学们从这些黑白老照片中看到自己的和其他同学的少年容颜,青春倩影时,激动万分,百感交集!</h3> <h3>  这是大家在聚精会神观看这部视频的第二部分《知青岁月》,这部分主要记载着大家下乡期间的照片及故事,通过当年的老照片和文字述说,文图并茂的反映知青岁月中我们的经历和友谊。这些珍贵的照片把同学们带入难忘的知青岁月。第三部分《志在四方》也是用照片和事实,反映回城以后同学们在各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故事和赤子情怀的精神。</h3> <h3>  这是片子的第四部分《夕阳正红》,记录的是当年的知青……我们今天退休后的晚年生活。这也是这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核心篇章。通过同学们当下快乐幸福生活的张张照片,反映同学的业余精神生活、兴趣爱好、出行旅游、天伦之乐、文化娱乐、运动健身等等,表达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对当年知青生活的一种追踪和纪实,也是这些老知青当今生活的幸福写照。</h3> <h3>  签到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领到一条鲜艳夺目的红纱巾。这是我们五十年聚会的一个印记。寓意五十年时光荏苒,我们归来依旧少年!尽管我们年近七旬,容颜已改,但是我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红霞漫天,童心不老!</h3> <h3>  老苑振臂高呼,同学们,快来领红领巾吧!一下子穿越时空将我们从老年喊成了少年!感谢曹红同学的一份心意!</h3> <h3>  五十年聚会准备了一个开心信箱。在每个同学签到的时候把自己准备送给同学们的心意用文字形式投进去,临场陆续抽出给大家表演,献上五十年聚会的一份礼物和心意。</h3> <h3>  五十年聚会同学们有很多感言要述说。所以我们设立了“快乐信箱”,按照顺序请班长一一抽出每个同学的感言和心声。这是他们献给五十年聚会的一份礼物和心意。同学们有的朗读一段诗歌,有的献上一首歌曲,有的述说一段知青经历或故事,献给在座的同学。场面热烈而炙热。发言也十分踊跃。</h3> <h3>  快乐信箱传递活动由我们班的老班长贾建华和团支部书记华中秋现场主持。她们依次从快乐信箱中抽出每个同学用散文、诗歌、即席发言等不同形式写的感言,当场宣读或演示给同学们。即席感言个个精彩,生动活泼,显示了二中学子的文采和激情,传递了同学之间的友情!</h3> <h3>  张萍在兴致勃勃的朗读自己的诗作《我爱你们到永远》,其中有几句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扣动了同学们的心弦。</h3><h3> “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我今生的最爱!我为与你们结为同窗感到无限荣幸!我爱你们到永远!”她的话在同学们的心底掀起波澜。知青岁月的相处相助,五十五载的同学缘分使得我们亲如兄弟姐妹。老同学,我的兄弟姐妹!我爱你们到永远!也是我制作这个美篇的主题所在!</h3> <h3>  在五十年聚会上,同学们对当年知青创业队的经历和故事很感兴趣,一致认为知青创业队的同学为我们树立了艰苦奋斗,顽强进取的榜样,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攻难克坚,奋斗不息的知青精神。现场考虑创业队长郭秀文身体有恙,请当年创业队成员苏玉秀给大家回忆当年创业队的感人故事。我们很多早出来的同学知道的不多,听了苏玉秀的介绍,对当年知青创业队的同学更加肃然起敬。</h3> <h3>  现场的气氛让当年创业队的队长郭秀文坐不住了。当年的创业艰难的日子一幕幕涌上他的心头。他带领青年点留下来的同学自立自强,艰苦创业,是当时整个黑山县的知青创业先进典型,代表知青创业队多次出去交流经验的郭秀文此刻激动万分,不顾自己身体有恙,热情洋溢向同学们汇报当年创业的一段段往事,与同学们共同分享。</h3> <h3>  阵地在,他在。他不愧是知青的典范。郭秀文在农村坚守到最后的艰难时光。他的顽强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让我们非常敬佩。他讲话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与他合影留念。</h3> <h3>  王荣华当年在农村也是一员女将,曾参加公社的学大寨工作队。她退休后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无所不晓。在五十年聚会上她也即席创作了一首小诗献给在场同学。记得最清楚的有这样几句:我有一个舞蹈要跳给你们,我有一段太极要舞给你们,我有一曲心语要讲给你们。你们是我骄傲的同窗,你们是我知青的战友!她感情充沛的朗读很有力量。</h3> <h3>  魏雅娟为同学们献上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时光太匆匆》</h3><h3> 时光太匆匆,从青葱少年到满头华发。</h3><h3> 我们离开母校整整五十年。</h3><h3> 青春早已走远,希望正好当年。</h3><h3> 同聚首绿洲,忆往昔岁月。</h3><h3> 同窗情谊深植心间。</h3><h3> 让我们共同举杯,相互祝愿!</h3><h3> 从容优雅的过好每一天。