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4月初,是任丘市绿野户外11位驴友约定好的日子:我们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h3><h3> 不少亲友担心此时去藏尚早,笔者借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诗回复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的,早春时节的林芝,虽寒意未尽,但桃花却早已争相斗艳。</h3><h3> 从未去过西藏的朋友会问,进藏的最佳期是几月份?其实,在藏区12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一年四季风景各异:春看桃花开,夏览绿草盛,秋品金黄染,冬赏白雪皑。根据自己的时间及内心追求,尽可挑选不同的季节 ,只要避开七八月份的雨季、最寒冷的三九天,那么这片圣洁的高原蓝,是四季均惬意的“任我游”!</h3><h3> 是的,每每回忆起雪域高原的绝世美景,每一帧每一幅都令我一直魂牵梦绕:十大名山之首的南迦巴瓦雪山,地球上最深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宏伟的布达拉宫,香火缭绕的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绮丽迷人的米堆冰川,刚柔并济的然乌湖,承载英雄史诗的《红河谷》外景拍摄地--江孜古堡和卡若拉冰川,还有那碧玉般的羊卓雍措湖,恰似一位美少女等待远方的游子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它们或婉约柔美、静若处子,又或惊世骇俗、狂野奔放,那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简直难以用语言准确的描述。</h3><h3> 有人说,过了60岁就不要再去西藏旅游了,高原反应如何厉害、凶险,这一度让人很犹豫。到了拉萨才看到,上了年纪的游人并不少。我们住的涉外宾馆--刚坚拉萨饭店,见到的外国游人半数以上竟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且他们的穿衣指数比我们都低,不像我们穿得臃肿。有经验的人说,只要身体没有大毛病,绝大多数人去西藏旅游是没有问题的。一般的高反就是头有点疼,一两天就会自行消失。如果真难受了,就一定要吸氧,个别严重的那就必须到医院就医了,绝不能含糊。</h3><h3> 我们从北京出发,往返14天,畅游了林芝和日喀则两个小环线。一次进藏,肯定难览全境。但值得提醒驴友的是,一定要在拉萨至少住上一天(个别便宜的旅行社,只在布达拉宫的观景台活动半个小时就走了),把布达拉宫的晨景、夜景(特别是音乐喷泉和人工湖作为前景的夜景)、白昼景完全欣赏,拍摄到位那才不虚此行。</h3><h3> 此生不游藏,定会憾终身!更有驴友讲:人生当不应只一次进藏。</h3><h3> 整理行囊,不再犹豫,出发吧。</h3><h3><br></h3> <h3>清晨,布达拉宫侧景。在观景台上看日出。</h3> <h3>上午,布达拉宫广场全景扫描照。</h3> <h3>中午,在布达拉宫对面,以人工湖作为前景的倒影照片。</h3> <h3>上午,布达拉宫正面照片。</h3> <h3>下午,成群的和平鸽飞过布达拉宫广场。</h3> <h3>晚上,布达拉宫广场全景扫描照。</h3> <h3>晚上,以广场音乐喷泉为前景拍摄。</h3> <h3>晚上,以人工湖为前景。设备:华为p9plus。</h3> <h3>快乐、祈福的驴友。</h3> <h3> 林芝地区的桃花是高原桃花,学名叫“光核桃”,又名“西藏桃”,俗称“野桃”,树高花繁,据说寿命可达千余年。波密县波堆藏布流经的倾多镇—许木乡的桃花沟绵延30公里,号称中国最长的桃花沟。而有着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自2002年成功举办桃花节,至今已有17个年头。</h3><h3> 初见西藏桃难免稀奇,很虚心地请教给我们开车的川籍小哥:这藏桃树结果吗?小伙说只开花不结果。回来一查资料显示,它不仅结果而且林芝的桃子相当好吃。一是甜度大,二是水分多。</h3> <h3>有人说,林芝的人口少,成熟的桃子根本吃不完,当地老百姓就把桃子捡起来晒干,冬天当果脯吃。这种果脯没有任何添加剂,嚼起来相当有嚼头,也相当甜。<br></h3> <h3> 索松村全景扫描照片。</h3><h3> 索松村,位于林芝市米林县东部,派镇政府驻地东北向,雅鲁藏布江北岸。一位叫黑猫的驴友,这样描述了她住在雪松村的真情实感:</h3><h3> 索松,这个在春天被漫野桃花掩映的小小村落,悄声无息地隐身在青藏高原群山褶皱中祥和安逸,与世无争,被南迦巴瓦环抱,被雅鲁藏布拥吻,神灵护佑着,大自然恩泽。 漫步在藏家的房前屋后,行走于寨子的田间村头,依然枝繁叶茂的古栗树古桃树怀揣着几百年来曾经发生的故事和过往,伴着从身旁远古雪山上吹来的清风娓娓道来,如一支柔和的慢板悠然美丽。那一掠而过云层缝隙的阳光、那轻柔飘落在身上的细雨、经幡的扑动、转经老人的呢喃、马儿噗噗的鼻息,牛儿咕咕的咀嚼。小村的平静,这份真实简单的安然,深深地打动着,让我心动,让我留恋。 清晨,睡意阑珊,窗根下的柴门被吱吱扭扭打开了,屋后山坡上一声声浑厚的哞哞低吟伴随着叮叮当当牛铃的脆响,小村醒来了!