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行之厦门(副本)

Amy 梅

<h3></h3><h3></h3><h3></h3><h3></h3><h3></h3><h3>厦门不大,共分六个区: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其中思明区坐拥厦门最好地段,有钱有颜,环岛路从思明区串起了厦门市的主要景点:鼓浪屿、胡里山炮台、南普陀寺、厦门大学、曾厝垵、万石植物园。只有一个景点集美学村是属于集美区的。紧挨着思明的是跟班小弟湖里区,也是占尽地域优势商业先机。在这哥俩看来,其他四个区都是乡下人。 我们住在湖里区的别墅酒店,出门便是临海的环岛路。万能的29路公交从此经过,是去逛吃中山路和曾厝垵的最佳工具。</h3><h3><br></h3><h3>鼓浪屿(鹭岛),一个熟悉的名字。因岛西南方有海蚀洞穴,每当潮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如今早已听闻不到擂鼓之声了。 </h3><h3> </h3><h3><br></h3><h3>去之前被一众人告知没意思,反倒令我想见识一下这个“Mr.没意思”的真容,看过之后似有所悟。<font color="#1564fa">“鼓浪屿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font>窃以为前两个名头已不适合作为如今的景观标准来评价鼓浪屿了,倒更像是作为对第三个名头的保护而给予的。这里是个看历史文化的地方,难怪被前两个名头吸引而来的人们会大呼没意思。<br></h3><h3> 在这个面积1.91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最具观赏价值的是1200多座大大小小的老别墅,堪称万国建筑博览。每一座老建筑里曾有过多少变迁故事,那些不平凡的名字都经历过怎样的历练和辉煌,细细品读需要很多时间。我们沿着小巷一路走过各具特色的小楼,那些未经刻意修复的窗棂门楣,于古旧中越发显出沉厚韵致。 而更多的则是已经修缮一新改做他用的别墅公馆,浓郁的小资情调又是别样不同。这里曾是富商巨贾们的休憩天堂,上世纪初被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共有15个国家曾在鼓浪屿设置过领事馆。这里曾是户户闻琴声的优雅之地,故又名钢琴之岛,可见当时西风之盛。</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遇见这样的院门便想敲进去</h3> <h3>这个窗子里的故事是旖旎缠绵?是壮怀激烈?</h3> <h3>日光岩下,面临大海的淑庄花园美轮美奂。台湾富绅林尔嘉(字“叔臧”)于1913年建造了这个私人庭院,以自己字的谐音命名该园,刻意模仿《红楼梦》中的怡红院,构思设景精巧。菽庄花园风光万千,最具特色的是“藏海”,突出了藏海补山之妙,被称为“鹭岛第一园”。此园于1955年被献做公园。 </h3> <h3>园林工笔画之感</h3> <h3>最高处的白石便是日光岩</h3> <h3>没有找到林巧稚的故居,据说因还有人家居住其中,所以没有对外开放。林巧稚1901年诞生于鼓浪屿,从医60多年,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中外婴儿,而自己却孑然一身,终未成婚,1983年病逝。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鼓浪屿政府在"毓园"内建了林巧稚纪念馆和塑像。此次的鼓浪屿之行我特意去了林巧稚纪念馆,汉白玉雕像下埋葬着她一半的骨灰,另一半洒在了鼓浪屿的大海中。之所以独独提到这位鼓浪屿名人,是因为林巧稚是我母亲的师长及同事,俩人多年共事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当时的医护人员都喊她林主任,也都知道这位虔诚的基督徒,常常自己出钱资助素昧平生的病人以及需要帮助的同事和她们的家人。 我的一位姨妈就曾在住院就医时受助于林主任,这样的缘分值得纪念。<br></h3> <h3>五个孩子的雕塑是对林巧稚亲手接生五万婴儿的纪念,三女两男寓意不可重男轻女(闽南地区有极强的重男轻女之风)。</h3> <h3>林巧稚生前的最后一个生日,与协和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在一起,其中也有我母亲。