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有多长――拍球活动

王老师

<h3>拍球活动已经开始一个多学期了</h3><h3>孩子们从一开始的</h3><h3>不能正确拍球</h3><h3>无法协调单、双手拍球</h3><h3>不会连续拍球</h3><h3>慢慢熟悉、熟练</h3><h3>可以灵活自如的拍球</h3> <h3>拍球活动开始前</h3><h3>老师介绍了篮球的拍法以及正确的拍球姿势</h3><h3>球触及手掌的位置</h3><h3>世界吉尼斯最高纪录一分钟拍篮球315下</h3><h3>这是我们班一分钟拍球次数</h3><h3></h3><h3></h3> <h3>一分钟有多长呢!</h3><h3>带着这样的疑问</h3><h3>我们开始了一节和数学有关的探索课程</h3><h3>“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久吗?”<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问</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孩子们</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最细最长的那根针转一圈”</span></h3><h3>“没错,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h3><h3>我们静静的等了一分钟</h3><h3>一分钟不长,但是我们的确也等了好久呢!</h3> <h3>“一分钟,我们可以完成哪些任务呢?”</h3><h3>孩子们:</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可以解小便洗手”</span></h3><h3>“可以夹很多豆子”</h3><h3>“可以拍很多个球”</h3><h3>“可以穿袜子”</h3><h3>“可以写字”</h3><h3>“可以喝水……”</h3><h3>一分钟可以做的事情</h3><h3>还真不少呢!</h3><h3>于是我们举行了两场小小的比赛――一分钟夹豆子</h3> <h3>一分钟十五粒、<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十</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三粒、十四粒、十六粒</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小朋友们都很厉害!</span></h3> <h3>一分钟写文字“大一班”比赛</h3> <h3>我们小朋友每天洗脸刷牙</h3><h3>会用多长时间呢?</h3><h3>有的孩子十分钟</h3><h3>有的孩子可能需要35分钟</h3><h3>做事情太慢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h3><h3>“可能会迟到”</h3><h3>“可能会影响吃早饭的时间”</h3><h3>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让自己做事情更快呢?</h3><h3>“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提前把衣服准备好”</h3><h3>“可以在妈妈准备早餐的时候把事情做完”</h3><h3>没错,这么多的好方法,我们都可以试一试。</h3> <h3>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与自身的时间知觉密切相关。</h3><h3>所谓时间知觉,是人对事情发生的顺序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时间距离)的直觉反应。</h3><h3>这样的直觉反应并非天生存在,而是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累积而发展,大部分孩子的时间知觉在3岁左右才开始萌芽。</h3><h3>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要先给孩子时间,让他分清时间顺序,把控时间距离。</h3><h3>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可一个小时究竟有多长,10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不少孩子真的没有概念。</h3><h3>有时候,孩子的拖延行为并不代表他贪玩,而是他们真的不能准确估算时间长短。</h3><h3>怎么办呢?让孩子记录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建立时间次序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第二招。</h3><h3>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并不复杂,每天做的事情比较固定。</h3><h3>通过记录和观察,他们能够发现同一时段中事情的规律性,并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执行新一天的程序,从而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顺序感,高效地完成任务。</h3>

一分钟

拍球

孩子

时间

可以

事情

时间知觉

我们

多长

顺序