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赵荣芸 1951年12月26日生于天津市河北区</h3> <h3>五岁时与九妹合影</h3> <h3>1959—1965年,在天津市河北区东河沿小学上学。学习成绩优良。因受家庭熏陶,加之优越的嗓音条件,自幼喜欢歌唱。入学后,在音乐老师的启蒙下,熟练掌握了音乐简谱,自学歌曲。在班级和学校成为文艺骨干,参加市、区少年宫组织的文艺演出。担任班级的文体委员,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受到同学们的响应和拥护。后被学校推荐至河北区文化馆少年合唱团,学习了更多的音乐知识。</h3> <h3>1965—1969年,在天津市何兴庄中学读初中。在校期间,除学习文化知识外,继续发挥音乐特长。因为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在班主任安排下作音乐“教员”,组织同学学习歌曲,为搞好班级团结,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h3> <h3>1969年4月赴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左后旗插队,成为一名上山下乡知青。在艰苦的环境中,在辛勤的劳作中,音乐成为力量的源泉、疲惫的催化剂。在此期间与蒙古老乡学习蒙语歌曲,在大队广播站为农民和知青农友演唱。为了活跃广大知青及农牧民的文化生活,公社成立了由下乡知青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知青杜建春的推荐下,成为宣传队一员,巡迴在公社的各个生产队,为农牧民和知青演出。</h3><h3>1970年8月参加科左后旗文艺汇演,崭露头角,其中演唱的京剧片段《军民渔水情》被选中参加哲里木盟文艺调演,后作为保留节目,在盟里国庆文艺晚会演出。</h3><h3><br></h3><h3><br></h3> <h3>在通辽市(盟所在地)演出期间,适逢沈阳军区炮兵部队挑选文艺特长兵,被沈阳军区炮兵政治部宣传处卢干事、景干事慧眼选中,又经多次考核、录音,报经炮兵首长敲定批准,于1970年11月2日赴沈阳,光荣参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炮兵文工团团员。</h3><h3><br></h3> <h3>在形体、演技零基础的情况下,每天刻苦练习基本功</h3> <h3>沈阳后塔湾—沈阳军区炮兵司政后所在地,梦开始的地方。</h3> <h3>1971年排演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在剧中扮演李奶奶。图为深入师、团部队,为基层部队演出,受到部队官兵热烈欢迎。</h3> <h3>舞台人物造型妆</h3> <h3>1972年排演现代京剧《龙江颂》,剧中饰演盼水妈</h3> <h3>《龙江颂》剧照</h3> <h3>深入炮兵阵地,慰问基层连队战士</h3> <h3>学习火炮知识</h3> <h3>1974年排演现代京剧《杜鹃山》,在剧中扮演杜妈妈</h3> <h3>《杜鹃山》剧照</h3> <h3>保卫祖国,严阵以待</h3> <h3>在炮兵大院女兵班合影</h3> <h3>1975年夏季,女兵班在炮兵大院留影</h3> <h3>炮兵宣传队宿舍旁</h3> <h3>炮兵机关大礼堂前</h3> <h3>1975年8月,全军部队裁军,炮兵宣传队撤销。宣传队全体成员合影</h3> <h3>女兵班分别纪念</h3> <h3>炮兵宣传队撤销后,分配到炮兵六十二师(驻地抚顺市),组建师宣传队,排练短小精练的文艺节目,深入连队演出,丰富了基层官兵的文化生活。1976年参加师医院卫生员集训,经考试合格,分配至师医院二所(住院部)任卫生员。</h3> <h3>1976年11月,经师医院上报,后勤部首长审核,师首长批准,提拔为干部,职务为医院住院部护士。</h3> <h3>学习化验知识</h3> <h3>与好战友刘占英及师医院的护士们在师医院大院留影</h3> <h3>1977年8月与瑞东相恋于北京</h3> <h3>1977年,奉命为新入伍女兵训练担任带兵排长,新兵集训结束时合影留念</h3> <h3>1978年1月在津结婚</h3> <h3>1978年夏季在抚顺与爱人相聚。此为参观雷锋纪念馆</h3> <h3>到沈阳军区射击队练习实弹射击</h3> <h3>畅游抚顺大伙房水库</h3> <h3>游览沈阳东陵公园。</h3> <h3>1978年11月间,师医院随后勤部野营拉练,在大连市郊驻扎。到大连某公园游览。</h3> <h3>1979年1月与瑞东在抚顺</h3> <h3>1979年2月,赴黑龙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战略防御行动</h3> <h3>1979年8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批准,从部队转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