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父辈的青春——记我相濡以沫的爹爹和婶婶

云淡风清

<h3>1964年12月18日19岁的爹走进了英雄的38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h3> <h3> 致敬父辈的青春</h3><h3> ——记我相濡以沫的爹爹和婶婶</h3><h3>每个人都有无数个英雄梦,也有无数崇拜的英雄,我从小至今最为崇拜的是我的二叔和二婶,按照家乡的习俗叫爹爹、婶婶更显亲切。 </h3><h3> 1945年,我爹出生于贫苦人家。爹的兄弟姊妹众多,小时候家里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为了照顾家里,替父母分忧,爹读完小学就下学了,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这以后也成了爹心中的一件憾事。</h3><h3> 时间一晃,爹已经成长为一个壮小伙子,19岁那年,乡里宣传征兵工作,爹怀着一颗军旅梦,走进了征兵登记处,负责政审的解放军干部,看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像秋天原野上的一棵白杨,魁梧挺拔、朴实健壮。眼前一亮说“你就是为当兵做准备的,部队就需要你这样的”,1964年12月18日经过体检政审合格后爹正式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爹要去当兵的消息,传到村里后,村里面专门请了锣鼓队为爹爹送行。爹爹披红带花上了火车,望着送行的父老乡亲,爹爹的眼眶湿润了,离别了养育之地,百感交集。同时,爹爹也暗自下定决心,到部队后,要争当标兵,为家乡争光。</h3><h3> 小时候崇拜爹是因为爹是一名解放军,穿军装威风凛凛、英姿焕发,记得小时候,大哥和伙伴玩耍,他们人多欺负大哥,大哥说:“你们再欺负我,小心我告诉我爹,他回来拿枪收拾你们。”刹那间小伙伴们立刻老老实实,仿佛大哥手里拿的就是驳壳枪似的很是厉害。爹爹也是我们家族尤其是爷爷的骄傲,因为在当时十里八村才出来一个军官,更别说我爹爹还是38军——"万岁军"的军官呢! </h3><h3> 爹所在部队是38军113师坦克团,驻地吉林省境内长白山西南端通化市山城镇,一年当中有半年时间都在下雪。爹在部队刻苦耐劳,,每天不到五点他就悄悄起床,把整个操场的皑皑白雪打扫干净,,那时候比赛谁起得早,每天起床晚是抢不到扫把的,部队旁边就是山,爹一如既往的坚持上山砍荆条背着厚厚的柴火下山。想不到他竟然用荆条枝捆绑修葺为扫把,剩余的供炊事班做柴火用,经过他的辛勤劳作业余时间做出的扫把能供全团使用,经过他的辛勤劳作,全团的扫把都留下了他的痕迹,难怪当时团政委笑赞说:“全团不用买扫把了,河南来的王同志又为部队节约了一笔开支”。就这样,年终爹被全团评为“节约标兵”、“学雷锋标兵”。每逢节假日他就舍弃休息时间去炊事班帮厨……</h3><h3> 那个年代全团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了更加深入细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他有不认识的字就请教战友,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竟然自学完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卷的著作,不仅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还理论联系实际,被评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标兵”。他工作积极、任劳任怨,多次被部队评为“红旗手”和“训练标兵” 。爹也时刻把雷锋当做一位时代的先锋和人生楷模来学习。他经常教导我们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这是雷锋同志的话语我们大家都要牢记并坚持做到。”</h3><h3> 利用点滴时间做好事且不留名,是他们那个时代军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凭借着吃苦耐劳和过硬的军事素质,爹进步很快,用爹的话说“一年团,二年党,第三年班长、第四年排长,第五年已经是副连长了,第六年成为全团最年轻的特务连连长”。当兵第7年爹和婶婶结婚了。因为婶婶长相好,全团上下都夸王连长有福气娶了位“阿诗玛”。</h3><h3> 爹给我们讲老部队历史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38军部队历史其实算不上久远,但三猛精神很有特色,战斗力没人敢小看,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名扬天下。