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枉此行,吾积跬步

张卫青

<h3><br></h3><h3>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了一次到江南与名家面对面学习的机会。 </h3><h3>踏上去江苏无锡的大巴车时,我犹如井底之蛙欣然跳出井口,内心的喜悦激动难以言表。因为印象中我好像是第一次出省学习(今天又“一票中彩”,赢得此次交流机会),更因为江苏是教育理念的前沿阵地,我终于有机会与名师面对面,倾听专家、名师新的教育理念。</h3><h3>紧张而充实的4天学习犹如弹指之间,但受益匪浅,我终生恐难忘却,会常忆起。</h3><h3>期间,我每次都恭敬地端坐于授课大厅的前排,边听、边记、边拍老师制作的幻灯片,忙的不亦乐乎。专家们的讲座结束踊跃着和专家合影纪念,加微信交流,关注其动态成果。</h3><h3>反思三场讲座和两校参观,感慨于江南古镇之美之余,又仰慕于江苏教育之美。</h3><h3>先进的理念:“自主美”</h3><h3>三场讲座的主讲人都是数学特级教师,他们用数学逻辑思维、用“科学计数法”去谋划高效课堂。他们使我认识到,我们“以学定教”的形式主义的劣根性依然根深蒂固,唯有了解学情民意,用理性精神和民主精神,才能挤掉课改中的泡沫,来场“以学定教”的教学真革命,让课堂的信息交流由“单向”向“立体”、向“多维度”转变。</h3><h3>潘建明老师的自觉教育、张伟俊老师的自主学习,钱云祥老师的自主发展,无不聚焦于建树学生“自我”生命在场的“走心”课堂,教师的使命是唤醒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渴望,培育其独学能力,提升自组织学习力。教师学会“自我悬置”是他们的“致胜密码”。</h3><h3>三位专家、名师高屋建瓴,在思想深处冲击了我的传统教学观念,启迪我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发展学生造就教师,我们始终要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发展性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潜能去发展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h3><h3>约翰•杜威有言:“如果我们教今天学生的方法和教过去学生的方法一样,那么我们就剥夺了他们的明天!” </h3><h3>相对于我们的教师“主演”的平静“讲堂”,他们的“学堂”激发着灵动的思维,激越着生命的跃动,蓬勃着生命的活力。学生呈现出在生命道场自主成长的美景。</h3><h3>师生的成长:“和谐美”</h3><h3>我们参观的无锡市五爱小学,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岁月,前身是干部子弟学校。五爱小学立足校本,致力于构建以“爱”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即倡导通过价值引领,形成主动发展“有爱的温度”的管理文化;以儿童立场,构建和谐学堂为主题,营造“有爱的味道”的教学文化;以“知爱、乐爱、善爱”为目标,建设“有爱的灵魂”的发展文化。</h3><h3>教师自爱,博爱,播种爱。他们在文化沙龙,论茶道,谈养生; 他们以工会名义,一起去踏青,抱团去健身; 他们有教师社团,让心灵皈依,让精神澄澈 ……提升教师的价值存在感,让教师有职业尊严和幸福感,他们用“吾爱吾生” “追问教育之道”论坛,让教师有爱的情感,更有爱的能力和艺术,用爱传播爱。</h3><h3>他们给予学生爱的教育,也以自爱去践行之,不会用累倒病残来显示奉献精神; 他们教人孝悌怀爱,也尽好自己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不会不近父母病榻、冷落子女于一隅。</h3><h3>学生爱己,爱人,爱世界。孩子们在爱的课程学习爱,在爱的节日享受爱,用爱的旅行播种爱,用爱的创造传承爱……</h3><h3>走进五爱小学,就走进了爱的天堂,你看不到、听不到一缕不和谐的画面和音符。</h3><h3>艺术的殿堂:“图画美”</h3><h3>参观期间,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江南学校校园环境幽雅,大气。不像我们内地学校“火柴匣”堆砌式建筑,他们的学校处处彰显着苏州园林的建筑图画美。</h3><h3>无锡市蠡园中学是“一缕飘带”塑造的校园空间。一条蜿蜒的河道如纽带揽腰跨越整个校园,穿越南北的二层连廊宛如一缕飘带,空间随着连廊流线运动而变化,建筑体也在这种运动之中层层地叠出。</h3><h3>五爱小学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等在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展现和拓展所作的努力与良苦用心。一排排抽象灵动的涂鸦,一列列形态各异的陶塑,一行行栩栩如生的造型。这些造型,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垃圾。造型多样,有跃跃欲飞的龙,有庄严肃穆的宫殿,有憨态可掬的牛犊,有凶目圆瞪的面具……人的造型最是多样,仰天长啸者,垂头沉思者,闭目养神者,慈眉祥和者,荷锄阔步者……这些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催化剂”。</h3><h3>直至今日,江南之行的激动兴奋仍存余韵。相对于多次外出,或到过更发达的大城市的同仁,我无疑是井地之蛙,贻笑大方了。</h3><h3>说起收获,我不敢妄言颇丰,因为我也拙于锐意实践,但有“跬步”的前进。跬步,本指半步,跨一脚,但只要常积跬步,就会至千里。今日始,我愿努力自奋蹄,不枉今生此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