</h3> <h3></h3><h3></h3><h3>“鼓浪屿世界名人蜡像馆”很小,上下五层可看的内容很有限。事实上这里的人像不是蜡制,而是橡胶制作的。 </h3><h3></h3><h3></h3> <h3>相较而言“百年鼓浪屿博物馆”可看的内容要多一些,有百年前曾在鼓浪屿建立领事馆的各国简史、最早的英国银行金库大门。在一众瓷器盘子中有两个图案一样的蓝色瓷盘,是由一名英国军官用钢笔将花草鸟兽一笔笔描画上去之后烧制的,是稀有的方式。老式吊灯、家具、、衣物、厨房用具、世界第一代密封式制冷冰箱、最早的洗衣机、等等不一而足。<br></h3> <h3>世界上第一代密封式制冷冰箱</h3> <h3>最早的洗衣机</h3> <h3>建立领事馆的各个国家的钱币</h3> <h3>孔、宋两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银行预留亲笔签字,银行据此放款。</h3> <h3>中间黄皮电话造型不多见</h3> <h3>看着右上那些大白键。。。牙齿冷嗖嗖</h3> <h3>我对下图这地方有种天然的亲切感 (-_^),很自然地抄起算盘打了通1~100的加法 $_$ 💰👛💰👛比赛的手段还没忘</h3> <h3>从厦门市望向鼓浪屿,郑成功盎然伫立守护着家园。</h3> <h3>鼓浪屿眼中的厦门之夜则是一派现世繁华</h3> <h3></h3><h3>曾厝垵,一个充斥着美食和文艺腔的欢乐场。尤其在热闹非凡的夜晚,几条街的美食色诱加味诱,无不令游人心动加行动。在这里吃海鲜是个技术活儿,要有辨识妖魔的火眼金睛。膨硕的酱爆大鱿鱼就不要碰了,福尔马林泡发的。我看着实物点了一份香煎生蚝,一元一个,十个一份。牛爹看着菜单点了一碗极大极好看的鲜虾大馄饨。看到端出来的食物我们诧异地问老板“这是我们点的吗?”,老板笑而不语,蹁跹而去。这才是眼见不一定为实,付款之后的现实很袖珍。</h3><h3><br></h3><h3>另一个从加拿大回国旅游的中年女子,大晚上专门到曾厝垵,给等在酒店的老妈和姐姐带外卖。选了一道最普通的尖椒土豆丝,24元(加拿大的海鲜太多太便宜了所以她到曾厝垵选尖椒土豆丝😼)。菜出锅女子愕然,这么小一份😖 也算了!请店家装餐盒,付款时店家要48元,说外卖比堂吃贵一倍。女子生气不要了,店家哪里依她!这女子慢条斯理斯斯文文地对着东北小伙儿说“你不能这么做生意的哦,我也是做餐饮的,知道这里面所有的事情,你蒙不了我的。这菜我不要了,也不会付钱的。我走了你不要跟着我,如果那样我有本事让你关门的,你相信我哦。” 然后也翩跹而去。东北小伙儿还真被她柔柔地给镇住了。 </h3><h3></h3> <h3>惊艳哦~~</h3> <h3>福尔马林大鱿鱼😨</h3> <h3>一元一个生蚝 十个一份起卖</h3> <h3>虾扯蛋可以有</h3> <h3></h3><h3></h3><h3>若想吃到健康正宗物美价廉的厦门美食,但又时间有限的话,中山路一带是个选择。中山路主路周围的餐厅价格贵一些,若再往深处走走,那些深藏于街巷的门脸里,有一些当地人就餐的,那错不了,餐食一定正宗且不贵。 </h3><h3>在曾厝垵找到了正宗的“八婆婆烧仙草”,奶茶味道又正又柔滑,里面的料好多好多。 </h3><h3></h3><h3></h3> <h3>在中山路无意中遇到的“月华沙茶面店”,门脸很小,门前两桌满满的食客,等餐排队的人就没少过。连左边窄巷里靠墙一溜桌子也坐满了。<br></h3> <h3>沙茶面配的是一锅老汤,煮着鱼丸、鸡蛋、瘦猪肉、鲜鱿鱼、豆腐泡,再放些豆芽青菜,这是普通的。再地道些的还可以放猪心、猪肝、猪腰、大肠、鸡鸭胗等等。我来不了这么重的口味,就普通的已经很好吃啦! </h3> <h3>信步走到一家极小的店面,根本没看到店名,犹豫间就被在门口小桌旁吃饭的当地人推荐了包子,于是便坐下了。我倒是更喜欢花生汤,细腻香甜。 </h3> <h3></h3><h3></h3><h3>走进一家挺大的海鲜餐厅,没记住名字,也忘记了拍照,只记住爆炒蛤蜊很美味。还有一道菜名也没记住,类似小小的海鲜蔬菜煲,加了当地人做的鱼干虾子酱,好吃。另外还尝试了厦门肉粽、蚵仔煎、各种海鲜面等等。 </h3><h3></h3><h3></h3> <h3>很喜欢走街串巷看市井。中山路一带满街的骑楼,连廊高又长。海口的骑楼老街被打造成吸引游客的一道风景,而在厦门,骑楼就是日常生活。<br></h3> <h3>非常常见的窄小的居家楼道,走进门口就有窒息的压迫感</h3> <h3>一男一女、一反一正,一俗一雅,两相对比挺有意思。