其下属的112、113师更是王牌中的王牌:112师攻坚能力强,113师长途奔袭能力强。两师相互配合上演了不少好戏,四野中的几个“第一”都与38军紧密相连——打赢出关后的第一场歼灭战;编为第一纵队;被誉为第一只“虎”…许多许多的“第一”都只属于38军。在整个解放战争中,38军从祖国最北的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纵横5000公里,转战11个省市,歼敌16余万,攻占大小城市100余座,解放了半个中国。1950年38军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113师大胆冒充李伪军溃退部队,14小时急行军70余公里,赶在了全机械化的美军前,成功穿插三所里与龙源里。337团3连以果敢动作抢占松骨峰,一举切断了美第8集团军南撤退路;激战两昼夜,不顾敌疯狂突围,死守阵地,打退美军多次进攻,使敌南北两部相距不到1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师,迫使其大部转道新义州才避免了全军覆灭的下场。此役,38军共歼敌1.1万余人,缴获坦克14辆,大炮200余门,汽车300余辆。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嘉奖电的最后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 《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著名作家魏巍采访38军337团“松骨峰阻击战”的英雄事迹后写成的,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听得我们是如痴如醉、心潮澎湃。</h3><h3> 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爹有幸分到了113师部坦克团任特务连连长,特务连起始是全团的指挥连,后因任务发生转换,爹回来探亲时我们经常缠着让他讲他们特务连队的故事,处于保密原因爹始终缄默不言,一直说部队装备很厉害,1--5天可以到达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实现跨区域快速机动。我们经常听得浮想联翩、热血沸腾,总感觉意犹未尽,大哥和我以后参军入伍很大程度也是得益于爹的言传身教。</h3><h3> 最惊心动魄的,当属于一次组织全连军事训练,一个新兵在点燃炸药包时候由于紧张和寒冷,手冻僵了炸药包没有投掷出去却掉到了脚下,炸药包引线“滋滋”作响,说声迟那时快,在千钧一发之际,爹迅速抱起地上的炸药包奋力往目标外掷去,瞬间炸药包在他旁边爆炸,虽然溅了全部战士一身土,但是全部战士们都得救了。那是70年代,当时部队立功受奖已经停止,报请上级部门批复这是革命英雄主义行为,破例给予三等功,直到现在提前此事还是记忆犹新,爹说他的三等功是用命换来的一点也不夸张,因为那是刻骨铭心的经历啊。前几天看到一部电视剧我说:“爹,你很像这部电视剧里面老虎连连长。”爹谦虚的摇摇头,这可不能比啊,但是有一样是真的那就是很像我们部队的战斗作风有那股虎劲。</h3><h3> </h3><h3> 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甘于平凡无怨无悔。去留一瞬间,名利随他去。1978年爹转业先后到市轻化局、市某国营企业任书记,1988年工作调动到市国有企业任副厂长,由于工作需要1991年至1994年去市某单位负责协调事务,等回来后单位又重新选任了新的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暂时没有爹合适位置,主管局长让爹再等一等,爹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1994年47岁的爹果断决定退居二线。转业16年来,时刻牢记军人本色,怀着对党对事业的赤诚之心兢兢业业工作,年年评为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市委组织部一领导说“你47岁退二线太年轻了,在全南阳市正厂级你是第一个。你再好好好考虑一下。”爹无怨无悔二话没说就这样开始了退居二线的生活。直至2004年市委组织部才正式下文宣布爹退休。</h3><h3> 说是退居二线,其实爹一刻也没有闲着,当时工厂效益不好,生产的产品已经过时了,因为有更先进便捷新产品上市了,旧的产品明显的不能与时俱进,销路一度停滞,为了扩大销路爹是四处奔波自费去全国各地找战友们寻求帮助寻找门路,老战友们开玩笑说,你为自己的事情从未找过我们,为了公家的事情何苦呢,爹一本正经的说为了厂里几百人的生计啊,他的老战友数落他你都退居二线了单位能人多的是,上至厂长、副厂长,销售员,啥时候轮到你这个退休的去逞什么能,一说爹来气了,不帮忙拉倒,我愿意,说的战友们忍不住笑出声了,逗你玩的看把我们的特务连连长气的,小心他收拾我们……</h3><h3> 在厂上班期间有个职工家庭出现病故,爹爹把刚刚发的工资全部送过去,说不够的话我们再给你想办法,困难是暂时的,最起码还有我们大家在 还有你这个大哥在啊,一人有难,厂里支援,别灰心,记着无论什么时候咱们厂和组织始终是坚强后盾并号召全厂职工募捐,又找上级部门逐级反映职工的困难情况,最终让这位职工的孩子接班参加工作。 </h3><h3> 在厂里改制期间,厂里领导经常邀请爹参会,虚心听取他的意见,他就是这样一个老军转,始终挂念的是全厂职工的疾苦,别人的事情任何时候都比自己家里事情重要,永远是当做他自己的事情去做,用婶婶的话说全厂就他最忙。大部分退居二线基本上不会去单位上班了,相反爹例外,用他的话说厂里现在效益形势不好,多个人就多份力量,有无“官衔”都一样,能够为单位多出一份力量就多出些。最起码我是党员从思想方面我是不会退休的,“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h3><h3>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是我们生活家庭的的楷模,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是我们整个家族的主心骨和顶梁柱。爹婶结婚至今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二老经常教育我们说家庭过日子比树叶还要稠,要经得起生活的风霜雪雨。爹和婶结婚47年一直相敬如宾,遇到事情都是互相商量互相体谅,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我和你婶婶谈恋爱时候说的很清楚,咱们以后过日子,一定要相互理解,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都不容易我们都要换位思考,我们都要对双方父母一样心情,一样对待。”多朴实的话语啊,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到的。 </h3><h3> 小时候我们全家一直在西峡生活,在部队的14年间,由于爹远在部队当兵,家里重担全部落在婶婶身上。婶婶书香门第哪里受过这种苦,爷爷年岁已高,身体不好,去城里看病前前后后花销开销全落在婶婶身上,婶婶对爷爷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照顾的真是无微不至,想方设法给爷爷做好吃的,跑前跑后,我爷爷回村里逢人就说他有福气啊,儿子在部队忙回不来,多亏有个好儿媳妇,又是买吃的买穿的,你们都不知道啊,刚刚儿子带着我去北京了,我还在皇帝老做过的龙椅子上坐过啊,北京真大啊,去了一辈子都没白活啊……那种自豪满足感满满的让乡亲们都羡慕不已。</h3><h3> 爹兄弟姊妹7个,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直从婶婶嫁到我们老王家,一直肩负着扶危救困的重任。爹转业后工资也不多,也要养家糊口,他们兄弟姊妹7个每家都是人口众多,也是个大家庭啊,那时我三个姑姑和三叔全在农村,每家孩子们众多,生活甚是贫苦,我们兄弟几个、老表们去城里时候爹婶的家里成了“收容救济站”,要么看病、帮忙、临时住宿、找工作、借钱……她总是事无巨细,有求必应。没有落空。婶婶善良真诚待人人一直和蔼可亲,和睦邻居,爹婶为人正直,待人热情,乐于助人,一生用他们的善良帮助照顾了身边无数需要帮助的人。</h3><h3> 每次路过回家爹婶总要给我们准备带走些吃的东西,这边电话又响了“这是你婶我们两个闲着没事,捡别人家地里的玉米棒子,想不到捡了几袋子,玉米糁是咱们自己磨的已经脱皮了吃着放心,什么时间回来拿啊,要不放到你小炜哥家里了,记着去取啊,早上煮着喝可香啊……”,听着爹电话里面兴奋的声音,我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满满的热都是感动都是亲情,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h3><h3> 上周回老家,爹婶对我们兄弟们们说你们父母虽然都不在了,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家,听的真真切切,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忍着没有留下来,是啊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以前何尝不是我们的家,现在和将来都始终永远都是我们的家!这就是我的爹婶虽然普普通通,他是一名优秀老转业军人,他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他是我们生活的楷模,家庭的榜样! </h3><h3> 好人一生平安!祝愿爹婶安享晚年身体健康长寿!</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