</h3><h3> 每一天都健康、快乐、平安!</h3> <h3>  范荣生同学在五十年聚会上发表感言。她说:“每当回想起这大半生,就总会想起当年和老同学一起走过的路,一起经历的故事”“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快乐的享受生活,享受生命,衷心的祝福各位老同学身体健康,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再相聚”!</h3> <h3>  马捷同学朗读了一段名人名诗,表达自己的欣喜心情。</h3> <h3>  我们的文豪曹宏即兴表演聚会感言,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h3> <h3>  钱玉春讲述的一段真实故事感动了在场的全体同学。现实生活中的她也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她亲临其境参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部系列片从整体策划到后期制作各个环节的设计及最后完善工作。确保这部片子准确无误,圆满顺畅的在五十年聚会上作为特殊礼物奉献给同学们。</h3> <h3>  付学斯用诗歌表达自己此刻的激动心情。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相册的后期制作中她提供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尤其在后期协助作者审片中一丝不苟,力求完美,不放过一个错别字,十分敬业。</h3> <h3>  余卫国为聚会献上自己的心意。此图为当时录像。他现场为各位同学赋词一首《满庭芳》。</h3><h3> “秋水涟漪,清风送爽,绿洲荟聚一堂。五十年风雨,豆蔻少年狂。鬓染秋霜尚忆,插队去,遍地秋忙。辽西处,蹉跎岁月,经磨砺刚强。时光当荏苒,诸君砥砺,屡创辉煌。海内外争先,成绩优良。把洒同窗寄语,多保重,福禄心康。情思切,联谊网络,期耄耋同祥”!</h3> <h3>  王荣华为聚会献上一首诗歌。此为当时录像。此外,还有师建华、张秀清、周静媛、朱玉莲、贾建华等很多同学通过现场即席感言和文字祝福的形式表达了对五十年聚会的激情感言和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h3> <h3>  活动结束,聚餐开始。同学们共同举杯,为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聚会干杯!为同学们五十年的友谊干杯!</h3> <h3>  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同学们都乐在其中,醉在其中。情在酒中,酒助情浓。我们一起回顾五十年的往事,我们一起畅谈同学间的交往和友谊。</h3> <h3>  友谊的酒不醉,相聚的酒最浓。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五十年对我们芸芸众生却是大半个旅程。能够保鲜五十年矢志不移的友情唯有同学情!能够继续延续一生不变的也只有同学情!“我不想说再见”“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歌声在我们的心中回荡和唱响!</h3> <h3>  我们抚顺二中当年被誉为“小清华”,它是辽宁省的重点示范学校,当年我们都是从全市各小学选优考取这所学校的。这是一所集初中,高中一起的完中。我市历年考取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大都来自这所学校。我们的班长贾建华和王荣华同学小学就在一个班级,由于他们学习努力,比翼双飞,一道考入抚顺二中。现在前者在北京女儿家定居,后者在沈阳居住,见一次面很不容易,今朝相聚倍加亲热,抚今追昔,心潮起伏,她们共同举杯为六十年的同学情干杯!</h3> <h3>  合影留念是五十年聚会的重头戏,十分珍贵。我们都已经年近七旬,身体日趋衰老,且很多同学远在外地,相隔甚远。所以筹备的时候大家就知道这样大型的聚会今后可能不易了。为了未来的回忆,能来的都到了。而有的人却由于身体家庭等诸多原因未能成行,化作永久的遗憾。我们的合影除了自己留念,也是为了这部分同学能够看到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容颜,如同见面,弥补遗憾。玉春同学想得周到,特地为每人代购了一条红纱巾,披在身上,更显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和活力,也使得同学的五十年聚会合影更多彩!</h3> <h3>  我们班下乡的时候全部分配到黑山县英城公社,其中有16人分配到吴屯大队的狼洞子五小队,其他全部分配到小莫子大队的六个小队。两个自然村相距不远,我们常来常往,联系不断。艰苦的岁月里同学之间的情谊非常珍贵。此图是小莫子的同学在五十年聚会上的集体合影留念。</h3> <h3>  这是我们狼洞子五小队参加五十年聚会的合影。回顾我们共同战斗的知青岁月倍感亲切,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之间的情谊犹如兄弟姐妹一样亲密无间,一生永存!