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数学课堂的简约与艺术——记数学“人和课堂”教研活动研讨

升妈

<h3>12月17日下午,三个年级的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共同听了杨晓彤老师执教的《15、1、1从分数到分式》和邵宝玉老师执教的《14、3因式分解复习课》,两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且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而且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h3> <h3>杨老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时,有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求和时间。例如:杨老师在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时,自学内容:课本127一128页思考上边。自学要求:1、完成思考中的填空。2、在课本上标出并理解记忆分式的概念。3、总结分式特征。</h3> <h3>学生上讲台上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h3> <h3>在学生展示时,于教授问学生:“有没有必要互相之间说一遍?写出来明白还是说出来明白?”及时关注学生。</h3> <h3>于教授及时问学生,及时了解情况。</h3> <h3>杨老师点评学生板演情况,及时指点。</h3> <h3>杨老师带着激情和微笑进入课堂,声音动听,杨老师特别有亲和力,在教学中突出学生自学,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学展点练,学生上台展示之后,及时鼓励学生。</h3> <h3>邵老师一开始展示学习目标,然后回顾定义,方法分析总结。</h3> <h3>邵老师及时巡视指导学生。</h3> <h3>学生板展。</h3> <h3>邵老师本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复习因式分解时按照“提公因式法一平方差公式一完全平方公式”三段来复习,于教授建议邵老师直接把这三段的复习合并成一大段复习,于教授说:“为什么不提倡一小段一小段交流?因为内容少。”</h3> <h3>于教授提倡变式训练,可以变条件、变结论。数学老师评课环节:</h3><h3>首先三中数学工作室的刘秀君老师的发言首先肯定了“人和课堂”这种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自我展现能力。“人和课堂”重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学生先独学、对学、群学,然后展示,接着教师指点,接着当堂过关,保证堂堂清。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h3><h3>德州名师吴彦青老师在高效课堂中如何来做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希望两位老师加大课堂容量。王卫华老师谈了自己对小组合作的几点看法。魏兴国老师对两位老师教学中的细节谈了自己的建议。任丽静老师就两位老师的教学亮点谈了几点自己的收获,两位执教老师通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起来。刘娜娜老师针对学生的学谈了几点看法。潘校长针对小组合作的效果和方法谈了非常实用的做法。</h3><h3>于春祥教授首先对杨晓彤老师的《15、1、1从分数到分式》和邵宝玉老师的《因式分解的复习》进行评课,在评课时问了一句:“学生全员参与了吗?”并且还说到“在提问学生和让学生展示时注意有目的点名和随机抽样相结合。随机抽样面向全体,因为天不会漏掉一个人,人会放弃好多人。老师还有一个心理,认为自己讲过了,说过了,自己心里面就舒服了,但是学生会了吗?让学生在课堂上脱稿展示,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挖掘,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精彩的火花。当学生展示成功之后走下讲台,就会因为自己的成功体验而喜笑颜开。在不经意间,教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h3><h3>于教授还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1、集体教研能力要提升,导学案中问题的排列不是问题的分层,在教学中注意三个环节:基础知识(要面向全体)、能力提升、问题挑战。不要人为的缩小学生的差异,尊重差异、转化差异,注意使问题平板代。2、集体教研上升到核心素养,不要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3、所有的展示都要过眼,速读并且发现问题点,生成新的内容。4、教学回归简约,不追求“花”,追求“效”。独学、对学、群学一体化,对学、群学不造作。</h3><h3>王校长最后总结:谁提的问题多,谁改革的力度就越大。教育方式的改革是为了创造优质有实效的高效课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