</h3> <h3>胡里山炮台,来此就是为了见识一下世界现存于原址的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280mm的德国克虏伯大炮。当初清政府购买了两门大炮安置于胡里山炮台,每门耗资白银八万俩(两门炮相当于现今人民币1.6亿元,有些其他算法有出入)。据说其中一门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拆散拿去练了一堆废铁!!!周总理得知此情后紧急下令,才使得另一门炮免于厄运,我们才有幸见识。现存的这门炮只打过两发炮弹,一发是安装后的试炮,另一发于1937年抗击侵华日军时射向了日本军舰,可惜未中目标。日军登岛后想将大炮运回日本,因技术问题未果,于是拆除了大炮的重要部件,使其徒有其表不能作战了。多说一句,与厦门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守卫着祖国东南海疆的漳州镜台山南炮台上(“八闽门户,天南锁钥”指的就是胡里山炮台和南炮台),也曾有过一门280mm德国克虏伯大炮,它于1937年9月3日一弹拦腰击沉了日军箬竹舰。从中国新闻网查到,这门曾在中日海战史上立功雪耻的大炮,于1953年修建厦门高(崎)集(美)海堤时被拆成了一个个一百多斤的废铁块!!! </h3> <h3>炮台上的风景</h3> <h3></h3><h3></h3><h3>厦门大学,中国最美的校园,有中国最文艺的芙蓉隧道,有山光水色恍若仙境的情人谷。。。有句话说:要做学问就去清华,要谈恋爱就去厦大。如今厦大将自由参观改为提前三天网上实名预约,限制每天游人数量。我们事先不知道,到厦门2天才尝试登陆厦大网站,只能预约到在厦门的最后一天了。几次尝试都失败,打算再试一次不成就放弃,居然在最后时刻成功了! <br></h3><h3>厦大校园很大,拥有8家附属医院、28个学院(含76个系)和14个研究院。 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给了厦大草木葱茏花繁水碧的美境。众多的老式建筑兼具气派与美感,连学生宿舍楼都美得不同凡响。<br></h3><h3></h3><h3></h3> <h3>厦大跨世纪标志性嘉庚楼群,中间最高的主楼既颂恩楼,意为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由著名泰国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建造。红顶象征西学博士帽、正中一条绿带为西装领带、白色直筒楼体寓意中国古人的长衫……培育学贯中西之人才。</h3><h3><br></h3><h3></h3> <h3>芙蓉湖里闲游着一群黑天鹅</h3> <h3>以各色晾挂的衣衫区分男女生宿舍楼,一目了然。</h3> <h3></h3><h3></h3><h3>在厦大芙蓉餐厅用了午餐,很赞的姜母鸭,姜香軟烂超出预期,除了好吃还有一个字“贵”!</h3><h3><br></h3><h3>芙蓉隧道就在餐厅边上。一千多米的涂鸦时光,汇集了学子们奔放的创意和多彩的表达,是不羁的青春应该留下的痕迹。 </h3><h3></h3><h3></h3> <h3>新作创作中</h3> <h3></h3><h3>与厦大一街之隔便是南普陀寺。寺庙的建筑风格不同于帝都,以闽南特有的剪瓷镶嵌而成的上翘的屋角和多彩的图腾,使得整体看上去更多了些妖娆。 </h3><h3></h3> <h3>古老与现代的对比~~这个角度看,天王殿右侧为厦门标志性建筑双子塔,左侧为厦大跨世纪标志性颂恩楼。</h3> <h3></h3><h3>厦门从来都是富人的天堂,即便在今天,中国最贵的房子也不在北京上海,还是在厦门。 厦门也是战争的前沿,一旦海上有战事,厦门是绕不开的东南门户。体会了一把“海上看金门”,游艇驶向两岸水域分界线的红浮标,游客望向对岸的金门列岛、大小担岛。 </h3><h3></h3> <h3>在去金门的游船上欣赏厦门市区。沿着海岸线而建的演武大桥流线型弯曲灵动。</h3> <h3>厦门环岛路上有“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对岸大担岛岩石上有“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昔有炮轰金门和几十年的对峙,今有每日成千上万的游客海上看金门。<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