有了这段磨砺和绵绵的同学情谊,是我们攻难克艰的最大财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就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砥砺前进!</h3> <h3>  同学聚会是短暂的,同学情谊是长存的。今日的分手不知道何时再聚首?今天的再见不清楚能否有再见。依依惜别的心情在我们每个人心底激荡,我们此刻倍加感悟“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滋味。千言万语,彼此珍重!坚信我们还有相聚的机会!</h3> <h3>  建华和荣华、海洲等同学余兴未尽,按照这次聚会的预期行程,第二天又汇集十余名男女同学到近郊的马金山庄度假村游玩,将这次聚会的系列活动延续下去。这里没有市内的喧嚣,大家可以放松心绪,再叙友情,在娱乐中享受生活,在休闲里促进友谊。</h3> <h3>  五十年聚会给我们每个同学都带来愉悦和快乐;五十年聚会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和活力。“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我们虽然容颜已衰,但是我们童心不老!我们通过五十年聚会重新找回失去的芳华和已逝的青春。请看水中的我们哪一位像年近七旬的老人?神采奕奕,壮心不已的我们志在千里!</h3> <h3>  钱玉春同学做了件好事,圆了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前来参加聚会的王翰玉、吕晋民、王铭等北京同学的心愿。她深深了解这几位没有来参加聚会同学的心情和遗憾,从抚顺参加五十年聚会回到北京,不顾劳顿,精心的准备这次以“相约北京”为主题的小型聚会。已在京的苑秀芳也如约参加聚会。</h3> <h3>  付学斯、苏玉秀、曹宏、朱玉莲、陈彦君等同学特地从大连、抚顺、沈阳、辽阳、天津风尘仆仆赶去参加这个有11人参加的的“相约北京”小型聚会,让我们感受情真意切的同学情深!他们还特地邀请在京的我校初一学弟王丹波参加。王翰玉等几位在京没有参加8.28聚会的同学非常感动。翰玉代表在京几位未能来抚聚会的同学发表了感言,她说这么些同学从千里之外特地来到北京相聚,与我们共同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共叙同学间的友谊,让我们心存感激,心中不再有遗憾!我们会将同学情谊一生珍惜,永存在心!</h3> <h3>  这次聚会大家还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心意。只是由于聚会场地有限未能展出,也是美中不足。我们用视频演示和现场发放的形式做了完善,弥补不足。这是钱玉春同学为了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撰写的知青日记,她采用二十四节气的新颖方式,记载自己在知青岁月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和故事。我们用视频的形式做了播放,遗憾的是其详尽内容不能一一展开浏览。</h3><h3><br></h3> <p class="ql-block">  翰玉同学尽管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前来参加五十年聚会,她精心的把下乡的故事和同学们互相关爱的情谊用漫画方式创作出来,题名“青春的记忆”,此本画册新颖别致,生动活泼,很受大家欢迎。她还专门用自己擅长的书法抄写的诗词名句名著等二十余本,请玉春现场发给同学们。然后玉春同学也请得到文本的同学每人给翰玉同学写上一句祝福,由她捎回北京的翰玉同学。据说在“相约北京”的聚会上,翰玉同学非常感动和感谢这些同学的留言祝福。聚会不久王翰玉同学带着同学们的深情厚谊走了。去年张中峰、马捷同学也先后病故。这里向这三位同学表示沉痛悼念!在抚的马捷同学弥留之际与爱人提出想见见同学,我们得到信息的十几名同学到医院探望了他并送他最后一程。同学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珍藏四十年聚会上同学们的签名红绸。当年有四十一名同学参加聚会,是人数最多,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全班聚会。鲜红的绸布上签满了同学们的名字,尽管笔体各异,姓名不同,但是心愿都是一致的。这庄重的签字是对同学情谊的一种承诺,也是同学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p><p class="ql-block"> 2018年8月28日,我们会永远铭记五十年聚会这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在记忆里定格聚会中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从1968年到2018年,五十个春秋如白驹过隙,岁月流逝,友谊长存!五十年风风雨雨,五十载的难忘经历。同学情谊,矢志不移。我们过去是同学,现在是同学,我们永远是同学!同学情是真挚的情!同学情是终生的情!同学情是我们生活的明灯和前进的动力!同学情将伴随我们一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爱你们!我的同学!我的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