爬出温暖的被窝起身跪在床头,推开窗户,湿漉漉清冽的空气涌进了屋子,吹醒了还有些迷迷瞪瞪的脑袋。晨曦已微露乳白的光芒,不远处天地间缓慢涌动的云雾之间,雪山时隐时现,如梦似幻地我的眼前变化着。是你吗,南迦巴瓦?</h3> <h3>南迦巴瓦雪山下美丽的索松村田野。</h3> <h3>米堆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境内,以发育美丽的拱弧构造闻名,是罕见的自然奇观。</h3><h3> </h3> <h3> 由于去冰川的一段路途高低不平,还有一段爬山的路耗费体力让驴友大喘,加之对米堆冰川没有做过功课,只在观景平台远眺几眼,拍张照片儿匆匆离去,不少驴友对顶着“中国六大最美冰川”之一头衔的这个4A级景区有些审美疲劳,甚至有人大呼上当。</h3> <h3>然乌湖有很正规的自驾游房车露营地。</h3> <h3> 然乌湖位于昌都市八宿县境内,它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h3> <h3>巴卡旅游特色村周边美景</h3> <h3>林芝波密古乡湖</h3> <h3>通麦大桥是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著名通麦天险路段上的咽喉工程,在同样的位置分布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座跨江大桥,现通车的为通麦特大桥,是单塔斜跨大桥,原来的两座已经暂停了机动车辆的通行。</h3><h3> 如今三座大桥成为了一道风景线。最低矮的那座为一座铁索桥。</h3><h3> 《西藏通麦大桥,你不知道的历史》,讲述了它的前世今生,很值得一读。</h3> <h3>鲁朗原始森林景区。</h3> <h3>色季拉山口。</h3> <h3>巴松措5A景区,位于林芝工布江达县,是藏传佛教红教的著名神湖,宗教地位很高。湖水碧绿柔美,周围青山依依。湖心岛上的错宗工巴寺历史悠久,也是祈福的圣地。驴友“永恒的瞬间”说,巴松措是这辈子一定要去的地方。</h3> <h3>巴松措是西藏比较老牌的景区。景区内的游艇为游客游湖及拍照平添了几分欣喜。</h3> <h3>号称小布达拉宫的扎什伦布寺外景。</h3> <h3>五彩经幡:在西藏,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h3><h3> 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百度百科这样介绍,长知识了。</h3> <h3>羊卓雍措湖隶属于山南市浪卡子县。羊卓雍措,有人简称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h3> <h3>羊湖在藏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那是因为无论你在哪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湖的全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地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h3> <h3>她有三个姐妹:空母措、沉措、巴久措,加上古羊卓雍措,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h3> <h3>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h3> <h3>佛掌沙丘(又称丹娘沙丘)。</h3> <h3>米林县江河汇合处(雅鲁藏布江,尼洋河)。</h3> <h3>“南迦巴瓦”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主峰高7782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誉。</h3> <h3>在《国家地理杂志》评出的中国最美十大雪山中,南迦巴瓦峰位居第一,可见南迦巴瓦雪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h3> <h3>雅尼国家湿地公园。</h3> <h3>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扎西岗民俗村。</h3> <h3>是不是难得一见的藏羚羊?</h3> <h3>[开心一刻]:</h3><h3>藏山羊:我饿了,给我吃!</h3><h3>司 机:难道我遇上了高山猛兽?</h3> <h3>搜索一下藏区这七个地市的旅游景点,哪里有您向往的高原红高原蓝?</h3> <h3>随手在宾馆拿了一张西藏旅游精品线路图。</h3><h3><br></h3> <h3> 向往西藏!有那么多动听的歌常在耳边不停的回荡,就让我用最喜爱的几首曲目串起来,作为对她深情的赞美吧。《我要去西藏》,《我想回拉萨》,《坐着火车去拉萨》。《走进西藏》,奔跑着投入到《高原红》、《高原蓝》的怀抱。那《雪山阿佳》,一定在《格桑花》丛中《为你等待》。</h3><h3> 走进西藏……</h3><h3> 向往神秘而又迷人的雪域高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