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山

精灵

<h3>孔子山孔子山原名紫盖山,距今平阴县城南13公里,至曲阜90余公里;府志云县志载:因孔子常于此设教,并在山中创建“教书堂”,此山更名为“孔子山”,山巅竖“杏坛遗响碑”。<br></h3> <h3>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改谥孔子为“文圣尼父”,邑人在山顶修堂盖房,祭祀孔子。唐贞观二年(628年),称孔子为“先圣”,山顶房屋又称“圣迹堂”。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封孔子“玄圣文宣王”;由此,人们对孔子更加崇拜,称之为仙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追封孔子的弟子“有子”为平阴侯,山顶“圣迹堂”重建后被称为“圣仙堂”,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宋《名山志》把孔子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之一,与五岳齐名。<br></h3> <h3>国人有可能说不清五岳名山,没有人不知孔子大名,全世界人民可能不知道泰山,孔子的名子在他们的国家里也早就频频相传。平阴县有用孔子命名的山,本来在全国独有,最近湖北造了“孔子山”,说是:“孔子游学迷路来过这里”,这座山现在已列入省级文文物保护。河南也造了一座“孔子山”,说:“孔子的爹的爹埋在这里,孔子常来此山给爷爷上坟”。听得还挺符合逻辑,河南人也在大兴土木。曲阜市南辛镇(曹天一)发表要《打造曲阜第四孔》,建造 “孔子山”,成为与三孔并驾齐驱、闻名四方、游客如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圣地;曲阜人觉得缺少一座“孔子山”,当年没造,今天也在造。可是我们不但有“孔子山”,在这山脚下还有一个“孔子村”,简称“孔村”(见出土村碑),这里还有当年孔子下船的“古卢杏坛村”。<br></h3> <h3>济南市平阴的山有过孔子的眷恋,这里是唯一有史记载的孔子工作过的地方、教化人的地方,孔子在这里开启了汉唐、宋元、明清之际以孔子村为中心的千年而不衰的教育文化传播、激扬文明、治国安邦的人才基地---“教书堂”。孔子“教书堂”不但是宝贵的物质文化,更重要的是人文文化,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精神世界地需要和社会的需求,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是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钦定《四库全书》记载:钦定《四库全书》记载:“教书堂在平阴县城南三十里紫盖山上,相传孔子常设教于此,因名孔子山”。“教书堂”、“杏坛村”、“杏坛遗响”,“孔子山”,“孔子村”,这一综优秀的中华传统组合文化资源,天下何处有?<br></h3> <h3>平阴县杏坛文化艺术中心<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